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校园内,莘莘缘校园新零售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便利师生们日常生活。 王 正摄
广东深圳市景区,美团无人机给游客配送各类外卖商品,刷新人们的文商旅融合与智能消费体验。 管 乐摄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各地推动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融合文旅等业态,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体验,也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以更优商品、更好服务满足消费需求
“手机点一点就能试妆试戴,真的很智能。”打开银泰百货旗下的喵街APP,在标有“AR试妆”“AR试戴”标签的商品页面,点击页面上的对应图标即可体验在线试妆、在线试戴服务。新服务让消费者在线“试用”粉底、眼影、口红等美妆产品和耳饰、表款等饰品,方便消费者选购心仪的商品。
当前,消费不断升级对商场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商场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快建设智慧商场,打造新场景、新业态,为消费者带来新体验。
智慧商店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门店商品展示、促销、结算、管理、服务等场景及采购、物流、供应链等中后台支撑,实现全渠道、全场景的系统感知、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即时处理等功能,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流通渠道重构优化,以更优商品、更高效率和更好体验满足顾客便利消费、品质消费、服务消费需求的商店。
走进湖北武汉的京东MALL购物中心,多屏互动系统、自助收银、智慧家电体验等智慧元素随处可见。这家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通过对人、货、场的数字化,利用电子价签、小程序、虚拟货架等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的更好互动,为消费者带来购物、休闲等全场景沉浸式购物体验。
“趁着春节假期,给新房选购全套家电。”大年初六,在苏宁易购重庆观音桥旗舰店,消费者李女士一家前来采购。在她的购物清单上,不仅有洗衣机、冰箱、空调等传统家电,还有洗地机、洗碗机、智能门锁等新产品。苏宁易购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门店销售额实现较快增长,2月10日至16日,大容量智能冰箱销售量同比增长超50%,80英寸以上大屏电视销售量同比增长超120%。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绿色有机食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20%左右;重点监测大型连锁超市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0%,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7%。
不少实体商业加快转型,主动融合文旅等业态
“逛商场买到了中意的文创产品,很满意。”在银泰百货陕西西安曲江店,江苏游客李先生说。今年春节,他带着全家人一起来西安旅游,游览了大唐不夜城等景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临近返程,李先生得知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银泰百货曲江店开设了文创产品专卖区,专程前来选购。
主动拥抱文旅等业态,是不少实体商业转型的新尝试。银泰百货陕西西安曲江店与西安美术学院合作打造艺术空间,助力更多优秀文创产品落地,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春节期间,银泰百货陕西西安曲江店接待客流量达80万人次。
“糖葫芦,草莓糖葫芦,西红柿糖葫芦……”近日,山东胶州市第十四届糖球会开幕,阜安街道阜安里步行街上热闹非凡。本次糖球会设置了120余个展位,涵盖了老北京糖葫芦、武汉热干面等30余种特色小吃,糖人、花饽饽等10余种非遗民俗和20余种游玩设施和民俗文化表演。春节假期,胶州市组织开展37项740余场商文旅活动,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过102万人次,日均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5倍。山东济南长清区策划举办新春美食节及非遗集市等活动,带动文旅市场持续升温的同时,也为餐饮、住宿、商场等线下商业带来更多客流。
在浙江湖州石淙镇,体育旅游给线下消费业态带来新机会。2023年,该镇举办垂钓大赛、中国铁人系列赛等10余场体育赛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当地不断丰富户外露营、观光采摘、小龙虾垂钓等业态,打响清水小龙虾、红美人柑橘、石淙羊肉等美食品牌,完善茶吧、咖啡厅、火车餐厅等商业配套。2023年,该镇累计吸引游客超60万人次,创收超6000万元。
