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洪洞美食,你一定会想起色泽金黄、香甜可口的蒸饭,皮薄馅大、外酥里嫩的饽糕,油而不腻、香嫩可口的赵城头肉……不久的将来,这些名优小吃将有一个共同的品牌——“洪洞·老家味道”。今年9月份以来,洪洞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出台帮扶措施、开展标准化建设等,加快培育“洪洞·老家味道”特色餐饮品牌,全方位推动餐饮、文化旅游、农特产品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特色餐饮产业发展,弘扬餐饮文化,打造餐饮品牌,洪洞县制定出台了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市场监管、财政、人社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特色餐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餐饮协会、洪洞县优秀餐饮企业家及全国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家组成的特色餐饮产业专家咨询小组,以及洪洞老家味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聘请专业团队对运营模式、形象设计、市场推广等进行全面规划设计。
洪洞风味小吃有百余种,蒸、煮、炸、煎、腌,加工方法多样,物美价廉,深受大众喜爱。“仅洪洞县城就有本地菜特色餐饮门店500余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加上遍布乡村的近千家特色餐饮门店,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洪洞老家味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建帮介绍,这些门店大多是小本经营、比较分散,没有现代餐饮业管理经验和品牌,难以做大做强。
开展特色餐饮标准化建设是推进餐饮产业发展的关键。为此,洪洞县主打“洪洞·老家味道”餐饮品牌,广泛收集编制餐饮品牌专辑,确定主打品种,制定了“五统一”的行业标准,即统一店面标准、统一标志性厨师服装、统一颁发从业资格证、统一工艺制作标准、统一原料质量标准,逐步建立原材料供应基地、配送中心,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为一体的特色餐饮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产业化经营。
为扶持特色餐饮产业发展,洪洞县专门出台扶持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在太原、临汾、洪洞各优选出50家示范店,在全国范围内吸纳200家加盟店,给予免费使用品牌形象,提供5万元-7万元的工服、餐具、一次性经营补贴,以及高达20万元-30万元的贴息贷款等帮扶政策。目前,已先期在临汾市区、洪洞城区选取3家示范店,按照统一标准装修设计,预计年底可投入运营。
“我们要叫响‘洪洞·老家味道’美食名片,不但要让寻根的他乡游子品尝到‘老家’美味,而且要让他们在外也能吃到这些美食。”洪洞县县长李俊平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洪洞·老家味道’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连锁餐饮品牌,让其旗舰店成为洪洞特色文化和旅游宣传的窗口,成为特色农副产品体验式消费的场所,辐射带动更多群众从事相关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临汾日报 高峰 田青松)
原标题:加快品牌培育 推进乡村振兴洪洞全方位推动特色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席亚文]
起洪洞美食,你一定会想起色泽金黄香甜可口的蒸饭,皮薄馅大外酥里嫩的饽糕,油而不腻香嫩可口的赵城头肉……不久的将来,这些特色美食将会有一个共同的品牌——“洪洞·老家味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为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推进特色餐饮产业健康发展,从今年9月开始,洪洞县制定出台了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市场监管、财政、人社等部门为成员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由市餐饮协会、洪洞县优秀餐饮企业家及全国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小组,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结合地方特色美食情况,制定产业规划,出台帮扶措施,开展标准化建设,着力建设“洪洞·老家味道”特色餐饮品牌,推动餐饮、文化旅游、农特产品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洪洞风味小吃有百余种,蒸、煮、炸、煎、腌,加工方法多样,物美价廉,深受大众喜爱。“仅洪洞县城就有本地菜特色餐饮门店500余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加上遍布乡村的近千家特色餐饮门店,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洪洞老家味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建帮说:“小本经营,比较分散,没有现代餐饮业管理的经验和品牌,洪洞美食一直难以做大做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为此,洪洞县专门注册了洪洞老家味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聘请专业团队,对运营模式、形象设计、市场推广等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并主打“洪洞·老家味道”餐饮品牌,广泛收集编制餐饮品牌专辑,确定主打品种,制定了“五统一”的行业标准,即统一店面标准、统一标志性厨师服装、统一颁发从业资格证、统一工艺制作标准、统一原料质量标准,逐步建立原材料供应基地、配送中心、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为一体的特色餐饮服务体系,从而为实现餐饮产业标准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大力扶持特色餐饮产业发展,洪洞县明确提出对示范店和加盟店给予财政资金扶持。“我们前期将选择3-5家示范店进行帮扶,免费使用品牌形象、提供2万元的工服、餐具以及5万元的经营补贴等。”段建帮介绍。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在全国发展100家加盟店,给予其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并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目前,洪洞县已从北京、天津等地7家知名商标设计及餐饮品牌策划公司提供的15种LOGO及店面形象方案中,最终确定一种品牌标识。
“我们将通过发展特色餐饮业,引领带动更多的农户投身其中,实现增收致富!”洪洞县县长李俊平说,“我们打造‘洪洞·老家味道’美食名片,既要让前来寻根的他乡游子品尝到‘老家’美味,也要让他们在外地能吃到家乡美食。”
本报记者 李惠临 通讯员 董斌
源:【中国城市报】
游客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拍照留念。洪洞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五一”假期,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洪洞大槐树景区内人头攒动。景区结合移民文化、明朝元素,开发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及精彩演绎,不仅有与周边A级景区联动的“景区联动·印章寻宝”,还有角色扮演类的“移民剧游·沉浸体验”,穿越元素满满的“欢聚槐乡·乐享美食”“科举风云”“市井秀”等,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目前,洪洞县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根祖文化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主线,高起点规划、大力度建设、全域化推进实施文旅整体提升战略,走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文化和旅游业步入加速发展“快车道”。
