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部委和各地政府频出政策帮扶,以及外卖平台让利助力下,疫情期间受重创的餐饮行业正在有序复苏。根据美团大数据4月21日发布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餐饮商户复工率已超过55%,超7成商家的外卖单量已恢复至疫情前的60%以上,还有3成商户外卖单量完全超过疫情前。
复工以来,被抑制、冻结的餐饮消费需求逐渐释放,消费者按捺不住对朝思暮想美食的欲望,餐饮外卖市场迎来一波小高峰。据美团外卖最新数据显示,复工复产后,外卖单量相比疫情高峰期增长230%,且已恢复至疫情前单量的近8成。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餐饮商家快速恢复经营,外卖订单量遥遥领先,其中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成为外卖点单量最高的五大城市。
全国热门商圈外卖单量增长排名前五则为武汉百汇井商圈 、深圳福田华强北、北京国贸三里屯、上海陆家嘴商圈 、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同场景、不同时段的餐饮人气也在重聚,城市间的烟火气已经重新燃起。
据美团外卖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小龙虾外卖数据持续飙升,4月7日中午12点至4月8日中午12点期间,武汉一共卖出近万份小龙虾外卖。从本周起,武汉小龙虾外卖销量每天日均涨幅20%以上,部分当地知名的龙虾品牌单量更是每天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4月7日销量前十的餐饮外卖商家中,前四都被小龙虾包揽,紧随其后的是热干面、烧烤和奶茶。
“不仅单量多了,市民出手还比以前阔绰了。”肥肥虾庄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店里客单价比疫情前还要高,普遍到200多元一单,前段时间还有顾客一次下单点了2000多元的小龙虾外卖。美团外卖武汉保利花园站站长朱先生也表示,除了小龙虾之外,晚上烧烤也特别火爆,500块以上的烧烤订单几乎每晚都有。美团外卖数据显示,解封前一周,有武汉市民单周点了141单外卖,平均一天点20单以上。和武汉复产复工一样,被唤醒的不只有热干面、小龙虾,还有被封印的各种美食。
羊肉串、牛肉串、面包片、馒头片,烤腰子、烤茄子、烤韭菜、烤五花肉......“终于吃到心心念的烧烤了,真香!”全国复工复产后,以烧烤、火锅为首的大众喜爱的美食在餐饮外卖业务迎来爆发。美团外卖数据显示,全国外卖单量增长最高的五大餐饮品类,分别为地方小吃类 、火锅、甜点面包、烧烤啤酒、早餐套餐,这些品类的餐品都呈现90%至150%以上的幅度增长。其中牛肉串和烤茄子成烧烤外卖必点餐品,火锅外卖订单中金针菇和毛肚两种食材最受欢迎,一度在一些门店的外卖平台上脱销。
疫情之下,消费遇冷,餐饮商户如何自救成为新的命题。大年初二,西贝、海底捞、外婆家等餐企相继宣布暂停门店营业,陶陶居却做了一个逆向选择——坚持营业。做优化维持线上交易稳步提升。在疫情期间上线美团外卖的“陶陶居”也迎来了外卖单量激增。近日,美团外卖与陶陶居联手策划线上欢享日活动,主推手撕盐焗鸡买1送1,同时整合美团外卖及陶陶居传播资源,营销造势。活动短短3天内共售卖1.2万只手撕盐焗鸡,活动营业额月环比激增近400%。此外,粤菜茶点知名餐饮品牌点都德在3月份,也收获了“春风行动”的返佣优惠,总计获得了10余万元的佣金返,并用作广告推广,让品牌获取充分曝光,订单转化的投放输出效果高。点都德方面表示,将长期坚持发展外卖开源餐厅营收的理念,持续在外卖产品架构上做优化维持线上交易稳步提升。
疫情高峰时期,依托外卖平台帮扶,以餐饮为首的各品类需求正在加速复苏,摆脱“寒冬”的影响。消费者也通过外卖平台获得更多的“生活食粮”和“生活用品”。美团外卖数据显示,复工复产后,非餐类订单保持平稳增速,生鲜买菜、生活日用、美妆护肤、办公/家装、医药保健成为外卖单量增长最快的五大非餐饮品类,通过外卖平台下单购买生活必需品,已逐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同时,在外卖订单层面,消费者也保留了无接触配送、分食享用、检查安心卡等习惯。
此前,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也曾表示,以无接触配送为代表的“外卖经济”模式顺应了服务消费发展的大趋势,疫情结束后应该与传统服务方式“双轮驱动”,成为稳定和促进消费的新抓手。“后疫情时代”,伴随着商业业态的重构,行业渠道的变革,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由外卖平台催生的外卖经济,将成为推动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记者】叶丹
【作者】 叶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刚结束的春节假期,全国不少地区消费迎来强劲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春节除夕至大年初五期间,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场景尤其受到青睐,同比增长均超过20%。
