交所还能“喝”下几杯奶茶
2021年,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成为新茶饮第一股;至今,“新茶饮第二股”的位置还是空的。
2024年刚过,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股份、茶百道纷纷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书,茶百道从2023年6月第一次融资到现在也才半年有余,而蜜雪冰城更是在2022年尝试深交所上市未果后转战港股。
作为新茶饮上市“大前辈”的奈雪的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不算优秀。2023年下半年奈雪的茶的股价整体呈现下跌趋势,截至发稿前总市值为50.08亿港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老虎财经
2023年线下经济复苏后新茶饮行业的增速创下又一个新高,所以即使“老大”的表现差强人意“准老二”们也跃跃欲试敲响资本化的大门。
不过随着2024年新茶饮市场增速逐渐回到正常水平,以及靠着加盟商赚钱的新茶饮们逐渐触及的天花板的到来,港交所到底还有多少空间“喝”下这些奶茶呢?
01 2024,茶饮大年
2024年刚来,茶饮就已经“杀疯了”。
前脚蜜雪冰城和古茗控股在同一天提交了港交所上市申请书,后脚茶百道紧随其后也提交了最新的港交所申请书。其中蜜雪冰城更是从A股转战港股。
作为茶饮界的三巨头,蜜雪冰城、古茗控股和茶百道不只提交招股书的时间相近,就连主要的营收方式都非常相似。
简单来说,都靠加盟商“活着”。
不过主要营收并不是来自加盟费而是卖给加盟商的各种材料。
蜜雪冰城招股书中就表示他们仅有2%的收入来自加盟费和相关服务费,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加盟门店销售商品及设备,加盟商的饮品食材、包材及设备100%从品牌方采购;同样古茗的招股书中,从古茗收入结构来看,销售商品及设备的收入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九个月都占到了总收入的八成,当中销售商品的收入占比又达到了75%以上。招股书解释,商品销售收入主要来自销售饮品的原材料,如新鲜水果、果汁、茶叶、乳制品及包装材料等。设备销售收入主要包括向加盟店销售泡茶机、制冰机、冷冻柜、冷藏柜及 其他电子设备;茶百道亦是如此,大概95%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店销售货品和设备,包括乳制品、茶叶及水果等制作茶饮的材料及配料,以及吸管、杯子等包装材料及门店设备。
不同的是,三家茶饮店的门店渗透率和盈利能力有所不同。
蜜雪冰城从门店数量来说无疑是老大,早早进入万店俱乐部的蜜雪冰城截至2023年9月30日,通过加盟模式发展的门店网络已经拥有超过36000家门店,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2023年前九个月,其门店网络共实现出杯量约58亿杯,这是真“可以绕地球一圈”的销量。相较之下,古茗和茶百道德还没有跨过万店大关,截至2023年的最后一天,古茗全国门店数量为9001家、茶百道则为7801家。
在城市的选择上,三位也不约而同地看中下沉市场。
蜜雪冰城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在三线以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18297家,占总门店数的56.9%,这个数据在2021年和2022年也高达58.7%和57.2%,占比接近六成;古茗在二线以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占比达到79%,2023年二线以及以下城市门店产生的GMV达到了147亿元,占比古茗约22%的市场规模;茶百道亦是如此,在二线、三线城市门店占比分别为20.9%、19.4%;一线城市门店最少,占比仅为10.6%。
遥想2017年,“新茶饮”这个概念还是当时还在坚持在一线城市自营的喜茶带火的。为了保证品质并没有开放加盟的喜茶火遍了北京、上海、广州这些超一线城市,一杯奶茶的价格甚至可以和星巴克媲美。新茶饮赛道一时火爆异常。
不过由于自营扩张的速度总是赶不上加盟的,各种下沉市场的“喜茶”们涌现而出,当时以10元左右的价格抢占二、三线城市的蜜雪冰城、茶百道和古茗都是其中一员。
但是做下沉也有做下沉的难处。
从产品属性上来说,新茶饮的概念可以在一线城市充满社交属性,比如和各个IP联名,或者设计当季的特饮、杯子外观设计等,让一线城市Z世代的消费者在各种社交渠道上“晒”这些饮品。但是到了下沉城市,“新茶饮”脱去漂亮的外衣赤裸裸剩下“奶茶”这个旧称号,说到底还只是个“小朋友爱喝的饮料”,由于消费群体和习惯的不同,新茶饮们的社交属性在下沉市场不容易被挖掘,愿意花钱来买联名和季节性设计的消费者绝大部分也不在这些地方。
所以,新茶饮到了下沉市场就得开始卷价格。价格卷多了影响的还是企业的盈利。而从门店扩张来说,加盟形式确实扩张迅速也能带来营收,但是加盟门店的数量也是有天花板的,当一个品牌在一个地区的加盟店过于密集,就会削弱每个加盟店的单店营收,对于品牌来说他们还是能赚到卖给加盟商产品的钱,但是加盟商的加盟意愿也会降低,最终影响的还是品牌的营收增速。
02 奶茶还能喝出几个IPO?
