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汤丨火哥专栏
作者简介
火哥,南国早报小记者周刊主编。中小学生孩子王,家长们的好朋友,自媒体混子。最讨厌朋友圈鸡汤文,但发誓要写与众不同的鸡汤。火哥的心灵鸡汤,简称:火鸡汤。
你爱给人贴标签吗?
壹
如果你还不理解贴标签是啥意思,那我就先给你例举几个标签:
女司机
富二代
胸大无脑
九零后
如果你看这几个标签,内心有非常不平衡的倾向性,那说明你还是有点轻度标签党的。
那天,和一九零后妹纸聊天,她向我抱怨,最烦你们媒体上动不动就给那些犯罪的年轻人贴上九零后标签。搞得好像九零后都是一帮不成器的渣渣似的。
我劝她不要义愤填膺,我们这些八零后还不是一路给虐过来的。记忆最深的就是当时流行叫“小皇帝”啥的,还有一个著名的中日少年夏令营什么的,说中国少年多么多么不如人家日本少年。
似乎唱衰下一代,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传统。当年被虐的像狗一样的我们,如今终于找到了泄气的出口。但是,这样真的科学吗?这种拉仇恨的形式,就不能突然一天中断了吗?
贰
首先,随意贴标签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吧?一个人都有两面性或者多面性,怎么能一个标签就把人家概括了呢。更不要说一个群体了,不能用一两个个体的失败或者成功,来将其标签化。
其次,乱贴标签,并且通过标签去认识人或事物,不仅容易产生偏见,还会让人变愚蠢。反正每次看到朋友圈里有这样的标签:是中国人就转,不转不是中国人,不转死全家……我就会感到森森的悲哀。
前不久,群里疯转一个消息,说是一个北京警察打了辱骂中国大学生的日本人,面临被公安局开除的情况,网友们转发支持警察,请求警局不要开除警察。
凭借多年经验,我肯定这个信息绝对不靠谱。于是百度了一下,果然是十年前就出现过,并且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被翻出来炒一炒的月经帖。
可当我把查到的信息群里,那人马上给我贴了一个标签:“这人都不爱国的”。好大的一个帽子啊。
我当即回复,爱国也先要搞清楚事实吧,对着一个虚假事件,挥洒爱国热情,是不是有点浪费表情呢?谁知,人家回复:才不管真相是什么,只想表明自己有颗爱国心,不想再让日本侵略欺负。
好吧,这个讨论确实无法进行下去了。贴标签的最大“好处”,就是不用调动自身的智力资源,单凭充满偏见的第一印象,就将对手秒杀于无形中。
叁
我发现,生活中,越是缺乏阅历,缺乏自己主见的人,越容易给别人贴标签。典型的因为自身大脑中CPU不够用,就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给自己织一个充满偏见缺陷的世界观大网,将自己的无知武装起来,试图不被别人发现。
但是有时候,愚蠢的行为,会将这种缺陷暴露无遗。就比如爱国小将们认为,砸同胞的日系车就是抗日爱国。朋友们啊,我只想说,国人智,国才强,爱国不是拼口水、拼愤怒啊!
说一个好玩的事情,上大学时,我们在宿舍搞了一个恶作剧。将一坨非常逼真的假大便(也不知道哪个小朋友的玩具被我们这些无聊的大朋友抢来了),放在一个舍友的床上。
我至今仍记得那家伙的第一反应,还离着两三米的距离,他就捂着鼻子说:“好臭啊,谁这么恶心,拉大便在我床上。”我们宿舍集体哄笑,把那坨大便捧在手心,轮流闻着说:哪里臭了?哪里臭了?
捂鼻子的舍友,顿时羞红了脸。你们看,其实这和通过贴标签来认识人和事,是不是一个原理?
说了这么多,那怎么杜绝因为贴标签让自己的傻气热烘烘冒在人前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回看前面列举的那四个标签:你的朋友里,有没有车技很好的女司机呢?有没有根本不坑爹,还给老豆长面子的富二代呢?有没有虽然波涛汹涌但很聪明的友女呢?有没有勤奋努力靠自己就取得成功的九零后呢?
