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一样,深圳也是餐饮人一直想要征服的风水宝地。
深圳作为广东省的标杆城市,甚至是中国的标杆城市,一直倍受餐饮人喜爱,那么深圳的餐饮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深圳各业态市场份额分布情况如何?深圳餐饮在广东省和全国分别处于怎样的地位?深圳餐饮的商圈是如何布局的?深圳商圈各自竞争力强度如何呢?
《2017深圳餐饮大数据研究报告行业趋势篇》为您一一揭晓答案。
深圳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1、深圳经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2016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19492.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受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进入2014年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2016年的同比增长率仍高于全国(6.7%)。
2、深圳外籍人口占全市人口约三分之二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市常住人口中多数为外来人口。
截至2016年底全市常住人口1190.8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84.5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2.3%,非户籍人口806.3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67.7%。
3、深圳居民消费需求不断上升
2016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12.76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其中住宿餐饮业占比11.49%(高于全国的10.8%),批发零售业占比88.51%。
4、深圳居民在食品烟酒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
在“民以食为天”和餐饮大众化的背景下,食品烟酒仍然是人们日常消费性支出中占比最大的支出。
2016年深圳居民日常人均消费中,食品占比最高,为32%。其次为居住和交通通信。
受国家整体经济环境影响,深圳居民在食品烟酒方面的支出也有所波动。
2014年居民在食品烟酒方面的支出同比有所下降,但在2015年快速回升,同比增长8.4%。
深圳餐饮产业发展现状
1、深圳市餐饮收入平稳增长
近两年来,深圳餐饮收入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增速有所放缓。
受国家政策、经济等环境影响,2013年深圳餐饮收入比上年稍有下降,但进入2014年后又快速回升。2016年深圳餐饮收入达633.44亿元,同比增长7.6%。
2、中式餐馆仍然在深圳占据主要位置
根据餐厅菜系国别、就餐方式、烹饪方式等的不同,将深圳不同类型的餐厅分为中式餐馆、小吃快餐厅、轻餐饮和外国餐厅四大类。
其中,中式餐馆的占比最高,为42.2%。受深圳生活节奏快、人群年轻化的影响,小吃快餐厅占比较高,为34.36%。
另外,轻餐饮在深圳的占比也较高,为19.09%,仅次于小吃快餐厅占比,并且明显高于外国餐厅的占比。其他餐饮的占比仅为1.24%。
在中式餐馆中,粤菜占比最高,为29.91%。
其次为火锅。湘菜和川菜的占比也较高,在所有菜系中合计占比约32%。
另外,东北菜、江浙菜、潮汕菜在深圳也比较受欢迎。
在小吃快餐厅中,快餐简餐小吃的占比最高,为74.45%。这与深圳的生活节奏快有关。
其次为烧烤,占比为7.6%。披萨、自助餐、小龙虾等其他品类在深圳小吃快餐店中占比较少。
在轻餐饮中,甜品饮料占比最高,约占轻餐饮门店总数的41.12%。
其次,面包蛋糕在深圳的轻餐饮门店的占比相对较多,在轻餐饮门店总数中仅占比29.62%。而咖啡厅、面包甜点、茶馆、西式甜点的占比较少。
在外国餐厅中,相比较而言,日、韩料理占比较高,合计占外国餐厅数量的54.88%。
其次为东南亚菜,占比接近 6%。而牛排、法国菜、意大利菜等欧美品类的占比较低。其他外国餐厅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3、深圳餐厅网点在中心市区集中较多
据辰智科技中国餐饮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库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餐厅总数为124534个。
从餐厅网点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来看,2016年宝安区的餐厅网点最多,为28710个,占餐厅总数的23.05%。
其次为龙岗区,餐厅数量为24025个,占餐厅总数的19.29%。
而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大鹏新区、盐田区这四个区相对离市中心较远,人口也较少,其餐厅数量较少。
从深圳不同区餐厅网点(街边店)与商业综合体餐厅门店的对比来看,深圳光明新区的商业综合体餐饮门店较少。
光明新区街边店与商业综合体餐饮门店的比例是273:1,意味着光明新区每一个商业综合体门店对应273个街边店。
而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的商业综合体餐饮门店较多,每一个商业综合体门店对应的街边店在17-27个之间。大鹏新区目前还没有商业综合体餐饮门店。
深圳餐饮与全国餐饮对比分析
1、深圳人均餐饮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二
2016年我国餐饮收入35799亿元,其中,广东省为3496.59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一。
其次是山东省和江苏省。
深圳市2016年餐饮收入为633.44亿元,与全国平均值(1158.58亿元)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万人餐饮收入来看,深圳2016年每万人餐饮收入为0.466亿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7),在全国排名第二。
这表明深圳居民在餐饮消费中的花费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次于天津市。