新茶饮,到底还能出几个IPO?
2021年6月,奈雪的茶在港股上市,成为第一个上市的新茶饮品牌。彼时市场以为这是新茶饮上市的序章。
2020和2021年喜茶完成了C轮和D轮的融资,包括LVMH旗下的投资机构L Catterton、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头部美元基金都在喜茶的投资人列表中;2021年蜜雪冰城也跟着完成了A轮融资,高瓴和美团龙珠为领投机构;而红杉中国和美团龙珠也在2020年参与了古茗的融资。可见当时顶级美元机构对于新茶饮的态度十分积极,接连做出密集的布局。
谁也没有想到,成功登陆港股的奈雪竟然不是新茶饮的“序章”,反而成了“绝唱”。
喜茶上市的消息从2021年传到现在也没有下一步的动静。2022年9月蜜雪冰城曾经向深交所提交IPO申请,计划募资64.96亿元,用于生产建设类项目、仓储物流配套类项目、其他综合配套类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其中用于补流资金约19亿元,这件事情迟迟没有下文后蜜雪冰城也选择在今年转战港股...
新茶饮上市难或许有几个因素。
宏观来看,整体IPO尤其是消费赛道的IPO在这两年的形势就不容乐观。
根据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内地与香港新股市场的表现回顾及2024年展望,2023年A股约有310只新股上市,融资约3551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424只新股、5868亿元融资额相比,分别下降27%和40%;港股方面,面对美联储加息、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因素影响,港股市场估值下降且流动性也受到了限制。受此影响,2023年预计港交所全年有65只新股上市,融资金额约458亿港元,而根据港交所2022年年报,新上市公司90个,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为1046亿元,今年新股上市同比下跌27.78%,融资金额同比下跌56.2%。
尤其在消费赛道上,虽然有百果园、日日煮、锅圈的成功上市,但是也有众多消费企业上市之路频频受阻。
从行业来看,新茶饮整个行业的增速在2022年面临极大放缓,从2018-2021年超过20%的年复合增速降至2022年的3.5%,市场增速的放缓会稀释投资者们的信息也许也是2022年到现在没有新茶饮第二股成功上市的原因。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行业研究报告
不过到了2023年,线下经济不断复苏,新茶饮市场的增速反弹也非常强烈,尤其在前两季度有暑假的加持下,最终在全年实现了超过44%的增速。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新茶饮们纷纷重拾信心争先在2024年再次冲刺上市的原因。
线下经济复苏带来的新茶饮的增速并不是能长久持续的,外加新茶饮企业营收模式趋同且都重度依赖加盟商,早晚还是要面对增速天花板的问题。
03 怎么突破天花板?
