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周知,海军的伙食是历来最好的,每个国家的海军伙食都超过陆军,尤其是美国的海军,在二战时期就以强大的后勤闻名于世,在当年大家都吃不饱的时候,美军看到午餐肉就厌恶,以致于二战后美军扔掉的午餐肉被韩国人捡过去做成了部队火锅,居然成为韩国的招牌菜,不能不说魔幻了。
< class="pgc-img">美军水兵就餐
>当然海军的伙食也是不遑多让,不过美国的海军伙食可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当年也是和其他国家的海军一样,没有冷藏设施,只能啃硬饼干和老腌肉,直到20世纪初才慢慢便好以致于现在时不时的在甲板上开烧烤大会。
< class="pgc-img">航母上烧烤
>美国海军的诞生
别看如今美国海军耀武扬威的,当年的美国海军也是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在英国皇家海军利用风帆战舰纵横的时候,美国海军用的都是原先海盗用的各种劫掠船,根本不敢和装配几十门大炮的风帆战舰硬刚,因此只能靠打劫商船过日子,靠破坏英国的海上补给线和商船,赚了不少钱,美国海军过的那叫一个舒坦。
< class="pgc-img">美国海军的起家
>制定伙食标准
那是还没什么蒸汽机,靠的就是人力和风力,因此船上的水手可以说最累的一个职业了,频繁干重体力的活就得有充足的伙食,不过因为没有先例,美国海军们也不知道该制定怎么样的伙食标准,因此只能参考对手英国皇家海军的伙食,那时候因为没有冷藏设施,纵横四海的英国海军吃的也是硬饼干和腌了几十年的老咸肉。
< class="pgc-img">能啃下牙齿的老饼干
>没办法,因为当时的条件能让海军在远洋中吃新鲜的面包和鲜肉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如此,英国海军的伙食也远超同时代的荷兰海军和法国海军,毕竟能吃到硬饼干和老腌肉已经算不错的了。
因此美国海军也参考了英国海军的伙食,制定了自己的伙食标准:
每周7磅饼干、7加仑啤酒、4磅牛肉、2磅猪肉、2品脱豌豆、3品脱燕麦、6盎司黄油、12盎司奶酪。
不过和英国海军相比,美国海军一般都是在海岸附近活动,因此很容易在岸上获得各种新鲜的肉类、面包以及各种蔬菜水果的补给,因此没有海军常有的败血症等等疾病的困扰。当然军官们吃的可不是这种,他们可以在船上吃烤面包和新鲜肉,还能喝点白兰地以及各种葡萄酒,至于肉为什么是新鲜的?因为他们将牛和水手一起住在船舱里,羊则拴在甲板上,在船舱里养的鸡还能下蛋,不下蛋的直接烤了吃,伙食不要太好。
20世纪初的美国海军伙食
到了20世纪初,得益于工业的发展,美国已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也让美国海军伙食得到了长远的进步,罐头和各种冷藏设施开始大批量在海军上使用,同时期的美国陆军可就惨了,因为后勤问题,在美西战争的时候,美国陆军吃的都是本土的冷冻牛肉和罐头,因为卫生太差,差点要了陆军的老命,很多美军士兵吃了这批牛肉后上吐下泻,肚子里仿佛有个管子一样不断喷涌而出,甚至有人活活拉死。
< class="pgc-img">二战就餐的美国水兵
>但海军则不一样了,当时海军伙食有着严格的标准,不仅质量要好,卫生也要好,甚至菜品也要丰富。
30年代“纽约”号战列舰伙食一览
早餐
鲜水果、碎牛肉、家常土豆、炸土豆、糖浆、面包、黄油、咖啡
午餐
芹菜汤、文火烤牛肉排、炸洋葱配芹菜、土豆泥、巧克力葡萄干馅饼、面包、黄油、咖啡
晚餐
切片冷牛舌、炸土豆、海军烘豆子、菜丝沙拉、糕饼屑配果酱、面包、黄油、茶
当然每天的伙食是不一样的,比如周一可以吃到炸猪肉香肠、平锅烤牛肉等等,到了周四还可以吃上烘炉烤牛肉、炒鸡蛋配熏肉等肉食,而他们一周的伙食成本为2779.05美元,一共准备了7300人的伙食量,要知道当时还处于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时代,其他人都快吃不饱了,海军这伙食妥妥的高标准。
< class="pgc-img">忙活肉排的厨师
>二战时期的海军伙食
二战时期美军伙食可以说是陆军中最好的伙食,没有之一,虽然当年美国陆军有各种口粮,什么A、B、C、D、K口粮等等,随便拿出一个都比其他国家都要好,但是和海军一比,这玩意海军是不吃的,打发叫花子呢?甚至陆军航空队早餐吃的只是煎午餐肉片加炒鸡蛋,要知道二战中美国最好的牛排都优先供应给海军,不管是陆军还是国内的人,只能靠边站。
< class="pgc-img">斯帕姆午餐肉是二战美军标配
>列克星敦号航母号上的伙食怎么制作的
1、每天早上厨师们从冷藏库里将一天所需要的牛肉、羊肉、猪肉先挂起来,然后切成块,送上航母上的几个伙房。
2、伙房是是按军阶分的,将军和参谋灶、部门长和舰长的灶、一百三十多人的军官灶、六十名少尉的下级军官灶、军士灶以及七个士兵灶。
3、面包师是24小时工作的,利用电动和面机、制饼机以及电烤箱来制作各种面包和甜点。
< class="pgc-img">列克星敦航母
>严格的食材保存
美国海军对食材的保存周期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只要过了时间,不管好的还是坏的全部都扔掉,不过自己不吃可以卖给别人啊,比如二战后的日本和欧洲一片废墟,海军后勤人员将即将过期的食品卖给当地商人,然后当地商人转卖给当地人。
虽然快要过期,但是海军上的食品口味和质量还是比当地提供的强很多,毕竟军用口粮中的肉罐头保质期一般都是三年或者五年,因此当地人吃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后勤人员还顺便赚外快,简直不要太爽。
< class="pgc-img">海军水兵就餐
>如今的美国海军伙食
