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晚报讯(通讯员 朱珅彧 记者 孙云)近日,徐汇警方破获一起职务侵占案件,查获某知名餐饮店的一名收银员王某利用各大平台优惠券将营业收入套现,一年获利达7万元。王某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class="pgc-img">>图说:民警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 徐汇警方供图(下同)
王某是某知名餐饮店收银员,工作已近10年,对入账结算等流程十分熟悉。王某在工作中发现,店里的结账系统有漏洞可以套取营业款现金。因此,从去年开始,王某常常留到下班前店内其他人均已离开,自己只身一人进行对账,趁机将客户当日已经结算的账单重新修改,利用优惠券打折使得公司系统中的应收款变少,但账面上的实际金额变相增多,一旦有顾客使用现金结账时,她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优惠后减少的部分营业款收入囊中。起初王某还有点忐忑不安,随着次数增多,胆子越来越大,“操作”也越发频繁,短短一年时间就通过这种方式侵占了7万余元营业款。
< class="pgc-img">>图说:犯罪嫌疑人王某自述材料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餐饮店负责人在一次核对账单时发现,系统中有大量已结算账单进行了修改,改为使用优惠券进行收款,这些“优惠”订单还与当日现金结账订单有所关联。负责人找来审计公司全面审查营业款,终于水落石出,随即报警处理。
分钟,全国就有两家餐饮企业倒闭,你敢相信吗?这不是我在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光是2021年,就因为疫情的缘故,有100多万家餐饮企业倒下了。由此可知,这年头的餐饮行业是如何的处境艰难了。
< class="pgc-img">>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全国倒闭的餐饮企业也不过才32万家,为什么现在疫情好转,反而倒闭的餐饮企业更多了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真的撑不下去了。早在疫情刚发生的时候,餐饮老板们虽然受到了打击,但是呢,毕竟“地主手里还有余粮”,硬撑的话,也是能撑一段时间的。可是这一撑啊,也没撑出个反转来,一直撑到2021年,大家是真的弹尽粮绝,撑不下去了。而且,如今这个疫情,总是在不断地反扑,新一轮的倒闭潮又要来了。
有人问,餐饮行业难道真的没救了吗?
其实不然,现在倒闭的餐饮企业虽然多,但赚钱的餐饮企业其实也不少。在我看来,未来的餐饮行业如果想要赚钱,绝对离不开这7种方式。
一、靠产品赚钱。
这种方式呢,其实现在有80%的老板都在使用,就是开一家单店,靠卖产品赚钱。
比如说,你是一家面馆的老板,顾客来吃面,你就卖他一碗面,顺便让顾客加个煎蛋,多赚个一两块钱的。
这类老板真的非常辛苦,事情多不说,赚的钱还少。但是呢,他们是非常可敬的人,因为他们才是餐饮行业如“基石”般的存在。
二、单店盈利模型。
聪明一些的老板呢,就已经通过时间和自身的经验,钻研出了一套自己的单店盈利模型。然后对这套模型进行复制。
这类老板呢,开了两个店、三个店……利用财务手段和共同的集采优势,让自己的店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增加中央厨房。
这钟老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店面的选址啊,非常有研究。并且,这类老板一定在上一个餐饮时代,得到了非常大的红利。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外卖。
< class="pgc-img">>三、靠培训赚钱。
这类老板啊,比较特殊,他并没有管理过很多门店的经验,那他怎么赚钱的?很简单,那就是招学员!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老板,你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能力,那就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生意有多么的好”。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把一家店经营得很好之后呢,通过一些网络上的推广,或者是一些私域流量的方式去招收学员。广撒网,多捞鱼,抓住一些想要踏入餐饮行业的创业小白之后,教给他们技术,来谋取自己的收益。
你别说,这种方式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呢,收入确实非常高,一年赚个上千万,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url":"","content":"","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57219052251e7aafbe759","title":"从理论到案例讲述老板如何挣钱","author_description":"破点思维教育","price":199,"share_price":0,"sold":588,"column_id":"6688207055905358094","new_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57219052251e7aafbe759"}'>>如果你现在经营困难,如果你缺少顾客,如果你的产品卖不出去,不妨可以在专栏合集中找找是否有适合自己的行业,看看聪明人是怎么做生意的。
