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福建同乡会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想给大家介绍一下生活在纽约的福建人。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万福建人待在美国,旅美福建人已经取代旅美广东人成为纽约最大的华人群体。
在新冠疫情之前,每年春节,旅美的福建人都会在福建同乡会的组织下举行大规模的团拜活动,而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副领事每年都参加。
比如现在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在他担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期间,只要有空,都会参加福建同乡会举行的春节团拜活动。
那么,这些生活在纽约的福建人有什么特点呢?
纽约法拉盛华人聚居区
>首先,家庭观念特别重。
毋庸讳言,不少旅美福建人其实并不是通过正规手续到的美国;很多都是通过不正规的手段到的美国,而且为了能到美国这些福建人都支付了不菲的金钱。
根据美国FBI2000年抓捕的有“偷渡皇后”之称的福建人郑翠萍透露,早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非法手段进入美国的费用就超过2万美元。
很多福建人其实没有那么多钱,郑翠萍甚至愿意让这些通过非法手段来到美国的福建人“社长”,然后在她的餐厅打工还账。
如果有亲戚在美国,亲戚们通常也愿意先帮自己国内来美的亲戚垫付几万美元,然后让这个亲戚打工还账。
当然,根据美国媒体报道,郑翠萍借钱是要收30%的利息的,但是这在当时已经算“厚道”了;更别说那些已经在美国站稳脚跟的福建人愿意垫付几万美元给才到美国的亲戚。
这在其他旅美华人群体里都是很少见的。
重家庭观念不止这一点,根据初代网红“某姐”透露,她当年在曼哈顿做美甲工时,虽然收入不菲(每月差不多4000-6000美元),但是过年的时候给远在重庆的父母寄了1000美元;然而她的同事,一位来自福建的女孩子一口气给家里寄了3000美元,而且几乎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钱。
作为“某借”的同事,这位福建女孩对她每年零零星星给家里寄一点儿钱表示了不屑。
兰台在这里不评价“家庭观念重”是好是坏,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福建移民从一百多年前就来到了美国,来到了纽约,但是至今纽约法拉盛地区的许多福建移民的二代、三代甚至四代还会说家乡话,而不少从国内大城市来到美国,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他们的孩子许多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更别说方言了。
纽约美甲店
>其次,福建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抱团。
为什么北美,尤其是美国,许多中餐馆都是福建人做老板?
兰台就这个问题还专门咨询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在洛杉矶开餐厅的福建人,一位是曾经在纽约开餐厅,目前已经没有做餐饮的湖北人。
福建老板告诉我,目前北美中餐馆许多配套设施都是福建人在做,比如北美中餐最流行的外卖纸盒子,对,就是《生活大爆炸》里出现过的那种,后厨的设备甚至刀叉、餐巾纸这些小件,几乎都是福建人在做。
作为福建老乡,他去拿货就要比其他地方的华人便宜不少,而且还可以优先供应,而且福建老板们还会抱团在美国大众点评(yelp)上打好评,由于福建人多,所以哪怕是一家新餐厅,五星好评很快就能得到。
在越来越依赖网络评价的现在,福建人的中餐厅由于好评数多,自然更容易获得客人的青睐。
纽约中餐厅
>当然,这是好的一面,我的那位曾经在纽约开餐厅的湖北朋友就对这些福建人没什么好话了。
因为他不是福建人,而福建人又基本上主导了中餐馆的许多配套东西,他去拿货的价格就比福建人高一些,当然,他表示,这一点他可以理解,老乡帮老乡嘛。
之所以让他对福建人印象不好的是,如果一旦自己的餐厅与某一位福建人的餐厅存在竞争关系,那么这位福建人老板就会动员其他福建人一块给他的餐厅在美国大众点评(yelp)打差评,而网络评价不好,自然生意就不好。
他之所以后来不做餐厅生意,很大原因就是被和他有竞争关系的福建老板号召其他福建人组团给他的餐厅打差评,导致他店里生意不好,加上疫情的关系,就直接关店了。
福建人这种组团给其他地区的中餐厅老板打差评的行为,兰台觉得站在中立立场,这么做确实很下作,而且属于不正当竞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正是因为这种抱团,才能让福建同乡会成为海外华人最大规模自组织。
大家是怎么看待海外福建人这些特点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家上海餐厅被曝出虚高菜价,口感不佳,用餐流程繁琐,引发了网友的不满和质疑。据报道,该餐厅新开业,每天只接待10位顾客,价格是每人2000元,加上服务费。然而,顾客在用餐后发现,菜品分量少,价格虚高,甚至有故弄玄虚来宰客的嫌疑。两位顾客在点评平台上详细讲述了他们的用餐经历,并指出该餐厅不仅形式大于内容、菜量太小,更有“PUA顾客、贬低打压顾客”的问题。广为流传的图片也让舆论哗然,“餐盘中放两瓣皮蛋”、“2片菜叶上放点猪油渣就卖188元”,不禁让人心生疑虑。