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6日,第十一届济南茶博会在济南第一茶叶市场开幕,图为开幕启动仪式现场。新华网 朱津明 摄
新华网济南5月26日电(朱津明)追循着妙曼的歌声和浓郁的茶香,人气爆棚的济南茶博会上,湖南湘西自治州的茶叶特展吸引了大量观众。5月26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举办的湘西茶叶品牌推介会在第十一届山东济南国际茶博会暨第五届茶文化节开幕式上拉开帷幕。
为期四天的济南茶业博览会,以“茗聚泉城、茶香天下”为主题,设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一东一西两个主会场,三大展区,共计设置2600个展位。其中展示苗族风土人情和茶产业、推介以“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为代表的湘西特展颇为耀眼,成为本届济南茶博会上的亮点。
以茶为媒 济南-湘西搭起扶贫彩虹桥
高山好水产好茶,神奇山水育精华。一片传承着千年历史的茶叶,承载着湘西产业发展和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使命。
2016年山东济南市与湖南湘西州建立扶贫协作帮扶关系。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湘西的扶贫协作帮扶。今年2月,济南市党政代表团赴湖南湘西州考察调研,两市州及7区县政府、11部门间分别签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扶贫协作湘西州工作。
济南市农业局与湘西州农委签署了农业领域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就协作期间实施“4331工程”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双方产业扶贫协作,到2020年,建设4个现代特色产业样板园、举办3台特色农产品展览(销)会、开展3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建成一个农产品销售大市场窗口。
合作协议自签署以来,多方互动推动了双边的民间交流合作,组织湘西茶叶企业参加济南茶博会就是协议内容之一。 在第十一届济南国际茶博会暨第五届茶文化节上,由济南市农业局免费提供了100平方米的特展馆,湘西茶企组团亮相,整体展销。“古丈毛尖”牛角山茶业、春秋茶业、天下武陵、“保靖黄金茶”隆平、友茶友道、婆峰茶等9家湘西名茶品牌企业,以整体形象亮相泉城。
济南是长江以北较大的茶叶集散中心,是中国茶业“南茶北销”最重要的中转枢纽,也是我国北方的主要茶叶消费城市。济南茶博会规模宏大,蕴含商机。
为了让湘西“古丈毛尖”、“湘西黄金茶”等茶叶品牌叫响济南,进入江北大市场,济南市政府、市农业局精心策划,周到安排,为打响湘西“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品牌做了很多详实的工作。
5月26日,湘西自治州州委常委、副州长孙法军在开幕式上致辞。新华网 朱津明 摄
茶满群峰 湘西香茗一叶值千金
湖南湘西拥有近两千年的种茶历史,汉唐时期就被列为皇家的贡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区腹地,靠近北纬30度线,是土壤富硒带、微生物发酵带和植物群落亚麻酸带的聚合区。境内沟壑纵横,云雾缭绕,雨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地肥沃,植被茂盛。独有的山地森林小气候,成就了中国绿茶的珍稀品种——“古丈毛尖”和“保靖黄金茶”。
据《明世宗实录》记载,明朝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农历四月,湖广贵都御史陆杰,自保靖宣慰使司(今迁陵镇)取道往镇溪巡视兵防,途经保靖辖区鲁旗(今保靖县葫芦镇),深山沟壑密林中,一行百余人,多染瘴气,艰难行至冷寨河苗寨已不能行走。有苗族老阿婆以当地百年老茶树叶沏汤赠与文武官员服用,饮后半个时辰,瘴气立愈,陆杰甚喜,当即赐与老阿婆黄金一锭,还特将此茶进贡朝廷。此后,该茶就享有“一两黄金一两茶,黄金难买黄金茶”的尊贵身价,这个古老的苗寨也改名为“黄金寨”。现今,拥有古茶树2057棵,这里茶树生产的茶叶被美誉为“保靖黄金茶”,成为了可以喝的“活”文物。
一两黄金一两茶——保靖黄金茶是湘西保靖县自然生、古老而珍稀的特异性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独特的品种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出了保靖黄金茶优异的品质;经过400多年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这里的茶树具有“发芽早、密度大、抗性强、品质优、效益高”的显著特点。
舌尖山水,“古丈毛尖”,有茶叶紧细圆直、色泽翠绿、嫩香高悦、滋味醇爽回甘、耐冲泡等特点,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目前,古丈县通过欧盟等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达到3.8万亩,已成为湖南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有机茶之乡”,是全国重点产茶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古丈毛尖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古丈毛尖系列产品先后获得38项国际、国内金奖,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古丈县被授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图为5月26日济南茶博会湘西茶品推介会上的苗鼓表演。新华网 朱津明 摄
精准扶贫 湘西发展茶叶产业带动百姓脱贫
湘西已成为湖南省精准扶贫的聚焦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湘西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率团前来参加济南茶博会的湘西自治州州委常委、副州长孙法军介绍,湘西自治州州委、州人民政府始终牢牢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目前,全州已发展起茶叶、柑橘、猕猴桃、烟叶、高山蔬菜、油茶、中药材、畜禽养殖等八大主导产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把茶叶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来抓。
孙法军表示,湘西发展茶叶有区位优势,茶叶品质好,茶产业扶贫效果好,茶叶成为带动整体脱贫的一个重要扶贫产业。
湘西发展茶叶有优势,大部分县市都种茶,主要分布在古丈、保靖、吉首、永顺四县市。总共29万亩茶园,茶农达6万户2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9千户2.5万人。一亩茶园大概能收茶青200-300斤,做干茶有50斤左右,大概有8000-10000元的收入。去年全州茶叶产值达8.3亿元,今年春茶价格上涨较多,产值已达8.39亿元,预计全年可达11亿元。对带动精准脱贫效果非常好,一个家庭如果有几亩茶园,即可稳定脱贫。
“下一步,全州上下将继续把茶叶作为一项重要脱贫产业抓紧抓好,同时在茶园标准化管理、茶叶品牌建设、电商营销等方面多做工作,对接好济南等大的茶叶市场,让茶农多收益、早脱贫,打赢扶贫脱贫这一攻坚战” 。孙法军如是说。
5月26日,湘西姑娘在茶博会湘西展位内介绍茶品。新华网 朱津明 摄
5月26日,济南市民在茶博会湘西展位内问价湘西名茶。新华网 朱津明 摄
5月26日,一位济南市民在茶博会湘西展位内挑选茶品。新华网 朱津明 摄
小“土特产”,能量有多大?
