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红餐网
作者:周沫
提到面点王,长期生活在深圳的80、90后应该很熟悉,很多年以前,深圳的音乐电台节目总会时不时冒出这么一句广告语——“面点王,都市人的大厨房”。
然而近年来,这个承载了一批深圳人记忆的25年餐饮老品牌,日子似乎并不好过。
< class="pgc-img">>日前,有网友向红餐网(ID:hongcan18)爆料称,广州万胜广场一家开业4年多的面点王歇业了。
据红餐网了解,万胜广场周边有不少写字楼,每天午餐、晚餐高峰时段,前来广场觅食的白领很多,负一层的十几家餐饮店大都经营得如火如荼。然而爆料人却称,面点王万胜广场店近两年生意一直不如人意,最后撤出商场,咋回事?
< class="pgc-img">>部分门店歇业、撤场
面点王的日子不好过
接到网友爆料之后,红餐网记者第一时间前往万胜广场求证。
诚如上述网友所言,面点王广州万胜围广场店确实已经歇业。目前该位置已经放上了遇见小面即将开业的围挡。
△面点王的店面变成了遇见小面的开业围挡,红餐网摄。
“他们是上月底歇业的,这家面点王店开了好多年了,不过除了刚开业第一年生意还算不错外,其余时间都门庭冷清,现在歇业也许是扛不住疫情的冲击了吧。”面点王万胜围店周边商铺的一位工作人员向红餐网记者介绍。
面点王万胜围店歇业的主要原因,我们暂且不得而知。不过,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面点王在广州歇业的并不仅这一家店。
据赢商网2015年2月报道,2014年12月,面点王离开深圳进入广州,而后在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白云区、增城区以及邻近的佛山市开设了20家分店。
可如今,在佛山大众点评搜索面点王,已经找不到门店的踪影,广州大众点评上收录的门店情况则显示,目前面点王在广州只剩下公园店、奥体店2家门店尚在正常营业,克洛维店、五号停机坪店均为“暂停营业”状态。
< class="pgc-img">>2020年4月,一位网友在面点王广州克洛维店留言区愤怒地说到,“大众点评写着营业中,但实际没营业,差评!”记者查询发现,该店最新一条有效评论的日期在2020年1月22日,这意味着,面点王克洛维店很可能在2020年2月到4月之间就已经歇业了。
< class="pgc-img">>同样从大众点评上的最新点评日期来看,面点王广州五号停机坪店或许在更早的2019年就已歇业。
< class="pgc-img">>红餐网调查还发现,其实不止广州,面点王在各地的门店都有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异常。
记者在大众点评查询发现,深圳龙观路店、牛栏前分店以及赛博等分店也均已为歇业/关闭,具体歇业时间无从得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见证深圳成长的25年老品牌
从目前的门店分布情况来看,面点王正退守大本营深圳市场。深圳,是面点王的品牌发源地,在这里,面点王曾有过一段高光时刻。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面点王官微
1996年,创始人张和平在深圳创立了面点王。
彼时大张旗鼓进入中国大陆的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以及香港的快餐品牌,启发了不少餐饮创业者探索中餐标准化。面点王在管理方式上也借鉴了麦当劳、肯德基,包括建立配送中心,进行标准化生产等,而后便凭借清晰的定位、精准的选址及定价策略,打开了中高档快餐市场的消费缺口。
据红餐网了解,面点王最初的定位是“都市人的大厨房”,产品结构包括面类、粥类、包点类、凉菜类、饼类等8大系列,瞄准的是深圳年轻白领群体和家庭消费群体。在选址上,则瞄准肯德基、麦当劳,开在人气较旺的商业区。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单身白领居多,面点王还特创了一种贴心吃法:拼盘,消费者只需要花一份菜钱,就可以吃上两份不同的菜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凭借着一些贴心的经营细节以及独特的经营模式,面点王很快便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成为深圳名副其实的都市人大厨房。
而后,伴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面点王也加速崛起。
2008年,面点王的门店数量成功破百,到了2013年5月,更是发展成为在深圳、广州等地拥有3000名员工、120余家直营分店、3个食品配送中心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
当时,深圳市场上甚至流行有这样一句话:吃汉堡包要去麦当劳,吃炸鸡要去肯德基,吃面食要去面点王。
