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一家餐厅倒闭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话说见惯了企业生死的HR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怎么就发酵成全网讨论的热点了呢?
原因是来自清华总裁班的34名学员,在高级学府学完了营销、运营、管理、激励之后,自己通过众筹方式实践开了一家餐厅,结果因为经营不善而向法院申请破产。
原以为只有会在小说里的反转情节,却发生在现实的生活中。
< class="pgc-img">>01
从开业第1天起就在亏损
对管理的懈怠,终将会被惩罚
在整个事件中出现的巨大反差就是:一向被看做是低门槛的餐饮行业,却让一群高学历、高职位的总裁栽了跟头。
话说来自清华总裁班的34名学员,通过微信群众筹了一笔钱,在清华大学的南门旁边开了一家名为“南国小厨”的餐厅。
2015年1月开业,当时盛况非凡,有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和股东出席,要知道,这些出席的每个人背后都可以影响很多人。
但结果呢?从开业第一个月开始,到最近申请破产,居然一直在亏损。
短短不到四年时间,这家餐厅居然亏损了1000万,而且一直在亏损,通过新闻报道可知,这家餐厅中间有好几次转型和调整,但没有一次成功。
主要原因就是对管理的懈怠,这些总裁班的成员,他们在清华大学的学时,一整年才24个课时,也就是一年365天里,只有24天在清华大学出现,其他300多天基本都不在这家餐厅附近。
老板总是不在公司,能重视管理吗?剩下在餐厅里的雇员会重视运营和管理吗?
< class="pgc-img">>更夸张的是,这家餐厅居然在2015年2月受到海淀区食药监的行政处罚,被罚了5000元,而比这更严重的是今年3月,这家餐厅的注册公司,居然被最高人民法院公示为失信企业。
但凡有个真正为这家餐厅操心的人,都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02
马云早有预见
“聪明人去了MBA,回来都蠢了”
马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他的培训过程就是失败的经历。
他接受过的系统培训只有一次,那就是如何做一位英语老师。没有经历过一次商学院的培训,也没有上过一次MBA的课。
这些年马云看到很多人去学MBA,他说:“他们去之前非常聪明,但回来时都变蠢了。因为他们想,这是教授教的,这是经济学家讲的。他们去之前思维非常活跃,但回来时好像被僵化了。”
< class="pgc-img">>马云说:“MBA不会给你教训和经验,而真正的经验每一次我们犯错,我们学习,检查自己。在中国,我开始和很多企业家分享我的经验和想法,我想告诉他们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我的培训过程就是失败的经历,我绝对不是被培养成为一个MBA的学生。”
真正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的人,一定是全情投入的人,而不是一边有着自己的一滩事业,一边上MBA的课程,一边开一家餐厅... ...
很多人在一起,因为某种原因合伙投资,开一个咖啡馆,或者创业开一家公司,但是到最后,舞台搭起来了,主角却不见了!
也许你可以雇一个职业经理人,帮你打理,但是本身对管理上的懈怠,终究会化为企业发展的一个个漏洞。
始于人脉,限于情谊,终于管理,可能是这群人最好的注解。
03
一山难容34虎
世上最差股权结构就是平分股权
据海淀法院网披露,债务人称,设立公司的想法最初是在微信群里发起的,群内成员有120人左右,均是清华大学总裁高级研修班2007年至2013年不同班级的同学。
公司最初发起设立时有31名股东,股东均签署了《清华总裁会馆众筹项目自然人/企业法人入股登记表》,后增加至34名股东,后增加的3名股东则签署了《入股协议书》,期间有发生部分股权转让。
现公司注册资本680万元,34名股东均认缴出资20万元,持股比例均为2.94%。
同样的餐饮行业——真功夫的教训历历在目,这些清华MBA的大佬们却视而不见,是教材没说,还是上课没听?