四、品牌代理。
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赚钱,你得具备一些条件,比如说,有一些好的门面,手里还有不少的品牌资源,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开始赚钱了。怎么赚钱呢?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加盟费,一个是供应链分成。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品牌,想要把一个品牌做起来,你得要有天时、地利、人和,说简单点,你得有这个命,小富靠脑子,大富靠运气。但是,当你做不了品牌的时候,代理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五、靠加盟费、运营服务、供应链赚钱。
但说实话,这种赚钱方式其实很难。比如说,你想要靠运营服务来赚钱,可是呢,这笔钱也要给到你的团队、你的供应链。
就像你赚加盟费,其实说白了,也不过是赚上游供应商的钱罢了。你以为加盟费能到你手里吗?并没有,如果你去做了,你就会发现,之所以有加盟费的存在,不过是为了让你筛选加盟商罢了。最后这笔加盟费,最后还是会投入到中台运营和团队建设当中。
那做品牌的话,最终赚什么钱呢?
其实啊,是赚资本的钱。当你的体量交易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出售自己的股权或者是分红权,向资本市场进行套现。现在很多网红品牌,最后都是走的这条路。但说实话,市面上的餐饮企业那么多,又有多少家网红店做到了这一点呢?
< class="pgc-img">>六、供应链。
如果你能从做品牌转到做供应链,那么我就得恭喜你了,你已经构建了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现在很多著名品牌的餐饮店,其实都有自己的供应链。
为什么品牌都要有自己的供应链呢?因为啊,当他们的门店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他们的供应链就可以出海了,就可以赋能整个行业。除了给自家门店服务,也能去赚其他品牌的钱。
大家想一下,以前我们想要拿货,得倒手过好多次,被那么多人经手之后,还能剩多少利润呢?所以呢,这就是底层老板赚不到钱的原因之一。
而当你有了自己的供应链之后,中间商的利润都被你自己抽取走了,你是不是能获取更多的利益?
七、钱生钱。
穷人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变富人。而富人呢?就不需要这一阶段。这是为什么?说白了,就是因为赚钱最快的方式,就是用钱来生钱!
只要你有关注,你就会发现,众多餐饮品牌到了最后,都会创立自己的资本企业,因为他们要从创业者转化成为投资者。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赚钱的方法:
1. 用自己的时间赚钱,被称之为工作者
2. 让工作者用自己的时间来给自己赚钱,被称之为创业者
3. 用钱去投票,去购买创业者的时间,用创业者的时间,来为自己赚钱,被称之为投资者
但是,在我们国家,作为餐饮人想要变成投资者的话,几率还不到百万分之一。能力、头脑、机遇,缺一不可!
我常说,做生意一定要掌握大局观更要掌握小手段!别人想不到的你做了这就是赚钱的机会。当自己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多看看聪明人是怎么做生意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鉴史人
编辑┃鉴史人
三年前,年仅33岁的他,就以665亿的价格将公司卖给了马云的阿里巴巴。
而套现百亿的他不仅没有去享受人生,反而一头扎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高尔夫行业,并声称要让所有人都学会打高尔夫。
纵观他的创业之路,称得上用传奇二字来形容,而他与美团王兴的那段“商业大战”也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案例,精彩纷呈。
他就是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
< class="pgc-img">>富三代出身
张旭豪是1985年生人,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不止如此,和其他草根创业者不同的是,张旭豪是典型的富三代。
他的祖父张韶华早在民国时期就是上海滩的纽扣大王,政商两界都是人尽皆知,而伯父则是有名的“轴承大王”,父亲张志平则是做渔具生意的。
总之,可以说张旭豪从小就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
< class="pgc-img">>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成绩自然是不必多说,一路都是以最优的成绩进入了当地的知名学校,大学也是考上了同济大学。
大学毕业后的张旭豪选择了继续前往上海交大读研究生,而从小就对做生意这块特别感兴趣的张旭豪,在大学也是没闲过。
在同济大学上本科的时候,20出头的张旭豪就靠着生活费去炒股,小赚了一笔,而到了交大读研的时候,他想玩得更大一点。
< class="pgc-img">>他死磨硬泡找老爸给点钱自己创业,老爸张志平后来也是索性一次给了他10万,并且说道:“这就当你读研的生活费了,管你混得怎么样,不要找我要钱了”!