尤其是春节餐饮消费,更是呈现出一片“热气腾腾”景象。
据美团发布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洞察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地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161%,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86%。
不仅是节前预定火爆,节后全国餐饮消费市场同样增长明显。据微信联合同程旅行发布的《龙年春节消费“新意”观察》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餐饮订单量增长19%;同比2023年春节,快餐、小吃的线下消费量增幅达到59%与35%。
而抖音发布《2024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则显示,春节假期,抖音上美食订单同比增长99%。其中,川菜、湘菜、粤菜、东北菜、本帮江浙菜包揽热门地方菜系Top5。
各地春节餐饮消费“成绩单”新鲜出炉
2月18日,在假期结束第一天,不少地区纷纷“晒”出春节餐饮消费“成绩单”。
北京:多家餐企营收超2019年同期
北京商务局2月18日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重点监测的全聚德、东来顺、便宜坊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52.6%、35%、33.1%。
另据新京报报道,北京萃华楼餐饮、北京胡大饭馆、费大厨辣椒炒肉等多个餐饮品牌,春节期间门店的客流较平时成倍增长,营收甚至超过2019年的同期水平。对于接下来的元宵节,多家餐企负责人均预计无论是营收还是客流,都有望超越去年,迎来10%至20%的增长。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上海:春节餐饮业消费金额59.3亿元
2月17日,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上海餐饮业消费金额5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老字号餐饮企业销售额涨势喜人,上海老饭店、绿波廊、杏花楼等14家企业,节日期间销售额375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1%。
受到热播电视剧《繁花》影响,黄河路、和平饭店等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和平饭店销售额比2019年农历同期增长超过60%。
广州:异地消费堂食订单同比增长280%
据商务部商贸系统对广州45家重点零售企业监测显示,餐饮消费持续旺盛,广式年味十足,陶陶居、广州酒家同比分别增长28.4%、15.6%。此外,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广州地区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80%,广州异地消费者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80%。
年夜饭方面,今年市民游客年夜饭堂食用餐热度不减,广州酒家、陶陶居、花园酒店等餐厅年夜饭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23%,中国大酒店年夜饭营收同比2019年增长超过40%。
四川:成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位居全国第二
据四川省商务厅监测的138家餐饮企业数据,节日期间实现共营业额13.3亿元,同比增长23.5%,较2019年同期增长64.3%。
另据美团发布的2024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数据显示,这个春节,成都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5%,较2019年春节增长150%,消费规模居全国第四。成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去年增长超210%。
江苏:餐饮业零售总额141.73亿元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江苏全省开展 1000多场餐饮促消费活动,超20万家餐饮服务单位开门迎客,餐饮业零售总额达141.73亿元,同比增长19.1%。
老字号、非遗美食等代表中国元素的美食广受追捧,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同步举办各类老字号促消费活动18场,参与老字号企业254家,累计成交额突破1亿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河南:抖音餐饮消费金额1.73亿元,同比增长565%
河南省商务厅向媒体透露,春节期间,省商务厅重点监测的350家零售和餐饮企业共实现销售26.7亿元,同比增长5.3%。