然而可惜的是,面点王后来的发展并不如人意。
< class="pgc-img">>品牌势能下滑
面点王的存在感逐渐变弱
2008年,面点王的门店数量已经有100家左右,然而13年后的今天,其官方小程序展示的门店仍然只有100家左右。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此外,红餐网观察发现,近几年面点王的开店速度也非常缓慢,2019年新开门店10家,2020年只开了2家新店。
在增长速度变缓的同时,面点王的品牌势能也在肉眼可见的下滑。
高光时,面点王一度生意火爆。比如,2003年就有媒体这样公开报道,“振华路‘面点王’是张和平在深圳开的第二家分店,午饭时走进去,只见座无虚席,引人注目的是几个外国人在挥动筷子,吃着凉拌藕片,津津有味地喝着猪红汤”。
然而如今,一些面点王的门店生意却有些冷清。
3月18日晚7点左右,正值晚市就餐高峰期,红餐网记者专门前往面点王广州公园店,发现这家店生意惨淡,将近200平米的餐厅只有寥寥三五个人在用餐。
< class="pgc-img">>△3月18日晚上7点半,面点王广州公园店生意惨淡。
即便是在大本营深圳,面点王的存在感似乎也越来越低。
“面点王在深圳的门店存在感同样不强,总体上生意是偏冷淡的,我们有时候去商圈做市场调研,经常看到面点王门庭冷清。”一位深圳资深餐饮人士向红餐网透露。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面点王了,虽然它在深圳的店并不少,但我们好像不会专门去面点王吃饭。”“如果不是你提起,我都忘记深圳还有这么一个餐饮品牌了。”记者两位在深圳生活工作了十多年的朋友直言。
< class="pgc-img">>25岁的面点王还停留在十年前
“20年过去了,环境、菜单、服务都基本没怎么变,时代让它从中高端餐厅变成中低档餐厅。”公众号“胖吃大吃”作者“胖崽”用这样一段话形容面点王的现状。
而这,其实也是面点王被年轻消费者遗忘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点餐方式。
红餐网调研发现,面点王至今依然延续着创业初期的半自助模式,消费者进店后开卡入座,再拿着卡片去菜品区自助选取产品,让服务员盖章后取走菜品。
< class="pgc-img">>△十年如一的点餐方式,红餐网摄。
这样的点餐方式不仅体验较差,对第一次去面点王消费的客人也不友好,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摸不透这种点餐方式。
在大众点评上,关于面点王点餐方式的吐槽评论就有不少,有人表示尴尬,有人直言无语。
< class="pgc-img">>“特别像自助餐,问了个遍才知道怎么点餐。”“服务员将点单卡给我之后就走开了,第一次来面点王的我好尴尬,问了才知道要自己去点餐区点餐。”“第一次吃面点王,不知道是自助还是点餐,也不知道去哪点,多次问服务人员后,才扔个一堆数字的卡片给我,也不解释一下。”
其次是就餐环境陈旧。
在装修风格上,面点王各门店大都也是十多年前的装修风格,暗红色的皮卡座、灯光昏暗,这在消费者追求舒适就餐环境和体验感的当下,显得非常过时。
< class="pgc-img">>△装修风格多年未变,红餐网摄
一位名字叫“吃货的田园”的网友表示,20年前光顾面点王,觉得装修还算新颖干净,20年后的今天,面点王竟然还是20年前的样子,没有一点提升。
另一位名叫“樱桃么么车厘子”的网友则表示,“好久没吃面点王,办事路过这家店的。装修有点显老旧,光线、气味、洗手间都不怎么好,吃完赶快火速逃跑一刻都不想多呆。”
< class="pgc-img">>第三,菜单结构十年如一。
目前,面点王菜单上的品类有粥、包、小吃、饼、水饺、面条、凉菜和酒水八个类别,除了在定价上有所变化之外,菜单结构也几乎和十几年前一模一样。产品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更迭,也是面点王被遗忘的原因之一。
< class="pgc-img">>△面点王的菜单,红餐网摄
第四,营销方式老旧。
和日益善于营销的一些快餐品牌相比,面点王显然缺少“网感”和想象力,营销的玩法也停留在上个时代。
且不提当下最为热门的抖音、短视频,面点王竟然连官方微博都没有。而其微信公众号近一年发布的推文信息,除了清一色的充值送活动以及会员折扣外,大都是企业年会,呈现形式死板,几乎没有能与消费者产生互动的内容。
结 语
在餐饮业日新月异的今天,餐厅经营最忌讳的便是一成不变,不能与时俱进。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面点王显然犯了这一大忌。未来,它会如何发展,红餐网也会持续关注。
读前请朋友们帮忙点下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下“广东美食家”。你们的关注、点赞、转发、收藏、留言评论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您们!