打造“华人老家”旅游IP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一曲民谣,一棵古老又神圣的大槐树,见证了600年前波澜壮阔的明朝大移民,成为洪洞与亿万华夏儿女的纽带,承载了无数人的乡愁,也沉淀出了洪洞“华人老家”的根祖情结。
近年来,洪洞县打造了“走遍天涯,洪洞是家”旅游IP。面对新需求、新形势,洪洞县如何进一步擦亮上述文旅品牌,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
在实地采访中,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洪洞县围绕“老家文化”,推出了家宴、家居、家闲、家艺、家学、家礼、家养、家景等八大“家”文旅产品,全方位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文旅体验,吸引更多人回到“老家”,感受“如家”的舒适。
金黄酥脆的洪洞馓子,香嫩可口的赵城头肉,外酥里嫩的饽糕,色香味俱全的酥肉面……“四碗四碟”“四干四鲜”“四荤四素”的洪洞“重八席”被誉为“根祖槐乡第一席”。“洪洞家宴”上的每一道美食都饱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浸润着独特的人间烟火。
文旅消费休闲街区莲花城,文旅康养示范区兴唐寺景区,休闲养生胜地恒富温泉水世界……在尽享慢时光的“洪洞家闲”板块中,农田、水库、山峦、林海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其中,“农耕+旅游”的休闲观光农业新模式,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充实了当地村民的“钱袋子”。
传承四千余年“三月三走亲习俗”,刚柔并济的通背缠拳,80项国家、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匠心寄乡愁的“洪洞家艺”板块中,非遗与民俗撞个满怀,展现着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
一棵凝聚亿万后裔思乡情结的“古大槐树”,一座矗立百年的飞虹琉璃宝塔,一曲广为传唱的《苏三起解》……在寻根识古今的“洪洞家学”之旅中,人们追圣启智、踏古寻踪。
长期以来,洪洞县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全民素质、完善基础配套,增强城市竞争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全县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84%,绿地覆盖率达40%,形成了“人在城中,城在景中”的优美景象,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深层次需求。
接下来,洪洞县持续贯彻“办好一个活动,带活一座城市”理念,持续打响擦亮“华人老家”IP。
推动文旅融合向深处发力
洪洞县文旅资源单体数量多且类型丰富,旅游资源涉及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共7大主类、20个亚类、45个基本类型,有275个单体数量。
目前,洪洞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整体提升战略,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步入了健康发展“快车道”。
洪洞县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向深处发力?
据了解,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发展,洪洞县丰富了《大槐树移民》《老鹳窝》实景剧的内容,在景区展演新编排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飞虹塔传奇故事”情景剧和《苏三起解》戏曲片段,把属于洪洞的文化记忆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大槐树景区沉浸式体验馆投入试运营,并上新AR导览眼镜。广胜寺景区游客中心配备智慧型“景区导视触摸显示屏”,将文化旅游与高科技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旅游新体验。
其中,洪洞大槐树景区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该景区将“祭祖习俗”等非遗与研学融合,吸引了全国各地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景区为青少年发放“红色护照”万余张,持护照可免费参观全县10个景区和临汾市6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洪洞县还大力推进文化馆、图书馆进景区建设,建立洪洞县图书馆大槐树景区分馆,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了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升级,洪洞县切实加强旅游厕所标准化管理。中国城市报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了解到,游客使用街道公共厕所手机导航系统,在微信小程序里搜索“厕所定位”,即可轻松找到厕所;干净整洁的解手场里配有第三卫生间、母婴休息室、自助手机充电站,布置有漫画故事、移民文化等文化墙。
在洪洞县,百余座有着飞檐斗拱或青堂瓦舍设计的“解手场”,不仅方便着市民和游客,更成为街头一景,“厕所革命”提升了全域旅游品质,助推全域旅游升级。
多业融合促文旅产业全域“开花”
当前,洪洞县锚定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以“13362”工程为抓手,构筑以文化旅游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总目标,加快推进大槐树景区二期、见贤里·华人老家会客厅、中镇霍山兴唐寺景区3个重点项目建设,启动3条旅游公路的前期规划,实施6个A级景区的提档升级,策划临汾·洪洞大槐树寻根问祖旅游季、山西临汾中镇霍山文旅康养避暑旅游季2个有影响力的文旅活动。
围绕上述目标,洪洞县聚焦龙头景区提质升级,正大力推进大槐树景区二期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9.5亿元,建设南区综合服务配套区(古槐迎亲园)和北区文化传承康养体验区两大板块,中远期目标为年接待游客人数近500万,形成餐饮、游乐、住宿、演艺、购物和其他收入综合提高的连锁反应格局。
聚焦康养新蓝海,洪洞县大力推进中镇霍山兴唐寺景区项目。该项目以“康养兴唐”为定位,以“兴唐文化”和“避暑胜地”为承载,挖掘利用深厚的自然资源、民俗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以“霍山精灵岳岳”为IP形象,总投资7.8亿元,建设“一街一道两核六区”的中镇人文区和中镇胜景区,打造“幸福老家 康养兴唐”的文旅康养示范景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洪洞县坚持多业融合发展,将交通、国土、生态环境等法定规划与旅游规划深度融合,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财政、发改、土地、林业等部门均出台并实施了旅游发展优惠政策;有效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保障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建起文化旅游产业的保障体系。
此外,洪洞县还成立了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全域旅游规划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所等执法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落实文旅产业发展工作任务,健全综合管理协调体制,形成了全域旅游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
本文来自【中国城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