面对近在眼前的增速天花板,各家新茶饮也纷纷拿出自己的办法。
出海是其中一个。2023年喜茶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和加拿大本拿比的门店陆续开业;主攻下沉市场的甜啦啦在印尼雅加达开出6家门店;茶百道的韩国首店也在10月31日落地首尔。更早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则是蜜雪冰城,早在2018年蜜雪冰城就在越南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到现在已经拥有接近4000家海外门店了,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多个东南亚国家都被拉满性价比的蜜雪冰城吸引。之后,蜜雪冰城还在京东高端商区表参道开出首店并计划在2023年底在日本开设20家门店。而去年在国内爆火的霸王茶姬其实也在2019年就开了马来西亚首店,之后也逐渐进入了泰国和新加坡市场,目前霸王茶姬在东南亚的门店已经达到了近70家。
实际上,饮品品牌靠出海扩张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成功登陆港股的海伦司,有“午夜星巴克”的称号,也是现在国内下沉市场完成扩张,靠“社交酒吧”的调性主打小一百元的奶啤或者调酒这种酒精度数较低的“小甜水”来吸引年轻的消费者。也是在这两年,海伦司开始进入东南亚市场,首站就是新加坡,开业当天就有博主探店并反映生意相当火爆。
新茶饮出海东南亚抓住的是近年来东南亚旅游的热潮以及东南亚本身的消费文化和中国市场十分相近的特征。当然成功的出海也需要足够的本土化,这也会带来相应的营销和人力成本的上升。
如果说新茶饮出海是在业务上扩宽边界,那么新茶饮做VC就是在资本版图上尝试突破了。
2021年拿到5亿美元融资后,喜茶开始“买买买”。2021年7月喜茶领投精品咖啡品牌Seesaw的A+轮融资,之后喜茶又分别参与了柠檬茶品牌王柠、燕麦奶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新茶饮品牌“和気桃桃”、新国潮预调酒品牌“WAT”以及“分子果汁”首创品牌野萃山的投资。2022年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和财务负责人邱咏贤共同成立的一家投资合伙企业,完成了对新茶饮品牌“苏阁鲜茶”的投资,持股15.4%。之后喜茶再次加注,入股少数派咖啡,持股12%,而这也算喜茶的“二次投资”。少数派咖啡和野生植物YePlant都是吴凌波所创立的品牌。此外,聂云宸以个人出资形式投资了两个咖啡品牌——乌鸦咖啡和KUDDO咖啡。
同样是2021年完成上市的奈雪的茶第一笔投资落给了茶饮供应链田野股份,之后又投资了新茶饮品牌茶乙己、咖啡品牌澳咖AOKKA、烘焙品牌“鹤所”和咖啡连锁品牌“怪物困了”等。之后奈雪的茶旗下的深圳美好自有力量投资公司在2022年注册成立,据企查查信息,美好自有力量参与了“低糖、零蔗糖、低热量、低甜度”的网红糕点象飞田餐饮的天使轮融资、主打鲜肉汉堡的沙朗阿甘的天使轮融资、茶乙己的战略融资以及瑞鑫咖啡品牌怪物困了的天使轮融资。
之后美好自有力量55%控股成立了初芽创投,目前初芽创投发起了一笔对外投资,给做精品速冻咖啡的嗨罐咖啡。
新茶饮的投资版图十分清晰地聚焦在新锐咖啡、茶饮、新中式创新餐饮以及茶饮的供应链上。这背后的逻辑不言而喻,最近新茶饮在产品创新上纷纷对准“0糖”标签或者做出结合咖啡的茶咖,在这个赛道上的布局既有可能促成产品创新也是对于关联赛道的提前布局。
不用从市场的角度还是从资本的角度,新茶饮们都在试图扩宽自己的路径。但眼下新茶饮品牌们在产品创新、盈利模式上的趋同、整个市场增速又将要面临的放缓以及对加盟商的重度依赖仍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所以,到底谁能拿到这个新茶饮第二股,拭目以待。
文将深入探讨单店模型的定义、构建步骤和优化方法,以及如何从金融视角理解和分析单店模型的关键点。通过案例分析和金融工具的应用,我们将揭示如何打造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单店模型,实现品牌的长期发展。
一、引言:为什么单店模型如此重要?
产品经理常用的一个方法叫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在餐饮连锁行业中也存在MVP最小可行性产品,那就是单店模型,单店模型不仅是门店运营的指南针,更是品牌实现扩展、复制的基石。无论是品牌初创阶段的第一家店,还是品牌壮大后大量复制的新店,单店模型都是必须要打磨好的核心要素。一个成功的单店模型不仅能帮助门店实现盈利,还能为品牌连锁扩展提供标准化的模式,确保新店复制的成功率。
那么,什么是单店模型?它的构建步骤是什么?如何进行深度优化?本文将逐步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单店模型的定义与核心要素
1. 什么是单店模型?
单店模型是一个系统化的运营工具,它通过一系列指标和数据分析,帮助品牌评估门店的盈利能力。
单店模型的核心是通过标准化的运营模式,确保门店可以在不同的地点、环境下复制成功。
2. 单店模型的核心要素
单店模型的构建基于以下四个核心要素:
- 交易客数量:交易客数量直接影响门店的营收,取决于入店人数和成交率。入店人数通常由门店选址、品牌影响力、店面形象、营销推广、会员服务等因素决定;成交率则由商品陈列、销售话术、服务质量等因素影响.
