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多卖、单号售价高达400元、黄牛在店门口大打出手……近日,针对门店遭遇的种种“黄牛代排”乱象,有餐企忍无可忍“出手”了!
“严厉打击黄牛,维护就餐秩序!”
“对黄牛说不,为舒心铺路。”
近期,北京四季民福、胡大饭馆等知名餐企集体向“黄牛党”发难,推出一系列措施重拳打击黄牛,怎么回事?
一个号被炒到400元,餐企被“玩坏了”
在北京,以烤鸭为招牌菜的四季民福一直都是出了名的人气餐厅,排队是常态,节假日更是一座难求。
小红书博主“妮妮妮”曾发文表示,今年“五一”,她在四季民福王府井店排了近9个小时,才吃上一顿饭。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四季民福微博
>火爆的人气吸引来了大批黄牛,他们专门去取门店的号,然后高价卖出。
消费者茶茶(化名)称,四季民福的黄牛代排现象一直都很猖獗,“有一次和朋友去吃四季民福,发现线上和线下都排起了长队,但餐厅门口有很多黄牛到处问人需不需要买号,每个黄牛手里至少都有7-8张号,而真正的顾客想吃却吃不上!”
红餐网在闲鱼平台搜索“四季民福”显示,门店单个黄牛号的标价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不少链接的销量显示“月售100+”。
据了解,目前四季民福在北京共有9家门店,其中又以故宫店最受欢迎。该店靠近故宫,有大量的自然客流,此外,店内还有少量能看到故宫东华门的“景观位”。而这些“景观位”的号,更是被黄牛炒到300-400元一个。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闲鱼截图
>除了直接卖“黄牛号”,黄牛们还有很多“花哨”的手段,让四季民福困扰不已。
“有的黄牛‘一号多卖’;有的黄牛意识到小桌翻台快,就取小桌号当大桌用;有的黄牛提前占座,点200块钱的菜品,然后收客人400元;甚至出现过黄牛之间因利益冲突而打架的情况。”四季民福相关负责人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
只接受纸质号,限制取号次数……向黄牛“宣战”
为了遏制猖獗的黄牛现象,7月6日,四季民福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严厉打击黄牛,维护用餐秩序》的声明,将矛头指向了靠倒卖取餐号牟利的黄牛党。
具体来看,四季民福制定了种种详细的“规矩”,以精准打击黄牛,确保真正的顾客能够顺利“对号入座”。
比如,规定“门店只接受纸质号、本人微信公众号取号,截图和分享页面无效”“每个手机号每天限取1次号”。这两条措施增加了黄牛拿号的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借助软件一人占据多个号的现象。
“第一餐不允许占座,人齐方可入座”“取号人数、桌型需与实际人数相符,不相符者不予安排”等措施,可以精准打击了占座的黄牛。据了解,有的黄牛会提供占座服务,无视餐厅服务人员安排,进店帮客户占据“最佳”座位,干扰门店正常的就餐秩序。
“当线上取的号前面还有50个号时,消费者需到现场等位,避免出现过号”“过号作废,需重新取号”,则可以优先确保餐厅门口等位顾客的就餐权利。
除了调整排队规则外,四季民福还增加了门店现场的安保等措施,一旦发现黄牛倒号、代排、占座等行为,门店会立即将其劝离。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四季民福烤鸭店官方微信
>这一系列举措的成效如何?发稿前,红餐网也采访了几位仍在线上售卖四季民福的代排服务的黄牛。
黄牛阿笨(化名)表示,四季民福调整排队措施后,确实对他的代排生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黄牛猪猪(化名)则告诉红餐网,此前其在四季民福故宫店代排时,因为“演技出了问题”被门店工作人员识别出是黄牛,而被赶出了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有政策”的同时,黄牛们也开始演变出自己的对策。
阿笨表示,此前,他在线上取号后只需把截图发给客户就能完成一单。现在四季民福门店不认可截图,他接到门店的代排订单后,也可以安排代排人员到线下排队领取纸质号,再把纸质号当面转交给客户,相当于仅赚取跑腿费差价。