这样的股权分配是公平的,但一山难容34虎,平均分配股权的结果,就是:每个股东都有相同的决策权,说白了就是:谁说了都不算,谁说了都算!
每一家企业经营都有一大堆琐碎的事情,餐饮行业更是如此,这需要有人扎扎实实地在公司里经营和付出,没有其他捷径可走,想当翘脚老板的人,都不适合干事业。
当要做困难决策的时候,人人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34个总裁都是管理者,都是公司的“头”,七嘴八舌也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
大家一起干事业,必然有人付出多,有人付出少,有人在带领大家干活,有人跟着别人干活,在收入和权利上也必须要“多少有别”,才能彰显公平。
这34个人都有各自的企业,都是不到店里工作的翘脚老板,典型的错上加错。
世上最差股权结构就是平分股权。
这样的股权结构不出问题是偶然的,出问题是必然的。所以说股权结构设计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股权的规划上解决收益与控制权分离,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
股权的分配本来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这家餐厅的最后却是“掌事儿的不干活,干活的不掌事儿”!
然而,为什么学了各种先进的战略规划、模式构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团队建设等知识后,几十个同学合伙开餐厅,还能开垮了呢?
这实在是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叫李明,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饭店。这天,小舅子志刚找上门来,说想跟我学做生意。我一口答应,毕竟是一家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然而,没想到这个决定却让我后悔莫及。
一开始,志刚还算勤快,跟着我起早贪黑地忙活。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抱怨,说太辛苦,不想干了。我劝他要坚持,可他却不以为然。
一天,我临时有事外出,让志刚看店。等我回来时,却发现店里乱成一团。原来,志刚趁我不在,把店里的人都支走,自己偷懒睡觉。结果,客人来了没人接待,食材也因为没有及时处理而变质。
我气得火冒三丈,狠狠批评了志刚一顿。他却不以为意,反而说我小气,这点小事也值得大惊小怪。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我决定让志刚负责采购。心想,这样总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了吧。
可我千算万算,没算到志刚竟然在采购上做手脚。他为了从中捞油水,竟然以次充好,进的食材都比市场价贵了不少。这还不算,他竟然还把饭店的生意介绍给他的朋友,从中拿回扣。
我忍无可忍,决定辞退志刚。他却威胁我,说如果我敢辞退他,他就让我的饭店开不下去。
我实在没办法,只好找来我姐,希望她能帮忙劝劝志刚。谁知道,我姐却反过来数落我,说我不懂得照顾弟弟,让我给他一个机会。
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让志刚留在饭店。然而,他的行为却越来越过分。不仅克扣员工工资,还把饭店的生意搞得一塌糊涂。
终于,饭店因为经营不善,被迫关门。我欲哭无泪,多年的心血就这样毁在了志刚的手里。
在饭店关门的那天,志刚竟然还厚颜无耻地跑来找我,说:“哥,你这里倒闭了,我帮你找个新地方重新开张吧。”
我瞪着他,冷冷地说:“志刚,你给我滚!我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你!”
