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后厨成本,是每一位厨师长的必修课。如何在不影响菜品质量、不提高菜品价格的前提下,降低后厨成本,值得每位老大深思。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个降低成本的妙招,以供大家参考。
兄弟酒店组团采购
▼
很多大型餐饮企业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他们有很多分店,可以大批量采购,购买到的原材料价格就比中小型酒店便宜很多。
但是中小型酒店应用这种方法就很困难,因为要想把原料的价格压到最低,势必要大批量采购,而普通酒店一来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大批量采购,二来采购的原料一时半刻也无法用完,反而会造成浪费。
那么中小型酒店如何通过采购来降低成本呢?
受到团购的启发,现在很多上海的中小型餐饮企业,都开始采用组团采购的方法:由中间人或者其中一家酒店牵头,跟原调料厂家直接联系,大批量采购低价原料,然后再根据各个酒店需要量的不同,分别结算。
通过这种方法,中小型酒店也可以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总的来说,我感觉通过这种方法采购到的原料比平时便宜了近1/3。
让垃圾桶成为闲置品
▼
越是物价上涨就越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如果去到成本控制得当的后厨,你会发现,他们的垃圾桶几乎变成了闲置品。
这些后厨会要求任何一种原料的应用率都要逼近100%,而且要做到合理利用,即使是葱、姜、蒜这样的小料,利用率也可以达到100%。
比如春笋,总会有老根变成下脚料,不用怕,直接将老根拍松,吊汤时放入,做好的汤汁鲜味超级浓。
再比如姜,将姜修成方形,用来切丝,剩余的带皮的下脚料则用来制作预制品或者卤水。葱和蒜也是同样的应用方法。
毛利率和绩效挂钩
▼
要降低厨房成本,另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提升菜品的毛利率。要做好这一点,不放将厨师的绩效和企业利润、菜品毛利率挂钩。
如果菜品的整体毛利率控制在56%—58%,那么就可以拿出整体利润的5%作为奖金,发给厨师做奖励;如果低于这个毛利率标准,也要对厨师进行相应的处罚。
跟调料厂采购半成品辣椒
▼
湘菜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辣椒,但是现在普通的红辣椒进货价都在上涨,给很多湘菜餐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以前,有很多餐厅都是自己制作剁辣椒,现在不敢做了,因为成本太高,用量太大,不能说赔钱,起码不赚钱。
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跟本地的辣椒调料厂联系,请他们出售半成品剁辣椒给我们,这样既可以将买到的半成品剁辣椒和自制的剁辣椒搭配使用,就可以略微控制辣椒菜的成本。
这一点虽然说的是湘菜餐厅,可放在其它菜系餐厅也同样适用——找到最热卖的菜品,从菜品调料里,找到可以被半成品替代的调料。
跟肉联厂进行深度合作
▼
在湖南,除了辣椒上涨迅猛外,涨幅最多的要数肉类原料。比如钙骨煲这道菜,原来筒子骨每斤的成本只要六七元钱,现在涨到了九元以上。由于这款菜销量非常大,所以涨价恐怕行不通,但是如果继续这样卖下去,钱是肯定赚不到。
绝大部分中餐厅,都离不开高汤。为了制作好最关键的高汤,很多后厨往往会特地去市场采购专用的筒子骨。可是随着物价上涨,筒子骨的价格也上涨了不少。于是,大家只能提高相关菜品的价格。
其实,大家可以尝试联系当地大型的肉联厂,采购他们每天剔下的筒子骨。在保证原料质量的前提下,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双赢,大家不妨一试。
多用半成品 比自制更省钱
▼
现在市面销售的半成品原料非常多,从价格上看,似乎比自制品要贵,但如果综合加工成本、时间成本等因素,大家也许会发现这些半成品原料,其实要比自制的还要低。
如果可以大范围采用半成品调辅料,虽然可能出品口味与自制品稍逊一筹,但也可以大量降低人力成本,而且利于产品的标准化,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大众餐厅。
档口外包 减少人力成本
▼
后厨是由很多档口组成的,原来都是自己进原料,自行制作,管理起来非常复杂,而且成本也不容易控制。
现在,越来越多的厨师成立了档口公司,比如面点制作公司、冷菜制作公司、烧腊制作公司、燕鲍翅制作公司,他们不需要很多工作空间,有的甚至不需要操作间,就可以为酒店提供全套的产品和服务。对比花销,反而比我们自己负责档口还便宜。