“目前四季民福代排的成本增加了不少,因此必须要产生订单,我才会安排人到店排队,不像以前只靠线上取号、线上接单就能挣钱。”阿笨表示。
猪猪也表示,即便四季民福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他们也还是有方法可以“占座”,“我们的人先进去占座,您到了以后一起点个菜,他再找机会撤离,就差不多了。”
黄牛屡禁不止,有餐企坚决抵制,也有餐企态度“暧昧”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季民福发布严打黄牛声明前,北京另一知名餐企“胡大饭馆”也推出了多项举措,抵制黄牛倒号。
胡大饭馆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胡大在高峰时段线下取消纸质取号,微信公众号开通30公里取号,节约顾客等待时长,并且与平台合作定制开发取号系统,对于涉嫌黄牛倒号手机号码一律予以拉黑。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胡大
>事实上,黄牛倒卖产品、取餐号,扰乱排队秩序等现象在餐饮行业早已屡见不鲜。而黄牛“泛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想要彻底根绝黄牛现象绝非易事。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有人对黄牛深恶痛绝,也有人觉得时间宝贵愿意花钱找黄牛代排。而从餐厅经营者的角度来看,餐饮老板们对黄牛的态度也并不统一。
有餐饮老板认为,黄牛影响了餐厅的正常秩序,理应主动抵制、严厉打击。他告诉红餐网,如果消费者和黄牛产生纠纷,责任难以厘清,最后可能会损害餐厅的利益和口碑。
“有的黄牛卖给顾客假号,或者一号多卖,顾客找不到黄牛,就来找门店负责,而我们为了保障顾客的消费体验,通常都会想办法给顾客安排用餐,相当于最后是我们为黄牛的错误‘买单’。”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也有一些餐厅与黄牛的关系比较“暧昧”。比如,有的餐厅默许和纵容黄牛哄抬炒作其产品价格,试图以此增强品牌的“破圈”效应。有的餐厅在新店开业时,甚至会自行雇佣黄牛为其造势。
今年6月,NBTV新闻就曾报道一家位于宁波的网红蛋糕店为黄牛提供“方便”。据报道,该店的店员对黄牛未排队就进店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有人提出质疑时,店员就解释说“只是进去拿饮料”,但是15分钟后,就有人看见该“黄牛”就从店里拎着3个打包袋出门。
ady M的门前又排起了长队,但这次,与5年前的气氛截然不同。
7月21日,Lady M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官宣”,称应Lady M品牌方要求,Lady M中国内地所有门店将于今年9月10日终止运营。
▼终止经营公告▼
< class="pgc-img">>内容显示,正式闭店前,消费者仍可在实体门店和线上小程序消费。预付卡的消费者,可以在终止运营日期前进行登记后申请退卡退费。
公告一经发出,引来大批消费者关注。
< class="pgc-img">>线上,Lady M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经发大讨论。截至发稿前,#Lady M退出中国内地#的微博话题,已经达到近亿阅读量。
< class="pgc-img">>评论中,有人为此惋惜……
< class="pgc-img">>有人吐槽品牌“噱头大于质量”,“价格不配货色”,“走得好”……
线下,冷清多日的部分Lady M上海门店前又排起了长队,有的顾客是赶在闭店前打卡,有的是急于消费掉储值卡中的余额。外卖也呈现出爆单的状态,多个门店的导台上摆满了分装好的外卖袋子。
与开业时雷同的排队景象,这一次,宣告的却是Lady M中国行的告一段落。
Lady M的中国行,高开低走
从“排队”到“排队”,Lady M的中国行并不算顺利。