一杯羊乳撬动一条百亿产业链,一颗柿子鼓起万千群众钱袋子,一片茶叶“沏出”绿水青山致富梦……
近年来,陕西多举措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聚力打造苹果、猕猴桃、茶叶等九大产业链,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努力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不久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带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少不了产业支撑。对陕西来讲,要继续抓好抓实产业振兴这个重点,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上下功夫,深挖潜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产业振兴,就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以陕西为例,从陕北高原到关中平原,再到秦巴山区,三秦大地上的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的生态基础和独特物产。只有对自身资源禀赋进行精准把脉,找准优势、尽展其长,才能让“土特产”保持“土味”,也才能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乡村产业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吸引力、竞争力。“土特产”要彰显特色,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走差异化道路,杜绝盲目跟风、亦步亦趋。
“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促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跳出产品看产业,立足链条聚集群。纵向上,要贯通产加销,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横向上,要通过培育发展乡村民宿、康养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更多乡村从单一“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摘编自《陕西日报》)《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3日 05 版)
临一年毕业季,大批高校毕业生即将开启全新的生活。安居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高校毕业生安居问题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这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在此背景下,近期各地政府、企业多措并举,助力高校毕业生安居乐业,尤其伴随着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简称“保租房”)建成入市,毕业生可以申请入住设施完备、租金优惠的“保租房”,由此实现租房“不再难”。
无锡、苏州租赁社区助力解决青年安居需求
24岁的李明(化名)大学毕业后入职无锡梁溪区一家科技公司,在梁溪青年人才社区项目租住了一间40平方米左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单间配套比较齐全,对我这样的无房新市民来说很适合。”李明说。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梁溪青年人才社区看到,40平方米至80平方米不同面积的单间,租金价位在1500-1900元,可满足不同租户使用。房间内布置简洁明快,每个房间配备书桌、沙发、床、空调、冰箱、独立卫浴等,一应俱全。公区还配有休闲区、影音室等多样配套设施,整体的智能化设备搭配数字化平台让租户的生活舒心又便捷。
无锡梁溪青年人才社区设置了40平方米至80平方米不同面积的单间。企业供图
“保租房主要是解决来无锡务工的新市民、留无锡就业大学生的住房问题,水、电、气、热收费价格按居民标准执行,加上周边生活配套成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来这里租住,首批次推出的房间基本处于满租状态。”无锡梁溪青年人才社区负责人如是说。
众所周知,保租房具有公共属性,需要政府和市场同时发挥作用。就梁溪青年人才社区项目来看,其采取民营资本控股方式,广益街道与上海尔家成立无锡首个“国有混合制租赁公司”,秉承“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发挥民营资本优势,尔家负责策略咨询、项目规划、产品设计、运营管理,并提供智慧化管理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梁溪青年人才社区为来无锡就业创业的青年提供培训交流、政策信息、社会融入等一站式服务,除此之外, 梁溪青年人才社区未来计划将客服中心打造为新市民之家,青年足不出户,在公寓内就能搞定生活缴费、交通出行、户政服务、人才保障申请等一系列业务,新市民之家与周边商业配套,为社区内的青年构建了一个15分钟便捷生活圈。
无独有偶,为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苏州也在发力保租房市场建设。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苏州首个大型综合租赁生活社区——东延四季公寓,即将交付,计划于6月入市。据悉,该项目为苏州最大租赁住房综合项目,由苏州恒泰控股集团旗下苏州工业园区恒泰租赁住房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位于东延路46号,占地7.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房源为2980套,项目包含企业公寓、合租公寓、白领公寓、家庭公寓、服务公寓5种产品,可满足8400人的居住需求。其样板房已于4月10日对外开放。
近日,新京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看到,该项目建有4500平方米左右社区商业配套,业态涵盖餐饮、超市、生活、娱乐服务,已引入麦当劳、茉沏等知名品牌,充分满足租户日常生活需求。此外,项目还配备健身步道、篮球场、儿童乐园、健身房、影音室、瑜伽室、台球桌、图书沙龙、共享厨房等,由此让租客能享受社区生活的乐趣;高密度的绿化景观布局,树木、花草构筑的自然环境与新一代生活社区人文环境的结合,为项目营造和谐舒适的居住空间。