所以,大家不妨直接将部分档口外包,这样一来我们不需要大批量进货,减少了资金的周转;二来不需要人员管理和配比,减少了人力成本;三来不需要操心成本和利润,可以说这种承包方式,管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原辅料比例微调10%
▼
对于很多菜品来说,大幅涨价并不现实,不过可以对菜肴进行微调,让成本适当降低。
微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菜肴的原辅料所占的比例进行适当微调,调整幅度控制在10%。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芹菜炒牛肉,原来牛肉的用量占到原料总量的60%,现在我们下调10%,将它的用量调整为50%;而芹菜原来占40%,现在调为占50%。由于调整的幅度并不大,所以绝大多数客人是感觉不出来的。
下脚料也可升值卖
▼
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首先要用好下脚料。大家可以通过一些特殊加工,让下脚料身价倍增。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萝卜头、芹菜段、香菜根,我们采用四川泡菜的手法,将它们加工成小泡菜,然后给荤类菜肴做小配菜。
这样做,一来可以丰富菜肴的内容,二来可以缓解荤类菜肴的腻口感,三来还可以替代盘饰,可谓一举三得。
另外,一些蔬菜原料的下脚料,还可以做成特价小菜,提供给客人。比如西兰花、芥蓝、青笋的下脚料,可以采用辣炒、腌渍、浸泡等手法提前加工好,装入小碗内作为小配菜推荐给客人,由于每碗只需要4元,所以客人非常认可。
新原料超值卖
▼
除了控制好成本外,大家开可以开发很多用新原料制作的高毛利、低价位菜品。比如海参皮,用来制作冷菜,客人感觉档次很高,但是价位却很平民化,受到了食客的大力欢迎。
还有三种特色的新食材要给大家特别推荐一下:一种是黄金甲,其实它就是冰岛红极参的内壁;再一个是贝边,它是北极贝的“裙边”,也就是北极贝加工时候的下脚料,口感非常不错;最后一种是冰岛大带子,它的个头是普通带子的三倍,从卖相上看超级上档次,但是它的成本却不及普通的带子。
用这三种新食材制作的菜肴让客人眼前一亮,由于原料本身成本就低,所以售价也相当平民化,客人感觉非常实惠,好评倍增。
打荷、跑菜均可采用钟点工
▼
人力成本是一块很大的支出。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我们招聘了很多钟点工来代替厨师从事非技术工种的工作。
如打荷、跑菜、洗菜、制作员工餐,这些工作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只需要简单培训就可以完成,所以普通的钟点工完全可胜任。
采用这种方式后,我们的人力支出减少了,而且无需管理,更不需要安排食宿,可以说这种方法省钱又省力。
菜品调价有讲究
▼
当原料涨价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给菜品进行调价了,但是如何把价格调到客人满意,酒店又有利润可赚呢?那就大有讲究了。
这时候大家可以分三步进行调价:
第一步:根据菜品销量排行榜选出最受客人喜欢的菜品,数量一般占到菜品总数的1/3;
第二步:将选出的1/3菜品根据价格的不同,分为高、中、低三档;
第三步:对高、中、低三档菜品再细分。
比如中档菜品,其中肯定有部分菜品是你们酒店有,其它酒店也有的。对于这类菜品,除非食材涨价非常厉害,一般不做调价处理,保持在同类酒店中的价格优势。
剩余的中档菜品,是只有你们酒店有,其它酒店没有的,可以进行调价。这样,客人没有比较的空间,自然也就不会在乎价格上涨了多少。高档菜和低档菜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调价。
高、中、低三档菜品调价的幅度应该是有差异的,我们把高、中、低三档菜品的调价比例设定为3∶2∶1。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低档菜每款增加1元,那么中档菜每款就是增加2元,高档菜每款增加3元。
(注:内容真实性已考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20年餐饮成本越来越高,如何节约成本,让餐厅存活下实现盈利成了餐饮店考虑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成本,并不是指将每份出品的数量减少。以减少数量来降低成本等于是自杀。管理者应从经营成本的源头,即购置原材料时就进行最小化的浪费。
本篇文章将告诉大家控制成本的必杀技↓
爱学习的餐饮人,先来一道关于餐厅成本的计(shao)算(nao)题:
假如开一家面店,每月需要房租等固定成本3万元。每碗面卖20元,其中食材成本7元,其他变动成本5元,9月卖出5000碗。 请问营业额、原材料成本、毛利额、毛利润、变动成本率、边际利润率、固定成本、保本点销售额、利润是多少?