逛商场、步行街等线下业态,成为休闲旅游的环节之一。春节假期,腾讯位置大数据对全国数十个商圈和商业街的热度观测显示,重庆解放碑步行街、西安大唐不夜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等热门商业街的热度明显上升。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人气旺、消费热、暖意浓,春节期间已纳入监测范围的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9851.21万人次,同比增长58.31%。
“实体商业加快业态融合,符合当前消费升级趋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张继行认为,当前我国居民休闲旅游需求旺盛、潜力持续释放。一些实体商业通过打造新场景、新体验,不仅更好满足了本地消费者需求,也成为游客心中的热门打卡地。
向创新要动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新供给
“实体店数字化转型要向创新要动力。”张继行认为,我国实体商业加快业态创新步伐,涌现出不少智慧商业的新模式。下一步,应紧跟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新供给。
“现在逛商场别有一番趣味。” 在银泰百货浙江杭州萧山店,消费者王佳说,在这里可以参与新春打卡互动,还能带孩子参观6米高拟真恐龙展、体验200平方米海洋球池。大年初二至初五,银泰百货杭州门店的客流环比与同比均明显增长,其中,杭州之江店、杭州西湖店客流量环比增长200%。
各地积极创新促销形式。在浙江绍兴市柯桥古镇,系列促消费活动带动当地实体商业客流量明显上涨。走在绍兴上虞区大街小巷,商场、市集人头攒动,培育消费新业态成为商家共同发力点。2月初,2024浙江全省新春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启动。消费季期间,浙江推出文旅消费券发放、景区门票减免住宿餐饮优惠等惠民举措152项,联动企业商家发放各类消费券5800万元,持续提升消费热度。
“最近销售情况很不错。”四川成都双流区彭镇一家家庭农场负责人周伶波说。成都双流区联合重庆渝北区开展“好事成双·渝你同享”——乐享双城美食节,丰富消费体验。四川聚焦汽车、家居、零售、餐饮、文旅五大领域,举办新春年货购物节,围绕“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打造多个沉浸式消费体验场景,累计开展200余场重点促销活动。成都川西春台会、德阳马井元宵会、广元秦巴山区年货节等“蜀里大集”特色节会活动先后登场,持续助力扩大消费。
走进云南昆明市官渡区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新春购物博览会,各种商品让人目不暇接。2万余种商品涵盖了“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方面,不仅有云南本土的五色花米饭、昆阳老鸭等特色美食,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特产。在昆明金马正昌果品市场,各类水果品种齐全,该市场平时水果日交易量500吨至1000吨,春节前每天交易量达到2000吨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左右。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引导各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优化智慧设施、智慧服务、智慧场景和智慧管理,推动行业创新转型。发挥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的平台作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满足居民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记者 王珂 侯琳良 刘军国(宋豪新、李茂颖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8日 19 版)
说开老年食堂不容易,不过,在江干闸弄口街道春晖社区里,有一家老年食堂,已经开了12年了。一年365天,这家老年食堂只在春节期间休息6天。
“不能关门的,关了,小区里的老年人就没地方吃饭了。”56岁的谢佰年说。
老谢是这家老年食堂的老板兼主厨,其他的后勤工作,全交给了老婆打理,比如打菜,收银等。前几年,社区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助手,就这样,三个人把这家老年食堂撑了起来。
一荤两素一碗米饭=5.5元
老年食堂开在三里亭苑二区6幢对面,名字叫“帮帮团爱心餐厅”。这两天餐厅在装修,招牌被摘了下来,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来这里吃饭。12年下来,小区里的老人对这里已经很熟悉。
店面不大,大概50多平方米,摆着两张大圆桌和几张方桌,能坐下五十来个人。