就这样,我的饭店被小舅子搞垮了。虽然心有不甘,但我明白,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如果当初我能坚持原则,不让他插手饭店的事务,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结局。
如今,我只好从头再来,努力挣钱,争取有朝一日能重新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饭店。而那段与小舅子的恩怨,也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离开了曾经熟悉的饭店,开始在朋友的介绍下做起了外卖生意。虽然辛苦,但心里却有一种踏实感。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会想起那段失败的往事,但我知道,生活还要继续。
一天,我正在家里忙着准备食材,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哥,是我,志刚。”我愣住了,没想到他竟然还有脸联系我。
“有什么事?”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哥,我知道以前都是我不对,现在我想通了,想跟你道歉。”志刚的语气里充满了诚恳。
我沉默了一会儿,心里五味杂陈。说实话,我并不相信他会这么轻易地改变,但他的道歉还是让我感到一丝意外。
“你真的知道错了?”我试探性地问。
“是的,哥。我知道我以前做的事情让你很难过,我现在真的很后悔。”志刚的声音有些哽咽。
“那你想怎么补偿我?”我冷冷地说。
“我想帮你把饭店重新开起来,就当是我对你的补偿。我知道这不容易,但我愿意尝试。”志刚的回答让我感到一丝惊讶。
我思考了一会儿,觉得或许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证明自己已经改变的机会。于是,我答应了他的请求。
接下来的日子里,志刚果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积极地帮我筹备新饭店,还主动提出要跟我学习经营管理。我半信半疑地教他,心里却始终有一道坎。
新饭店筹备得很顺利,很快就开业了。志刚也表现得越来越成熟稳重,让我渐渐放下了心中的防备。
有一天,饭店里来了一个熟悉的客人,他是以前饭店的老顾客。他看着重新开业的饭店,忍不住感慨:“李明,你这家饭店真是越做越好了。”
我笑着回答:“是啊,这次多亏了我小舅子。”
这时,志刚正好走过来,听到这话,他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情。我知道,他终于明白了我的用心。
那一刻,我心中的怨恨也终于释怀。我明白,人生总会犯错,但关键是要懂得改正。而这一次,我相信志刚是真的长大了。
我们三个人相视一笑,那一刻,所有的矛盾和不快都烟消云散。我知道,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这家饭店一定会越来越好。而那段曾经的恩怨,也终将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饭店的生意蒸蒸日上。志刚不仅在经营管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还主动提出要学习烹饪技巧,他说想为饭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不禁感慨万分。
一天,饭店里来了几位挑剔的客人,他们对菜品的口味提出了很多要求。我有些手忙脚乱,这时志刚却主动走了过来,他微笑着对客人说:“几位先生,请稍等,我们一定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看着志刚从容应对,我心里暗自为他点赞。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满足了客人的要求,他们满意地离开了饭店。
那天晚上,饭店打烊后,我对志刚说:“你今天做得很好,我为你感到骄傲。”
志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哥,这都是你教得好。以前我太不懂事,现在我终于明白,只有用心去做事,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地说:“是啊,人生就像一场修行,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就在我们饭店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附近突然爆发出一场疫情。为了安全起见,政府要求所有餐饮业暂停营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我和志刚都陷入了焦虑。饭店的收入锐减,员工工资、房租等各种费用却依然要支付。那段日子,我们过得无比艰难。
有一天,我看着空荡荡的饭店,忍不住对志刚说:“这次疫情对我们打击太大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志刚却坚定地看着我:“哥,我们不能放弃。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在志刚的鼓励下,我们开始尝试转型,做起了线上外卖生意。虽然收入有限,但至少能维持一部分运营成本。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中,疫情得到了控制,饭店也逐渐恢复了营业。那段艰难的日子,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也更加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有一天,饭店重新开业的那天,我们收到了很多老顾客的祝福。看着熟悉的面孔,我感慨万分:“这次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
志刚笑着点点头:“是啊,我们不仅挺过了这次危机,还变得更加团结了。”
那一刻,我明白,人生就是这样,总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行。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但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勇往直前,总会迎来曙光。
如今,我和志刚一起经营着这家饭店,我们不仅是亲人,更是携手共进的伙伴。那段曾经的恩怨,早已化作宝贵的回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而这家饭店,也成为了我们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篇章。
<>饮创业成王败寇,这条路上总不缺一些牺牲者。成功的经验虽然不一定能复制,但是一些失败的误区却可以引以为戒。
团队不和睦,前厅后厨勾心斗角
“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人多也容易窝里斗。
餐饮行业历来奉行团队管理模式,前厅、后厨要归属于一个团队,须得与餐厅同心才是。可真能如此吗?