2、深圳万人餐厅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从餐厅数量来看,2016年深圳餐厅数量为124534个,低于全国平均值(194583个)。
在全国餐厅数量排名第一的为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经济较为发达,且人口较多的省份。
从万人餐厅数量来看,2016年深圳每万人餐厅数为109.6个,与全国各省相比排名第一。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的44个,这表明深圳餐饮网点密度非常高。
深圳餐饮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从深圳各类餐饮细分市场近四个季度的发展趋势来看。小吃快餐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从2016年第三季度的占比26.75%上升至2017年第二季度的38.02%。
而中式餐馆的占比与2016年第三季度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在深圳占比较多的轻餐饮在近一年来的占比稍有下降。而外国餐厅近一年来的占比基本保持不变。
深圳餐饮商圈布局分析
1、深圳主要餐饮商圈分布
随着深圳政治、经济地位的逐步凸显,在1992年的宝安、龙岗、南山、福田、罗湖五区的基础上划分为现在的包括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在内的10个区。
据辰智科技中国餐饮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库数据显示,深圳各类餐厅共计124534个。
宝安区、龙岗区、福田区、南山区、龙华新区五个区的餐厅数量最多。合计占比超过80%。
其中,宝安区最多,占比23.05%,龙岗区、福田区、南山区、龙华新区次之,占比在10%-20%之间。最东边的大鹏新区餐饮网点最少,占比不足1%。
2、深圳商圈竞争力分析
结合各区餐厅网点、人口、面积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对深圳10个区的竞争强度和商业机遇进行排名,将竞争强度和商业机遇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从而分析出深圳各区餐饮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
高竞争高商机区:福田区、罗湖区
中竞争低商机区:南山区、龙岗区、龙华新区、宝安区
低竞争低商机区:坪山新区、盐田区、光明新区、大鹏新区
3、商圈竞争力分析案例
以福田区益田路某一点500米范围内为例:
该区属于商业区商圈,整体繁荣指数较高。其中餐饮业态占比68%,购物占比9%,服务和休闲共占比21%。该区人口聚集、交通便捷、客群消费指数都较高。
以该点为圆心,500米范围内有竞争对手1468家,人均消费72元,餐饮菜系包括中式快餐、中式正餐、简餐、小吃、西式简餐等,品类比较齐全。
客群分析:该点500米以内,主要客群为大学本科学历,以20-30岁的年轻上班族为主。
本文数据来源:辰智(chenzhi_CZC),由餐饮界(微信ID:canyinj)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近10年餐饮业法人企业数】
从下图看,2014~2022年餐饮业法人企业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为2.66万个,2022年为4.68万个,2022年较2014年增长了75.7%,新增了2.02万个。
2019~2022年连续4年增长率高于10%,餐饮业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大多数人都可以进入。
< class="pgc-img">>【近10年餐饮业营业额】
从下图看,2014~2022年餐饮业营业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为4.62千亿元,2022年为8.07千亿元,2022年较2014年增长了74.9%,新增了3.26千亿元。
< class="pgc-img">>从餐饮业法人企业数量级餐饮业营业额增长率看,两者相差较近。其实也意味着,平均法人企业的营业额并基本没有增长率。
【近10年餐饮业营业额/餐饮业法人企业数】
从下图看,平均营业额近10年并没有增长,反而还低了。2014~2019年整体呈上升趋势。到了2020年下降了16.3%,大概主要因为疫情原因。到了2021年,平均营业额暴涨14.6%。但2022年较2021年暴跌18%,2022年的平均销售额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 class="pgc-img">>现在整体就业环境弱,大量人员涌入餐饮业,靠餐饮业其实利润并不多,但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维持温饱。笔者一直坚信经济是个循环,有低谷就有高峰。现在就处于低谷中,但在一步一步迈向高峰。
亿欧导读 ] 快餐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转型势在必行、中式快餐成手机外卖点餐首选;其趋势:①店铺小型转化;②饭市全天转化;③用工体制转化;④利润环节转化;⑤配销链条转化;⑥原料整合转化;⑦区域组团转化;⑧连锁体系转化。
一、快餐业现状
进入2015年以来,我国餐饮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效果不断显现,餐饮市场一直保持较高速度发展。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近日公布的餐饮市场经营情况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3071亿元,同比增长11.7%,限上餐饮收入6164亿元,同比增长7.0%,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加快2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
从2008年的1.265万亿元到2014年的2.786万亿元,中国餐饮市场的零售额复合年增长率达15.1%。餐饮企业超过300万家,上下游从业人数超过1亿人,成为继房地产及汽车之后中国规模最大的产业。