- 平均客单价:平均客单价是另一个重要的收入变量,它由消费者的消费单价和购买数量决定。影响因素包括商品定价策略、商品的组合搭配、促销活动等。
- 综合毛利率:综合毛利率反映了门店的盈利能力。它取决于商品结构(如高利润商品、引流商品的比例)和商品的经营情况(如库存管理、损耗控制)。
- 成本费用:门店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包括房租、员工基本工资、设备折旧等;可变成本则包括销售提成、营销费用、水电费用等。
三、构建单店模型的系统步骤
1. 数据基础与初步建模
数据收集是构建单店模型的第一步。品牌需要收集全面的经营数据,如入店人数、客单价、销售量、毛利率等。只有在数据充分且准确的基础上,单店模型才能真正反映门店的运营情况。
在此基础上,品牌需要建立初步的单店ROI模型,即投资回报模型。通过分析初始投资(如装修成本、设备投入等)、营业收入、毛利率、各项成本费用等数据,计算出门店的投资回报周期。这个模型不仅是衡量新店投资价值的工具,更是评估现有门店运营效率的重要参考。
后面会详细讲解如何搭建单店ROI模型等。
2. 标准化手册的编制
单店模型的构建并不止于数据分析,还需要将成功的运营经验标准化,形成系统的运营手册。这包括:
- 选址手册:指导新店如何选择最佳地理位置,最大化吸引客流。
- 装修手册:标准化的店面装修设计,确保品牌形象统一。
- 运营手册:涵盖日常运营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如员工管理、商品陈列、服务规范等。
- 投资回报分析工具:提供加盟商或投资者参考的详细投资回报分析表,帮助他们评估投资价值。
这些手册不仅帮助新店快速上手,更确保品牌在扩展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和高效性。
3. 单店盈利模式的设计与优化
单店模型的核心在于其盈利模式。品牌可以通过多种策略设计和优化单店的盈利模式:
- 减法策略:通过缩减经营面积、精简产品线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率。适用于想要降低风险、提升利润率的门店。
- 加法策略:通过增加产品线、提升客户体验,拓展新的收入来源。例如,在原有的餐饮基础上增加饮品、甜点等,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
- 跨界整合:结合现有业务,拓展新产品线或服务。例如,一家咖啡店可以增加烘焙食品,形成复合业态,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 持续优化与敏感性分析
单店模型的构建并非一劳永逸。品牌必须定期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市场和运营中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通过数据复盘,分析和识别运营中的低效环节,及时调整和优化模型,使其保持市场竞争力。
5. 敏感性分析通常包括
- 毛利率变化分析:如果商品成本上涨或销售价格下跌,如何调整商品结构或提升服务质量来保持毛利率?
- 成本结构分析:房租上涨或人工成本增加时,如何通过优化人力资源或提升单位面积销售额来应对?
- 市场风险分析:市场需求变化、新竞争者进入市场时,如何快速调整经营策略,保持市场份额?
6. 战略应用与扩展
单店模型的最终目标是支持品牌的规模化扩展。通过确保单店模型与品牌的长期战略一致,品牌可以实现有计划、有节奏的扩展。在此过程中,品牌需要引入数字化工具,如智能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以增强模型的优化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此外,品牌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定期对模型进行升级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现有门店的运营效率,还可以为新店复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案例分析:瑞幸咖啡的单店模型优化
瑞幸咖啡的成功背后,单店模型的优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单店模型,瑞幸成功实现了从负盈利到高盈利的转变。其主要策略包括:
- 大规模数据采集与分析:瑞幸通过智能系统实时采集各门店的经营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发现并解决运营中的问题。
- 灵活的产品组合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瑞幸不断调整产品组合,优化毛利结构,提升客单价。
