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八宝饭之后,盒马又把青稞结合时令玩出了“新花样”。
今年青团季开启时,盒马与敦煌博物馆联名推出了一款奇遇青团,将青稞包进了青团里。青稞加上西藏人民常喝的咸奶茶浓浓的西北风情,又做成了江南的时令小吃—青团,尝起来别有风味。
青团内馅包裹青稞颗粒
“青稞本身口感粗粝,微苦,如何才能让口感更加符合消费者口味,需要在馅料上再调整。”盒马自有品牌采购张进军说:“想到西藏常喝的咸奶茶,跟青稞是个极为和谐的搭配,测试用了安佳奶酪调和奶茶香气,采取了喷雾干燥技术,保留了青稞粉的颗粒感,细腻中有沙感,后味略有青稞本身的苦味,与青团的糯米皮搭配更为适口。”
当青稞遇到青团
上市一个月以来,这款创新口味的青团目前在北方地区颇受欢迎,比如北京、济南、郑州等地,预计在清明前一周到达销售高峰。
西藏青稞,与盒马渊源颇深。
2022年秋天,盒马的研发团队接到了一个临时任务:将上海对口援助的西藏日喀则青稞,变成更贴近消费者的产品。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被誉为“世界青稞之乡”,青稞产量约占自治区的5成。近年来,当地旨在加强青稞产品研发,打造全产业链、提高品牌附加值,为当地农民打开“致富门”。对口支援日喀则五县的上海援藏联络组,想到了盒马。
一个月后,采购研发团队合力交出两款不同口味的青稞风味八宝饭。春节期间,青稞八宝饭在盒马销售超过5万盒,一炮而红。作为粗粮界的“尖子生”,借助现代食品工艺,青稞变成了盒马的网红食品。
西藏青稞、土豆、培根,汇成一碗咸中带甜的八宝饭
如今,除了八宝饭和青稞青团外,青稞挂面、青稞粽子、青稞八宝粥、青稞奶等多款商品也在盒马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研发。
日喀则藏研食品有限公司的销售负责人鲍桂娜从去年11月被上海援藏小组对接给盒马,她感受到了盒马的效率。
“春节前,只有一个月时间,两款不同风味的青稞八宝饭从脑暴创意到研发打样、迅速上架,一气呵成。”在春节后,她又感受到了盒马的“脑洞”。既然能做成八宝饭,那延续下去,端午能不能做青稞粽?
与鲍桂娜对接的盒马采购团队,立即组织人员开始了研发,内部组织的三次测评中,收获到的好评不少。
鲍桂娜说:“青稞八宝饭的一炮而红,对我们来说真是个莫大的鼓舞。有基础产品,但是怎么让消费者接受,我们方向并不清晰,盒马对于消费端的洞察刚好弥补了我们的短板。消费者需要这款产品吗?这个产品有什么差异化的竞争力?商品的口味能怎么做到更好?是这三个月来,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另外一组研发人员也没有放松,他们发现植物奶对于乳糖不耐受人群来说,是个很好的膳食补充。青稞又是中国独有的原粮,富含调节血糖、血脂的β-葡聚糖,低脂、高纤维、低GI,契合有健康饮食消费需求的人群。青稞奶会不会是下一个植物基奶呢?
日喀则藏研食品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在青稞“酶解”技术上的突破,让青稞奶成为可能。不只是液体奶,青稞还可以像小麦粉一样有“筋性”,用青稞做面包、饼干才有嚼劲,适合当下消费者的口味。新一轮内测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黑芝麻、开心果、榛果,哪个更适合与青稞“组CP”?