2017年,带着其“蛋糕界的爱马仕”、“千层之王”等标签,Lady M在上海开出中国内地首店。Lady M大多开在繁华都市里的核心商圈,蓝白色调,极简时尚,点点灯光映照在玻璃柜台上,与柜台中精心陈列的蛋糕交相辉映,浑身都散发着“精致”、“名媛”气息,这样的Lady M,迅速收获了一大批都市女孩的宠爱。
< class="pgc-img">>上海首店开业时,很多顾客不惜排队6小时购买,更有甚者以每块加价100元的价格从黄牛手中购买。开业第三天,还曾因为聚集人员过多被迫短暂关店。
第二年,Lady M开始走出魔都。在Lady M进驻各大城市的过程中,总能在女孩们的朋友圈里引发一股“名媛下午茶”风潮,一时间,“像卖珠宝一样卖蛋糕”的Lady M,成为女孩们的社交工具。
< class="pgc-img">>但与很多网红品牌一样,当消费者过了“赏味期限”,门店身上的网红光环逐渐黯淡,客流会骤然下降。
Lady M在2021年发生多起闭店事件,一度被媒体认为是品牌缩减中国业务的表现。
北京,首店朝阳大悦城门店,以及三里屯太古里门店,均在2021年关闭。同年,北京西单大悦城门店也从曾经的黄金位置迁到边缘位置。
上海,Lady M的环贸iapm商城店,从地铁入口旁的高人气位置迁到了一个门店更小,人流量也更少的位置。
2019年,Lady M还在四处征战,全年开出11家新店,到了2021年,Lady M不仅放慢了扩张的脚步,且陷入闭店风波。
短短四五年的时间, Lady M已经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从开业到现在,Lady M一路高开低走。
烘焙行业的高端化,放慢脚步
Lady M的高开低走,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近几年,中国烘焙行业正在持续推进品牌化、高端化进程,且不只在一二线城市,高端化的趋势已经覆盖到低线城市。
与其他餐饮品类不同,高端烘焙的“高端”本身就代表着更为出色的口感,因为烘焙的口感,有较大一部分取决于原料的优劣。
除了口感差异外,高端品牌的创新力也决定着消费忠诚度。
< class="pgc-img">>烘焙行业,一直有一个“产品链”——头部品牌创造爆品;中腰部品牌模仿爆品;尾部品牌“照搬”爆品,等到尾部品牌上新的时候,爆品效应大多已经过了大半。
在烘焙行业,消费者对品牌的、高端的产品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所以,相对于其他餐饮品类,烘焙行业有着更强的粉丝黏性,更高的充值顾客占比以及复购率,这是烘焙品类的天然优势,也是烘焙行业推进品牌化、高端化的一大内在动力。
但一场疫情,让原本迈进快车道的烘焙行业不得不放慢车速,其中,高端板块更是首当其冲。
1、运营成本更高
定位使然,Lady M自进入中国市场开始,选择的都是黄金地段的黄金铺位。门店装修高档,服务细致……这些,决定着Lady M的高成本运营。
< class="pgc-img">>在Lady M动辄几十上百元一块的千层蛋糕里,加的一定有这些成本带来的溢价。
高成本不仅影响着门店的利润,同时也影响着现金流。疫情期间,一旦门店停业,或是受疫情影响客流量下降,高成本运营便会成为门店自救路上的强大阻碍。
2、消费变化
当“雪糕刺客”、“水果刺客”等成为社会话题,当海底捞因涨价被“骂”上了热搜,当奈雪的茶、喜茶等茶饮头部品牌相继降价,一系列的热门话题背后,反映出疫情下人们的消费力正在下降,或者说人们的消费更加趋于理性。
针对高价雪糕热点,有一条网友评论被疯狂转发,大致意思是雪糕卖高价没有错,错的是它出现在了我家楼下的小卖部,它占领了超市里原本属于两块钱的雪糕的位置。
曾经,网红雪糕呈现出“火箭”式发展,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支撑因素,它在广泛的消费人群中发掘出越来越多潜在消费群体,这些消费群体可能是中产、新中产,也可能是平常吃着两块钱冰棍的年轻人。但如今,这些潜在消费人群开始“精打细算”了。
高端产品做流量增量,在疫情下变得异常艰难,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烘焙行业。
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虽然中高端烘焙品牌的粉丝依然保持着品牌忠诚度,但消费频次在下降,甚至有一部分消费者由享受型消费转变成刚需型消费,同时,新的消费人群又增长乏力,这让中高端品牌前路迷茫。