餐厅供应一日三餐,早餐6:30到9:00,午餐10:30到12:30,晚餐16:30到20:00,如果社区里有老人行动不便,给老谢打个电话,他就会打好菜,送上门去。
8月10日那天,杭州大雨,老谢就给小区里一位93岁的老人送了一份套餐,一份干菜大肉,一份红烧萝卜,一份毛毛菜油豆腐,外加一碗米饭,一共5块5。
“这可能是杭州老年食堂里最便宜的了。”老谢说。
这是食堂给社区80岁以上老人的优惠价。如果是70到80岁的老人,一荤两素的价格是6.5元;60到69岁的老人,则享受7.5元的优惠价。
食堂的运营模式和其他老年食堂差不多,年轻人和社区外的人也可以来食堂吃,不过在用餐时间上,要统一比老年人晚一个小时。上个月,一共有1509人次来食堂就餐,老谢送了72次外卖。
每天烧什么菜,食堂也有个计划表,早饭一般是拌面、馄饨、水饺、稀饭等,午餐和晚餐,每天都不一样,比如,周六是红烧豆腐、清蒸千张包、清炒莴苣等。
每天的中饭和晚饭,食堂一般都会烧7个素菜和5个荤菜。当然了,如果老年人想单点,食堂里也能满足。
“来食堂吃饭的,多是孤寡老人。”老谢说,小区里有位93岁的老人,天天都来吃的。
“要是想着赚大钱,我早就跑了”
老谢的老家在绍兴上虞,来杭州已经快20年了。在开这家老年食堂前,他在四季青和三堡都开过好几年的饭馆。
不过,朋友介绍老谢来开老年食堂时,他前后考察了三次,都觉得这个事情做不了,“老年食堂的位置,都在小区里,不在马路边,很难让小区以外的人来吃。如果客人光是小区里的老人,是很难运营下来的。而且老年人来吃一餐,也就是五六块钱,现在物价这么贵,根本做不下来。”
在老谢接手这家老年食堂前,一起开饭馆的两个同事曾来做了两个多月,就放弃了,原因很现实:赚不到钱,员工的工资都赚不到。
现在,老谢和老婆两个人,早上4点就要起来去买菜了,因为老年食堂一日三餐都做,所以夫妻俩一般都得忙到晚上8点多才能回去。一个月下来,能赚五六千元。
在老谢经营春晖社区老年食堂期间,其他社区的领导也找过他,都被老谢一一婉拒了,“做不了几年了,做到60岁,也差不多就退休了。”
老谢有两个孩子,儿子27岁,女儿32岁。他说,过几年,等儿子结了婚,就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愁的了。
“赚大钱么,肯定是想过的。后来想着想着,也就想通了,算了吧。”现在的老谢,已经静下心来了,“钱够花就行。要是还想着赚大钱,我早就跑掉了。”
“老年食堂是没法按照商业饭店的经营模式来做的,菜搞得好,价格定得便宜点,就能办得下去了。”老谢笑着说,而坚持下去的前提,是“不能老想着赚钱,心态要好,要能吃苦。”
给老年人做菜,口味是比较讲究的,因为老谢以前也在敬老院的食堂做过好几年,所以在这点上,他已经得心应手了。我翻了几页食堂里的意见簿,除了两个建议菜不要太咸的意见,大多是好评。
杭州有1200多家老年食堂
运营成本高是“老大难”
截至今年7月底,杭州一共有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1200多家。
大体来说,杭州老年食堂主要分三种类型:自办型,由社区村自己举办老年食堂;引入型,由社区村提供场地,引入第三方力量运营老年食堂;嫁接型,依托社会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现场就餐和配送餐服务。
杭州的这些老年食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连锁化运营。目前杭州有许多老年食堂实行连锁化运营,实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的培训、统一的标准,如百穗堂、润万家和小乐胃等。
二是建设无油烟食堂(助餐服务点)。在无油烟食堂(助餐服务点)不炒菜,只进行简单的蒸煮,既减少了油烟和噪声污染,又保证饭菜的质量,实现了“双赢”。
三是建立三级助餐模式。以“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模式,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方便实惠的就餐、送餐、配餐服务。
四是服务对象拓展。一些可以对外经营的老年食堂,不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还对社会开放,扩大了服务群体,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是多种形式开展送餐服务。老年食堂不仅提供堂食服务,还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同时还通过智慧终端、养老服务App等多种形式接受老年人预订送餐服务。
而开办老年食堂路上的“拦路虎”,杭州市民政局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三只:
一是运营成本高。近年来,老年食堂人工成本不断增加,而老年食堂的服务对象有限,导致入不敷出,有的因此关停。
二是部分社区居民反对。部分社区居民担心老年食堂产生油烟污染和噪声污染,反对在社区建设老年食堂。
三是社区符合建设老年食堂的场地不多。老年食堂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一些社区找不到适合建设老年食堂的场地。
快报“民意直通车”
关注你家门口的老年食堂
从8月9日开始,快报“民意直通车”栏目关注小区里的老年食堂(相关报道:“家住景芳的大伯每天为三餐犯愁,希望自己的小区里,能开一个好一点的老年食堂”),这些天来,有很多网友给我们留言——
189×××××355:紫阳街道北落马营社区能办老年食堂吗?