而张旭豪的创业路还得从2008年说起,这一年,23岁的张旭豪在宿舍里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边打游戏边商量着如何选一个好的创业项目。
到了饭点之后,都想着其他人帮自己带一份回来吃,这时张旭豪灵机一动:“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可以让饭店送货上门的平台呢?”。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其他两个小伙伴的支持,他们认为这个项目放在大学里面绝对算是“刚需”了,而有了设想之后,他们说干就干。
< class="pgc-img">>张旭豪联同康嘉、汪渊等交大的同学,一起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饿了么平台,而是类似于当一个中介。
他们将饭店的菜单、地址、等信息收集了起来,然后将这些信息制作成册,最后将自己的联系方式放到册子上,然后发到学校各个角落。
大家需要用餐的时候,只需要打电话就行,然后张旭豪等人就去取餐送到点餐人手中。
< class="pgc-img">初创团队
>所以可以看到,张旭豪团队那个时候干的活更像是如今的骑手。
这样干一段时间之后,虽然也挣了不少钱,但是从接单到送餐再到最后的结算都要线下交易。
不仅过程繁琐,而且还会出错,有时候还会收到假币,更主要的是人太累了,团队的人白天忙活完,到晚上还要对账,整天就只能睡个四五个小时。
< class="pgc-img">>刚开始看着到手的钱还挺欣慰,感觉不到累,但是这注定不是长久之计,在十几个彻夜难眠之后,张旭豪想出了 一个绝妙的办法。
“饿了别叫妈,叫饿了么”
在苦思冥想过后,张旭豪知道,想要更便捷并且自动化,就得依靠软件来处理,于是他找来了交大软件学院的朋友叶峰,让他也加入了团队。
在团队“闭关修炼”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款点餐平台软件正式亮相,他们将这个软件取名为“饿了么”。
< class="pgc-img">>打着“饿了别叫妈,叫饿了么”的广告语,告诉人们只需要简单地在手机上面选择一下,就可以坐等食物送上门。
这样的便捷性让老师学生都十分喜爱,平台也是被一传十十传百,迅速火遍了本校,甚至连隔壁学校都知道了这个平台。
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每天的工作就是发传单,然后手把手教那些不会接单的饭店老板,最后不到一年时间,就做成了当地最大的一个外卖平台,而上海交大也成了他们的“地盘”。
当时的张旭豪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风口,这将是一个拥有千万级别日订单流量的赛道,但是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并不多,只有五年。
< class="pgc-img">>2009年4月,由张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创立了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张旭豪后来对这个名字解释道:“这个拉扎斯源于梵文,原意是激情和能量的意思”。
公司的宗旨就是致力于餐饮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专做外卖平台的网络公司。
本以为饿了么的事业也会如同这个名字一样充满希望,可没过多久,张旭豪就和他的团队迎来了第一个困境——进攻白领市场的失利。
< class="pgc-img">公司内部
>饿了么在发展了三年之后,在学校发展确实非常迅速,但主要受众人群还都只是学生,消费有限,于是他们想要继续吃下上海的写字楼市场。
然而由于消费习惯的不同,脱离学校进入社会上的饿了么,在这里就像“水土不服”似的,完全使不上劲。
好不容易发展到50多人的团队,由于一次次的失利,也是被冲击得七零八碎,最后团队只剩下了几个人。
< class="pgc-img">>张旭豪深知,再这样下去,团队注定会被后来者给淹没,于是他决定带着“饿了么”参加“大学生创业”的比赛。
是否能得到名次并不是主要的,张旭豪主要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获得产品的曝光以及社会认可。
而也正是参赛,让张旭豪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并且靠着他实现了“逆风翻盘”。
< class="pgc-img">>美团、百度从半路杀出
2011年,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在扫描项目中,看到了正在参与大学生创业比赛的张旭豪和他的饿了么。
朱啸虎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非常看好,于是选择投给张旭豪和他的团队100万美元。
朱啸虎的身边朋友都说他疯了,对一个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投入这么多钱,但是朱啸虎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注意。
< class="pgc-img">朱啸虎
>然而事实是,在饿了么被阿里收购后,朱啸虎凭借着这个项目赚了个盆满钵满,不得不佩服朱啸虎的眼光之毒辣!