河南省商务厅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收入同比增长35.4%;抖音餐饮消费订单101.65万单,同比增长112%,消费金额1.73亿元,同比增长565%。
多个餐饮品牌迎来龙年消费开门红
随着春节餐饮市场逐步复苏,各大餐饮品牌也迎来了龙年消费开门红。
海底捞:据海底捞透露,2024年春节大年初一至初六已累计接待顾客超950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同期增长超30%。其中,大年初五这一天正值情人节,海底捞全天接待顾客超180万人次。
喜茶:喜茶相关数据显示,除夕至大年初七,喜茶春节期间整体销售火爆,众多门店销量增幅超400%,更有部分门店春节销量增幅超800%;喜茶多款单品春节假期售出超百万杯,多肉葡萄更是售出超200万杯。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奈雪的茶:奈雪的茶数据显示,新春假期,奈雪部分门店销售大涨600%,实现订单量环比、同比双提升。其中,上海比斯特购物村店、西安赛格8F店、泰国曼谷店为销售TOP3,均在热门旅游城市。
呷哺集团:据悉,初一至初八,呷哺集团旗下呷哺呷哺、湊湊、趁烧、茶米茶等品牌累计接待消费者超180万人次。其中,呷哺呷哺共有31家餐厅打破历年业绩记录,跨界联名春节档爆款电影《热辣滚烫》推出的团圆餐也迎大卖。
甜啦啦:甜啦啦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甜啦啦全国门店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达400%,环比提升135%。其中,东三省门店销量同比去年提升均超过800%,人气单品“清风茉白鲜奶茶”较节前环比增长超150%,问鼎甜啦啦春节销量TOP1。
小结
“这哪是在过节,这是在打仗!”今年春节,来自成都某火锅店的一位店长在朋友圈如是感慨。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该店长所在的门店有71张桌子,平均每天翻台九到十轮以上,每天排队等位超过3000桌。店内不断刷新的叫号提示,正是各地堂食餐饮消费火爆的缩影。
毋庸置疑,春节假期是拉动内需、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节点,亦是餐饮行业的销售旺季。
对于这个火爆的春节,有业内人士表示,年夜饭消费火爆折射出餐饮业的向好态势。只是,随着旺季过后,餐饮行业恢复平静,如何让春节餐饮消费这把“旺火”继续烧下去,也在考验着众多餐饮人。
整编:红餐网麦泳宜;编辑:李唐
快消品独家讯)上海市东方世纪消费品发展促进中心(简称:“东方快消品中心”)携行业领先全媒体——《快消品》汇总了在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北交所上市的420余家大快消相关公司2023年业绩,按品类并通过主要经营指标——营业收入进行排名,公布“2023年大快消上市公司细分品类TOP榜”。此次,《快消品》带来: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TOP15。在TOP15餐饮上市公司中,它们2023年的总营收为1753亿元;总净利润为134.5亿元。
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TOP15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东方快消品中心
注:汇率参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2023年12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01
百胜集团 (09987.HK)
< class="pgc-img">>百胜集团 (09987.HK)2023年实现营收777.5亿元,同比增长14.72%;实现净利润58.57亿元,同比增长87.1%。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1名。截止2023年底,百胜中国的门店总数达到14644家,净新增1697家门店,这些新增的门店为销售额带来了9%的增长。旗下餐饮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塔可钟、小肥羊、黄记煌。百胜中国旗下两大品牌肯德基和必胜客相继达到了“万店”和门店突破3000家的里程碑。销售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门店的扩张以及同店销售额的增长,菜品创新也是收入提升的法宝之一。2023年,肯德基推出了超500款全新或升级产品,“1亿美元俱乐部”也在壮大。值得一提的是,百胜中国正在加码咖啡赛道,采取肩并肩模式的肯悦咖啡为KCOFFEE的独立门店,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咖啡体验。百胜集团董事长是胡祖六,首席执行官是屈翠容。
02
海底捞(06862.HK)