现在美国海军中伙食最好的就是潜艇和航母上的海军了,一艘潜艇每次出航都携带4900公斤面粉、600公斤鸡肉、500公斤猪排、500公斤牛肉、400公斤土豆和100打鸡蛋等,而且做饭的厨师也是非常严格和厉害的,毕竟在潜艇上做饭非常考验厨师的烹饪技术,而且退役的潜艇厨师是各个饭店抢着要的存在。
< class="pgc-img">每天新鲜出炉的牛肉
>至于航母,航母上餐厅众多,包括军官餐厅、水兵餐厅以及飞行连队餐厅,比如“企业”号航母一顿要吃掉3000磅炸鸡,而每月航母需要消耗8000磅火腿、约6000打鸡蛋、2.4万磅汉堡和4.4万磅热狗,每月要消耗1.2万磅大米、3000磅鱼、8000磅新鲜西红柿、9000磅生菜,4536升苏打饮料、6804升牛奶和15120升橙汁,甚至在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向其他战斗的舰艇提供食品,除此之外,航母上还有零食商店,供需要的人去购买。
< class="pgc-img">老企业号陕的“独眼三明治”
>在美国航母上的餐厅几乎是24小时营业的,供应的食物多,五花八门,菜品超过众多,提供1000多种菜品,光三明治就200多种,荤素搭配,有冷有热,而且菜单每三个星期滚动一次,确保大家吃的不重样,在这里他们可以吃瑞典肉丸子、中国鸡蛋饼、墨西哥牛排,陆地上能吃到的这里肯定也能吃到,除此之外,航母上还时不时的举办航母烧烤,日子过的相当逍遥。
< class="pgc-img">甲板露天烧烤
>国的饮食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当时人们主要食用粗粮、蔬菜、水果和畜肉。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英国的饮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世纪时期,英国的饮食仍然以粗粮、蔬菜和畜肉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鱼类和肉类更加丰富,也更加广泛地食用。此外,英国人也开始逐渐喜欢品尝烘烤食品,如烤猪肉和烤鸭子。
< class="pgc-img">>中世纪的英国饮食主要以粗粮、蔬菜、水果和畜肉为主。在当时,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因此他们的饮食以当地农产品为主。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特殊的节日食品,如圣诞节时的烤火鸡和复活节时的烤兔子。
< class="pgc-img">>对于贵族和富有的阶层,他们的饮食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可以享用更多的鱼类、肉类和奶酪等食品。这些食品通常是从远离农村地区的城市和国外进口的。
中世纪的英国饮食也有一些特定的传统,例如,当时的英国人喜欢在夜间举行宴会,并享用各种各样的菜式和酒类。此外,他们也有一种传统的饮食习惯,即在午餐和晚餐之间进行“下午茶”,并享用茶、面包和饼干等简单的食品。
< class="pgc-img">>中世纪的英国饮食相对简单,但已经显示出了英国饮食的多样性和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的饮食将不断演变,并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多彩。
17世纪至19世纪的英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贸易的扩大,使得英国的饮食得到了进一步的多样化。特别是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英国人开始更加重视饮食,并热衷于制作各种精细的菜式,例如法式烤肉和甜点。
< class="pgc-img">>17世纪到19世纪是英国饮食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英国饮食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从农村饮食向城市饮食的转变是最显著的一个。
17世纪英国饮食与中世纪相似,仍然以粗粮、蔬菜、水果和畜肉为主。不过,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外国食品开始流入英国,使得英国饮食变得更加多样化。例如,从印度引入的咖喱和香料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并成为英国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是英国饮食历史上的关键时期,因为英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了农村饮食向城市饮食的转变。城市饮食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城市有更多的餐馆和食品店。在这个时期,英国人开始更加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导致了食品生产和销售的标准化。
19世纪也是英国许多食品制造业的兴盛时期,例如,面包、糖果和罐头等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食品不仅方便,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受到了普罗大众的欢迎。
< class="pgc-img">>19世纪后期,英国的饮食习惯又发生了重大变革,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达到了顶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进口食品的增加,英国人开始拥有更多的食物选择。同时,英国人对食品的质量和卫生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食品生产和销售的标准也得到了提高。
