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思维上线于2016年5月,定位为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深度原创干货内容的生产商,专题模式的深入报道为其爆款文章的既定模式,成功专题内容有智慧餐饮、小龙虾、生鲜O2O、供应链和烧烤、外卖等细分领域。内容分发渠道包括PC端官网、移动端(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闻客户端、创业家、蚂蚁金服等)、36氪等其它新闻媒体二次传播。
据了解,仅在想法期筷玩思维便以1200万估值完成百万级种子轮融资,由知名导演毛赛男等个人投资,上线后策划的《五问黄太吉》更是引爆业界对互联网餐饮的大讨论,作为餐饮产业媒体界的一匹黑马,获取无数关注,且在上线不到一年又获得多家产业资本数百万天使投资,深度聚合餐饮产业链相关战略资源。
< class="pgc-img">>图为筷玩思维创始人苏鹏
筷玩思维核心团队在媒体领域沉浸多年,其中创始人苏鹏拥有8年以上的媒体、品牌及连续创业经历,是京东众创学院第二期学员;联合创始人李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华侨出版社,历任编辑、副主编等职。
餐饮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过去的30年,全行业年均增速18.6%。自2012年首次出现互联网餐饮概念后,互联网思维、团购、O2O、外卖、餐饮软件SaaS化、消费升级、共享厨房、新零售、区块链等新模式和新工具的接连涌现更是引发了行业的变革。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3.5万亿元,2017年总体规模达到3.96万亿元,预计2018年餐饮业全年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总体规模达4.3万亿元。
< class="pgc-img">>苏鹏及其团队作为媒体人本身就是一个洞察力较强的群体。他们见证了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同时洞察到该领域产业媒体的市场空白。
而自媒体风口的出现,使得内容创业迎来最好时机,优质的深度原创内容成为BAT、、各大视频及音频网站等争夺的焦点,于是他们便以此为筷玩思维运营的重要切入点,入局餐饮产业。
在苏鹏他们看来,从媒体角度切入餐饮行业的竞品并不少,但这些媒体并不是产业链思维,其更多的只是关注有门店的餐饮企业,而对产业链的中游和上游基本不太关注,随着各自基因和对市场理解不同,大家的模式也会出现分化,未来的差异化会越来越明显。
筷玩思维以餐饮产业链上的头部人群作为核心目标读者,此外,读者还包括将餐饮作为投资方向的VC,同时覆盖有意在餐饮领域创业的准餐饮人,通过一个个的选题去打透各个细分市场,深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顽疾,从而促进餐饮产业链从业者和资源的彼此连接。
苏鹏认为,能否持续输出真正干货的深度原创内容,是媒体存在的基本前提。筷玩思维强大的采编团队使其在业内能够始终保持绝对优势。他们全新的专题式内容生产体制,不仅树立了采编门槛和壁垒,更是重度垂直思维在餐饮完整产业链的根本性落地。
< class="pgc-img">>目前筷玩思维的内容分发渠道全面覆盖网民获取信息最主流的三大入口:搜索端、新闻资讯类APP以及微信端,媒体端全网合计订阅用户200万,单篇文章全网分发平均PV在50万以上,累计辐射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业者近千万,成为餐饮老板每日必读的标配读物及战略伙伴资源获取、发声和舆论引导的绝佳阵地。
除产业媒体外,筷玩思维还通过战略合并重组“伴伴”子公司,完成餐饮产业链的细分市场战略布局,由餐饮产业媒体向餐饮产业服务集团全面转向,依据客户需求延伸推出筷帮、友盟会展等子业务单元,集团2018年营收近3000万,累积客户数量500+。
据悉,筷玩思维&伴伴现整体估值已经接近4亿,在北京、成都和河北设有分公司,近期他们正在寻求Pre-A轮融资,预计融资金额6000万元。苏鹏表示,未来筷玩思维将探索更多商业模式,致力成为餐饮产业链从业者思维启迪、认知提升的首选入口,打造最接地气和最具性价比的餐饮产业服务提供商。(本文转载自猩闻报道)
>馨提示:本文约1000字,烧脑时间30分钟,筷玩思维记者李春婷发于北京。
随着消费者习惯变迁,餐饮线上线下一体化程度加深,新餐饮时代已经到来。
智慧餐饮价值正在日益凸显......连接商户与消费者两端,帮助商户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经营效率。平台的线上消费场景与门店线下消费场景相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数据打通,餐厅的一体化运营真正实现实时在线。
目前行业处于竞争激烈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众多新玩家不断入局,另一方面老玩家兼并整合加速,行业洗牌态势明显。