日喀则江孜县春耕春播仪式
远在日喀则的藏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工厂厂长徐付利,刚刚跟同事一起参加了西藏传统的春播开耕仪式。在西藏待了十年,他对青稞颇有感情,陪伴着日喀则青稞从只有原粮青稞米,到现在打磨出近10款商品雏形。“我希望有一天,青稞能像燕麦一样,走进更多大众的生活。是盒马让小小的青稞有了‘七十二变’,也它打开了一扇创新的大门。”
越来越多地方特色产品在盒马实现“豹变”。云南孟连牛油果,既可作为树上熟鲜果在盒马销售,也可以是牛油果冰淇淋、铜锣烧;河北青龙县的板栗,被盒马做成夏日畅销的糖炒栗子老棒冰,在冬天则是喷香热乎的现炒花花栗子;山东的传统小吃周村烧饼,被盒马拿来跟酸奶组合变身时髦下午茶......通过食品创新,既为农特产品“解锁”了新吃法,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新奇产品。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天我们讲
青 稞
大概再没有什么作物
像青稞一样和一个民族结合得那么紧密
提到青稞人们就会想到藏族
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早在三千多年前
就被藏族驯化成可以种植的品种
▲ 即将收割的青稞地里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1月 摄影 / 李兆民
高原的馈赠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
因其籽粒裸露,又称裸大麦
它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
这种易栽培且耐寒、耐旱、耐贫瘠
生长期又短的物种
最能诠释高原的气质
▲ 青稞主要成分含量与小麦、燕麦的对比
藏族眼中的青稞
在长期的耕种中
人们将青稞赋予了神性
在藏传佛教的祭祀活动中
青稞是必不可少的祭品
比如敬诸神,必然要抛撒青稞
曼扎(藏传佛教中的法器)供养必用青稞
藏历新年
家家户户会在佛龛前
供上一盆绿油油的青稞苗
藏语称之为“洛普”
祈愿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望果节,每年藏历七八月间举行
当地村民围绕田野跳舞,庆祝青稞丰收
摄影 / 张超音
青稞的用途多
秋收后,村民将收获后的青稞谷粒炒熟
磨成粉后制作成“糌粑”
这是藏族最喜欢吃的食物
此外,青稞还可以做成青稞酒、奶茶等
摄影/范久辉
酿青稞酒的第一道工序是将青稞煮熟
然后摊在簸箕上冷却
最后,在熟青稞里均匀地撒上酒曲
用棉布包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
在夏天经过2个晚上就能闻到酒味
青稞酒的酒糟还可以拿去换牛粪做燃料
这些牛粪将是冬天里最好的燃料
摄影 / 陈俊林
近年来,市场对青稞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超市里的青稞啤酒、青稞麦片、青稞饼干
各种青稞制品层出不穷
话 题
你喜欢青稞的哪种吃法?
内容来自: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0月
撰文 / 尼玛潘多?摄影 / 张超音?等
责任编辑/康静?图片编辑/马宏杰
>文化是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悠久文化,奶茶更是广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茶深沈多变的香气,搭配乳制品滑顺饱满的口感,不论是冰饮、热饮,用来款待宾客、作为日常饮食,甚至成为娱乐性的流行文化,都让人见识到奶茶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边喝奶茶一边来了解一下世界各地的奶茶。奶茶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英式奶茶