我想,只要我们稍微动一下脑子,把观察世界的眼光放长远,学会找相反的例子来印证一下那些约定俗成的标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多动脑,远离标签党!
图 | 网络
小启
早报君开始特邀专栏作者啦!今后早报君每天都会邀请一名小伙伴发表原创文章、摄影作品、漫画视频等内容。如果你喜欢火哥的文章,请锁定每周日的【专栏】,就可以在早报君的公众号里见到哟~如果你也想开专栏,欢迎给早报君投稿!或者和作者交朋友,多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哦!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在下面,给他点一个
吧!
END
【火哥专栏】“南国早报”微信公众号每周日首发。欢迎关注!
贤,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一个“非典型性”九零后,说他非典型,主要是因为他身上没有很多九零后吃苦怕累、娇生惯养、个人主义的标签,相反他识大体、顾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克服家庭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常带病坚持上岗,工作中受伤了也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更没向组织请假和提任何要求,始终坚持战斗在安全保卫、维稳处突工作的第一线,被群众和同事亲切地称为从不叫苦喊累的“永动机”!
武装巡逻 他是“全金属外壳”的一员
“外国人现在都不敢走夜路,但是国内大家就敢啊,因为有我们在身边。”作为一名武装巡逻的巡特警,冉贤感到非常的自豪,他觉得自己的这份工作很重要,也很有意义,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分钟。在日常武装巡逻工作中,他每次都主动请缨、一马当先,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承担起“急、难、险、重”的任务。
作为金坛巡特警大队一员,冉贤多年来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的思路,整合居民社区、社会单位安保力量,共同参与巡防活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为金坛城市安全打造了一层无形的“全金属外壳”,而他则是这层外壳上最最坚硬的那块。
去年底,金坛城区发生一起精神病人砍人事件。接警后,冉贤与几名队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当时这名精神病人砍完人之后,手持长刀和木棍躲在了自家的内屋里,情绪十分狂躁。“我们通过门跟他对峙谈判,让他放下手中的刀出来,但他并没有服从指令,一个劲儿的大喊,谁进去就砍死谁。”谈判失败后,冉贤和队员们准备采取强攻的办法,通过询问邻居房屋结构得知,这所农家院后面还有一个门。当时冉贤决定由报警人,同时也是该精神病人的女婿在前门和他沟通,吸引注意力,自己则带领队员从后门突入。
但是到了后门冉贤发现还有一道墙,必须翻过这道墙才能顺利进入后门,而后门离墙不足一米,带去的破门装备根本无法使用。“只能用脚踹了。”但正当冉贤他们准备破门而入的时候,突然听到了里面有打火机的声音。“我们马上意识到里面可能有煤气瓶或者其它的爆炸物。”冉贤立马找来女婿和周边邻居询问该精神病人的生活交际情况,有没有什么极端思想,存不存在自制爆炸物的可能。在确定屋里没有煤气瓶和爆炸装置之后,冉贤果断破门突入,干净利落地制服了对方,防止了事态进一步发展。
“是挺危险的,做我们这一行的,可以说是危险常伴左右吧。”但面对危险,冉贤却从不退缩,偶尔受伤也都是轻伤不下火线,常常坚持在岗。仅今年来,他就成功处置了精神病人肇事警情、疯牛伤人警情10余起,快速处置涉众型事件20余起,圆满完成各类安全保卫活动50余次。他认真对待路段群众报警求助,认真对待每起执法执勤工作,解决小问题,调解小纠纷,今年来开展为民服务200余起,收到锦旗8面,感谢信46封,帮助群众找寻迷失儿童、老人15人,受到了群众及当事人家属的普遍称赞。
