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很多的餐厅,刚开业的时候人气爆棚,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老板开心得飞起,
觉得自己简直是经商的天才,做生意也太容易了
但是没多久餐厅慢慢的就冷清了下来,
生意一天比一天秋,这是又怎么回事儿呢?
多半就是犯了一下四个经营的错误造成的。
01 注重形式,忽视味道
现在很多的餐厅,拼命砸钱在装修上,
挖空心思做营销,噱头做得非常的火热,而菜品味道差强人意,价格也都是大写的贵!
客人来尝过新鲜之后,往往很难再去第二次。这样做开店的,许多都难逃一时红红火火,过阵子销声匿迹的结果。
所以不要妄图走捷径,那些搞营销做网红店的餐饮公司,排队都是请的黄牛,都是为了做加盟业务圈钱宰猪啊,宝宝们!
而对于真正老老实实开店做生意的餐饮人,好好做味道,想方设法留客才是正道啊。
02 过度控制成本——扣也要扣得有盐有味
我之前的文章就重点写过,为了省钱把自己坑死了的各种血泪教训,没错!开店做生意,省下来的都是赚的。
但是很多人没能搞清“开源”和“节流”孰轻孰重的问题,经营过程中绝对不能为了省钱,降低菜品品质和服务质量。
对于客人来说,小气鬼商家真的很讨厌,去一家餐厅吃饭总感觉这家老板占了自己便宜,真的很让人不爽!
03管理不当,人员流失频繁
不懂怎么管理餐厅,对待员工的失误,老是简单粗暴的处罚,员工工作没有责任心,团队不团结,甚至经常发生纠纷。
这样的餐厅怎么可能留住人呢,老员工不断的流失,菜品和服务的质量变差,还要老是要花时间去培训新员工,长此以往,生意怎么可能好得起来?
像我们提供给业主的加盟服务里,就有员工招募培训的内容,在上岗前有培训的督导,系统的培训标准出餐、标准奉客的流程。
而且我们乐莱基基本都是“去厨师化”的厨房,所以,必须的要培训,如果人员流动太大,培训的精力就会花很多,都是麻烦事!
04 自以为是,不考虑客人的真实需求
餐厅的装修设计、菜品设计、定价都应该以目标顾客的需求来确定,而不是想当然的去设计。
有些老板经营纯靠自嗨,不了解顾客需求,餐厅各方面的设计、经营全按自己想当然来做,可想而知顾客的反应。
所以,在开店之前,最好找专业的餐饮咨询好好问问你的业态靠不靠谱。一拍脑袋就开始装修这种事,如果不是土豪的话,我只能劝你,还是放宽心,钱财都是身外物,健康才是最重要!
美味生活 尽享乐莱基
>所周知,在火锅界,唯有海底捞一直在称霸着世界。只要提到海底捞,大家都能想到海底捞的口碑和服务质量。作为餐饮界的龙头老大,就在五一期间,销售额一度下滑,56天时间居然亏损2000亿。5月8号,海底捞市值蒸发的消息直接冲上热搜。大家心目中的“排队长,服务好,价格不便宜”的海底捞在网上一片哗然。有许多网友说:之前的海底捞虽然价格高但是质量不错,可如今的“种种”经常受人诟病。
< class="pgc-img">>还不如吃吃普通的火锅呢,比如各种冒菜、串串香等。对于我而言,肯定会到银川西夏区宁阳大厦负一层的怀远不夜城吃一吃。各种美食小吃应有尽有,冒菜,串串香不仅美味而且价廉。虽然楼上也有海底捞,偶尔也能看到海底捞门口的人,但还真不多。那么,为啥如今的海底捞"门庭冷落"?一位转行老板诉苦:3个原因赶走了顾客,一起听听:
< class="pgc-img">>第一:新冠疫情影响持续深远且一直存在。
是的,新冠疫情在未来或许一直都会存在,这是张文宏教授之前提到过的。疫情期间,很多商业,实体店受到重创,甚至一度被倒闭。海底捞没能躲过一劫,亏损真是让人不堪入目。大家都知道,疫情期间,海鲜一度被列为餐饮界的“禁品”。原因是鱿鱼海鲜也被感染新冠病毒,而海底捞的招牌菜几乎都和海鲜有关,所以这就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于是所谓的“门庭冷落”自然就会存在。
< class="pgc-img">>第二:海底捞多次转型没能成功使得顾客粘性降低。
作为知名的火锅巨头,海底捞收费一直很高,从2019年开始,海底捞拿下了“优鼎盛”冒菜,“汉舍”中国菜,想要进入传统中餐,同时在内部推出“饭饭林”,“秦小贤”等,另外还做了奶茶品种,可是转型依旧没有成功。不但利润受到牵连,这番操作也让顾客觉得海底捞不再是以前的海底捞,失去了原有的本色。从而大大降低了顾客粘性,流失率上升在所难免。
< class="pgc-img">>第三:同行挤压持续存在且愈演愈烈。
很多人都能凭空想到海底捞的收益,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各种小型火锅店拔地而起。海底捞价格不菲,那么其它火锅店就采用亲民价格。从而夺走海底捞的部分顾客。现实就是如此,就拿我附近的转转火锅来说,价格一般在30元一位-50元一位之间。每到下午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去这家火锅店,很少看到有人去海底捞。所以这种便宜的替代品受众面积大于海底捞,使得海底捞每况愈下,门庭冷落。