-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优化:通过精简供应链、优化采购流程,瑞幸显著降低了原材料和物流成本,提升了整体毛利率。
瑞幸的案例证明了一个道理,持续优化的单店模型不仅是门店盈利的保障,更是品牌实现快速扩展、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
五、打造可持续的单店模型
构建和优化单店模型,是每个品牌在扩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它不仅是品牌成功的基石,更是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武器。通过系统的构建步骤、持续的优化与敏感性分析,品牌可以打造出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单店模型,实现品牌的长期发展。
在此过程中,品牌经营者需要保持灵活性和敏感性,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单店模型。只有这样,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最终实现规模化扩展与成功。
六、如何从金融视角理解和分析单店模型的关键点:
1. 单店模型作为投资工具
1)资本投入与回报分析(ROI)
从金融角度,单店模型可以看作是一个投资项目。企业或投资者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本(包括初始投资如装修、设备购买,和持续运营成本如租金、人工),目标是通过运营产生现金流,实现资本回报。
2)单店ROI模型的构成要素
(1)初始投资
- 装修成本:这是指店铺的基础装修费用,包括门店的布局设计、装饰、灯光布置等。这些费用通常是一次性支出,但其规模和标准会直接影响到品牌形象和顾客体验。
- 设备投入:指门店日常运营所需的设备购置费用,如厨房设备、收银设备、冷藏设备等。这也是一次性支出,但设备的质量和功能将直接影响到店铺的运营效率。
(2)营业收入
- 销售额:这是门店的核心收入来源。营业收入通常由日常销售额累积而成,决定了门店的资金流入。
- 客单价与客流量:客单价(每位顾客的平均消费金额)和客流量(店内顾客总人数)是决定营业收入的关键变量。高客单价与高客流量可以直接提升营业收入。
(3)毛利率
- 毛利率:这是营业收入与产品成本的差值,用来衡量产品销售带来的毛利润。毛利率越高,意味着门店在扣除产品成本后的盈利能力越强。
- 商品结构:毛利率还与商品结构密切相关。合理的商品组合(如高利润产品与引流产品的搭配)可以优化毛利率。
(4)各项成本费用
- 固定成本:包括房租、基本工资、保险费用等。这些费用不随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营业收入较低时,对利润的侵蚀性较大。
- 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销售提成、能耗费用等。可变成本与销售额直接相关,会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上升。
3)投资回报周期的计算
投资回报周期,又称为回本期,是指收回初始投资所需的时间。计算投资回报周期时,通常采用以下步骤:
(1)计算净现金流:
净现金流=营业收入 – 各项成本费用
净现金流是衡量门店盈利能力的核心数据,它反映了在扣除所有运营成本后的资金余量。
(2)累积净现金流:
将净现金流累加,直到累积净现金流等于或超过初始投资金额为止。达到这一点所需的时间就是投资回报周期。
(3)投资回报周期公式:
投资回报周期=初始投资 / 年度净现金流
通过这一公式,可以直观地看到门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回收投资,并开始实现盈利。
4)单店ROI模型的意义
(1)新店投资价值评估
通过计算投资回报周期,企业可以评估新店的投资风险和回报率。如果投资回报周期较短,意味着该门店能快速收回投资,风险较低,投资价值较高。
(2)现有门店运营效率评估
对于现有门店,ROI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运营效率。通过比较不同门店的投资回报周期,可以发现哪些门店运营良好,哪些门店可能需要调整经营策略。
2. 风险分析与敏感性分析
在金融领域,所有投资项目都伴随风险,单店模型也不例外。金融分析通常通过敏感性分析来评估模型对各种变量(如销售额、毛利率、成本)的敏感度,从而判断项目的风险。
- 销售额的波动:假设销售额下降10%,对净现金流的影响有多大?这一分析有助于评估门店在市场不确定性下的抗风险能力。
- 成本上升的影响:例如,如果人工成本或房租上升5%,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如何?
- 资本支出变动:如果初始资本投入增加或减少,对整个投资回报的影响如何?