(要对答案,请查看本文末尾~)
从采购环节抓起
在餐饮行业,采购人员往往被员工暗地里称为“肥差”,在一些制度体系不规范的企业采购人员“吃拿卡要”的现象很多,有些餐饮企业是家族式管理,让采购成本更不好控制。
< class="pgc-img">>餐厅根据自身的规格档次以及市场行情,依照成本核算公式制定毛利率及上下浮动比例(比如热菜、凉菜、酒水的毛利率是不一样的),制作菜品成本卡,使成本控制与厨师奖金挂钩。依据毛利率,企业再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审批流程和采购询价报价体系等。
验收环节不马虎
(1)明确验收标准行政总厨根据菜单,制订适应于市场且符合菜肴制作要求的原材料标准。
对于质量差、超预订的原料坚决给予退回,保证流入厨房原料的质量和合理数量。
要做到“三个不收”:
对于超量进货、质量低劣、规格不符的不收
未经批准采购的物品不收
对于价格和数量与采购单上不符的不收
< class="pgc-img">>验收控制是把握好这个原材料进入厨房和仓库的第一关。要求采购和验收人员每日填写“采购验收日报表”,对数量、质量,与采购订单、报价进行验收把关。
(2)实施责任人制度验收工作应由专职验收员负责,验收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原材料知识,懂烹饪、识原料、善鉴别。根据制定的食品原料质量规格,检验购进原材料,核对购进原料的价格、数量与报价和订货是否一致,并且将收到的各种原料及时送至仓库或厨房。
保管环节要做好
(1)出入库及领用制度每一项用量都要登记详细记录。
A.对低值易耗品的控制记录易耗品的取用量,如每月餐巾纸、洗涤灵、各种笔记本、笔、打包袋、洗手液、手纸等用量越少,每月费用支出越少,利润就更大。酒水、饮料、香烟等都有一定的保质期,有些物料保质期短,所有仓储必须有标签,并规定一定的保持预期,如饮料保质期前若干天必须处理。
< class="pgc-img">>B.专人管理贵重原材料对贵重的物品建立标签制,并由仓库专人管理。如娃娃鱼、燕、鲍等,不仅要有斤,还要记录只数,量、份控制。对于贵重的海鲜,如龙虾等也要求记录只数,以便于财务核算和控制。(2)报损丢失制度对于原料、烟酒的变质、损坏、丢失制订严格的报损制度,如餐具等制订合理的报损率,超过规定部门必须分析说明原因,并与部门奖金考核挂钩。
盘点环节要准确
盘存的准确与否,也影响了成本的准确度。
在做盘存时:
1、对实物后对帐
2、盘存在库的原材料数量,更要仔细盘点在用的食品原材料数量
3、盘存在库饮料、在用饮料酒水(如开瓶已用未用完的数量)
一般每半个月要进行一次盘存。通过盘存,明确重点控制哪些品种,采用何种控制方法,如暂停进货、调拨使用、尽快出库使用等,从而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节省成本开支。
< class="pgc-img">>根据当前的经营情况合理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每天由二级厨房仓管人员进行盘点控制,并做到原材料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原料的保质质量,对于一些由于生意淡季滞销的原料酒水等及时通过前台加大促销,避免原料到时过期造成浪费。完善定期盘存制度,严控采购物资的库存量,进行预算采购控制——对于不够的物品及时补货,对于滞销的物品,减少或停止供应,以避免原材料变质造成的损失。
月末总结不可少
每月末要召开成本分析会,分析每一菜品的成本率,将成本与实现的收入进行对比,并分别规定不同的标准成本率,对成本率高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编制成本日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书。
< class="pgc-img">>财务部门根据原材料的价格及粗加工、半成品的出成率、价格等建立档案,规定出各种菜品原材料的消耗定额,制作出标准成本卡,并要经常地、不定期地对厨房部实际考核定额的执行情况,检查各菜品、主食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操作有无差异,有无跑冒漏滴及因保管不善而发生原材料残损或变质现象。
此外,把厨师的奖金与出品业绩和成本控制挂钩,以提高厨师的节源积极性。
开头计算题答案大公布:
营业额=20*5000=100000元;
原材料成本=7*5000=35000元
毛利额=营业额-原材料成本=100000-35000=65000元
毛利润=毛利额/营业额=65000/100000=65%
变动成本率=(原材料成本+其他变动成本)/营业额=(7+5)/20=60%
边际利润率=1-变动成本率=1-60%=40%,也就是说一碗面卖20元,可以为企业贡献8元的价值固定成本为30000元,保本点销售量=30000/8=3750碗,也就说一个月卖3750碗面时刚好保本保本点销售额=20*3750=75000元,按上面的公式=固定成本/边际利润率=30000/40%=75000元利润=(营业额-保本点营业额)*边际利润率=(100000-75000)*40%=10000元
您算对了吗?
