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杭州西湖传媒中心
深化改革、数智引领,全力赋能社会治理。
今年,从打造建设“小脑+手脚”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到探索文三街数字生活街区模式创新等场景应用,西湖区数字化改革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也为进一步实现西湖区智慧治理高效精准打下坚实基础。
即日起,“美丽西湖”将开设“数字化改革”专栏,展现数字赋能为社会治理带来的新成效、新成果。
智能取餐 “黑科技”餐厅上线
“自助取餐,立即就能看到自己所取菜品的重量和价格,智能支付免去了排队结账的拥堵,这样的‘黑科技’餐厅对我们午休时间很少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赞了!”日前,蒋村街道西溪国际园区内上线了一家“黑科技”餐厅:精准称重、菜价秒出、智能支付……让附近的上班族赞不绝口。
一走进这家充满“智能味”的西溪国际员工餐厅,便看到自助取餐区摆放着大大小小40多个菜品,每个菜品前都有一个智能计价器。将盛满食物的餐盘放置在计价器上,便能显示出菜品名称、消费重量、菜品单价及消费金额。完成菜品选择后,只需用手机扫描餐盘左上角的二维码即可结账,每道菜拿了多少,花了多少钱,一目了然。从选餐到结账,只需2分钟。
“相比以前人工排队结算的方式,餐厅引进的这个智能点餐系统,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西溪国际员工餐厅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传感技术,自助取餐模式满足了顾客对菜品的不同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就餐效率。智能称重结账则有效避免了菜品浪费、排队拥堵等情况,而且可以精准地了解就餐人员的喜好以动态调整第二天的菜品,有效避免了浪费。“以前一天的厨余至少有150斤,现在减少了90%以上,顾客的体验感也更好了。”
目前,西溪国际员工餐厅对外开放营业,用餐高峰期可以同时容纳500至600人用餐,极大地解决了周边企业员工用餐难的问题。
京冬奥会的服务令中外媒体和参赛运动员赞不绝口,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能餐厅,媒体人享受着由机器人带来的供餐服务,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高效与便捷。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一走进媒体餐厅,就看到一块醒目的立式指示牌,上面除了有中西餐和老北京特色烤鸭以外,还有多种以“智能”命名的餐饮服务,它们都如何智能呢?
< class="pgc-img">>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智能餐厅最大的特色就是既没有厨师炒菜,也没有服务员送餐,全程是自动化的烹饪和传送。我身边就是巨大的智能炒菜区域,食物正在炒锅里翻炒,只要等上十几二十分钟,香喷喷的美味就出锅了。
< class="pgc-img">>在智能炒菜区,菜和调料按比例自动分配好,依次倒进炒锅里上下翻炒,炒好后被装进餐盘。通过自动升降设备 ,餐盘被送到上方的云轨里,再由云轨系统的智能小车进行精准定位,餐盘就会“从天而降”,送到相应的桌台上。
< class="pgc-img">>捷克国家电视台记者 托马斯?布达克:我们来这里吃饭就是为了体验智能餐厅,已经来了四五次了,每次都像看科幻电影一样,从一开始的机器人炒菜,直到菜被送上桌面。这是我第4次参加奥运会了,之前没有过这种用餐体验,所以感觉很有趣、很特别。
午餐时段,在智能炒菜区就餐的人还真不少,大家对科技感满满的烹饪和送餐方式都感到很新奇,每当机器出餐,大家就拿起手机拍照录像,这已经成了吃饭前的标配动作。
< class="pgc-img">>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工作人员 吉列尔莫?西门尼斯?纳瓦罗:我感觉味道好极了,吃了一些鱼和花椰菜,火候合适、香浓可口,我们还拍了视频,大家都很喜欢、很开心。
在媒体智能餐厅,除了有智能炒菜,还有智能饺子、麻辣烫、汉堡等,智能机器人“大厨”满足了中西方媒体不同的口味需求。
< class="pgc-img">>新西兰天空电视台高级管理人员 安德鲁?霍索恩:这是我第一次吃机器人做的食物,我认为这项新科技,在未来会更有竞争潜力,因为机器人做饭和送餐,可能会更高效率、更便捷,也更干净、更卫生。
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内的某智慧餐厅内,顾客正在取餐。孙凯芳摄(人民图片)
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一家火锅店启用机器人给顾客送餐。郝鑫城摄(人民图片)
在餐厅后厨,机械手臂从成排的架子上端出一盘盘菜品;在就餐大堂,送菜机器人把美味佳肴送到顾客面前……这是不少智慧餐厅的日常画面。近年来,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智慧餐厅日益兴盛,成为餐饮业升级转型的新趋势之一。