但是,从点评平台上的评价来看,大多数食客对该餐厅的评价还是比较积极的,认为该餐厅在理念、食材和味道方面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因此,对于该餐厅到底是创新还是宰客,我们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一方面,餐厅有创新的自由,但另一方面,食客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用脚投票。这正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把板子打在这家餐厅身上,仍需见仁见智。不过,餐厅在菜品分量、价格等方面需要更加注重顾客体验,不应该只是为了追求创新而忽略了顾客的需求。总之,餐饮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性行业,餐厅应该注重顾客的体验,提高服务质量,而不是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餐厅也是一种明智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对餐饮行业进行更加全面的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在用餐时更加放心。富人们总是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追求不仅仅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更看重的是就餐的氛围感、仪式感和身份感。这也是为什么一家高端小众餐厅可以以天价套餐吸引他们的原因。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提出的“凡勃伦效应”恰好解释了这种消费心理现象。根据该效应,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其需求程度反而会增加。这背后反映了人们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当消费者购买一种能够彰显身份地位的服务时,他们会认为自己获得了更好的体验和享受。如果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会认为其品质下降或丧失了独特性,从而停止购买。这就是为什么这家餐厅除了少数差评外,还收获了众多五星好评的原因。这些好评不仅了解餐厅的背景故事,还对厨师的功力和食物品质给予了高度赞扬。这表明,这家餐厅吸引了不仅仅是富人,还有那些热爱美食的富人。这种现象并非个案,类似的高端小众餐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市场。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消费方式似乎有些奢侈,但对于富人来说,这种高昂的价格不仅仅是为了享受美食,更是为了满足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乐于支付高价,因为这样的消费给予了他们一种独特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身份认同。这也是为什么这些高端小众餐厅能够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原因。然而,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这样的餐厅可能显得有些遥不可及。价格的高昂以及预定的困难可能成为他们前进的阻碍。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消费现象呢?是应该羡慕富人们的奢华生活,还是应该质疑这样的消费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消费方式。富人们选择享受奢华的餐厅,是他们追求独特体验和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这无可厚非。而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美食的享受和幸福感。毕竟,真正的美食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巨资,有时候一顿简单的家常饭也能带给我们满满的幸福。因此,在面对这样的消费现象时,我们不妨保持理性的态度。富人们有权选择奢华的消费方式,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非要去追随他们的脚步。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毕竟,生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消费,更在于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最后,我想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高端小众餐厅的消费方式是一种奢侈还是一种享受?你愿意支付高价去体验这样的消费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想法。