< class="pgc-img">>今天来到这个开了很多年的面点王换下口味,这家面点王开在这里很多年了。自从我家在这里买房子就有了。以前没有成家时,经常和夫人来这里吃,因为这里的美食品种很多。各种肉类,糕点,菜类都是很适合我们吃的。这个店的地址就是在中山大道华润万佳超市旁边。以前店很大的,现在好像缩小了些。不过环境还是这么干净整洁。看起来就舒服这种。服务员服务态度也很热情。给大家看看我们吃的,喜欢就收藏吧。
< class="pgc-img">>酱骨头:分量很足,这个是我的最爱,每次来这里吃我必点的。做得很入味。吃起来闻到很香的酱油肉味。非常好吃,我一个人能吃完一份。
< class="pgc-img">>小米粥:也是很受欢迎的,是用新鲜黄小米熬出来的,暖暖的,很好喝的小黄米粥。
< class="pgc-img">>贝贝南瓜:这个也很好味道,必点哦,吃起来鲜甜美味,好喜欢。
< class="pgc-img">>姜汁汤圆:刚刚煮好的汤圆、配上姜汁吃起来很暖胃,味道一级棒。
< class="pgc-img">>猪肉白菜水饺:我家夫人比较喜欢吃,上盘就很快吃完一碟了,一口一个,好味。
< class="pgc-img">>咸蛋黄捞面:做法很特别,吃起来有咸蛋香味,伴上面条上吃起来够美味。
< class="pgc-img">>紫甘蓝拼雪里蕻:看起来就好好看,够清淡健康,每次都点这个青菜多。
< class="pgc-img">>这里位置很容易找的,中山大道华润万佳超市旁边。交通很方便。有公交直达,地铁到天河公园站最近。服务员比较热情,A级食品卫生资质。
< class="pgc-img">>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喜欢我分享的文章信息,你们就帮忙点关注、点赞、转发、留言评论支持“广东美食家”。 如果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就在下面评论框留言给我吧。我看到会及时回复大家。谢谢大家阅读!
022年12月28日,粤菜泰斗黄振华师傅在广州逝世,享年78岁。
黄振华师傅是国宝级烹饪大师,广东粤菜泰斗,2000年曾获国家授予“中国烹饪大师”称号。2011年11月被选入《国家名厨》大典,商务部授予中华名厨(荣誉奖)称号,中国粤菜大师,中国十佳烹饪大师,广东十大名厨。黄振华师傅深谙粤菜精髓,改革创新的粤菜菜式数百种,代表菜品有三色龙虾、一品天香等,开发了满汉筵席、五朝宴、南越王宴、圆桌中国菜等名宴。
广东粤菜大厨的“001”号
31岁成广州酒家大厨
出生于厨师世家的黄振华自幼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心中早已播下“厨师梦”的种子。17岁的他到了沙面鹅潭酒舫做杂工,因勤奋努力,为当时的名厨黄三看中,在工作三四年后,终于有机会“摸刀”。那时,广州酒家名厨黄瑞、黎龙,以及泮溪酒家的点心名师罗坤等一众“厨房大佬”经常到鹅潭酒舫“叹茶”。黄三与黄瑞是乡里,于是介绍了黄振华给黄瑞认识,当时黄瑞告诉他“学好本事,做镬请你!”这话在黄振华心里生根了,从此他什么也不记挂,一心一意在提高技艺,理想就是“去广州酒家工作”。
1970年10月31日,黄振华如愿调到广州酒家,从此跟着十大名厨之一、茅台鸡创始者黄瑞学艺。勤奋如他,中午利用休息时间跟着黎龙师傅学切食材;广交会期间,外宾客人晚上8点多才来吃饭,当师傅们都下班了,他还留下来工作。天分加上勤奋,黄振华进步神速。
1976年,黄瑞退休,31岁的黄振华接班成为广州酒家大厨,是当时业内最年轻的师傅;1986年担任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是最年轻的一位会长,时年41岁;1990年,45岁的黄振华率领广州酒家团队首次参加四年一届的世界杯烹饪大赛,这是当时的世界级精英赛事,最终他摘得金牌。1997年,黄振华和其他16名首批广东省中式烹饪、中式面点高级技师合影,黄振华的粤菜高级技师证件编号是“001”。20世纪90年代,他自费45万元,将自创的数百道粤菜出版成书;2018年,他又自费6万元,将满汉全席、五朝宴等菜单公开,印册成书300本。
广式满汉全席名噪海内外:融合广府菜特点