作为苏州最大租赁住房综合项目,东延四季公寓建有约4500平方米的社区商业配套。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摄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恒泰控股集团还与政府、企业、高校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模式,旗下“恒泰青年之家”以青年学习社、青年工作社、青年服务站、青年交友汇四大功能区域为青年人才兴趣爱好、职业发展“赋能”。
人口净流入的西安,租赁住房市场亦需求强劲。近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西安雁塔区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安居·乐筑(科技路店)正式对外开租。该保租房首次在项目中打造两层具有现代女性风格的女性专属“她空间”楼层。区别于普通房源,“她空间”楼层公共区域设计风格、户内家居配置等贴合都市女性生活需求。
“品质租房”成重要指标,保租房试点“个性化”
实际上,上述城市的租赁社区项目并非个例。贝壳研究院资深租赁分析师黄卉分析指出,纵观今年以来入市的保租房项目,以新建大型租赁社区、非居住类建筑改建租赁住房项目为主,其中,新建大型租赁社区项目的户型设置功能更全、装修配置较新,在社区中配套了相应的健身房、商业等。对于非居住类建筑改建租赁住房的纳保项目,通常其所处区位较好,通勤更为便利,多数项目都配置了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因此租客的租住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目前,由于“毕业季”租房需求大幅增长,住房租赁市场正迎来每年一度的“毕业季”高峰。而“95后”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品质租房”成为他们选择住房的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为了让毕业生“住得好”,各地不仅出台专属的租房补贴等相关政策,同时,还在保租房的品质上下功夫。
“丰富的商业配套,能够给保租房项目带来三方面的增持效应:一是配套刚需服务,二是配套商业,三是特色服务。”ICCRA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然如是说。
具体而言,赵然分析称,配套服务是指保租房项目免费的公共客厅与增值服务,满足住户居住所需基本服务功能,也是租户选择机构化集中式租赁住房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共客厅包括接待前台、展示洽谈、娱乐休闲功能,同时又能为社区各类活动提供灵活的空间场所。增值服务包括公共厨房、公共洗衣房、共享健身房以及无人贩售区,力求做到租户自助,24小时各取生活所需,为社区小户型租户提供高品质生活保障。
而配套商业是指涵盖便利零售、康健美体、简食轻餐,满足住户基本生活、消费的需求,是从“有其居”到“优其居”的体现。如上海城投宽庭,就开发了“四大金刚”(中餐厅、便利店、果蔬超市、咖啡厅),并形成了四个自有IP品牌,以增加非租收入。
此外,赵然指出,特色配套也是保租房项目运营的主要发力点之一,以“空间植入内容”的形式,针对住户的特点、爱好和生活习惯,通过丰富的社群活动,如运动、音乐、文化、宠物、交友等,“桥接”各合作商资源,将社区打造成为周边片区的活力吸引点,增强社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多地发力保租房,助力新毕业大学生安居
为集聚人才,各地频出抢人大招,帮助新市民更好、更快融入本地工作生活。而在具体举措上,并不单一聚焦于“引人”,在“留人”方面也下足功夫。尤其在新市民最为发愁的居住问题上,给出了十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围绕“租房”和“买房”两个重点,对症下药,让“人引得进来、更留得住”。
围绕租房市场上,以北京为例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筹集4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在此背景下,北京保租房建设全面提速。今年4月26日,北京市住建委网站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其中提到,全面完成2023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万套(间)、各类保障性住房竣工9万套、年度建设投资1300亿的工作目标。
深圳在租赁住房方面发力明显。为让新市民、青年人在深圳安好家,深圳近期将“十四五”规划期间拟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原目标54万套(间)调整为不少于74万套(间),增加的20万套(间)均为保租房。2023年,深圳全市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8.5万套,其中保租房16万套。
上海也在全力推进保租房建设供应各项工作。从特点上看,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指出,主要呈现三个方面:一是以小户型为主,目前新开工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适当配置三居室等大户型,可以更好地平衡租赁房源供给量、供给价格、供给户型配比,更好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居住需求;二是全装修提供,并且配公建、商业配套,根据新市民、青年人需求特点,更灵活地配置各类公建配套和商业配套设施,提升居住品质,满足人才的多样化居住需求;三是租金有严格限制,基本是低于市场租金定价,目前供应的保租房,租赁价格在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九折以下,价格年增幅不高于5%,可以更好给人才租赁提供更多的租金优惠及租赁期限保障。
在此背景下,黄卉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规模创新高,对于租房市场的需求也更大。各地保租房纷纷入市,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配租。保租房租金折扣更大,对毕业生的租住保障力度更强,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的租房压力,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租住选择。
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