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珍珠奶茶是由我国台湾引进大陆的,人们为其独特浓郁的味道所吸引,一小杯珍珠奶茶包含着茶的清香,又有奶的醇厚,使人欲罢不能,台湾珍珠奶茶红遍了大陆的大街小巷,但现如今我们所喝的珍珠奶茶却变了味道,使人望而却步。
对于勾兑奶茶,能喝不?
当下市面上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珍珠奶茶往往是即不含奶,也不含茶,这些奶茶大多是奶精勾兑茶粉(或其他替代品如香精、色素等)而制成的,奶精并非是奶或者奶制品,而是氢化植物油、糊精、少量酪蛋白酸钠、乳化剂、抗结剂等成分的混合物,人长期服用这种勾兑的珍珠奶茶,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而且会加剧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概率,会极大的威胁着健康。奶精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并非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经常摄入对心血管、生殖系统有着很多的危害。
每天一杯500毫升的珍珠奶茶,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就已超过正常人体承受的极限,而茶粉中的茶碱、茶多酚含量都很低,冲出来的饮品根本不能称之为“茶”。
其实,珍珠奶茶最大的坏处还不是“奶茶”,而是里面的珍珠粉圆,善良的人们只知道,它是以木薯淀粉为主原料,但实际上,木薯淀粉的弹性根本做不到这么好,正常的方法应该是在其中加入小麦蛋白,但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就把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添加进去,以便得到最好的弹性。
奶茶当中的椰果也同样可能存在着问题,它的主要问题是使用了双氧水浸泡,由于新鲜的椰果成本较高,一般商贩就用新鲜椰果浸泡之后渗出的椰果水添加其他物质,使液体椰果水变身固体椰果,此时,固体椰果为黄褐色,为了变成透明椰果,就使用工业用双氧水漂白,而双氧水主要用以造纸业和纺织业,起漂白作用,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工业用双氧水。为了你的健康,应该尽量避免在街边价格低廉、质量没有保证的珍珠奶茶。
怎样鉴别购买珍珠奶茶?
假如你特别喜欢饮用珍珠奶茶,那么你一定要学会如何选择,首先从珍珠粉圆来讲,是由木薯淀粉及食用胶组成,煮好的珍珠豆咀嚼时中间是应该有弹性的,外观上其色泽亮黑,略带香味,如有酸味,也就是已经变质了。
茶的方面,好的茶应闻到淡淡茶香,茶色透亮,口感不苦、不涩,喝后喉咙感觉茶味较明显。
从口感上来讲,质量好的珍珠奶茶奶香味较淡,口感细腻,奶香味很重的奶茶,则含香精较多,喝奶茶时如有糊的感觉,说明添加了粘稠剂,这些,都是对身体有害的。
所以,如果你想喝珍珠奶茶,还是选择正规饮品店,或者建议自己在家制作,吃的放心,才会更加靠谱。
注作者信息:内蒙古营养健康促进会 副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员 王思露
文章属原创,如有转载请告知本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两天,大家应该都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了吧。一些小伙伴表示「酸了酸了我也想要」,还有人试图模仿却惨遭翻车。
但其实没什么好羡慕的。首先你也不差这点儿钱,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无糖纯奶茶,糖也超多,喝下去是不是秋天的爱意不知道,是秋天的肥膘没错了!!!
奶茶的含糖量,
比可乐少不了多少
都知道喝奶茶点全糖的是勇士,但你以为点 3 分糖就代表更自律了吗?
我们对某品牌中杯型(500 毫升)的添加糖进行了数据换算,结论令人瑟瑟发抖——看起来非常克制的三分糖,竟然相当于额外加了 8 克糖!
8 克糖什么概念?轻轻松松就占了全天三分之一的添加糖摄入指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的建议,每天摄入添加糖最好不超过总能量的 5%,也就是 25 克。)
更扎心的是,无糖奶茶里也有糖。
根据上海市消保委 2017 年的一项检测数据:宣称无糖的 20 杯奶茶里(包括鸳鸯奶茶、珍珠奶茶、原味奶茶等),糖含量最高的有 25 克 / 500 毫升,最低的也有 6 克 / 500 毫升,相当于大半听可乐了。
你可能会好奇了,那「无糖奶茶」的糖从哪里来?
奶茶里面的小料,
藏着超多糖!