海底捞(06862.HK)2023年实现营收414.5亿元,同比增长33.55%;实现净利润44.99亿元,同比增长174.6%。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2名。净利润的增长得益于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降低、由于翻台率提升,人效提高得以员工成本降低等。细分来看,海底捞的收入主要来自海底捞餐厅经营,占2023年总收入的94.7%;外卖业务占2.5%;调味品及食材销售占1.9%;其他餐厅经营0.9%。2023年,海底捞孵化了嗨捞火锅、苗师兄香锅、五谷三餐、焰请烤肉铺子、汉舍等品牌,实现火锅、快餐、烤肉、中式正餐等多种经营业态。主要由于疫情管控措施取消及经济复苏,餐厅客流增加,海底捞平均翻台率由2022年3次/天提升至3.8次/天;由于优惠力度的增加,顾客人均消费由2022年104.9元降低至99.1元。公司已开始着手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以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并已成立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及商务合作。海底捞创始人是张勇,首席执行官是苟轶群。
03
锦江酒店(600754.SH)
< class="pgc-img">>锦江酒店(600754.SH)2023年实现营收146.5亿元,同比增长29.53%;实现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691.14%。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3名。2023年锦江酒店中国境内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9.45亿元,同比增长33.68%;整体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6.28%,同比增长46.86%。锦江酒店董事长是张晓强,首席执行官是沈莉。
04
锅圈(02517.HK)
< class="pgc-img">>锅圈(02517.HK)2023年实现营收60.94亿元,同比下滑15.05%;实现净利润2.396亿元,同比增长4.23%。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4名。锅圈经营数据的稳步增长,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下议价能力提升,垂直整合供应链构建品质、安全与成本优势以及产品结构升级。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零售门店数为10307家,覆盖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旗下品牌为“锅圈食汇”,产品包括火锅类、烧烤类、饮品类、一人食类、生鲜类、西餐类、零食类、即烹餐包类。锅圈凭借与消费者的紧密线上线下互动,实现了会员数量的历史性突破,会员充值金额实现了年增长18%,总额高达7.2亿元,注册会员总数已跃升至约2790万名,标志着其在市场中的强劲影响力和用户基础的持续扩大。锅圈还通过C2F模式丰富产品线,新增339个SKU,SKU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超4成。锅圈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杨明超。
05
九毛九(09922.HK)
< class="pgc-img">>九毛九(09922.HK)2023年实现营收59.86亿元,同比增长49.43%;实现净利润4.535亿元,同比增长820.17%。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5名。旗下品牌有怂火锅厂、太二酸菜鱼、赖美丽烤鱼、九毛九西北菜、山的山外面酸汤火锅等不同细分领域中式餐饮品牌。2023财年收入增长是由于集团餐厅网络的扩张,在营餐厅总数由2022年的556家增加至726家,覆盖中国142个城市、新加坡、加拿大1个城市、马来西亚1个城市、泰国1个城市和美国2个城市。同时,营业天数和翻台率增加,整体营运效率也有所提高。太二是营收的主力品牌,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44.05%至44.77亿元,翻台率从2022年的3.5次/天提升至4.1次/天。未来,在市场容量较小与开拓成本较高的海外市场,九毛九也会采取加盟模式,直营和加盟双模式将更好发挥协同效应。九毛九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是管毅宏。
06
呷哺呷哺(00520.HK)
< class="pgc-img">>呷哺呷哺(00520.HK)2023年实现营收59.18亿元,同比增长25.25%;净亏损1.995亿元,同比增长43.5%。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6名。品牌体系与扩张策略之间的错位,是呷哺集团近年来业绩低迷的原因。由于受到疫情和门店关闭影响,2021年和2022年,呷哺集团分别净亏损2.93亿元与3.53亿元。截至目前,呷哺集团3年累计亏损超过8亿元。呷哺集团旗下有“呷哺呷哺”、“湊湊”、“趁烧”品牌。2023年,呷哺呷哺及湊湊餐厅收入仍为呷哺集团收入主要来源,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为95.9%。呷哺呷哺在2023年新开设了131家餐厅,同时关闭了99家。湊湊新开设48间,关闭15间。去年5月,呷哺集团推出超级会员畅吃卡,开启付费会员模式,增加客户黏性。上年7月呷哺开启盲盒套餐,激发消费者消费欲望。呷哺呷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是贺光启。