17世纪至19世纪是英国饮食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英国饮食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从农村饮食向城市饮食的转变是最显著的一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英国人对食品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因此食品生产和销售的标准也得到了提高。
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进展带来了许多变化,包括食品加工和包装技术的进步,使得食品更加广泛和方便地可以购买。此外,英国也开始接受许多不同的国际饮食文化,如印度和中国的烹饪风格。
< class="pgc-img">>19世纪后期的英国饮食在继承了之前的传统的同时,又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英国人对食品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严苛。
在这个时期,英国人开始更多地消费肉类、奶制品、面包和饮料,并开始喜欢品尝外国食物,如意大利面、法国面包和糖果。这些外国食物通过英国的殖民地和贸易网络进入了英国,并受到了英国人的欢迎。
此外,19世纪后期还出现了许多食品加工和销售的公司,以及各种食品配料和调料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公司生产出了许多方便食品,如罐头和火腿,这些食品不仅方便,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受到了普罗大众的欢迎。
另外,19世纪后期还有许多科学家和医生开始关注营养学,他们研究了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以及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导致了许多关于健康饮食的建议,如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肥肉和糖制品,以及推广素食主义。这些健康饮食的理念在英国逐渐普及,并对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后期还有许多食品卫生法规的制定,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这些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进行了严格监管,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19世纪后期的英国饮食在多样性、健康性和安全性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为今天的英国饮食制度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至今,英国的饮食继续发生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饮食文化的影响。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健康和营养也有了更高的关注。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饮食潮流,如素食主义、有机食品和健康饮食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多样性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外来食品和餐饮文化逐渐融入英国饮食中。在20世纪70年代,披萨、墨西哥菜、印度菜等外来美食逐渐流行起来,使英国饮食更加多元化。
< class="pgc-img">>此外,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关注也更加重视,不仅关注食品营养价值,还关注食品生产过程对环境和动物的影响。因此,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生态食品开始流行起来,并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总的来说,20世纪初至今的英国饮食继续在多样性、健康性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进展,使英国人的饮食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英国的饮食仍然是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餐馆和食品店,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饮食需求。同时,英国也在不断探索更加健康和环保的饮食方式,以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
您如果有想了解的其他国家的饮食,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来哦!