单一软件企业发展面临着成本高、盈利难、数据价值有限等三座大山,平台生态企业在竞争中则凭借巨大的流量和数据价值存在天然优势,因而,SaaS化服务商唯有与平台打通,方能为商家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从而迎来智慧餐饮生态的不断进化。
关于智慧餐饮的凡此种种,我们陆续出了数篇深度稿件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思考,以下是相关稿件的汇总一览,筷玩思维(www.kwthink.cn)希望与餐饮信息化领域的创业者一起脑力激荡,共同见证行业的崛起和发展。
2019版筷玩思维内容营销(广告投放)执行报价已于3月1日正式施行,有广告投放和内容营销需求的客户可与苏先生(手机/微信:15650737218)具体洽谈和沟通,期待与您携手共赢。
官宣:筷玩思维启用“筷帮”品牌,正式推出会员成长体系。筷帮是什么?筷帮是筷玩思维面向全平台累计200余万粉丝推出的以资源导入为核心的会员服务品牌,旨在借助一系列的专属组合特权与您建立更长期的双赢关系,全方位提升和丰富您在筷玩思维全体系内可享受到的陪伴式成长体验。
<>馨提示:本文约5000字,烧脑时间7分钟,筷玩思维记者陈叙杰发于北京。
上月23日,在餐饮软件卓骥“大家来”的A轮融资媒体沟通会上,其CEO黄涛复盘了公司近些年来的发展状况,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规划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黄总认为,卓骥“大家来”过去恰逢了餐饮软件行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经过了几年的沉淀后做到了“顺势而为,乘风破浪”。而在未来,卓骥“大家来”的愿景是“强强联手,为中国连锁餐饮行业铺设最后一公里的信息高速路”。
据筷玩思维(ID:kwthink)分析,在黄涛提到的餐饮软件行业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个问题上,具体可以理解为:卓骥“大家来”赶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时代,消费者这几年对网络消费已经根深蒂固,商家也对餐饮软件的融入习以为常,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目前至少有800万在册门店,超过5亿的餐饮互联网用户,目前还有65%的待渗透市场。
至于人和方面,卓骥“大家来”声称自己已经达到拥有“野草级生命力、陡速学习曲线”的餐饮从业人员,再到餐饮行业平台级领袖的出现、标准的形成,都意味着餐饮软件已经进入拥有巨额资金注入的高速催化模式。
具体到卓骥“大家来”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美团点评和TL Data,融资金额为亿元人民币级别,对于此次融资的具体用途,黄涛将其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
1)、系统硬件设施投入,建立日均千万订单的平台负载量;
2)、和股东一起建设全国渠道商网络,与全国各地优秀的渠道商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协助合作伙伴拓展当地市场;
3)、推广其自身的全量数据分析业务,与平台上优秀的客户一起探索如何通过数据为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
4)、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加强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和产品推出。
卓骥“大家来”表示,经过亿元A轮融资后,面对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拥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但从中期策略上不会盲目的参与到价格战中,长期策略上,卓骥“大家来”会有专门针对单店的简版上线,收费模式和合作方式都会不一样。
“餐饮软件市场看上去竞争非常激烈,其实大家都在做自己擅长的细分市场,因为餐饮行业本身太大了,所以只要坚持做好自己擅长的细分市场,大家都会活的很好。”黄总如是说。
餐饮软件的市场目前已是一片红海,同时从事餐饮软件的企业更是多达数千家,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以输出深度原创优质干货内容见长的餐饮产业媒体,筷玩思维梳理了近些年来餐饮软件领域A轮融资亿元级别的案例(相关信息来源于媒体公开报道)。
2015年11月3日,提供智能化店铺营销服务的掌贝宣布获得由丰厚资本领投、金沙江跟投的1亿元人民A轮融资。
2017年4月25日,好哇智慧餐饮宣布获得总额1亿元的A轮投资,投资方为香港上市企业中国数码、君言资本。
可以发现,在数千家的激烈竞争中,能够获得融资的餐饮软件企业本来就少,在A轮就拿到亿元融资级别的就更不多见了。
在卓骥“大家来”这次巨额融资的背后,我们不看表象,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能后来居上获得资本青睐,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有哪些值得餐饮软件行业思考的?