这其中,快餐店的增长备受瞩目,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达17.5%,高于平均数。2013年中国人均快餐消费为63.7美元,与美国、加拿大或澳洲等发达国家约600美元的人均快餐消费相比较低。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快餐消费较高,但消费增长却低于中国。因此,未来中国人均快餐消费可能会强劲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快餐企业的门店数、餐位数、营业面积在2014年较上年度分别取得7.1%、10%及7.5%的增长,营业额平均增长达到11%,而盈利能力平均增长2%,发展势态喜人。2015年,中国快餐产业已从初创阶段、成长阶段跃迁到成熟阶段。
1.发展势头强劲
近日发布的《中式快餐食客消费行为研究》中指出,从2012年至2014年,中式快餐消费次数呈稳步增长的趋势,而西式快餐则有明显下滑。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餐饮五百强门店中,快餐、正餐、火锅为主力业态,门店总数占据约82%的席位。
2.加速转型势在必行
借助互联网+的东风,餐饮行业在O2O领域开始大施身手。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餐饮O2O外卖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占整体餐饮消费比例为5.8%,到2017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9%,外卖市场整体规模将超过3000亿。
在O2O的大力发展之下,消费者对于中式快餐的需求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是食品安全,第二是高性价比,第三是菜品质量、菜单设计,第四是便利性。
特别是随着消费者日益普及的移动支付习惯形成,餐厅的外卖、团购等方式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餐饮O2O外卖的巨大市场潜力在今年井喷,快餐行业加速转型势在必行。
3.中式快餐是手机外卖点餐首选
根据腾讯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对1226位用户进行调研发现,中式快餐是人们手机外卖点餐时购买最多的食物种类,比例高达63.4%。
二、快餐行业发展趋势
1. 店铺小型转化
节省租金、小型化追求提升周转、小型需要追求坪效、小型适合各类商圈、小型容易复制发展等。
2. 饭市全天转化
快餐企业饭市设计从只有午晚两餐经营,追求三餐经营、追求全天经营,同时还要追求堂食的外卖经营。
3.用工体制转化
人员短缺、人才奇缺影响,快餐企业在用工模式上要设计新的体制、制度、机制,以适合供需的变化。
4.利润环节转化
应对四高一低,需要成本分差控制、费用损益控制、利润环节控制,经理人与管理人要懂利润环节管理。
5.配销链条转化
餐饮企业配销中心要成为连锁经营中游获利链条,通过采购、仓储、加工、配送,为店铺实现配销分销。
6.原料整合转化
包括:养殖、种植、畜牧三大产业,餐料、包装、物品12大品种。需要实现契约经济、规模采购预期。
7.区域组团转化
连锁经营讲区域连锁,区域连锁讲组团发展,组团发展讲规模经济、集约经营、跨区发展,组团如是说。
8.连锁体系转化
连锁经营讲体系连锁,包括:业务、物流、行政三大体系,人们所看到的是商业模式比拼的背后体系,连锁经营是快餐业的发展趋势。连锁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帮助餐企突破发展中的管理瓶颈。连锁经营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品牌优势,应该是餐饮业经营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新的一年这一趋势也将加强。
三、加快快餐行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1. 要把握餐饮行业发展趋势。时时关注国际和国内快餐产业发展形势,审时度势地调整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战略和前进步伐;
2. 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利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平台,结合餐饮O2O、微营销、智能餐厅等新型的互联网营销工具和手段,与时俱进地将经营理念、菜品研发、服务模式全面升级,适应日益变化的大众化餐饮市场消费需求;走进快餐的互联网时代 ;
3. 加强自律。推动快餐行业健康长足稳步发展。强化建设诚信体系和行业标准规范,健全食品安全上游可追溯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4. 要强化品牌打造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意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以加强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四、小结
目前,全国餐饮行业跨入保持稳定增长的新阶段,全年突破3万亿元基本无悬念。快餐作为大众化餐饮的主力业态,对带动餐饮市场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餐行业是朝阳产业、快餐需求是刚性需求,快餐工程是民生工程,快餐企业通过调整产品、梳理服务,打造环境价值。快餐行业应依据国内外快餐行业的发展形势,审时度势地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大众化餐饮市场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复苏、政策保护、市场规范,快餐产业在2015年的发展是值得预期的。
声明:亿欧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亿欧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亿欧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亿欧网的追责。
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O2O行业资讯和商业分析,请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i-yiou"或者"亿欧网",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亿欧网建立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