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商场里的“大食堂”模式正在悄然兴起!想象一下,走进一家商场,不再是满眼的服装店和电器铺,而是各种美食小吃齐聚一堂,这是不是让人眼前一亮?
< class="pgc-img">>在北京顺义华联商场,原本宽敞的超市区域如今变身为“未来美食空间站”,聚集了至少40家小餐厅,从地摊串串到炸鸡、茶饮,应有尽有。这种改变不仅吸引了众多食客的目光,也反映了当前零售业的一种趋势转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一方面,随着电商的兴起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的零售业态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人们对餐饮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美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元素。数据显示,2024年商场中餐饮业态的占比已经提高至30%以上,可见这一趋势的强劲动力。
< class="pgc-img">>然而,这背后也隐藏着商场的焦虑与自救。面对闭店潮的压力,引入餐饮似乎成了商场最有效的引流手段。比如,霸王茶姬旗舰店在北京合生汇开业时,吸引了上千人排队打卡,成为商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class="pgc-img">>但这波“食堂化”浪潮并非人人能乘风破浪。大连锁品牌和流量网红因为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号召力,享受到了较低的租金和优越的位置。而对于那些勇敢的餐饮小白来说,高昂的租金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让他们的生存变得尤为艰难。
那么,商场餐饮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呢?短期内,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美食城和园区式商圈的出现,带给消费者更多元化的用餐体验。但长期来看,只有那些真正适应商场生态、具备强大运营能力的餐饮品牌才能站稳脚跟,持续开疆辟土。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更多创新的商业模式诞生,同时也希望每一位餐饮从业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最后,别忘了关注我哦,了解更多行业动态和趣味故事,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多彩的世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饭香、串香、馄饨香”
……
在中国餐饮界里可以称为知名企业的比比皆是,但可以称为“奇迹”的餐饮企业却凤毛麟角!
在餐饮商海沉浮里,有一家餐企可以说堪称奇迹一般存在。
它创业22年来,只在北京开店,不融资、不加盟、也不上市;
在单品盛行的年代里,它却用盖饭+羊肉串+馄饨的“奇葩”组合做餐饮;
在北京开出100家直营店,单店平均日流水30000+,是全国快餐店平均流水的5倍,单店效益,快餐平均效益,外卖效益都做到了全国第一名!
……
但和其它鸡汤励志故事不同,这家餐企创业的前15年都是在踩坑,可以说餐饮行业能踩的坑几乎都踩了一遍,用真金白银堆砌出宝贵经验。
近日,职业餐饮网记者和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展开了一场对话。
< class="pgc-img">>初出茅庐:
小摊起家,靠1块钱羊肉串火遍北京南城!
视角拉回1998年, 王菲和那英的《相约九八》还在街角传唱,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手机干扰,胡同里的孩子满街肆意奔跑,我们也都活得很快乐。
这一年,汪国玉开始了自己的餐饮生涯,说是开餐厅,可和大多数餐饮人一样,他连个像样的店都没有。
因为看到电烤羊肉串生意火,就在永定门支起了一个摊子,顾客在外边吃,他在里边烤。
在别人都一味模仿竞争对手的时候,汪国玉就动起了自己的经营小心思,第一个心思就是要给顾客新鲜的食材,每天天不亮就自己蹬着小车进货,现穿现烤的产品立刻受到了顾客们的欢迎;
第二个就是做“性价比”,别人家的烤串卖1.6元,他卖1元,薄利多销,凭借这两点,汪国玉的羊肉串火遍北京南城。
成长烦恼 :
红利期过遭遇扩张瓶颈,进入长达15年踩坑期!
汪国玉做餐饮的时期,正是中国餐饮粗狂经营时代,单北京市的GDP每年都以10%递增,用他的话来说,那个时期只要吃苦耐劳,闭着眼睛就能赚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的小摊属于占道经营,无法再继续,他想干脆在羊肉串的基础上开一个快餐厅吧。
2001年,南城香第一家餐厅开业,主打产品是电烤羊肉串和馄饨。
你可以看到,只要再加一个盖饭,基本就是今天模式的雏形了,就符合现在的口号“饭香、串香、馄饨香”了。
但事情并不是这么发展的,在那之后,走了很多的弯路,南城香进入了长达15年的踩坑期,主要做了如下动作:
1、无限满足顾客需求,卖过很多种类产品,除了羊肉串、馄饨外,还卖过炒菜、凉菜、面条、小火锅
2、不专注,做副牌,开出唐人乐,类似于“南京大排档”,主卖小吃产品
3、给员工分股权,积极性反而降低
虽然,这些尝试并没有让汪国玉赔钱,甚至还盈利,但问题是,做了这么多尝试,还是在原地打转,开到了20多家店之后,数量再也增长不上去了。
一战成名:
总部减人为一线服务,做14小时全时段快餐生意!
进入2014年,汪国玉决定重新定位,南城香进入变革期!