133×××××027:我与女儿一家住在鲲鹏路97号新绿园。女儿女婿白天上班,我已经75岁,请问附近有无老年食堂,中午可以让我在老年食堂就餐。
130×××××439:我们朝晖一区三区五区都没老年食堂,老年人多很希望能早日建一个,非常期待。
网友“娄娄”:朝晖五区的爸妈80多岁,生活上别的都好,就是年纪大了不想烧饭,希望小区里有个老年食堂。
网友“我家有个小妞妞”:我家这边的老年食堂,刚开张的时候,许多老年人都去吃的,有时位子都没有,但总是那几样菜,吃的人就没以前那么多了。开老年食堂是便民服务,但还是要变换菜系。
也有网友点赞“家门口”的老年食堂办得好的——
网友“戴明环”:杭钢南苑的老年食堂顶呱呱地好,一荤两素只要9元,中饭和晚饭送一次。如果老年人行动不方便,想去食堂吃,食堂也可以安排车子接送。
网友“我叫李嘿嘿”:外东山弄的夕阳红餐厅也很好,快餐点餐双管齐下,老年人还能打折。有一年的年夜饭也在餐厅里吃的。
大家都希望在自己的小区里、在自家门口,有一个老年食堂,能减轻每天买、汏、烧的压力。
大家对自己家门口的老年食堂有什么想聊的,欢迎来和我们说一说,快报“民意直通车”将继续关注这个话题。
记者 林建安 通讯员 张姚玲
来源:都市快报
说开老年食堂不容易,不过,在江干闸弄口街道春晖社区里,有一家老年食堂,已经开了12年了。一年365天,这家老年食堂只在春节期间休息6天。
“不能关门的,关了,小区里的老年人就没地方吃饭了。”56岁的谢佰年说。
老谢是这家老年食堂的老板兼主厨,其他的后勤工作,全交给了老婆打理,比如打菜,收银等。前几年,社区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助手,就这样,三个人把这家老年食堂撑了起来。
一荤两素一碗米饭=5.5元
老年食堂开在三里亭苑二区6幢对面,名字叫“帮帮团爱心餐厅”。这两天餐厅在装修,招牌被摘了下来,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来这里吃饭。12年下来,小区里的老人对这里已经很熟悉。
店面不大,大概50多平方米,摆着两张大圆桌和几张方桌,能坐下五十来个人。
餐厅供应一日三餐,早餐6:30到9:00,午餐10:30到12:30,晚餐16:30到20:00,如果社区里有老人行动不便,给老谢打个电话,他就会打好菜,送上门去。
8月10日那天,杭州大雨,老谢就给小区里一位93岁的老人送了一份套餐,一份干菜大肉,一份红烧萝卜,一份毛毛菜油豆腐,外加一碗米饭,一共5块5。
“这可能是杭州老年食堂里最便宜的了。”老谢说。
这是食堂给社区80岁以上老人的优惠价。如果是70到80岁的老人,一荤两素的价格是6.5元;60到69岁的老人,则享受7.5元的优惠价。
食堂的运营模式和其他老年食堂差不多,年轻人和社区外的人也可以来食堂吃,不过在用餐时间上,要统一比老年人晚一个小时。上个月,一共有1509人次来食堂就餐,老谢送了72次外卖。
每天烧什么菜,食堂也有个计划表,早饭一般是拌面、馄饨、水饺、稀饭等,午餐和晚餐,每天都不一样,比如,周六是红烧豆腐、清蒸千张包、清炒莴苣等。
每天的中饭和晚饭,食堂一般都会烧7个素菜和5个荤菜。当然了,如果老年人想单点,食堂里也能满足。
“来食堂吃饭的,多是孤寡老人。”老谢说,小区里有位93岁的老人,天天都来吃的。
“要是想着赚大钱,我早就跑了”
老谢的老家在绍兴上虞,来杭州已经快20年了。在开这家老年食堂前,他在四季青和三堡都开过好几年的饭馆。
不过,朋友介绍老谢来开老年食堂时,他前后考察了三次,都觉得这个事情做不了,“老年食堂的位置,都在小区里,不在马路边,很难让小区以外的人来吃。如果客人光是小区里的老人,是很难运营下来的。而且老年人来吃一餐,也就是五六块钱,现在物价这么贵,根本做不下来。”
在老谢接手这家老年食堂前,一起开饭馆的两个同事曾来做了两个多月,就放弃了,原因很现实:赚不到钱,员工的工资都赚不到。
现在,老谢和老婆两个人,早上4点就要起来去买菜了,因为老年食堂一日三餐都做,所以夫妻俩一般都得忙到晚上8点多才能回去。一个月下来,能赚五六千元。
在老谢经营春晖社区老年食堂期间,其他社区的领导也找过他,都被老谢一一婉拒了,“做不了几年了,做到60岁,也差不多就退休了。”
老谢有两个孩子,儿子27岁,女儿32岁。他说,过几年,等儿子结了婚,就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愁的了。
“赚大钱么,肯定是想过的。后来想着想着,也就想通了,算了吧。”现在的老谢,已经静下心来了,“钱够花就行。要是还想着赚大钱,我早就跑掉了。”