07
广州酒家(603043.SH)
< class="pgc-img">>广州酒家(603043.SH)2023年实现营收49.01亿元,同比增长19.17%;净利润5.505亿元,同比增长5.21%。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7名。广州酒家拥有“食品+餐饮”双主业,食品板块有广式月饼、粽子等节令食品,虾饺、叉烧包等速冻食品,广式腊肠腊味、中式糕点以及盆菜熟食预制菜等产品,企业以研发创新力赋能产品升级,大力推动月饼、速冻等拳头产品的全面改良升级,研发出多款象形包点、骨汤煎饺、腊肠、芝士卷等系列新品,重点打造佛跳墙、盐焗鸡等爆品;餐饮板块则有“广州酒家”、“陶陶居”、“利口福”依托中华老字号品牌资源,大力弘扬粤式饮食文化。广州酒家董事长是徐伟兵,总经理是赵利平。
08
达势股份(01405.HK)
< class="pgc-img">>达势股份(01405.HK)2023年实现营收30.51亿元,同比增长50.97%;净亏损0.27亿元,同比增长88.05%。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8名。达势股份是达美乐披萨在中国的独家特许运营商。达势股份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其门店数量持续扩张。目前,达美乐中国在内地扩张至900家门店。2023年,达势股份净增180家门店,新进驻13个城市。“成熟市场”北京和上海门店数量为351家,收入15.45亿元,同比增长20.8%,收入占比50.6%。比萨最低28元起,从物超所值系列、经典风味系列到更高端的甄选尊享系列,共有30多款比萨可选。值得一提的是,达美乐的主营“外送业务”,承诺“30分钟送达”也是其优势之一。达势股份执行董事兼CEO是王怡。
09
太兴集团(06811.HK)
< class="pgc-img">>太兴集团(06811.HK)2023年实现营收29.11亿元,同比增长20.07%;净利润0.8504亿元,同比增长317.45%。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9名。太兴集团旗下品牌有“太兴”、“敏华冰厅”、“茶木”、“亚参鸡饭”、“靠得住”、“锦丽”、“稻埕饭店”、“点煲”、“饺子駅”、“Tommy Yummy”、“鸟世一”、“星记”及“Bingle Bingle”等。太兴集团业绩增长的原因是公司积极致力于优化餐厅网络,调整店铺布局,运用数码科技提升运营效率。同时,香港内地全面通关,访港旅客数量增加。旗舰品牌“太兴”仍是集团最主要的收益来源,占总收益约37.6%。同时以“烧味天王”为主题加以宣传推广,让其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敏华冰厅”是集团的第二大收益来源,占集团总收益约27.8%,值得一提的是,“敏华冰厅”还进驻香港国际机场,以港式冰厅美食吸引旅客及机场员工,提升品牌于境外的知名度。太兴集团董事长是陈永安,总经理是陈家强。
10
稻香控股(00573.HK)
< class="pgc-img">>稻香控股(00573.HK)2023年实现营收26.73亿元,同比增长22.8%;净利润0.6675亿元,同比增长151.46%。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10名。旗下品牌有“稻香”、“稻坊”、“客家好栈”、“钟菜馆”及“泰昌饼家”等。按业务来看,稻香控股有三大业务,分别为食肆及饼店营运、销售食品及其他项目、家畜养殖场营运。其中,中国香港业务表现佳,“钟菜馆”成功吸引了很多高端客户,销售及盈利能力显著增长,较疫情前上升50%。另一品牌“客家好栈”的业绩亦不断增强。中国内地业务较2022年上升6.5%,但收益增长不大,主要是由于年内关闭数家食肆所致。然而,稻香开发多款宴会菜单并进行装修工程,令宴会销售增长30%至40%。稻香控股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是钟伟平。
11
五芳斋(603237.SH)
< class="pgc-img">>五芳斋(603237.SH)2023年实现营收26.35亿元,同比增长7.04%;净利润1.657亿元,同比增长19.74%。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11名。公司业绩的增长得益于粽类业务稳健增长,非粽类业务多点开花,叠加公司致力于经营管理上持续发力。2023年,五芳斋完成组织架构变革,形成了粽子事业部、非粽事业部、连锁事业部,在稳固企业护城河的同时积极发展第二增长曲线。细分来看,五芳斋产品有粽子系列、月饼系列、餐食系列产品。粽子系列产品的营收占70%以上,月饼系列收入达到稳定,饭团等新品类开始崭露头角,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连锁门店实现3.64亿元,同比增加26.68%。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通过精益管理提升营运效率,财务费用显著下降141.67%。五芳斋董事长是厉建平,总经理是马建忠。