前厅后厨科技感爆棚
智慧餐厅“智”在哪里?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海底捞智慧餐厅一探究竟。
透过橱窗,记者看到几台白色的机械手臂在后厨菜品架前有节奏地挥动,据了解,这是一款自动出菜机。“顾客点餐后,电脑系统会通知出菜机,由机械臂实现出菜、上菜的流程,大大减少人工传菜的工作量。”海底捞新技术研发中心研发经理胡杰告诉记者,由海底捞自主研发的智慧厨房管理系统是后厨智能设备的大脑。“系统会收集智慧厨房各个环节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实时监控厨房的运行状态、生产状况、库存情况等。比如有菜品快到保质期了,它就能自动识别并提前拿掉,更好地保证菜品质量。”
来到就餐区,顾客能体验到更多智能化服务:四周背景墙上360度环绕投影着蓝天、白云、粉色樱花的画面,科技感十足;桌面下布置了智能地排风系统,煮火锅的蒸汽直接从下方被吸走;餐厅智能配锅机提供“千人千味”服务,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定制个性化锅底。
海底捞智慧餐厅并非个例。如今,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走向智能化,如四川香天下、广州酒家、新白鹿等都引入智能设备。专家表示,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不断改变着传统餐饮行业的运营模式。
送餐机器人广受欢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餐饮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上升。在产业链上游,新松、优地、擎朗智能等一大批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纷纷投入该领域进行研发。
其中,擎朗智能生产的送餐机器人可以实现传菜、空盘回收等任务,还能自主避障。为了更好做到“无接触”,机器人还增加了新功能:菜品送达后,客人无需用手按确定键,机器人便能自主感知并原路返回。例如外婆家餐厅利用智能机器人减少了人员接触,顾客通过二维码进行点餐,之后送餐机器人根据每桌的菜单配送,并附上结账的支付码,就餐全程可以无需人工服务。
根据擎朗智能的数据统计,2台送餐机器人即可满足20至30桌顾客的就餐,有效节省餐饮企业的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擎朗智能相关负责人认为,从效率、成本以及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考虑,随着餐饮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整个行业都会越来越依赖无人配送等新技术。
带动餐饮业提质增效
业内人士认为,与传统餐厅相比,智慧餐厅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比如利用餐盘上的识别码,可以实现对菜品信息的数字化管控,使食品安全可追溯。利用全自动出菜机,可以直接从中央厨房运至店铺的转运箱中抓取菜品,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并阻挡飞虫等异物混入菜品。此外,智慧餐厅的服务也更适应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让顾客获得更多元、更有趣的用餐体验。
基于这些优势,餐饮行业智能化已成趋势。《2021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指出,餐饮产业服务正向智慧化发展,并不断衍生出各种新的应用场景,线上线下连接更加紧密。面向产业上游提供服务的企业快速发展,全民冷链需求爆发,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产业上游不断创新。
相关政策也在支持智慧餐厅的发展。近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谈到“支持新型消费发展,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时指出,要推动实体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发展智慧餐厅等,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的融合。
未来,智慧餐厅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探索和挖掘。胡杰说:“尤其是大型餐饮企业,将持续在创新技术方面发力,继续推动创新和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优化业务管理系统和智慧餐厅技术,带动整个餐饮业实现提质增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