源:环球网
编者的话:疫情持续两三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改变,为减少社交接触、保证食品安全,也为了打发居家时光、调剂生活,不少韩国人和日本人把疫情前通常从超市买酒和蔬菜变成自产自销模式。中国香港是美食之都,但由于疫情,堂食减少,甚至有时暂停,所以开始流行简约的两餸(sòng)饭,不仅能保证营养均衡,也更便捷和安全。
韩国人爱上在家酿米酒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国很多民众减少了外出聚餐,“云喝酒”“在家喝酒”逐渐流行起来。在韩国,民众在家抗疫不仅喝酒,还流行自行酿造韩国传统米酒马格利
马格利酒是将大米、糯米或小麦等谷物蒸熟后,加酒曲兑水混合发酵而成的传统米酒。过去马格利米酒被称为“农酒”,是韩国农民干农活时用来解渴的酒。酒的颜色呈白浊色,像牛奶,也像洗米水,喝起来却口感清凉,入口清香,米中糖分的甜味、发酵产生的乳酸的酸味、再加上蛋白质的苦涩味融合在一起的那股清爽的口感是马格利米酒最大的特点。
“小酌怡情,暴饮伤身”。马格利酒酒精浓度大约在6-8度左右,比啤酒高一些,却比韩国的烧酒(20度左右)低很多。近年来市场上也推出了4-5度的马格利酒,广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马格利酒再度受到青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疫情期间民众更注重“健康生活”。与啤酒和烧酒相比,马格利酒热量低,酒精度低,不容易发胖也不容易喝醉。而且,马格利酒富含乳酸菌、蛋白质和维生素,健康又美容,还有各种新的口味,深受年轻人喜欢。
韩国人早在几个世纪前就自酿马格利酒了。以前的韩国人家里都有自酿马格利米酒的习惯。当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都是用自酿的米酒来招待。疫情期间居家酿酒既可以打发时间,又能享受酿酒的乐趣。
在疫情期间,很多韩国民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在家酿酒的经验,并相互交换酿造配方,还有人推出个人品牌限量出售,使这种传统米酒又变得很“时尚”。
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教人如何在家酿马格利酒的视频很多。大部分都是简单在家里自己拍摄,有的则走精品化路线。以韩国“酿酒欧巴”博主为例,在视频里他用英文讲述了在家酿酒的过程:首先是洗糯米,要轻轻地多洗几遍,洗到水变清为止,再泡水大概半天,泡完以后把米晾干,再用棉布包裹放到锅里用水蒸大概40分钟,然后等糯米凉透。
蒸米的同时可以消毒容器。把糯米放凉后,加入以一定比例调和的酒曲和水进行搅拌,酒曲放多了酒会苦涩,水放多了会有酸味,所以比例要调好。他特意强调,用手拌匀之前要像外科医生手术前一样洗手。因为每个人手的温度以及附着的菌群都不一样,加上每家的酿酒环境也不一样,所以同一配方酿出来的酒也会不一样。拌匀后就可以装到容器里面,装瓶后第二天搅拌一下,大概两天后再打开的时候就会听到可爱的发酵声。有人说那声音像美妙的音乐,让人忘记酿酒过程的辛苦。接下来大概再过7-14天就可以享用了,时间越长,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乳酸的酸味越爽口。
每到下雨天,老一辈韩国人就会念叨想吃韩式煎饼和喝马格利酒。“酿酒欧巴”特意强调喝马格利酒的时候,韩国人喜欢搭配煎饼,例如海鲜葱饼、泡菜饼和绿豆煎饼等。
与啤酒或烧酒用杯子不一样,喝马格利酒需要特别的铝碗,先晃一晃,再倒入碗中,半满即可,喝之前晃一下碗,然后再和别人碰碗。因此,马格利酒不仅仅是酒,更是承载生活的一种饮食文化。后来因为烧酒、啤酒和红酒的流行,马格利酒才走下韩国人的餐桌。现在年轻人开始在家里酿酒,并没有满足于自己酿酒喝,而是把酿酒作为一种文化传承。
马格利酒热潮让越来越多的人想学酿酒。据韩国媒体报道,首尔的某酿酒学校在2020年和2021年间,每年约700名学生报名学习如何酿酒,人数几乎是疫情前的两倍。一些学生在完成课程以后甚至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此类马格利米酒制作体验课程也很受外国游客欢迎。 (林龙优)
香港流行两餸饭
香港暴发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经逾两年,各行各业尤其餐饮业深受影响。然而,有一类饮食店却如雨后春笋愈来愈多,商场、街市、大街小巷均不难发现它的踪影,在用餐时间更出现长长的人龙,它就是以经济实惠作卖点的两餸饭专门店。
“餸”是粤语,“两个餸”用书面语写就是“两个小菜”。在内地,也有类似两餸饭专门店的餐馆,“两餸饭”通常叫快餐、杂菜饭,客人可以选择一肉一菜、两肉一菜、三肉一菜……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两个餸”盛行于香港工业大厦饭堂和周边,部分会以轻型货车在中学附近贩卖,作为学生的午饭之选。