花钱的(总部人员)服务挣钱的(门店),挣钱的服务给钱的(顾客),自2014年变革之后,南城香保持了每年20多家门店增长速度,营收增长15倍。
变革就是一场硝烟弥漫甚至带有一些血腥味道,也因为变革,南城香一战成名,成为快餐行业平均效益最高的餐饮企业,75平的小店日流水最高可以达到5万元。
对内:组织架构变革
1、从飞机型到飞碟型,精简总部人员,为一线服务
在变革以前,汪国玉形容南城香的组织架构是飞机型架构,看起来很完美,总经理到营运、产品,品牌总监再到区域经理、店长、督导、人力几乎什么都有。
30家门店,总部有40多人,这种架构是十分臃肿的,工作效率很低,从上到下沟通不畅。
于是他顶着巨大压力力排众议,开始大动作砍人,凡是不能创造价值的门部和人员全部砍掉,从40人砍掉只剩下个位数,让总部优秀人员到一线去,当店长,抓经营。
重新搭建组织架构一一"飞碟型组织架构",这种架构总部管理干部变少,在一个平台上,所对应的是一线店长和其它服务部门的平台,把重心放到一线,这样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经营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直接求助总部,总部是服务部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门店的营业额也大大提升,所有人的收入也会大大增长。
当然变革也是痛苦的,变革之初总部干部人员减少,很多人思想动摇,认为"南城香不行了"。
“今天回想起来,变革或许失败,但不变一定会死。”汪国玉说。
2、改股份制为店长承包制,单店营业额翻10倍
有了“以经营为中心,以门店为中心”的方针思路后,南城香大胆的将过去的股份制改为承包制,店长有决策权,经营权,创新权。
店长的工资结构调整为:基本工资1万+流水提点0.5%+超额任务奖金
拿角门店举例,过去这家店的日流水是4000元,改承包后,店长开始自己想办法,上外卖,营业额一下子涨到了8000—10000元,汪国玉又提出新的要求,能不能再努力往上做做,于是他又开始动脑筋做服务,来门店就餐的就送免费水果……
日流水突破了4万,翻了整整十倍,这个店长也因此一年拿到了几十万元超额任务奖金。
3、激活一线,走计件制,油条工每炸一根油条多赚5毛钱
店长是按照任务给激励,那么一线员工,该如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呢?
南城香选择走计件模式,在基础工资的基础上,多劳多得。
举个列子,早餐中最难做的就是油条,为了鼓励员工炸好油条,每炸一根油条就多给0.5毛钱,所以你会看到员工为了多赚这个钱,拼命炸,拼命做好,做好后还会拼命卖。
生意好的门店,单炸油条工每天都能多拿到上百元钱,羊肉串岗位也是如此。
4、每月5号发钱,取消年终奖,即时奖励
很多餐饮企业都喜欢给员工发年终奖,钱还是那个钱数,可是员工拿起来却不爽。
那为什么不能每月去发,让他们更有感觉呢?
所以,南城香取消了过去的年终奖变为了月度奖励,通过全年倒推月度任务,即时奖励提高员工积极性,同时鞭策未能完成任务的员工。
对外:重新定位
1、做“全时段社区餐饮”,75平门店日流水3万+
现在南城香一个75平的门店日流水是3万+,行业里大多快餐店的日流水是在7000—10000元之间,也就是同等面积,它是别人的5倍。
许多同行看到这组数据都会感到不可思议,这主要归功于它们全时段+社区餐饮的定位。
首先,拿全时段来说,别的快餐厅就中午、晚上两个饭口,营业时长是5-6个小时;
而南城香从早上6点就开始营业、中午、下午、晚上同样营业,一天可以做14个小时生意,比其它快餐多出了近8个小时的生意,8个小时可以多卖多少?
其次,为什么要做社区定位呢?
试想一下,写字楼我们周一到周五上班去,商超六日购物去,只有家是我们每天都回的,所以其它快餐可能只能做周一到周五,或者六日生意,南城香却可以做满一周的生意。
2、三个大单品打天下,饭香、串香、馄饨香
前几年,只要外出,很多定位老师,很多同行都会和汪国玉说:“你们的定位是不对的,三个大单品(馄饨、饭、羊肉串)打天下也太混乱了吧。”
几年过去,南城香依然还是当初的产品定位:饭香、串香、馄饨香
为什么要这样搭配呢?快餐区别于其它餐饮业态,属于一门高频且吃固定客群消费的业态,所以需要产品丰富,但产品丰富不意味乱上产品,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湿,最理想的产品结构就是“干湿搭配”,比如馄饨是湿的,盖饭是干的,羊肉串定位为休闲产品,消费没负担。
3、学优衣库,只卖经典款不卖“时髦款”
在快时尚行业,有一家企业是汪国玉敬佩的,那就是优衣库。
它的SKU很多却不乱,平价又受欢迎,秘密就是只卖经典款。
放到餐饮行业里也是一样,你会发现米饭类快餐,馄饨,麻辣烫这种存在百年以上的产品业态,不容易被淘汰,反而是一些创新产品容易死掉。
所以,南城香的策略是经典产品长期卖,时髦产品阶段卖。
4、用外卖做第二增长曲线,占比50%
很多人熟悉南城香,是因为南城香的外卖,这里边简单给大家分享两点南城香做外卖的小诀窍:
(1)97家门店,全部设立独立外卖取餐窗口
说到独立外卖取餐窗口,有很多餐饮企业在做,但是做的不彻底,南城香现在所有门店都设独立外卖取餐口,这样的好处是效率提升,堂食的顾客就餐体验也会更好。
(2)13:00后用餐,给外卖小哥打6折
截止到目前,中国外卖小哥的数量已经突破了50万人,是特别庞大的群体,而他们又是我们外卖和顾客最直接接触的人,他们满意,我们的顾客才能满意。