对于朱啸虎的投资,张旭豪是既感激又惊讶,后来张旭豪还开玩笑地表示:“朱总当时要是亲自来考察,发现整个公司只有四个人的话,可能就不敢投这个钱了”。
有了朱啸虎带头投资之后,经纬中国的张颖也给张旭豪团队进行了B轮投资,在投资之前张颖还问张旭豪,拿到钱之后想干什么,张旭豪的回答也是相当豪横:
< class="pgc-img">>“老子就想着独立发展,最终有一天能去敲钟、能去上市,能把这个事情做到中国第一。”
有了资本的力量之后,饿了么也是在上海的外卖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就在张旭豪以为能够就此一步步将团队扩展到全国的时候,美团、百度等巨头纷纷杀入外卖这个行业。
张旭豪也是这个时候明白了,什么叫做“商场如战场”!
当时美团监控市场的团队,发现了一个日订单超过千单,并且交易频率、毛利之高是他们在市场上所没有见过的项目,于是美团立即派出团队开始复制这个项目。
要知道,相比于张旭豪这边的初创团队,王兴的美团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并且作为“千团大战”后的胜利者,美团早就有了自己的一支“铁血军团”。
于是在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的带领下,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到了2014年年中的时候,王慧文就派出了一支已经培训一个月的千人团队,前往100多个城市开始迅速扩充。
< class="pgc-img">美团王慧文
>而这个时候的饿了么也仅仅在12个城市有一席之地,对此,后来今日资本的徐新也表示:“在互联网中,没有所谓的地头蛇,也没有前来后到只说”!
确实,当王慧文将美团外卖触及到一百多个城市之后,这次战争似乎就分出胜负了。
然而从小就不服输的张旭豪这次还是不想放弃,被美团刺激之后的张旭豪打算再狠心赌一把:直接下令不顾一切成本,将饿了么的覆盖率扩散到200个城市之中。
< class="pgc-img">>2014年,张旭豪宣布公司进入“战争状态”,疯狂扩张市场版图,从此前的300人迅速扩张到5000人。
为了跟美团抢夺市场,张旭豪不止一次地在城市经理大会上拍着桌子大喊:“你们不要管成本,现在的目标就是市场份额”!