2003年,香港暴发非典疫情,之后经济陷入低迷期。不少餐厅倒闭,一些餐厅转型力攻外卖市场售卖两餸饭,而超市也加入其中,两餸饭一度在香港餐饮行业成为热门。不过,当年去吃两餸饭的多是底层人士。
过去两年,香港经历了一波又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两餸饭的热潮又再次出现,相关店铺在各地区一家接一家地开,甚至有港人在社交平台上发起成立“两餸饭关注组”。组员们热心地分享各自在不同社区吃到的“两餸饭”品质、味道、价格、分量等,一有新店开张就互相通报,一拥而上品尝。
据香港“两餸饭关注组”收集的资料显示,目前全港有逾300家两餸饭店,其中在最平民化的闹市油尖旺及深水埗最多。各区两餸饭的价格相差无几,最便宜的两餸饭二三十港元就可以买到,三餸饭则要三四十港元,价格近乎连锁店快餐的半价。每天一到晚上,部分受欢迎的“两餸饭”店铺就门庭若市,大排长龙。
由于竞争激烈,一些两餸饭店铺老板除了价钱,也绞尽脑汁,以“高质商务饭盒”的字眼推销。以前,两餸饭往往有“颓饭”“穷人恩物”的烙印,但现在菜式、味道大幅升级,餸菜选择多,蒸、炒、炸皆有。有些店铺甚至还推出“豪华餸菜”,如石斑鱼、羊腩、豉油虾、长脚蟹甚至龙虾作招徕,每一款只加收5至20港元不等,有些奉送例汤或饮品,让顾客手头不宽裕时“豪一豪”。
对于经营两餸饭的小老板们日多,品尝两餸饭的港人日众,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和香港经济不景气有关。在香港从事基层服务工作的社区组织协会副主任施丽珊表示,疫情下,很多基层市民收入大减,只能节衣缩食。根据该组织之前做的调查,有两成底层受访者为省钱每日会少吃一餐,她认为两餸饭店愈开愈多,正好反映出香港基层打工仔的生活压力。
以前,茶餐厅是不少上班族收工后一边吃饭、一边喘息的加油站,但在过去两年,特区政府多次实施禁晚市堂食措施,食客绝迹,做外卖生意的两餸饭店开始大受欢迎。售货员黄小姐表示,她和不少年轻朋友都吃两餸饭,又便宜又饱肚,不觉得老土。家庭主妇郑太也说,以前买两餸饭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现在成了潮流,多了年轻人捧场,其实两餸饭的食物水准不比茶餐厅差,价格不高种类多,都很划算。
不过,香港的两餸饭专门店快速发展,也和香港独特的文化有关。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叶德平博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生活节奏快,许多人下班很晚,有时想节省时间,就直接购买两餸饭,这让港人以经济实惠的价钱,就能够吃到多种家常菜。(凌 德)
日本增加三成种菜爱好者
由于疫情和世界局势变化,日本物价不断上涨,超市的菜太贵,许多日本人干脆自己种菜。日本搞家庭菜园的人近三成都是从疫情后才开始的。
阳台、小院子、农场租赁的土地都可以种菜。日本人在家庭菜园中最常种植的蔬菜包括番茄、黄瓜、茄子、青椒、葱、秋葵、薄荷、毛豆、土豆等。其中,番茄以高票稳居第一,笔者认为这与它动辄一个12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元)的身价有关,看来自己种菜才能实现“番茄自由”。
有网友表示,“饺子用的自己种的韭菜,鲜嫩多汁,非常满足”“种茄子的第17天,每天都能感受到它的成长”“可以吃到新鲜美味的蔬菜,又能减少家庭支出”。此外,家庭菜园还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提供了与邻里沟通交流的机会,“院子里的蔬菜开花结果时,附近的人路过看到会说,今年开的也很漂亮啊,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为了每年都让大家看到漂亮的菜园,我会继续努力”。其次,加深了亲情。“孙子来看我时,我们一起去菜园拔洋葱,孙子很开心”“父母每年都会给我们邮寄家庭菜园的新鲜蔬菜,大人孩子都爱吃”。
如果想成为“菜园达人”,有专门的资格考试。日本园艺协会举办的函授课程——蔬菜栽培讲座,不仅可以教你多达150种蔬菜的专业栽培技巧,你毕业后还能获得“美味安全蔬菜栽培士”证书。往期学员表示,以前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种植蔬菜,通过听讲座掌握了堆肥和土壤的专业知识,现在每年可以收获30多种蔬菜,送给亲朋好友,大家都非常开心。家庭菜园不仅可以提供新鲜的蔬果,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与放松。
除了参加专业培训,还可以观看相关节目,了解更多专业知识。日本电视台NHK就推出了一档节目,邀请艺人们一同体验家庭菜园种菜,并由专业讲师针对种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做出解答,还有蔬菜料理大师为大家讲解家庭菜园常见蔬菜的烹饪方法。 (文 竹)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