面对行业激烈竞争,首先得立足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
对于获得融资的原因,卓骥“大家来”的黄总称,首先,公司的战略是立足于自己的强项(总部门店的管理和数据业务),采用平台标准接口跟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强强联手,不搞重复建设,与合伙伙伴包括股东一起发挥各自的专长,在餐饮大市场内找准各自定位,一起努力升级整个产业链。
其次,“大家来”团队具有十多年连锁餐饮的从业经验,对目前餐企的痛点和瓶颈感同身受,对连锁品牌的总部和门店管理有深刻理解,有机会从目前行业“软件功能”层面的拼杀升级到“流程管理”和“数据分析”层面。
目前,“大家来”已经积累了成规模的的门店闭环数据库,包括从互联网行为到门店行为、从会员信息到订单信息、从销售到成本管控的闭环细节数据,同时也具备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商业模式的能力。
在餐饮软件涉及的多个环节,“大家来”的思路是与各个细分市场专业的伙伴进行紧密合作和集成,做到专业人干专业的事儿。比如,“大家来”与美团点评、饿了么、数族、百望等第三方伙伴进行会员接入和打通,并与微盟合作,连接微盟会员线上营销等功能,这些举措大幅降低了餐企的人员管理成本,借助互联网拉升了整体收入。
“大家来”对自身的定位和认知比较清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有规划、有战略,这是其能获得融资的加分项。
面对数千家软硬件厂商,行业重复建设现象其实很严重。比如客如云之类的商家就是软件硬件一手抓,软件管理系统和硬件设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与其一手同抓不如在一个领域深挖。在承载餐饮信息化软件的硬件层面,“大家来”的思路是与商米、爱普生、佳博、爱印共同合作,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硬件配置。
此外,在销售、采购和财务通道的打通上,“大家来”与玖道、用友、金蝶、Oracle、IBM合作,而不是啥都自己干。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点评既在业务层面是“大家来”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其重要的投资人,这对“大家来”所面对的餐饮商户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在媒体沟通会的当天,美团点评投资部的相关人士也出席了活动,可见美团点评对与“大家来”此次合作的重视程度。
何为会思考的餐饮软件系统?餐饮软件又该如何赚钱?
不会思考的餐饮软件系统就不是真正的智能软件系统,在“会思考”这个问题上,黄总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1)、基于数据的自我学习和不断优化;2)、基于和客户保持沟通的经验学习和不断优化;3)、SaaS架构的静默自动升级。
此外,依托无缝操作及数据闭环,以及各领域专业合作伙伴的优势互补,这些都是“大家来”会思考的餐饮软件系统的具体支撑。
我们可以举几个具体场景。与采购系统打通,餐饮门店每日自动清点库存后,即可自动下单补货?在门店的运营中能否做到实时产品估清提醒和根据销量进行厨房补货规划预案提醒?餐厅门店的忠实顾客某一天到店后系统自动为其点好一桌完全投其所好的菜品?
以上这些功能在行业已经有落地的实际案例了,随着深度学习和推荐算法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餐饮软件如同人类一样会思考或者充满智慧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事情。
回到前文说的,餐饮软件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不惜用免费来快速拉动市场、抢占份额,不管是行业第一阵营还是第二、第三阵营,身处其中的同行貌似鲜有赚钱的,或者说大家对各自商业模式仍旧处在探索和尝试中。
黄涛对卓骥“大家来”的商业模式归结为四个层面:
1)、硬件+软件
“大家来”支持硬件产出和软件授权,在服务选择上可一次性购买或按年租用;
2)、门店外包服务
常规远程维护服务和门店菜单更新外包;
3)、全量数据VAS
体现为四个部分:门店常规体检服务、品牌菜单工程服务、门店互联网舆情监控和品牌会员喜好数据服务;
4)、平台合作收入分成
分别是在线支付分佣和自媒体平台销售分成。
目前,“大家来”已有客户上千家,上海、江苏、浙江、东北、广东、北京、新疆等地都有不同的重点项目在推进,包含了各种类型餐饮,上至米其林国际餐厅,下至亲民百姓店。其中,鼎泰丰、见面谈、大茴香、小辉哥旗下“一鹅风流”、随便麻辣鸡煲、美仕唐纳滋、香港传奇“华姐清汤腩”、转转乐等公众耳熟的品牌都是其稳定客户。
不做低端和金字塔顶尖餐企,目前聚焦腰部客户
在服务的目标群体上,“大家来”瞄准的是餐饮业的腰部客户,据黄涛介绍,所谓腰部客户,就是拥有5-100家连锁门店的品牌,目前此类腰部餐企在全国大概有300万家。这部分品牌每年新店数净增长12%,并不断开辟新的子品牌,重视集团化管理,且有专门的对于系统的预算,属于意愿付费的客群,“大家来”这样的公司用标准化SaaS产品进行切入相对容易。