茶文化在英国非常流行,有一首民谣就唱道:“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英国人有着下午喝茶吃点心的传统。1662年,下嫁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人称”饮茶皇后“,将流入葡萄牙的中国茶叶作为嫁妆一起带入英国,从此茶开始在英国萌芽发展。
英国人喝起茶来相当精致 , 要在红茶中加入牛奶和糖 ,有的还会加入柠檬或者玫瑰,同时配上饼干、甜点等边吃边喝。传统的英式奶茶一般以印度红茶、锡兰红茶为底,加入少量牛奶。由于下午茶一般都在交际场合进行,所以英国人喝奶茶会搭配小巧精致的茶具。
印度马萨拉茶 Masala tea/ Masala Chai
印度人喜欢将茶与多种香辛料一起煮,「马萨拉」一词在印地语中代表「混合香料」,常见的香辛料像是豆蔻、茴香、肉桂、丁香、姜和胡椒。每个茶摊都能尝到不同的特调秘方,从三五款香料到百种香料混合都有可能。
事实上,今天我们喝到的印度马萨拉茶最远可追溯到5000年前,最早的马萨拉茶中并没有「茶叶」,而是混合多种药草和香料,用于治疗小病。后来随着唐朝丝绸之路的发展,奶和茶混合的喝法传入印度,便诞生了今天印度奶茶的雏形,甚至影响后来的荷式奶茶、英式奶茶。
19世纪初,英国为了打破中国茶叶的垄断地位,看准了印度的地理和气候,在阿萨姆、大吉岭、尼尔吉里等地栽种茶叶。这些茶叶除了运送到英国销售之外,也在印度本土内销,于是马萨拉茶又有了一次颠覆性的转变——从此加入了红茶叶。
印度奶茶的制作方式有两种:拉茶与煮茶,制作所用的器具和方法也不相同。北印度常用一般熟悉的「煮茶」方式。而在南印度则是常用「拉茶」的做法,运用两个茶壶将牛奶和茶汤倒来倒去,在空中拉出一道棕色弧线,利用倒拉与撞击让茶乳交溶。而喝茶的时候,印度人通常会搭配经典炸咖哩角、炸蔬菜、姆鲁古(Murukku,一种混合米与扁豆粉的油炸小点),或是三明治与饼干一起吃。
港式奶茶
香港受到英国文化熏陶已久,下午茶在地化变得平易近人,不再是贵族的享受。在茶餐厅中配餐产生了独特的饮茶文化,选用碎末状锡兰红茶作为浓郁的茶味基底,也有配方会额加立顿红茶来增添茶香。制作时要将配方红茶放入网袋中注热水,这里的网袋会多次重复使用,所以颜色如肉色网袜一般的深咖啡色,才得名丝袜奶茶。
要把滤网挂在大茶壶上冲泡,香港管这种茶壶叫作茶煲、水煲,要边焗茶边左右撞茶倒入另一个茶壶中,反复数次让茶汤足浓,够浓郁的基底红茶也有专业名词称作「茶胆」,茶胆的颜色深邃、浓郁、具有高饱和的厚度,最后再搭配淡奶组合成奶茶。
偶尔也有搭配炼乳、咖啡的组合出现,延伸的产品炼乳版本且不加砂糖称作「茶走」、佐咖啡的版本称作「鸳鸯」,都是港式奶茶的经典作品。
泰式奶茶
泰式奶茶,泰语叫“chayen”,是泰国人最喜欢的饮品之一。泰国正宗泰式奶茶使用的是深度烘焙的红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八角、罗望子以及其他香料,奶茶呈橘色,颜色厚重,喝到嘴里会有一股特殊的泰国茶叶的香味。
在泰国当地日常都有摄氏39、40度的环境中,泰国人爱的还是冷饮。他们会以一整杯冰倒入冲好的红茶来品赏,再以半小时慢慢叹。这样奶茶传来的会先是浓郁的茶香,炼奶的配合下是甜后回甘。在冰块渐渐融化,甜度冰度刚好,到最后,再饮下余下的冰水,就是地道泰国人透心凉的消暑法。
西藏奶茶
据说最早出现奶茶的地方,会使用砖茶烹煮,下盐、不下糖,且会使用牦牛奶、牛奶炼出的酥油,这里的酥油Yak Butter占很大的角色,基本上就是自产的无水奶油,称这种奶茶是咸味的奶油茶不为过,喝起来带有咸味和浓郁的奶香,以及咸味带出鲜奶本身的甜味。
满满酥油加入茶汤是当地人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制作时最有名的部分是「打酥油」的动作,将熟普洱茶煮到浓郁,搭配牦牛奶、炒熟的青稞面(粉)、奶酥油、盐,一起放入传统木桶中,用木制品的木桩、木棍用力敲打到混和。相当费力的做法,因此当地人不称「煮茶」,而称「打茶」。
饮用西藏奶茶时要搭配当地的主食,也可以算是特色的一种茶食,是种叫糌粑的青稞制面粉团、奶制品的曲拉,当作美味的一餐。因为奶茶中加了青稞炒面的关系,会具有一定的浓稠度,也可以直接用馕蘸着吃。