米其林餐厅,一向是高品质美食的代名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这些高端餐厅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即使是米其林餐厅,也不能只依靠炫耀的噱头来吸引客人,更重要的是提供优质的食材和服务。这种质疑在国内外都有发生。在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中,人气选手王昱珩曾经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在某米其林一星餐厅糟糕的用餐经历。他认为,这家餐厅的食物不仅卖相差,而且价格昂贵,品质普通。这样的情况在国外也很常见。就在今年,一位欧洲旅行博主讲述了她在意大利一家餐厅的“最差米其林用餐体验”。她们一行人每人付了200欧元,花了4个半小时,试了27道菜,但是还是吃不饱。更令人吃惊的是,其中一个菜需要放在一个形状像嘴巴的容器里,客人需要用舌头去舔着吃,而这个容器居然是用餐厅厨师的嘴巴倒模出来的。这些例子都引发了人们对于米其林餐厅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些餐厅过于注重炫耀而忽略了实质。
他们希望餐厅能够回归高品质的食材和服务,而不是仅仅依靠特立独行的噱头来吸引客人。当然,也不能否认,这些高端餐厅确实能够吸引一部分有钱人去尝鲜。但是,如果他们第一次吃完觉得不划算,很可能就不会有第二次了。毕竟,有钱人虽然钱多,但不一定愿意被忽悠。所以,对于这些餐厅来说,真正留住客人的关键还是要回归到优质的食材和服务。综上所述,对于餐厅评价的标准不仅仅是吃饱吃好,还包括餐饮带来的文化意义和社交需求。高端餐厅应该注重提供优质的食材和服务,而不是过于依赖炫耀的噱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客人的认可和回头率。那么,你认为高端餐厅应该以什么为标准来评价呢?你愿意去尝试这些炫耀的噱头吗?请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想法。高端小众餐厅到底是创新还是噱头?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曾经,餐饮服务的初心是为了给顾客提供美味的食物和舒适的用餐体验。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餐厅开始追求独特和奢华,使得高端小众餐厅成为了当下食客们追逐的新宠。大众对于高端小众餐厅的认可主要是基于米其林星级评价标准。这本评价指南包含了许多维度,但从根本上来说,它还是强调食物和舒适度这两个方面。所以,如果餐厅能够用好食材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才能真正征服食客的心,而不仅仅把高端当作一个噱头。如今,餐厅和食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有些餐厅过于注重创新和独特性,而忽略了食物的本质,导致食客无法得到满足。与此相反,一些餐厅过于追求舒适度和传统,而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因此,只有将创新与高品质食材相结合,才能弥合这种分歧。那么,高端小众餐厅到底是创新还是噱头?我的观点是,它们应该回归到餐饮服务的初心上来。创新是必要的,但不能只追求独特性和奢华,而忽略了食物的本质。高品质食材和优质服务是吸引食客的关键,它们是餐厅成功的基石。
只有将创新与传统相结合,才能实现餐饮服务的真正价值。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你眼中,高端小众餐厅到底是创新还是噱头?你认为餐厅应该如何平衡创新和食物的本质?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建议。
文节选自《2020中国披萨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报告全文共67页,主要采用大数据监测、桌面研究以及用户访谈等方法,结合NCBD自有的餐饮数据监测系统而成。
本报告涉及的品牌有:必胜客、达美乐、乐凯撒、尊宝比萨、比格比萨、至尊比萨。
报告核心观点:
1、满意度:比格比萨最高,达到9.12分;至尊比萨垫底,仅为6.29分;
2、差评率:必胜客平均差评率高达8.4%,远超其他几个品牌;
3、整体评价:比格比萨整体评价较高,至尊比萨最低;
4、口味方面:比格比萨、达美乐与乐凯撒消费者评价最高,至尊比萨口味垫底;
5、服务方面:消费者对比格比萨、达美乐的服务评分较高,至尊比萨在几个品牌中最差;
6、各品牌突出问题见正文,后续也将会针对单个品牌进行详细解读。
1 披萨行业概况
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披萨店销售额为4634万美元,达到自201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2012年这一数据为3679万美元。
NCBD(餐宝典)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披萨门店数量有望达到6000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20亿元左右。在中国,随着主要品牌的大力推广,中国消费者对于披萨的接受度也在逐年上升。
从搜索指数来看,披萨从2011年开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16年达到顶峰,此后略有下降。在2020年疫情期间,披萨搜索指数出现了一个小高峰。餐宝典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全民隔离,许多家庭开始想要尝试自制披萨,因此对披萨的关注增加。
< class="pgc-img">>主要披萨品牌介绍:
1、必胜客:创立于1958年,1990年进入中国,其业务模式主要为休闲餐厅和家庭聚餐场景。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必胜客中国门店总数达到2271家。今年第一季度,必胜客门店销售额为5.41亿美元,同比下降38%。其中,必胜客会员消费占其总体销售额的44%。