“老年食堂是没法按照商业饭店的经营模式来做的,菜搞得好,价格定得便宜点,就能办得下去了。”老谢笑着说,而坚持下去的前提,是“不能老想着赚钱,心态要好,要能吃苦。”
给老年人做菜,口味是比较讲究的,因为老谢以前也在敬老院的食堂做过好几年,所以在这点上,他已经得心应手了。我翻了几页食堂里的意见簿,除了两个建议菜不要太咸的意见,大多是好评。
杭州有1200多家老年食堂
运营成本高是“老大难”
截至今年7月底,杭州一共有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1200多家。
大体来说,杭州老年食堂主要分三种类型:自办型,由社区村自己举办老年食堂;引入型,由社区村提供场地,引入第三方力量运营老年食堂;嫁接型,依托社会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现场就餐和配送餐服务。
杭州的这些老年食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连锁化运营。目前杭州有许多老年食堂实行连锁化运营,实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的培训、统一的标准,如百穗堂、润万家和小乐胃等。
二是建设无油烟食堂(助餐服务点)。在无油烟食堂(助餐服务点)不炒菜,只进行简单的蒸煮,既减少了油烟和噪声污染,又保证饭菜的质量,实现了“双赢”。
三是建立三级助餐模式。以“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模式,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方便实惠的就餐、送餐、配餐服务。
四是服务对象拓展。一些可以对外经营的老年食堂,不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还对社会开放,扩大了服务群体,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是多种形式开展送餐服务。老年食堂不仅提供堂食服务,还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同时还通过智慧终端、养老服务App等多种形式接受老年人预订送餐服务。
而开办老年食堂路上的“拦路虎”,杭州市民政局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三只:
一是运营成本高。近年来,老年食堂人工成本不断增加,而老年食堂的服务对象有限,导致入不敷出,有的因此关停。
二是部分社区居民反对。部分社区居民担心老年食堂产生油烟污染和噪声污染,反对在社区建设老年食堂。
三是社区符合建设老年食堂的场地不多。老年食堂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一些社区找不到适合建设老年食堂的场地。
快报“民意直通车”
关注你家门口的老年食堂
从8月9日开始,快报“民意直通车”栏目关注小区里的老年食堂(相关报道:“家住景芳的大伯每天为三餐犯愁,希望自己的小区里,能开一个好一点的老年食堂”),这些天来,有很多网友给我们留言——
189×××××355:紫阳街道北落马营社区能办老年食堂吗?
133×××××027:我与女儿一家住在鲲鹏路97号新绿园。女儿女婿白天上班,我已经75岁,请问附近有无老年食堂,中午可以让我在老年食堂就餐。
130×××××439:我们朝晖一区三区五区都没老年食堂,老年人多很希望能早日建一个,非常期待。
网友“娄娄”:朝晖五区的爸妈80多岁,生活上别的都好,就是年纪大了不想烧饭,希望小区里有个老年食堂。
网友“我家有个小妞妞”:我家这边的老年食堂,刚开张的时候,许多老年人都去吃的,有时位子都没有,但总是那几样菜,吃的人就没以前那么多了。开老年食堂是便民服务,但还是要变换菜系。
也有网友点赞“家门口”的老年食堂办得好的——
网友“戴明环”:杭钢南苑的老年食堂顶呱呱地好,一荤两素只要9元,中饭和晚饭送一次。如果老年人行动不方便,想去食堂吃,食堂也可以安排车子接送。
网友“我叫李嘿嘿”:外东山弄的夕阳红餐厅也很好,快餐点餐双管齐下,老年人还能打折。有一年的年夜饭也在餐厅里吃的。
大家都希望在自己的小区里、在自家门口,有一个老年食堂,能减轻每天买、汏、烧的压力。
大家对自己家门口的老年食堂有什么想聊的,欢迎来和我们说一说,快报“民意直通车”将继续关注这个话题。
记者 林建安 通讯员 张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