一杯平平淡淡的奶茶是没有「灵魂」的,奶茶里的小料,比如珍珠、红豆、仙草等,可以让整杯奶茶口感变得更丰富。但这些小料的含糖量确实顶顶高。
比如糖腌渍型小料(珍珠、燕麦、红豆等),这类小料通常本身不含糖,但为了让它们口感更软糯,通常会经过「糖腌渍」。
就拿大家最爱的奶茶灵魂「珍珠」来说,参考电商平台商家的配制建议——腌渍一份 30 克的珍珠,就要用到足足 15 克的糖。
还有咖啡冻、仙草、布丁等,在制作过程中就会加入糖了。即使单独吃,也会觉得超级甜。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NO。
说出来怕你不信,
茶底也是含糖大户
焦糖奶茶、可可奶茶、养 X 多奶茶等等新型奶茶的茶底配方中,都暗藏着不少糖。
比如某奶茶品牌的隐藏菜单中的阿 X 田奶茶,根据推算可得 1 份中杯量中就有 12.5 克左右的糖。
也就是说,即使你只点了一杯啥都不加的奶茶,也已经自带五分糖。
还有酸酸甜甜惹人爱的养 X 多,配料排名第一就是白砂糖。
假设在中等杯型的奶茶中倒一小瓶(100 毫升),就相当于直接加了 12 克左右的糖,又是自带五分糖。
想要不胖,只能选择绿茶、红茶、乌龙茶这一类纯茶茶底,配鲜牛奶,拒绝小料,选择低卡糖或不额外添加糖,健康指数连研究所看了也要叫一声好。但能按照这样严苛要求点奶茶的人毕竟少数。
信息来源:丁香生活
编辑:邱丽娜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
健康明星计划##畅聊夏日健康#在烈日炎炎的环境氛围下,你是否想要喝上一杯清爽可口的奶茶呢?珍珠奶茶、果茶、奶盖、芋泥、低糖等,想想就美好。但有一个说法是奶茶是发胖的源头,那你是不是就从开心地喝奶茶,变成……焦虑地喝奶茶了呢?
那么奶茶中都有哪些成分呢?奶茶中主要由牛奶、茶叶、糖熬制而成。但因为现在的奶茶商的用料参差不齐。上海市营养食品质检站主要对反式脂肪酸、咖啡因、糖分、脂肪进行检测,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一、反式脂肪酸
现在市场上的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明显过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但商家大多用奶精代替牛奶以降低成本,也就是“假奶”。植脂末(也就是奶精)是以精制植物油或氢化植物油、酪蛋白、葡萄糖浆、酪朊酸钠、硅铝酸钠为主要原料。在这些成分里,部分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科学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用植脂末做的奶茶,每300ml(相当于中杯奶茶)中就有0.5g到2.7g的反式脂肪酸,如果长时间喝奶茶就会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咖啡因
奶茶会让人兴奋,晚上睡不着是因为“咖啡因”。健康成人单次咖啡因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200mg。咖啡因一般在咖啡、浓茶等饮料中存在,检测发现,51件样品的咖啡因含量平均高达270m g/L,最高的更是达到了828m g/L。孕妇和儿童等人群不宜过多摄入,否则会引起类似焦虑的症状,如心悸、震颤、睡眠紊乱等。(友情提示,冻鸳鸯这种饮品是茶与咖啡混合,咖啡因和茶碱均有,劲儿更大)
< class="pgc-img">以上图片所述纯属笑话,大家不要学
>三、含糖量高
市面上那些所谓无糖或去糖的奶茶,其实也是有含糖量的。一杯奶茶的含糖量约等于一瓶可乐的含糖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规定“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而正常甜度的奶茶含糖量就达到了每杯35g。又戒不了口想喝奶茶的美女们,点无糖就是自我欺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四、脂肪含量高
脂肪能带来良好的风味和口感,但是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引发肥胖,在带有奶盖的奶茶中,脂肪含量尤其高,平均为7g/100mL。本次比较试验测试结果显示,45件无奶盖的奶茶脂肪含量在1.1~4.4g/100m L之间,平均为2.7g/100m L;6件有奶盖的奶茶脂肪含量在5.4~7.7g/100m L之间,平均为6.3g/100m L。成人每日推荐摄入的脂肪小于60g,喝这样一杯奶茶相当于吃掉了两顿饭的脂肪。
长期喝奶茶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容易导致冠心病,会诱发骨质疏松,易患肥胖症,易导致心血管病等。但一小杯奶茶还是不会引起太大隐患的,但我们要养成适当饮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