蒙古奶茶
在蒙古语中,蒙古奶茶称作「苏台切」,共通的基础作法是使用青砖茶在铁锅中煮至茶汁转为接近黑色的咖啡色,接着加入盐和炒米,再调入自制的「奶酪」,最后倒入动物性黄油,装入大壶中与家人、宾客一起享用。在茶汁烹煮中必须用汤勺重复舀起茶汁倒入,称为「扬沸」,目的是让奶茶的味道更为融合;除了炒米外也会使用其他香料、谷物调制成秘方;也有煮茶前先将茶叶炒香的做法。
蒙古奶茶的特色是「茶香、奶香、米香」,因为使用普洱茶为基底又加入各种调料,几乎不会有苦涩味,奶香浓郁口感淡薄却十分滑顺,油脂香冲盈口中,咸香衬托出奶制品本身的甜味,非常特别。享用时,桌上会摆出包括奶嚼克(口)、炒米、肉干或肉条、奶皮、奶豆腐、奶片、各类果干、果条搭配食用。
草原游牧民族有这么一句话:「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不只如此,按照蒙古人的习俗,每当家里有客人来时,家中的女主人一定要煮一锅奶茶款待嘉宾,向客人敬茶是对客人的尊敬与礼貌。而且,敬茶用的碗必须是没有破损的,因为不吉利,不能给客人使用。倒茶时也要倒好倒满,这样才能彰显主人一家欢迎客人的热诚。
缅甸奶茶
缅甸奶茶大多在街边的摊车贩售,车上会有一锅保持煮滚的浓茶,顾客点餐后提供一个加入糖、炼乳的杯子或碗,将热茶冲入完成缅甸奶茶。此种做法类似越南咖啡,用热茶/热咖啡冲入装有炼乳、糖的杯/碗中,并不会特别进行搅拌,也不会进行拉茶等调匀奶茶的动作。
缅甸奶茶选用的奶制品,如前述主要使用炼乳、淡奶,少数也会用奶水调制;糖则主要使用白砂糖;茶叶受英国文化影响选用锡兰红茶,并不会添加其他香料。
德国东弗里斯兰奶茶
在欧洲,除了英国人爱茶,在德国北部海岸的东弗里斯兰(East Frisia)地区,这里的居民爱喝茶的程度更胜英国人。根据德国茶饮协会2018年的统计,东弗里斯兰地区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为300公升,远超过英国的200公升,名列世界前茅。17世纪,茶叶传入欧洲后,东弗里斯兰的居民很早就跟进了喝茶的习惯。到了19世纪,即便咖啡大举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兴起,东弗里斯兰人仍然坚持喝茶,而且当地特色的饮茶文化更形塑了东弗里斯兰人的身份认同,不仅是因为茶叶比较便宜,也是作为对当时动荡经济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回应。
一般泡制东弗里斯兰茶,会先在瓷质茶壶中放入大量茶叶冲泡高浓度的茶汤。泡好以后,先在玫瑰图腾的瓷杯里置入冰糖,再倒入茶汤,最后加入重乳鲜奶油。注意!添加完后,可不能搅拌茶杯喔!这是组成东弗里斯兰茶文化中最关键的仪式。整套仪式的重点在于,倒入的鲜奶油会渐渐形成「茶云」,而且边喝的时候,冰糖会慢慢融化,鲜奶油也会慢慢与茶汤融合。而当茶杯快见底的时候,味道会越来越香甜,趁着冰糖还没完全融化,再加入第二次、第三次的茶汤,每一口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
*冷知识:喝东弗里斯兰奶茶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小茶匙搅拌,但你会发现茶端到你面前时,怎么在茶托上还是附了一支小茶匙呢?那是因为当你喝完茶以后,把小茶匙放到杯子里,代表告诉主人「你已经喝饱了」的暗号。
台式奶茶
台式奶茶,以珍珠奶茶闻名,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在台湾泡沫红茶店的菜单,逐渐成为台湾流行的一款手摇饮料,浓郁奶茶搭配Q弹粉圆,特殊的口感深受台湾人喜爱,加上业者引进「自动封口机」,快速带动连锁外带饮料业务。
台湾茶饮业者台中春水堂及台南翰林茶馆,都宣称自己是珍珠奶茶发明者,曾对簿公堂打起官司。最终,法院裁定珍珠奶茶是「粉圆和奶茶结合的饮料,并非专利产品」,因此两间店都未能成功申请专利权。
尔后全台手摇饮料店更推出各种变化的手摇饮,近年更华丽地登上国际舞台,扬名海外,世界各地都能喝到珍珠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