2、乐凯撒:创立于2010年,目前在上广深等地拥有130+家直营店。在产品方面,乐凯撒以榴莲披萨闻名,榴莲披萨也是其新创的细分品类。今年6月2日,乐凯撒公开宣布“长期降价”,部分产品的降价幅度达20%~25%。乐凯撒是红杉资本成员企业,也是红杉资本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餐饮企业。
3、比格比萨:创立于2002年,主打自助比萨,定位为大众消费、时尚自助餐,截至目前拥有140多家门店,其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学生、白领以及家庭。比格比萨正在积极布局“小店”模式,希望以此来提升门店坪效,降低成本。有分析认为,比格比萨的小店模式能助其控制成本,但也很可能会削弱消费者的体验。
4、达美乐:创立于1960年,总部位于美国,2004年在纽交所上市。截至2020年3月,达美乐在中国已有200多家门店。未来3~5年,达美乐预计将在大陆地区新增500~700家店,其扩张计划是在扎根一、二线城市的基础上,逐渐下沉。达美乐将自己定位成外送专家,承诺“外送30分钟必达,超时送免费比萨券”,目前其外送业务占比大约在70%。
5、尊宝比萨:创立于1998年,目前已经累计开出900多家直营店和300多家加盟店。接下来,尊宝比萨除了大力加密布点直营区域外,也会慢慢深入布局三四五线城市的加盟店。按创始人的规划,尊宝比萨将在五年内实现上市。
6、至尊比萨:创立于2011年,最早开在佛山,后来开到了广州,正式进入正规化运作。近几年开放了加盟,目前加盟门店200多家。在大众点评等平台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至尊比萨”,真假难辨,这反映出公司在品牌方面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2 主要披萨品牌差评大数据对比分析
1、搜索指数对比:必胜客最高;其次是达美乐与尊宝比萨;乐凯撒、比格比萨与至尊比萨较低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百度、NCBD,截止时间:2020年6月4日
>2、满意度对比:比格比萨最高,达到9.12;至尊比萨垫底,仅为6.29;必胜客与尊宝比萨不相上下
< class="pgc-img">>3、客单价对比:必胜客最高,达76.2元;尊宝比萨与至尊比萨最低,不足40元
< class="pgc-img">>4、平均差评率对比:必胜客最高,达8.4%,远超其他品牌;乐凯撒与尊宝比萨较低
< class="pgc-img">>5、整体评价对比:比格比萨的整体评价较高;至尊比萨整体评价最低;乐凯撒稍逊于达美乐
< class="pgc-img">>6、口味对比:比格比萨、达美乐与乐凯撒消费者评价最高;必胜客与尊宝比萨不相上下;至尊比萨口味垫底
< class="pgc-img">>7、服务对比:消费者对比格比萨、达美乐的服务评分较高;至尊比萨服务方面得分最低
< class="pgc-img">>3 主要披萨品牌差评解读
1、必胜客:差评率最高,服务跟不上
< class="pgc-img">>从对比的几个品牌来看,不管是差评总数还是差评率,必胜客都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品牌,排名第一。其差评率高达8.4%。
(1)主要槽点
①服务备受吐槽
②索要五星好评
③停止自助活动
④因牛排获差评
(2)典型差评
①必胜客大量的差评集中于服务方面
服务态度差、服务员太少,服务跟不上,这些吐槽在必胜客的差评中随处可见。从评论分析来看,必胜客服务方面的差评或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公司太大,整体比较傲慢,服务意识比较欠缺;二是服务人员太少,很多服务员可能是短期的实习人生,培训不到位便上岗,导致出现了服务方面的大量差评。
“服务态度巨差”
< class="pgc-img">>②索要五星好评
“出门时还让我给五星好评……这种服务还要我五星”
< class="pgc-img">>③搞的优惠活动被取消
对于许多冲着优惠活动去的消费者,一旦到了现场发现优惠不能用,或者被餐厅取消了,就容易产生较大的落差,直接给出差评。
“后来我们打电话给必胜客,被告知没说过取消……你们办活动就是为了鄙视客人吗”
< class="pgc-img">>④牛排引发的吐槽
必胜客产品方面的差评中,其中有比较大比重的差评是在于其牛排这个产品方面,而非披萨。
“牛排太难吃了太难吃了”
< class="pgc-img">>2、乐凯撒:上菜非常慢,流程有问题
< class="pgc-img">>(1)主要槽点
①小程序点单被吐槽
②份量太少引发差评
③上菜太慢引发不满
④疫情防控存在疏漏
(2)典型差评
①因小程序点餐体验不佳而引发差评
“在小程序下单……不外送只可以自提……本人准时到达,等了40分钟……店员回答没有电话就还未行……原来已经弄好打包放在了一边”
< class="pgc-img">>②份量太少引发差评
“难道是生意不好吗,偷工减料吗?”
< class="pgc-img">>③上菜太慢引发不满
“从下单到拿到披萨花了两个小时”
< class="pgc-img">>④疫情防控期间疏漏
疫情防控不力,存在较大漏洞,引发消费者担忧,给出差评。
“在疫情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从我进店到离开,都没有人来测温!”
< class="pgc-img">>3、达美乐:到时未送达,心里有落差
< class="pgc-img">>(1)主要槽点
①30分钟未送达引发差评
②堂食不满引发差评
③不向医护人员送餐
(2)典型差评
①未做到承诺的“30分钟送达”,引发差评
30分钟送达是达美乐的特色,也是其竞争优势所在,一旦做不到,未能按时送达,有些消费者可能就会给出差评。
“达美乐你的诚信呢?!后台修改送达时间,不止一次了!!”