本来计划在中国市场大肆扩张的Lady M,在疫情后暂缓计划,和这些消费变化不无关系。
3、疫情闭店
大众点评上,一位网友评论难得在魔都的Lady M“包场”享受了一顿下午茶。
网友小确幸的“包场”,藏着上海餐饮人道不尽的辛酸。疫情,为今年的上海餐饮业带来了沉重一击。即便解封后,上海餐饮业也经历了长时间的自救才逐步恢复元气。
就在近日,以上海为主战场的外资烘焙品牌克莉丝汀也被媒体报道营业异常。克莉丝汀对特意发布公告称所有门店于8月1日对外营业,停业期间过期卡券仍可消费。
疫情已经成为影响餐饮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4、竞争加剧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预估达到2600.8亿元,同比增长19.9%。烘焙食品市场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069.9亿元。
< class="pgc-img">>大数据中的中国烘焙市场依然保持着增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增量表现中的烘焙市场已经充分“卷”起来了。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烘焙行业的投资金额是2016年的3倍左右,其中,2021年1-8月烘焙食品行业投资事件多达22起,投资金额达到57.0亿元。
资本的注入,带火了一大批新消费品牌,推动着行业不断升级,也持续加剧了行业竞争。特别是近两年国潮风的兴起,让包括Lady M在内的外资品牌的影响力不断被弱化。
在国潮新消费与资深品牌的包抄下,Lady M的扩张之路注定走得艰难。
Lady M中国的未来,调整还是彻底退场?
Lady M的闭店公告,让不少铁粉感到意外且惋惜。在不少粉丝心中,即便受疫情影响,门店生意较此前冷清,但依然是处在不错的运营状态。
事实上,Lady M的闭店或并不意味着退出中国内地市场,而是“重新出发”。
早在公告之前,就有媒体报道Lady M意欲“单干”。
Lady M此前是由上海牧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品牌代理打入中国市场,到2022年4月9日,双方的合作关系到期,且并不打算续约。就Lady M此前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来看,关停当下的所有门店,或是品牌长远发展的一次战略调整。
在此前的采访中,Lady MCEO曾强调“一直将中国市场视作品牌的关键市场”,结合此前的“寻求融资”、“代理转直营”等报道,Lady M或在转为品牌直营后在中国内地市场中再战一回。
接下来,中国内地市场可能会迎来“卷土重来”的Lady M。
演唱会会遇见“黄牛”,到车站买票能遇见“黄牛”,可你听说过到餐饮店吃顿饭也能遇到“黄牛”吗?近日,市民肖小姐向记者报料称,京华城五楼一网红餐饮店惊现卖号黄牛,收费100元到180元不等,让原本真心想要就餐的市民排队等待了很久。
市民爆料
餐饮店门口有黄牛卖号
“真的很气愤,我是4点半排的队,一直到晚上8点半才进去。”肖小姐是市区一公司白领,也是一名十足的吃货,只要哪里开了网红店,总能看到她的身影。但前几日,她去京华城五楼的一家网红餐饮店排队就餐时,却发现出现了职业黄牛。
“不敢相信,我在这苦苦等了4小时才吃上,可有的人却拿着黄牛票轻松进去了。”发现这一情况后,肖小姐十分气愤,觉得黄牛的行为伤害了吃货的心。肖小姐眼睁睁看着旁边一位男子花了150元直接进去就餐。
“我向店家反映有黄牛,店家熟视无睹,这让我怀疑,到底是黄牛的个人行为还是商家的饥饿营销?”肖小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记者暗访
排队中有人公开要价
昨天中午12点左右,记者来到了京华城五楼的这家人气网红店。虽然饭点刚到,但早已经没有座位,记者排号排到了68号,前方需要等候50桌才能吃到。就在记者吐槽等待时间太久时,却有一名大妈在向旁边的年轻女子推销,称可以预约代排队,收费100多元。但年轻女子听到报价后,觉得不划算,拒绝后离开了现场。