3. 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分析
净现值(NPV):这是金融分析中常用的评估工具,用于衡量单店模型在一定时间内所能产生的净现金流的现值。如果NPV为正,则意味着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超过了投资者的期望回报率(折现率),项目具备吸引力。
1)净现值(NPV)的解释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 NPV)是一种金融评估工具,用于计算未来一系列现金流的现值,并将其与初始投资进行比较。
具体来说,NPV的计算考虑了以下几点:
- 未来现金流:这些是预计在未来时间内从项目中获得的净现金流。对于一个单店模型,这些现金流通常包括销售收入减去所有运营成本的净现金流。
- 折现率:这是投资者期望的最低回报率,通常反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或其他替代投资的回报率。在NPV计算中,未来的现金流会按照这个折现率折算为现值。
- 初始投资:这是项目启动时需要投入的资金,包括装修成本、设备投入等。
2)NPV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 CFtCF_tCFt 是第t年的净现金流,
- rrr 是折现率,
- C0C_0C0 是初始投资。
3)NPV的意义:
- 如果NPV > 0,表示项目的回报率高于投资者的期望回报率,项目具备吸引力。
- 如果NPV=0,表示项目的回报率刚好等于投资者的期望回报率,项目是中性的,既不亏也不赚。
- 如果NPV < 0,表示项目的回报率低于投资者的期望回报率,项目不具备吸引力。
4)在单店模型中的应用:
- 正的NPV:意味着该门店在特定的投资周期内,预期的盈利能力能够覆盖初始投资并超过投资者的期望收益。这对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管理层和投资者确定哪些门店或项目值得投资。
- 负的NPV:则意味着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不足以弥补初始投资和期望的最低回报率,项目不具吸引力。
内部收益率(IRR):IRR是使项目的NPV为零的折现率,它是衡量项目潜在回报的一个指标。通常,IRR越高,项目的投资吸引力越大。单店模型的IRR可以用于比较不同门店的盈利能力,帮助投资者选择最佳的投资项目。
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是使一个项目的净现值(NPV)为零的折现率。IRR反映了项目的预期收益率,是评估项目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IRR的计算: IRR可以通过试错法或使用金融计算器、Excel等工具来计算,它的本质是在以下等式中找到合适的折现率 rrr ,使得NPV等于零:
5)IRR的意义
- IRR > 投资者期望回报率:如果一个项目的IRR高于投资者的期望回报率,则意味着该项目的回报率足以让投资者满意,项目具备投资价值。
- IRR=投资者期望回报率:如果IRR等于期望回报率,则项目的投资吸引力中等,投资者可能会寻找更好的机会。
- IRR < 投资者期望回报率:如果IRR低于期望回报率,则项目可能不具备投资吸引力,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放弃。
6)在单店模型中的应用:
- 比较不同门店的盈利能力:IRR可以用于比较不同门店或不同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可以通过计算各门店的IRR,选择IRR较高的门店进行投资,从而优化投资组合。
- 衡量单店投资的潜在回报:IRR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与投资者期望回报率进行比较的标准。通过这种比较,投资者可以评估单店投资的合理性和潜在回报水平。
7)如何理解NPV和IRR的结合使用
NPV和IRR的结合在单店模型中非常有用,它们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对投资项目的评价:
- NPV提供绝对的收益值:NPV直接反映了一个项目在未来能为投资者带来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一个绝对的指标。它告诉投资者,扣除初始投资后,项目还能带来多少额外的价值。
- IRR提供相对的收益率:IRR表示了项目的内在收益率,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该项目是否比其他投资机会更有吸引力。
- 决策依据:当NPV为正且IRR大于投资者的期望回报率时,项目具备投资吸引力。如果在多个项目中进行选择,通常选择IRR最高且NPV为正的项目,因为这种项目既能带来最高的相对回报率,又能增加投资者的净财富。
七、单店模型的金融优化
1. 杠杆效应
金融角度常常利用杠杆来放大投资收益。对于单店模型来说,可以通过引入外部融资,如银行贷款、私募股权等来放大资本投入的效果。
- 负债经营:通过适度的负债经营,企业可以放大股东权益的回报率。然而,这也增加了财务风险,因此需要谨慎平衡。
- 资本结构优化:调整资本结构,如优化股权与债务的比例,可以提高单店模型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本成本。
2.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识别单店模型中的低效环节并加以优化,从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 优化固定成本:通过租赁设备而非购买、选择性裁员或优化租金谈判,可以降低固定成本,提高利润率。