抗洪抢险 他是婚礼上“逃跑”的新郎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是冉贤从警以来每欠“请战”前的口号。他工作中忠于职守、勤政敬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2016年特大洪水抢险救灾中,被当地群众称为“逃跑的新郎”。
2016年7月2日中午,婚礼过后,冉贤脱下礼服,换上作训服,含泪抱了抱新娘曹乐,就与同事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亲爱的,对不起,等水退了,回家好好陪你!”自从婚礼上离开,冉贤已经整整5天5夜没回家,确切的说5天5夜没睡过踏实的觉。
7月6日晚上十点多,思念新婚丈夫的曹乐刚梗咽着说完“保重身体”,冉贤那边的电话就又响起来了。“紫云湖小区一位居民求救。”冉贤摞下电话,就往紫云湖小区赶去。当他跨下搜救艇,跳入齐腰的洪水中,摸黑在一幢幢楼宇间寻找,突然发现楼上有人呼救。爬上5楼,把腿脚不便的王大爷背下来,放到搜救艇时,他感觉自己快要累跨了。几天来,紫云湖小区每幢楼、每个单元、甚至每一层,他再熟悉不过了,仅他就搜救出被困群众60多人。
他清晰记得,7月5日长荡湖芦家圩堤岸裂缝,险情万分危急。可道路狭窄弯曲且泥泞路滑,车辆难以通行,只能将抢险物资先运到船上,再从船上扛到现场。面对泥泞漫长的路,他没有丝毫的退却,因为他看到了洪水肆虐,看到了百姓一张张焦急而期盼的脸,洪水早一天退下去,百姓就能早一天回家。他对党员突击队员们说,咱们都是80后、90后,这点苦与累又算什么?全当是锻炼我们的一次机会吧!他率先扛起100多斤重的沙袋、钢管向堤岸奔去。他与党员突击队员们,不知一趟趟多少个来回,只知道全身沾满了泥泞,只知道双手磨出了血泡,只知道双脚被浸泡得肿胀。而稍作修整时,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嘴里啃着面包,不一会儿打起了瞌睡。“后来回想起来,也蛮后怕的,一开始只是小雨,但般的时候突然瓢泼大雨,电闪雷鸣,要把三米多长的钢管往坝上插,非常容易遭雷击。”
但在当时,冉贤却没有想过这些,在他心里只有汹涌的洪水和受困的群众。在从婚礼逃到抗灾一线的九天九夜里,冉贤在夜晚用搜救艇往返指前镇紫云湖小区30多趟,搜救出被困群众60多人。在7月5日长荡湖芦家圩抢险中,扛起100多斤重的沙袋、钢管向堤岸奔去。双腿浮肿了,双手磨出了血泡,而他全然不顾。经过整整五小时奋战,他与战友们一道打下木桩200根、沙袋2000个,筑起一道长1000余米的防洪墙,确保了一方百姓安全。在整个指前镇东风圩在内的抗洪抢险中,仅他个人就挖土装袋5000余袋,搬运沙袋5000余袋,转移和解救受困群众1000余人。
比武竞赛 他是大家眼中的“实力派”
除了日常武装巡逻和紧急抗洪救险,冉贤还是一名优秀的警务实战教官。他认为,巡特警是一支实战化队伍,面对城市防范反恐处突和维稳,要强化实战化训练,尤其面对突发警情时,要快速、冷静地处置。
“不忘从警心,奋力砥砺行。”在“三大一实干”活动日记本上,冉贤在第一页上写着。他始终坚持不懈学习政治和业务知识,认真钻研巡逻防范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突发性警情处置中,加强战术磨合、加强射击训练,2015年5月参加公安大学专家教授的实战培训,2016年4月到公安部武汉警务实战基地培训进修,在较短时间内不仅适应了艰苦繁重治安巡逻防控工作,而且还磨炼成一名坚毅果敢、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优秀巡防民警。在2015年全省特警竞赛考核中,地环靶投获全省第三名成绩,在2016年全市公安机关巡特警部门实战技能比武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单项手枪射击第一、综合体技能第一的好成绩,2017年获全市公安机关优秀教官。而就在前几天,他刚参加完全省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竞赛,获得了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可以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巡特警,冉贤不仅吃苦耐劳、思想端正,在业务水平上也是妥妥的“实力派”,让很多人都佩服不已。