所以,南城香选择在13:00非餐饮用餐高峰给外卖小哥6折,并且外卖慢5分钟以上,就送一瓶可乐道歉。
现在,只要闲时,南城香的门店里就聚集一帮外卖小哥,带来生意的同时也维护了关系,让外卖员和餐厅的关系不再是对立面。
职业餐饮网小结:
做餐饮就是一场“定力”的比拼,南城香一直有着自己的定力,带着警惕之心学习做餐饮。
今天分享的案例,不是让大家看到南城香营收数据有多牛,而是放弃一味模仿,时刻把自己当成探路人勇攀高峰的心,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
撕鸡挂在高高的玻璃展柜中,甑糕、糖火烧、炸藕盒等美食躺在柜台里,在升级改造后的家乐福双井店,老百姓买菜时就能顺手买紫光园的特色美食。这种餐超跨界合作的新方式在方便市民消费的同时,也成为提振社区消费的新动力。记者走访发现,今年以来,华天二友居、护国寺小吃、眉州东坡等京城餐饮企业都纷纷入驻商超,通过创新产品、开设“店中店”等方式探索新路子。
上周六,家乐福双井店历经20多天的装修改造后重新亮相,已有百年历史的紫光园出现在生鲜区旁,现场制售特色小吃。几十平方米的“店中店”里,古法酱焖手撕鸡、酱牛肉、炸鸡、芝麻烧饼、炸糕等近30种产品琳琅满目,吸引现场顾客排队购买。
“这是老牌子了,以前经常去他们的正餐店,但疫情之后就很少出来用餐,现在可以在超市买招牌菜品,真方便。”一大早拉着小车来买菜的孙大姐被档口里的美食所吸引,现场挑了手撕鸡和甑糕。
< class="pgc-img">>这家新开的“店中店”单日营业额最高达到1.3万元,每天上午10点到12点、下午5点到7点为排队高峰期。目前,紫光园已经进驻家乐福、京客隆等大型超市和社区,如今超市店内外的窗口已经达到70家,今年预计开到120家。通过拓展线上配送、线下外带、社群免费送餐等新模式,紫光园疫情期间依旧保持着盈利状态。
“我们还在与便宜坊集团洽谈,准备引进其旗下都一处、老正兴、锦芳等十多家老品牌,在卖场内打造‘老字号一条街’。”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餐超跨界合作,为门店现有顾客提供更丰富品类商品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顾客光顾门店。今年家乐福将对北京所有门店陆续改造,在有条件的门店中引入餐饮等更多服务。
< class="pgc-img">>除了家乐福,超市发、物美等京城商超也都在加快和餐饮合作的步伐,餐饮企业纷纷开发新产品,方便超市顾客买回家。
在超市发永定路店,老字号二友居的首家超市迷你店已经开业一个多月。记者在现场看到,二友居的肉饼、包子被装进保鲜盒中按盒售卖,保质期均为一天,现场还有十几种凉菜、卤菜。针对超市消费特点,二友居还开发了宝藏卷卷等便携式美食。华天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这家店已基本实现盈利。目前,华天旗下的同和居、庆丰包子铺等老字号也在与相关商超洽谈合作。
此外,眉州东坡的迷你店也出现在超市发和物美超市中。在物美田村店,眉州东坡的档口前摆满各式各样的菜品,不仅有毛血旺这样的半成品,也有鸡丝凉面、卤肉、馒头等即时鲜食,以及保质期更长的东坡扣肉等冷冻品。店里还有眉州东坡香肠、午餐肉、东坡扣肉饭等袋装和盒装速食。工作人员说,鲜食菜品是由附近门店每天早上送货,中午会补货,其中鸡丝凉面最受超市顾客欢迎。目前,物美5家门店已经引入眉州东坡迷你店。
“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家里做饭,对饮食健康意识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品质,因此对熟食、半成品的消费需求激增。”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说,随着餐饮企业加工体系的现代化,菜品实现了规模化加工,开辟零售场景成为扩大销售的捷径。而对超市来说,通过引入餐饮企业的商品,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进一步刺激消费,这样的跨界合作未来会越来越多。
记者注意到,市商务局近日推出了支持北京老字号疫情常态化下稳经营促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鼓励开展餐超跨界合作。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鼓励老字号餐饮企业通过与连锁超市签订联营合同开设店中店,依托超市主食厨房现制现售各类成品,同时在重要节日开展“名厨进店”活动。
在政策支持方面,本市还拓宽了对老字号的资金支持范围,将老字号纳入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商业项目支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老字号项目,最高可给予评审核定总投资30%的固定资产投资补助。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婧 实习生 杨子彧
编辑:马婧
流程编辑:王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