12
同庆楼(605108.SH)
< class="pgc-img">>同庆楼(605108.SH)2023年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43.8%;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24.9%。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12名。同庆楼在安徽、江苏、北京等地拥有直营门店106家,其中同庆楼餐饮门店53家,富茂酒店4家,新品牌门店49家。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大量聚集,带来了巨大的餐饮消费市场。公司所聚焦的大众聚餐和宴会服务,是城市消费中的刚需,市场需求巨大。公司主营业务为餐饮服务、婚庆服务、酒店住宿以及食品业务。其中,餐饮及住宿服务收入19.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1.48%;食品销售收入1.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7%。食品业务方面,同庆楼已经培育出臭鳜鱼、小笼汤包、大肉包三大千万级单品。2023年同庆楼月饼礼盒销量突破60万盒,同比增长308%。同庆楼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沈基水。
13
味千(中国)(00538.SH)
< class="pgc-img">>味千(中国)(00538.SH)2023年实现营收18.15亿元,同比增长26.97%;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长225.91%。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13名。门店规模方面,截止2023年末,味千(中国)共有562家门店,上年同期为597家门店。较上年减少了35家。去年同期,味千中国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44亿元,公司扭亏为盈得益于疫情之后餐饮市场回血,除此以外,公司还逐步关闭营运表现不理想的门店,谨慎评估新店选址,采取稳健开店策略,以改善整体盈利能力。味千的产品线主要为日式拉面、饭食、小食。味千(中国)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是潘慰。
14
巴比食品(605338.SH)
< class="pgc-img">>巴比食品(605338.SH)2023年实现营收16.3亿元,同比增长6.89%;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减少4.04%。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14名。2023年,公司门店业务通过加速扩张以应对单店收入下滑,并持续优化单店模型。团餐业务则向华东以外区域拓展,同时深耕多渠道客户,抓住市场机遇促进增长。全年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但因人工成本及新增产能折旧增加快于收入增速,导致净利润同比略有下降。分产品来看,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中,面米类收入6.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63%;馅料类收入4.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38%;外购食品类收入3.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19%。值得注意的是,巴比食品也在推动预制菜业务的发展,公司于2023年12月正式向市场推出11款预制菜产品,还研发推出31款新品上市,新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9%。巴比食品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刘会平。
15
全聚德(002186.SZ)
< class="pgc-img">>全聚德(002186.SZ)2023年实现营收14.32亿元,同比增长99.27%;净利润0.6004亿元,同比增加121.67%。位列“2023年中国大快消上市公司之餐饮15强”第15名。全聚德在北京、上海、杭州、长春等地及海外开设餐饮门店共计101家,其中全聚德品牌门店87家,丰泽园品牌门店6家,四川饭店品牌门店7家,仿膳品牌门店1家。在2023年,公司坚持“守正创新”,全年创新菜品占比达26%,销售占比8.4%。同时,公司正拓展团膳业务,已运营6个项目。其食品产业拥有两大生产基地,生产销售多系列百余种特色食品,涵盖预制菜肴、肉制品等多个品类。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全聚德还推出子品牌“零研所”,进军休闲食品市场。全聚德董事长是吴金梅,总经理是周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