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全年,我个人的看法都非常悲观。”当被问对今年形势有何看法时,罗大志说道。
作为湖南增长极咨询创始人,徐记海鲜、食在不一样顾问,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秘书长,罗大志对当下餐饮赛道困境有深刻认知。
在罗大志看来,未来餐饮人至少会面临以下两重困境:第一,疫情长期共存。
从2020年开始到如今近三年的反复持续,以及当下钟南山等专家对疫情的预判,已经让大部分餐饮人都意识到了一个事实,中国疫情“清零”政策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下半年甚至明年疫情封控都将持续存在。
如今随着疫情的不断持续,已经引发了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力萎缩等市场连锁反应。当下,即便解除封控正常营业,大部分餐饮品牌的营业额也只能回到疫情前的80%左右。很多餐企在缺失了这20%之后,基本没有了净利润,甚至还在持续亏钱。
第二、食材价格上涨。乌克兰本身就是产粮大国,俄罗斯小麦出口更是全球第一。
随着俄乌冲突以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小麦以及玉米等基础粮食价格最近几月都在不断飙涨。受国际物价影响以及各种政策之下,今年下半年中国食材价格也可能随之上涨。
面对疫情常态化以及食材可能涨价的形势,餐饮人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餐企来说,餐厅是最小的利润单元。优化餐厅菜单结构、降低餐厅人力成本,提高餐饮门店利润,显然是应对当下餐饮困境最简单粗暴的措施。
具体该如何做呢?以下是罗大志老师的一些建议与看法,或许能够给当下餐饮人一点启发。
01 优化菜单结构的5个建议
正所谓想生意火爆,先从菜单入手,调整菜品的结构。菜单是餐饮整个经营结构的指南,直接关乎顾客消费以及门店的营业额等。
同时,菜单里面有多少菜品,决定了餐厅需要多少人手,决定了厨房空间,决定了餐厅运营效率……所以说,高水平的餐饮运营一定是从一张高质量菜单开始的。
特别是在面临疫情以及物价上涨等巨大挑战面前,增长是每一个餐饮人最大的痛点,菜单的优化以及经营成为了当下餐饮人的必修课。
那么,餐饮人该如何优化菜单结构呢?
1、菜单品类要全,优化套餐结构
一般来说,餐厅菜单结构中需要有吃有喝,有热有冷、有干有湿、有甜有咸,各种味型搭配好,满足消费者全方位综合需求。
其次,在菜单的结构布局层面,每一个餐饮品牌菜单都有自己的产品价格带,对于不同的消费场景。餐企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用餐场景,优化相对应的核心菜品套餐组合,以此形成高消费峰值。
比如说,针对春节宴会,消费者一般对价格不敏感,但客群有老人和孩子等组合。因此餐企在菜单上就应该将高价值产品放大组合,同时产品不宜过辣,口味不宜过重,要兼顾营养和好吃等等;
而针对当下日常白领工作客群,则应将性价比高的菜品突出作为引流菜品,菜品量要足,口味上最好具备上瘾性,以此吸引顾客点单。
2、最好的菜品降价,是做到“明降暗升”
随着消费者消费欲望下降,降价成为了不少餐企的共同动作。
有的餐饮品牌直接将价格带拉开,引入低价格产品,以此覆盖更多的消费客群。更多的餐饮品牌则是与喜茶、奈雪一样,开始将菜单价格带往下移。
不过,在罗大志看来,菜品降价一降了之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因为本身餐企在当下困境中红利减少,生存困难,菜品再不断降价,倘若无法在消费频次上提到大量的提升,毛利只能不断下降。毛利减少,净利润降低,餐厅生存将难上加难。
最好的菜品降价形式其实能够做到“明降暗升”,即餐品价格做了下降,但毛利在上升。这就要求餐厅在菜品降价上有方法,可通过推新产品的方式进行菜品变相降价,或者寻找产品材料的平替品。
3、招牌菜定价应该往“高毛利”走
菜单菜品一般分为招牌菜品,引流菜品等。