除了这些成绩和荣誉,冉贤在武警浙江总队曾荣立三等功1次,获优秀党员2次,优秀士官2次,优秀士兵4次;在2011年、2012年的全省军事大比武中分别获第2名、第1名的好成绩;在金坛区2016年抗洪救灾中工作出色,荣立市局三等功1次;2014至2017年受到金坛分局、常州市局嘉奖4次。(常荆轩 沈文达)
当初我也是作文拿过满分的人,虽然老师觉得我不过如此,哪个喊当时民办小学古兜(硬要)喊他们教初中呢?难怪看你不顺眼,而且班上我也不出众,出众的那些都喜欢去灯晃的,但是我依然觉得那是当年我没提前学会垃圾分类,人类的骄傲往往不是你要怎样,而且我就要这样。
多年以后我靠着写作谋生的那点毫无羞耻的梦想,依然在我内心荡漾,在过去拿了一段时间红梅烟都买不起的稿费岁月以后,我发觉我如果固执的写下去,不是我在写历史,可能我要提前成为历史,于是我怂货一般放弃了文字游戏,进入社会去找存在感。结果走了几个省,把椒盐的普通话刚刚弄的有点寡淡的时候,发觉还是没有整亮堂,就又滚不动了。
< class="pgc-img">>你会发现人生周遭都是具备娱乐圈素质的混得风生水起,演戏要比真实更重要,真实往往让人产生错愕。
经历了愤青再过去到大叔,然后被称为油腻大叔的过程中,虽然内心深处有一片属于羊驼的大草原,然而我更喜欢那句哥佬倌。哥佬倌是四川方言常出现的一种习惯称谓,是指向对方的称呼!意义和哥接近。
< class="pgc-img">>通常是对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大哥的一种玩笑性称呼,以下是几种语言感情色彩下的意义:
1,如果当时他当时是笑着对对方说:哥佬倌,可以哦。就是对另一个人的某个行为的一种肯定。
2,如果是说:哥佬倌,帮个忙嘛。之类的,就是他在跟别人套近乎,这里就可以解释成北方的:大哥,兄弟等。
3,如果是说:你哥佬倌,硬是有点……这就表明他对对方的行为有点不解和无能为力。
4,如果他只是无意中说了:哥佬倌,两个字,可能就没有褒贬意思了,只是一个习惯性用语。代表他叫另一个人,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 class="pgc-img">>我现在为数不多几个朋友,曾经颇具哲学意味的采访我:请问这些年哥佬倌你是咋个一步步的把那些“朋友”打倒的[捂脸]?妹儿啊,不是我打倒了,也可能是被倒打了。
好在我这个人韧性十足,下盘稳,才一直摇摆跌宕,还像不倒翁一样没有瘫起。
现在的人普遍内心低龄,但是生理早熟甚至早衰,一方面怕被人击中要害,一方面先把自己弄的低廉,免得他人打击。你看这一点女人比男人更懂得如何自嘲来自保,八零后说自己大妈,九零后号称阿姨,零零还没有完全醒处,也在极力寻找身份标签。至于男人一般就只有其称渣和猥琐两种摆布,其实还有一种可以说,那就是——哥佬倌。真心比油腻大叔好多了。
< class="pgc-img">>对于八零后来说,普遍是独蒜头,没得其他依靠,社会上称兄道弟就成了最不值钱的家常便饭,但是真的担得起哥佬倌一句称呼还不容易。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喝两杯都从普通朋友变成生死之交的兄弟伙的关系,这个世界说出来容易,做到难,一般不说的人,不仅仅是城府深,更多的人知道有些事情不能乱承诺,人得有担当。
那么怎么算好的哥佬倌呢?你得有点见识,有点厚道,有点底子(票儿),还得有点影响力,当然必须有点岁数,虽然不必太大,但是低于35岁,就不要扯太多。
< class="pgc-img">>这个哥不是社会大哥,也不高人一等,现在轻易那个是哥哦?有钱才是哥,除了这个,要成为合格的哥佬倌的话,他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底气面对社会的种种刁难,也可以从容的和各色人群打交道。
对男人而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两个哥佬倌点拨一下你才踏实,总要有一天变成哥佬倌你才成熟,有哥佬倌知道轻重缓急,成为哥佬倌有分寸能关火,有了这两个经历,你才能成长的巴巴适适,不见得你能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但是至少你不会心慌了,人这一辈子就是活得一个踏实最重要,但是很多人其实一辈子活得不安稳,就是差了这么一层原因,起码不必依附,不必卑微,堂堂正正当一个哥佬倌,你敢诰(试一下)一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