前厅、后厨本质上是两个互相合作又矛盾的团队,稍微处理或者管理不善对餐厅将是致命的。
团队之间最明显的就是前厅和后厨的矛盾。
出菜慢,菜品沽清却没有及时通报,被顾客投诉,前厅后厨互相抱怨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两个团队之间的“火拼”。
曾经就有一家酒楼发生了前厅后厨不和,威胁老板换人,不换就带团队走人的事情。闹得餐厅老板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临时求助其他人来代班度过难关。
所以说:
一个企业离不开团队,如果团队有矛盾、不和睦,轻则影响餐厅的日常经营,严重的则能搞垮一家餐厅。
提醒各位餐饮老板:在管理方面,无论是任人唯亲还是处事不公都是大忌哦。
做餐饮“高大全”的思维根深蒂固
传统做餐饮,喜欢菜品全面、装饰庄重。
譬如普通中餐炒菜馆子,一定要包括所有的地方菜系品种,顾客只是读一遍菜名就要好久。
但现在已经到了聚焦单品的时代,顾客开始喜欢“小而精,小而美”的品牌。相反,传统餐饮总是要尽量囊括尽量多的菜品,这种不聚焦的方式,不利于给消费者营造品牌辨别力。
不清楚自己的消费者是谁
一年时间找到顾客,三年时间形成口碑,是传统餐饮行业的基本套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老餐饮人到处看模式、看产品,跟着流行不停地换策略,其实本质上并没有确定自己的目标人群。
如今的消费群体比起之前要复杂得多,当下的餐饮环境中,不但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而且还要尽可能细分人群。譬如一人食,专门针对单身男女的特定目标用户服务,如今颇受欢迎。
产品仅局限于“食物”
以往做餐厅,产品仅局限于“食物”本身,但事实上如今的餐饮产品的概念已经不局限于“食物”。“服务”“消费场景”“消费特色”等无形产品的重要性甚至超出“食物”本身。
相比于以前,当下消费人群多为体验式消费,消费的也不是“食物”而是“文化”等看不见的东西。新派餐饮就是抓准用户心理,通过各种手段打造独特IP与衍生产品。
为什么有些主题餐厅虽然菜品味道一般,门前排队依旧望不到头的原因?因为消费者不仅是在消费食物,更是在消费文化。
花钱成堆,需求不对
做房地产的、卖钢铁煤炭的,甚至是电影明星,都开起了餐饮店。
很多外行的餐饮创业者开餐厅时总是饱含一腔热情,看到市场上没有某种菜式,就决定一定有机会,但问题是:这种菜式的需求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还是自以为是假想出来的?
存在即合理。这个区域内这种产品还没有,为什么没有?你能想到的菜品,别人就想不到么?他们为什么不做?
有不少餐饮投资人,喜欢通过主观的设想,特别是在对成功餐饮品牌的菜品进行品尝后,结合个人理解就确定了菜品策略。方向不对,再努力都是错的。同样,餐厅经营也是如此。没找对顾客的需求,没做好定位,你的餐厅可能就仅仅是你家的饭堂。
营销点不对位
以前的餐厅“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还这样想的餐厅估计倒闭得七七八八了。重视各种点评网站、APP是第一步,主动根据自身特色策划相应的营销方法才是进阶的生存发展能力。
一定要找到餐厅与众不同之处,用互联网思维去理解顾客。网络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营销是最重要的营销,不能只停留在“上团购引流量”的认知上。在移动互联时代,餐厅经营的不仅仅是菜品,更是人群,是粉丝,只要跟粉丝感情好,他甚至可以帮你摇旗助威。
管理混乱,不堪入目
开餐厅不是开小饭馆,要把餐厅当作企业来运营,重视各种细节的管理,因为往往很多餐饮企业的管理问题,都是出在小的问题上,管理不善、内部机制混乱也是许多餐厅倒闭的原因。
此外,餐饮企业常常是家族企业,规范管理而不是靠人情管理,才能避免餐厅走歪路。为了避免种种乱象,利用成熟的管理体系作为指导,请专家帮忙诊断,都是不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