- 提高周转率:通过提升商品销售周转率,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可以加速现金流循环,提高资本回报率。
3. 财务预测与规划
财务预测是金融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精细的财务模型,企业可以预测未来的收入、成本和利润,制定扩展计划。
- 短期预测:预测未来一到三年的财务表现,评估门店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持扩展计划。
- 长期规划:制定长期的财务目标,如实现资本回报周期的缩短、提高整体利润率等。结合财务规划,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扩展风险,并在适当时机进行资本运作(如股权融资、上市等)。
单店模型不仅是门店运营的工具,更是一个金融投资项目。通过资本投入、风险分析、财务优化等金融工具,企业可以有效评估和提升单店模型的投资价值,最大化回报。理解并应用这些金融概念,可以帮助企业在扩展过程中更加稳健和高效,实现长期的资本增值和企业价值提升。
本文由 @夏惠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993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
没有飞行员能够在不接收信号,不了解飞机性能、天气、速度以及前方障碍物的条件下飞行。
没有将军能够在不了解敌情、不勘察地形、不思考对方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的情况下带兵打仗。
商业运行也是一样,需要越来越精确的了解所处的竞争环境和自身的组织状态。对餐饮企业来说,盯紧每个运营触点上的小数据十分重要。
这些关键控制点上的小数据,就是指导公司正常前进的仪表盘。它们能实时跟踪关键性的增长驱动因素,能缩短反馈回路,从而避免微小的失误演变成严重的后果。
那么餐饮企业最关注的小数据有哪些?内参君发起一项小调查,收到了20多家企业的回复。从今天起,内参君将分三期展示这些蕴藏大能量的小数据。
数据只提供答案,但它们对该问的问题保持缄默。
究竟哪些数据是餐饮企业最应该关注的,分别意味着什么,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看法。
中西正餐、火锅等高粘性型企业关注的数据除了财务指标,对消费者反馈等事关体验的关注程度大大高于外卖、简餐等高效率型餐饮企业。
以王品CEO李森斌的答卷为例,来看看这类企业最关注的数据。
01
王品关注什么
▼
最关注数据
两条预警线
现金流预警:每月获利不佳,或现金流出现问题,一定会预警。绩效评比预警:通过七项绩效评比这样的管理体制,每月管理层会议上进行排名公布。表扬做得好的营运总监、区经理、店长,督促排名最后的门店努力。七项绩效评比内容包括:顾客抱怨、食品安全、营业额达成率、获利率、不当金额、行政稽核、离职率。其中顾客抱怨及食品安全是2大重点指标,评分的权重设定也不同。如果一家门店营业额达成率等所有的都做得很好,可是他们这个月有一单顾客抱怨,那基本上这家店的绩效评比分数就一定不会好。
王品红皮书
对于消费者数据,王品有专项统计分析。每月针对每个品牌,王品都会根据顾客意见卡、大众点评消费者评论、顾客抱怨情况,制作红皮书。每季度会议讨论红皮书并提出改善计划。
每季度营运事业处主管都会被绩效考核,这些考核衡量标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数据。
02
高粘性餐企还关注这些数据
▼
高效率型餐企主要指👇
简快餐、外卖等提供刚需型餐饮服务的企业。
高粘性型餐企则指👇
中西正餐、火锅等提供休闲体验型服务的企业。
一般是,高粘性型企业高客单低效率,高效率型企业低客单高效率。
高效率型餐企的利润产生在产品本身,高粘性型餐企的价值生成因素,除了产品,还有装修、氛围、情怀、服务等因素。
因此,他们对数据的关注点还有以下几点:
来客数TC和满两个月的员工离职率
乐凯撒创始人陈宁👇
来客数代表品牌热度,来客数的月推移,三个月为一个单位,比如7月就是5、6、7月和4、5、6月,3、4、5月,2、3、4月,1、2、3月去比,TC降就是警钟。离职率按门店和市场排名,离职率排名靠前的要分析原因。
会员转化率:来店人数/会员数比率
迷尚豆捞董事长曾雁翔👇
对消费者的数据分析主要集中在客流量,客单价,会员与散客比例和会员消费频次,据此进行菜品喜好趋势分析并针对性进行研发。
利润率代表你身体健不健康;现金流判断你能不能活下去;会员转化率预示你能活多久。
顾客满意度
烤匠创始人冷艳君👇
顾客满意度的数据主要来源是自己的会员系统、网络点评差评率以及其他渠道,比如店面渠道顾客满意度收集;还要对公众号的粉丝增长量、活跃度,每期活动的转化率进行统计分析。
|小结|
▼
IBM现任董事长兼CEO罗睿兰说:“数据在我们当今时代的角色就像是蒸汽、电磁和化石燃料对之前时代的角色一样。它有潜力推动更高一层的社会进步和繁荣。”
一家公司越使用数据,它的质量和价值就越高。
① 改善服务、产品或流程,因为数据可以帮助找到低效的地方;
② 为用户或客户量身定制产品或服务,因为数据让公司更了解他们;
③ 预测趋势发展方向,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或革新,因为大数据可以帮助公司预测或只是找出新的、未被发现或者以其他方式无法察觉的需要、愿望和需求。
— 点击下列关键词,获取更多内参干货—
统筹:刘晓红|编辑:王艳艳|视觉:陈晓月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tinachenjiao
转载原创请加微信neicanm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