何为招牌菜呢?每一个餐厅都有自己的招牌菜,招牌菜代表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因此,餐厅的招牌菜品一般往“高”走,高定价,高毛利,是餐厅的核心盈利菜品。
王八院子为例,招牌菜就是甲鱼,单这一款招牌菜的营收就能占餐厅整体营收的50%以上。
引流菜品则是性价比高的产品,一般是餐厅的前菜或者小吃。
疫情之后,食材挤压的情况下,餐厅还可以将积压食材设置为引流菜品,适当增加引流菜品的配比,拉动客源的同时降低库存,提高现金流的周转。
4、“利润高,出品快”的菜组合在一起
很多餐厅为了减少消费者的选择时间,就在菜品上标记如本店主打招牌菜、最佳人气冠军、主厨推荐、必吃美食等。
看上去面面俱到,好像每一个菜都顾及到了,但过多选择反而延长了顾客犹豫时间,甚至影响整个餐厅的入座率、翻台率。
罗大志认为,给予消费者太多选择其实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将主打菜,毛利率高的菜、颜值高的菜和出品最快的结合在一起。
颜值高的菜品可以让顾客觉得用餐划算,出品快的菜品能提高餐厅满意度,毛利高的菜品则可以提高店面整个营收。
这样的组合即可节省消费者点单时间,也能提高整体餐厅营业额。不止线下,线上餐饮菜单同样重要,可做同步优化。
5、多场景多时段并不是简单“菜品数量叠加”
随着餐饮品牌对“效率极致化”追求,多时段多场景成为当下餐饮趋势。但很多餐饮品牌特意开辟了早餐档口,希望延长经营时间,最后却发现根本赚不到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因为餐厅在增加经营时段与场景的同时,人工以及其他成本也大量增加了。等量加等量,其和依然相等。
在罗大志看来,餐厅增加多时段多场景,绝不是简单延长经营时间,增加产品供应种类的问题,而是供应链问题。
以增加早餐为例,现场限制早餐产品,对于当下餐厅而言,成本太高了。只有拥有完善的早餐供应链产品,餐厅开辟早餐档口才能真正增加利润。
最重要的是,在菜品选择方面,切忌把顾客当上帝。对消费者而言,自然是产品越多选择越多。但对企业而言,sku越多,成本越高。
倘若菜单产品数量过多,后厨承载力却跟不上,就很容易导致菜品口味不好、上菜速度慢、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因此,餐企最好的选择就是,结合自身供应链优势,去设置合适的品牌sku数量。
02 餐厅降本的2个举措
餐饮门店利润的提高,除了优化餐厅菜单结构外增效之外,降本也是核心部分。
在房租成本层面。自今年疫情持续反复之后,餐饮界多地发起降租的呼吁。然而,除了国有物业有政策支撑,可以获得实质性的减租红利。其他的商业体本身也面临盈利缩水、空置率提升等难题,想要真正减租非常困难。
而在原材料成本层面。近日,全国猪肉均价连续上涨,上涨幅度约近1元/斤。而随着下半年其他更多食材物价上涨,成本更是难以下降。
因此,当下餐厅真正降本的核心,更多是在人力层面。餐厅该如何节约人力成本呢?在罗大志看来,餐厅降低人力成本,主要针对厨房和前厅两部分。
首先,厨房层面。厨房用工成本关键是产品结构、产品组成。餐厅炒菜很多,需要的厨师就更多。如果将菜单中的炒菜换成炖菜,蒸菜,就可以节省更多厨师技能人才。
当然,引入智能炒菜机等自动化机器,也是不错方法。
除此之外,后厨还可通过动线改造,将设备、工器具、食品包材的定位合理设计,让生产过程步数最少,操作最方便,缩减高峰期出餐时间,提升出餐效率。
其次,前厅层面。前厅用工成本的关键,则是餐厅平面空间分区动线与前厅人员流程优化。
以餐厅分区为例,当我们想要一个服务的员工管理餐厅的五十个餐位时,在前厅设计时就应该将这五十个餐位放到一个工作区,让员工能够完整看到这五十个餐位。
同时,在罗大志看来,餐厅仓库管理员这个岗位是完全不必要的。当下餐厅根本无需单独设置餐厅仓库,最好的方式是化整为零,将物品存储在餐厅收纳位置中。
除此之外,收银员这个岗位,随着线上支付的普及,也已经不再是必须了,完全可以通岗化,或者直接取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