“现在哪个年轻人有这个时间来排队啊?”这位大妈说,自己退休在家,有时间代排队,价格可以商量,“你想要号,可以提前一天打我电话,我帮你排好你再来。”
记者在人头攒动的队伍中,看到了不少大妈大爷。有大爷大妈还在现场打起了扑克。截至当天中午1点多,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也只叫了11个号左右,这一餐确实很难等到。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一对小情侣,他们告诉记者,正常吃这一顿饭需要等好几个小时,运气好的话也在3小时以上,运气不好的话4-5个小时也很正常。
下午4点30分左右,记者再次来到这家餐饮店门前,依然看到五六十人排队等候。“小伙子,你来迟了,现在排队要等着吃夜宵了。不如买我的号吧,50元。”一名排队的人向记者推销,“我一家几个人来吃饭,都拿了号,刚一个黄牛跟我买了号,我卖给他也是卖,卖给你也一样。”记者以他手中的号是大桌为由婉拒了。
网络搜寻
微信朋友圈也有人卖号
不仅线下有人公开售卖这家餐饮企业的排队号,记者在网络搜寻时发现,网上也有“黄牛”卖号。
“扬州XXX代排队,新品尝鲜只要10元。”记者按照微信朋友圈上的广告联系到了一位杨姓市民,在他的朋友圈里,已经连续发了数条“京华城xxx代排队”的微信图片。
记者联系他时,他介绍,排号的价格要看具体时间段、人数,而且还要看是否在节假日。如果是7人的大桌子,晚上7点到8点吃到的话,需要支付200元。如果是4点半左右的桌子,4人上下的话需要支付120元。“正常价格都在120元、150元、180元这样,不会超过200元。”杨先生说,现在供不应求,需求量十分大,需要提前一天预订。
对话商家
称对“黄牛”行为不知情
一对情侣向记者诉苦,“这家店铺内原本桌子就少,再有这么多黄牛卖号,啥时间能吃到,真的是个问题。这样弄下去,下次不来吃了。又不是非吃这一家不可。”
“我们这里确实从早到晚都有人排队。”这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该餐饮店最晚要到晚上12点才能打烊。
对于记者提出店方是否知道等候区域有“黄牛”兜售等待号时?店家一口否认。“黄牛跟我们没有任何关联,我们也不清楚有黄牛行为。”当记者询问,出现排号黄牛是否跟排号系统存在漏洞或者商家服务有关系,对方以工作忙为由走开了。
随后,记者拨打这家餐饮店门前留下的上海总部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学者看法
从长远看,有损商家形象
说起餐饮排号“黄牛”现象,扬城餐饮界一位资深人士陈先生告诉记者,餐饮界排号“黄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公司在成名前,或新店开业时,雇佣“黄牛”排队造势,可以称之为“饥饿营销”;另外一种就是门前排队者络绎不绝,衍生出一些借此谋利的“黄牛党”。不过,不管哪一种,都会给外界营造出一种餐饮店生意很火爆的景象来。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这家餐饮店不仅在扬州出现排号“黄牛”,在上海、南京等地营业时,也都出现这一情况,网络上对此也出现了不少质疑声。同时,这家餐厅在2017年12月被上海食药监约谈。当时,该店铺不愿承认自己的餐饮品牌是“网红”,说到公司的成名之路,该网红店表示,成名靠的是品质,否认有雇佣“黄牛”排队造势的营销手段。
“‘黄牛’虽然是市场化行为,从成交双方来看,两者都愿意的话,也没有什么不妥。但对于其他等待者来说,就缺乏公平性。”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朱季康教授表示,“现在时间也是金钱,有人用时间换金钱,也有人用金钱换时间。”朱教授介绍,餐饮黄牛想要长期维持比较困难,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仅存在短暂的一段时间。他认为,从商家的角度来说,对于这种“黄牛”售号行为不能熟视无睹,表面看是“黄牛”帮忙营造了火爆景象,但从长远看,有损商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诚信形象。
记者陆康洁居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