< class="pgc-img">>②对堂食不满引发差评
“一进门吓死了……脏……地面脏成这样,却迟迟没有人收拾”
< class="pgc-img">>③疫情期间,拒绝为医护人员送餐,引发差评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疫情期间,许多餐饮企业积极捐款款物,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医护人员的关怀。拒绝为医院送外卖,这表明企业在价值观方面或有所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
“拒绝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送餐,国难当头赚黑心钱”
< class="pgc-img">>4、比格比萨:食物种类非常少,基本要靠抢
< class="pgc-img">>(1)主要槽点
①种类太少广受吐槽
②服务不满引发差评
③排队叫号存在不公
(2)典型差评
①种类太少,很多想吃的都没有
“披萨没有,水果只有2样,全程没有东西吃”
< class="pgc-img">>②服务遭吐槽
“服务态度巨差无比”
< class="pgc-img">>③叫号排队不公引差评
“都已经过了五六个号再回来想进的人,你们也放他们进?”
< class="pgc-img">>5、尊宝比萨:环境不太好,堂食被忽略
< class="pgc-img">>(1)主要槽点
①门店环境不太受重视
②上菜太慢引发差评
③堂食被忽略引发不满
④服务不周引起差评
(2)典型差评
①餐厅环境被吐槽
“环境很糟糕,一大堆苍蝇,至少有七八十在飞来飞去”
< class="pgc-img">>②上菜太慢
“等一个小时还上(不)齐”?
< class="pgc-img">>③堂食被忽略
“难道外卖才是真理,到店的就没服务”
< class="pgc-img">>④服务引发差评
“这店的柜台服务员真是毫无素质!”
< class="pgc-img">>6、至尊比萨:产品不太行,品牌极其乱
< class="pgc-img">>(1)主要槽点
①产品差评比重最高
②店内环境太差引发吐槽
③披萨尺寸太小引发差评
(2)典型差评
①产品不行
“吃起来口感极差,感觉还没熟一样”
< class="pgc-img">>②店内环境差
“好脏!!!桌底下好多小强!”
< class="pgc-img">>③披萨尺寸太小引发差评
“请问老板查过8寸是多大码,欺骗消费者”
< class="pgc-img">>4 披萨餐饮品牌差评总结
1、自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线上评价至关重要,而且这种重要性在不断增强,评价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任何一个餐饮企业都不应该忽视。差评不仅可以影响餐饮企业获客,也是一个帮助餐饮企业改进、优化、提升的重要工具。
2、绝大多数差评本质上是顾客消费时存在不满,但这种不满在门店又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消费者从而借助网络发声,给出差评。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将顾客的不满在门店解决,顾客在消费后反倒还有可能会给出一个好评,而不是差评。
3、差评对于一个门店,不亚于一次小型的危机公关,处理得好,能够为门店留住客户甚至带来新的客户;处理得不好,会给餐企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差评,餐饮企业绝对不能无视、忽略,而应该加以重视。对差评的回复不仅要积极,还要及时、有针对性、有诚意。
4、针对披萨品牌的差评:服务方面收获的差评最多,其次是产品与口味方面的差评,针对不同品牌有不同的吐槽点。
5、必胜客的差评率最高,吐槽主要集中于其服务方面,主要内容包括服务人员太少,服务跟不上等等。必胜客一些门店自行停止了原有的活动,引发消费者不满,给出差评;另有部分门店存在引导五星好评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6、披萨本身主打的特色可能会引发专项差评,如达美乐的30分钟送达,一旦超过30分钟没有送到,消费者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进而给出差评;如比格比萨,主打自助比萨,自助就要讲究种类的丰富性,补货也要及时,一旦不能达到逾期,就比较容易给出差评,当然这需要与企业的成本相权衡。
7、披萨这个品类天然比较适合外送业务,因此很多品牌都会把外卖当作主要的发力点。因为专注于外卖业务,导致部分品牌对门店的环境重视度不够,在门店环境方面的差评不少;此外,部分品牌对堂食消费者的服务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引发了差评。
8、对于差评,不能一味地采用固定的模板去回复,要有温度、有针对性。如果都用统一的回复模板,只会让消费者感到敷衍。真诚对待每个差评,合理用好每个差评,做出改善,这样才能在服务、产品等方面不断提升,从而提升竞争力。
9、当然不排除存在一些恶意索赔、恶意差评、恶意举报/打假,不惜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市场环境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餐饮企业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举报、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