而资本雄厚的美团,面对张旭豪的进攻自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当时张旭豪和王兴的状态那就是:“看谁更能烧钱”。
< class="pgc-img">>经历过那段“烧钱大战”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当时平台给的补贴是极其夸张的,一块钱吃一顿大餐也是时常的事。
人家王兴是有资本撑腰,能奉陪个一时半会,可这张旭豪就有点难受了,一边疯狂发放补贴一边,一边到处去拉投资。
2015年一月份,饿了么获得中信基金、红杉资本等投资公司总计3.5亿美元的融资。
< class="pgc-img">>同年8月份,又获得了中信、华联总计6.3亿美元的投资,当时也是创造了全球外卖平台单笔融资最高记录。
至此,饿了么凭借着众多资金的支持,也逐渐发展成为了“独角兽”企业,而回过头看看美团,似乎后劲不足,开始走下坡路。
当时张旭豪认为,只要乘胜追击一把,便能获得胜利,然而眼瞧胜利就在前方,意外来临了。
< class="pgc-img">>“卖身阿里,套现”
就在饿了么一路高歌的时候,此前投资饿了么的大众点评,如今却倒戈到美团那边。所以此时的格局就是,饿了么一家企业正在遭受两家巨头的夹击。
不仅如此,此前迅速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团队的管理能力和迅速扩张的队伍完全是不相匹配的。
张旭豪后来回忆起那段“疯狂时期”时也承认:
< class="pgc-img">>“我们是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在体系化的管理、科学的管理、组织能力上还是有一些不足的。”
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形,如果张旭豪不能迅速做出正确的选择,随时都有被巨头“吞没”的可能。于是他决定再破釜沉舟一次。
2017年8月,饿了么花了8亿美元收购了百度外卖,试图拥有更多市场份额,以此为突破口,一举击退美团和点评的围攻。
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收购了在“垂死边缘”的百度外卖似乎并不是什么好的决策,除了少得可怜的一些市场份额,并没有其他改变。
< class="pgc-img">>随着在补贴上的钱越烧越多,张旭豪再也顶不住了,此时留给他的路只有两条:维持少有的市场份额小打小闹或者被并购,让有缘人带着自己的企业发扬光大。
在痛定思痛之后,张旭豪还是决定将自己和企业的未来托付给有缘人,而在彼时能够与美团大战几百回合的只有一家企业,那就是阿里巴巴。
< class="pgc-img">>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对外宣布,已经和饿了么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共计出资95亿美元对饿了么进行全资收购。
300配送员,加上16000名饿了么员工,在交易完之后全部归属于阿里巴巴。
有了阿里的扶持,如今的饿了么已经覆盖了全国将近2000个城市,用户体量达到惊人的2.6亿,成为了阿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 class="pgc-img">>其实饿了么之所以能够以将近100亿美元的天价卖给阿里,美团的“助攻”是必不可少的。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后来是这样回忆这件事的:
< class="pgc-img">“最开始阿里给饿了么开出的是70亿美元,但饿了么或许是故意来找我们抬价,又或许是真心想要卖给美团。
总之他们拿着阿里报价来找了我们,我们给他开价90亿美元,而后,他们又拿着我们的价格再次找到阿里,这才已95亿美金的价格成交的”。
王慧文
>当初那个理想带着饿了么干到上市的张旭豪,如今还是屈服于现实,将“孩子”转手卖了出去。
即便是第一个冲进外卖行业的饿了么,如今也只能依附于巨头生存,不得不让人感叹!
就这样,张旭豪年仅33岁就拥有接近百亿资产,更是直接跻身中国富豪榜的344位。
但即便是如此的年少有为,张旭豪也一直很低调,并没有花天酒地的坐享人生,而是开启了他下一段创业之路。
< class="pgc-img">>现状如何?
如今的张旭豪已经退出了餐饮行业,而是跨行干起了体育事业,创立了一家名为上海格克体育的公司,是一家高尔夫综合运营商,并且集训练、培训、社交为一体。
按照张旭豪的想法,就是要重新定义高尔夫这项运动,通过低价来拉近普通人与高尔夫这项运动的距离。
为此他还特意选中了亚洲唯一一个长杆真草打位—上海黄兴公高尔夫球场,更是打出了“2680元必须让大家学会高尔夫”的口号,势必要让高尔夫平民化。
< class="pgc-img">>据PLAYGOLF官方介绍,此次改造花费1.5亿,耗时300多天,看样子,这次张旭豪是认真的,难道打算再次颠覆一个行业?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专业人士并不是非常看好这个项目,一位投资人表示:
< class="pgc-img">>“室外高尔夫的前景并不是十分乐观,由于场地和专业性的限制,在未来虽然能够平稳发展不至于下滑,但是想要像互联网那样爆发式的发展,估计是不大可能的”。
对于张旭豪未来在体育事业上的发展,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张旭豪若是能够按照此前做饿了么那样去拼的话,不说巅峰整个行业,起码能够达成他的初衷。
你们认为张旭豪这个项目能够像当年饿了么一样,颠覆我们的日常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