为啥如今的海底捞"门庭冷落"?转行老板:3个原因使得顾客流失
近餐饮业很是热闹,6 月 21 日,#海底捞市值蒸发超过 2400 亿港元#登上各大平台热搜,而截止到6月23日,海底捞股价为37港元,创年内新低,与最高85港元相比跌去了近56%。
海底捞股价下跌的同时,根据海底捞的财务报表显示,2021年1季度门店营收持续放缓,在深圳龙岗区某商场内,以往海底捞就餐需要排队等候一两个小时,而如今大多数时间都可以直接进店就餐,排队的盛况消失不见了。
< class="pgc-img">>在过去半年里,海底捞不仅经历了股价的“喋喋不休”,还经历了门店翻台率下降,利润下降,菜品涨价,甚至个别门店停业等消息。
以往门庭若市,日进斗金的海底捞,为何如今“门庭冷清”?业绩不断下滑呢?海底捞到底怎么了?
有餐饮专家分析道,只因这3个原因赶走了顾客!
< class="pgc-img">>价格因素
海底捞门店的消费价格并不低,人均消费120元,在海底捞其实吃不到什么东西,想要大口吃肉,想要喝点啤酒,想要多点一两个菜,消费金额就直奔150元以上去了。
在三四线城市,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价格也在100元以上,属于中高端市场定位。
但是随着疫情的影响,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开始转变,特别是80后90后家里有了小孩的年轻人,开始缩减不必要的消费开支。
< class="pgc-img">>很多人结婚以后,面对着商品房的月供压力,面对着养育小孩的压力,面对小孩上学的压力,开始降低消费支出,开始努力存钱。
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海底捞的中高端消费,人均100元以上的消费,突然变得不香了,其他的餐饮连锁品牌也是如此,不管是星巴克,还是西贝如今都面临着消费者不愿进店消费的尴尬场景。
价格贵,自然就让很多人选择了放弃消费,原本一个月可以去三四次,如今一年难得去两次。
< class="pgc-img">>疯狂扩张
海底捞一开始的主要门店都是位于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但是从2018年以后,海底捞开启了“大跃进”模式,疯狂在三四线下沉市场开店,根据海底捞财务报表显示,2020年海底捞新增门店544家,总计全球门店数量达到1298家。
一年365天,海底捞开了544家门店,而且2020年的上半年还属于疫情阶段,90%的门店都是在2020年6月份以后开设的,意味着每天至少开设2家新店。
这个疯狂的开端速度,简直就是餐饮界的“大跃进”!
< class="pgc-img">>疯狂开店的背后,海底捞原本需要培训6个月的新员工,如今只需培训15天就上岗,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服务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门店服务水平持续下降。
于是在网络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人表示,海底捞的服务很不错,但是也有很多人表示,海底捞的服务也就一般般,根本没有传言的那么好!
疯狂的扩张不仅仅带来了服务水平的下降,店长管理水平也在下降,以前需要10年工作经验才能够当店长,而如今只需要6个月就可以了,经验不足,导致门店店长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 class="pgc-img">>战略方向失误
海底捞的老板张勇是四川简阳人,随着海底捞在全国的成功,张勇把总部迁到了北京,2018年上市后,海底捞的股价猛涨,但在上市之前,海底捞的老板做了一个“骚”操作,把国籍换成了新加坡,海底捞“抛弃”了国籍,变成了一个外企,后来依靠海底捞股价的不断上涨,张勇成为了新加坡首富。
这件事情,遭到了很多网友们的不满,2020年海底捞宣布涨价后,更是让网友们气愤不已,有人表示“一个外企,赚我们的钱,去新加坡消费,疫情来临了还要涨价,真以为我们傻!”
< class="pgc-img">>最后在网友们的讨伐声中,海底捞被迫道歉并表示恢复原价。
有四川网友表示:身在四川,以前怀疑味道差,没吃过,以后就看这国籍,更不会去吃了。
也有网友表示:一不小心吃了外企洋品牌的火锅。
一个品牌战略上的方向失误是会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不管是创始人的个人行为,还是疯狂扩张的开店速度,最终都可能导致企业由盛转衰。
看完这3个原因,有网友表示:真相了!原来这才是海底捞生意跌入谷底的真实原因!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