之所以把目光放在腰部客户是有原因的,黄涛表示,餐饮业和餐饮软件一样属于竞争非常激烈的红海市场,新入行的餐饮店如果没有总部的支持和对未来的规划,是很难在餐饮业中存活下来的。
餐饮业顶尖的头部客户:门店超过一百家的连锁品牌商家,对这类型餐企来说,需要的是定制化服务,标准版SaaS无法切入。
放眼于当下的餐饮业,腰部餐企经过了三到五年的行业沉淀,已经走过了开业死和扩张死的两个阶段。在门店数量节节增长的时期,这类餐企已经和餐饮软件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合作关系,在使用体验上,一款餐饮软件系统要做到好用并不难:系统稳定、操作灵活、更高效率、多功能性、携带轻便性等这些都是餐厅使用的现实需求。
也就是说,在员工场景的体验中,不能释放低效劳力的餐饮软件系统不是好系统;在店长场景的使用中,不能解放高端智力的餐饮软件不是好软件。
理所当然的,在餐饮软件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做到好用是必备,但是要做到有用才能锦上添花。
1)、聚焦腰部客户
好吃可以让顾客尖叫,而餐饮软件除了好用还要有用。
某餐饮老板说过,当你的产品不够惊艳的时候,你只能被别人支配。而对于给餐饮老板提供服务的软件系统来说,当产品不够惊艳的时候,就连被别人支配的机会都没有。
在顾客看来,好的产品可以让他尖叫。但是对餐饮老板来说,想让他微笑,只有帮他打通更大一片的消费通道。
某从业十多年的餐饮人曾经说过:
“在品牌门店的扩张中,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商圈开新门店,就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比如未知的顾客群、不熟悉的消费环境,这就意味着之前的品牌积累可能都帮不上你,那时候,你会觉得培养新的顾客不如去讨好熟悉的老顾客。”
“另一方面,现在餐饮业更新的这么快,有时候半年、或者是一年,一个比你更加新的门店、更加优秀的模式就出来了,这时候我们门店就会面临很矛盾的问题,比如说,品牌店需要给消费者传达定性思维,面对比你强的竞争对手,你不改打不过别人,改了又找不回自己,更致命的是,每个品类的生命力是无限的,而品牌却是有生命周期的,品牌一老了,顾客就可能不爱你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很无奈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品牌商一发展起步就得去玩多品牌思维,第一是培养一个新的品类作为更新换代,第二是如果不想去陌生的商圈试错,要把门店开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就必须有一个全新的品牌做差异化。”
“在这方面,培养一个新的品牌,是不可能再去走以前从0-1的试错模式,我们觉得应该用以往积累的经验和手里顾客的消费数据来更轻松的打造一个新品牌,提高存活率。”
那么,很明显,要满足腰部客户最迫切的需求其中之一就是帮其解决多品牌这个事情。
2)、有用的餐饮系统
黄涛在融资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全量闭环数据及运算是实现“有用”的核心,要做到全量闭环数据及运算的四大前提条件是:平台级载体、标准化接口、数据关联性、科研级非经验算法。只有达到了上述几点才能真正打通互联网O2O、门店操作、集团管理、产业链管理的四大板块。
在这个层面,“大家来”目前正在做一个更长远的落地和实施规划。
结语
餐饮系统搭上互联网的高速列车占了“天时地利”的诸多优势,在众多餐饮信息化软件中,餐饮品牌方有时候也陷入了选择恐惧症,从起步时的单店到连锁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稳定有用到灵活好用代表了不同品牌商家在不同时期需求上的不同。
在筷玩思维看来,如果把餐饮业往回倒推10年,当时的餐饮还处在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随着后来团购、外卖、互联网思维以及各种跨界人士的进入,餐饮业进入了深度变革期,各种新思维、新概念和新工具层出不穷,包括餐饮软件也从单机版加速向SaaS演进,各种餐饮品牌日新月异,餐饮市场极度繁荣起来。
因为国内的餐饮行业市场足够大,作为产业链条其中一环的餐饮信息化系统也足以催生百亿美金级别的企业,大家的切入点都是从前端的收银、支付切入,后端的金融、供应链、会员管理等都是大蛋糕,依托庞大的线下流量入口和场景优势,餐饮信息化企业的价值得以释放,市场格局目前基本有了大概轮廓,行业陆续也出现了一些整合的动作。
餐饮软件这类2B的业务不会像2C那样市场集中化程度那么高,市场只会形成相对的寡头,餐饮软件企业要扬长避短、集中兵力在某些细分市场形成不可替代性,战略和战术打好配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成为这场餐饮软件鏖战的先烈和炮灰。
根据我们的预测和判断,餐饮信息化市场已经进入了洗牌、站队和整合的阶段,没有核心价值和不可替代性的企业将逐渐被边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