广州酒家向来以“筵开百席”著称,所供应的筵席种类繁多,燕席、翅席、华筵、春茗、开年宴、蒲节宴等等,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黄振华在20世纪80年代创制的广式“满汉全席”,遂成经典之作,名噪海内外。国内外慕名而来品尝的宾客数不胜数,我国香港美食家蔡澜也曾专程来试。日本大阪旅行社甚至派专人来广州,与广州酒家探讨组织一日两地旅行团来品尝满汉全席。广式满汉全席一共有108款佳肴珍品,分北菜54款、南菜54款。近年来,广州酒家在此基础上推出“满汉精选”,成为广州美食的一张特色名片。
当时为做满汉全席,黄振华找来一大箱子关于满汉的资料钻研,亲自前往发祥地考察,到长春等地的博物馆学习满族饮食文化,采购传统特定食材,并且根据广府菜特色改造菜肴。一方面,使用现代鲜活食材比如鱼、虾、蟹、螺和菇菌山货;另一方面,根据广州人的口味进行菜式味型调整。“妙制驼峰”在北方乃用“扒”的技法制作,黄振华用粤式卤水浸的方法,先开水滚过,再以香叶和草果等卤水料浸数次,去除驼峰的腥味,再配以香菇、马蹄和西芹粒来炒制。“碧海鱼王”用苏眉鱼或者东星斑这一类粤菜食材,以广式堂焯法来制作;“碧海蟠龙”主角是龙虾,“炒丁”也是粤式做法。
那时,黄振华和团队专程北上向当地师傅学习发海参、烹饪“葱烧海参”。学成以后,黄振华对葱烧海参进行升级,令其不单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最后,北方师傅反过来向他请教玄机,黄振华毫无保留告知秘诀:大葱要选最靓的,不用炸得太熟,捏一小段出来提炼葱油做葱烧。
五朝宴:仿古菜肴融合广式风味
南越王宴:追溯广州饮食之源
黄振华的代表作除了赫赫有名的满汉全席,还有“唐宋元明清”五朝宴以及南越王宴。1986年秋交会期间,五朝宴一出,名噪一时。后来应香港的酒楼邀请,黄振华带队前往表演了10天。此前,为了准备五朝宴,酒家带领黄振华等师傅先后到北京、西安、开封、洛阳、杭州和南京等古都考察,搜集古代名食菜谱和烹饪特色,拜访当地名厨共同追溯古菜渊源。经过研究,筛选出有历史故事的仿古菜肴,在传统技艺基础上糅合粤菜特色。
2003年,黄振华以有2000年食文化的粤菜始祖南越王菜为基础,追溯广州饮食之源,从菜品、餐具、服饰、礼仪、典故、音乐和环境布局等方面精心制作西汉饮食遗风、代表古越文化的盛宴——“南越王宴”。为了让每一个菜都有考据,能结合典故,将古代、现代食材和史料充分融合,黄振华及其团队足足准备了10年。他对食物原材料进行了精心甄选,以最能体现南越时期饮食特点的原料入菜,甚至连小食显示岭南特色。
在南越王墓出土两件铜姜礤,其基本构造与今天人们使用的姜礤一样,表明越人在日常饮食中,普遍喜用姜汁入菜。如何以不落窠臼的方式让食客能记住这一特点呢?最后黄振华做了这个选择:现场即制“姜撞奶”。姜撞奶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作为甜点中的上品不失为很好的点缀。恰到好处的食料选择使南越时期“杂食”的特点在该宴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烹调方法上也借鉴了当时的烹调法。南越王墓出土两百多只黄胸鹀,它们的残骨夹存着黄土和木炭,是用黄土包裹再放置炭火中烘熟后才入藏的,此种制法周代称“炮”。这为“南越王宴”的菜式制作提供了可贵的借鉴。黄振华采用上述烹法,制作出“木炭黄泥炮鸟雀”。
2019年,广州亚洲美食节举行。本报策划“食神打卡广州美食”活动,著名导演、制片人张纪中、考古学家黄淼章和粤菜泰斗黄振华作为“食神”,赴广州酒家“打卡”南越王宴,与观众分享粤菜之源。
“泰斗”秘诀:多看多做多学多试味
黄振华曾分享过他从师傅黄瑞那儿学来“秘招”:试味。
豉油皇鸡是当时广州酒家热卖的一道菜,黄瑞烹调时,黄振华就在旁边学习。他试过根据师傅给出的食材份量,跟足操作步骤,然而出来的味道依旧不同。后来才发现,黄瑞在炒的过程中进行试味并及时做出浓淡调整。原来,一道菜里的不同食材可能在不同处理环节都经过入味,浓淡有别。烹调中试味,是保证成品味道一致的最好方法。
黄振华从未停止过学习,他一订就是四五种杂志,经常泡图书馆和博物馆找书看,在电视上一见到有创意的菜式,立刻录像下来,一切都是为了学习和拓展自我。担任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之后,他有了更多到异地考察的机会,热爱摄影的他当时入手了一台相机。这相机不拍其他,只拍所见之菜。每到一个地方考察,他就把菜品拍下来,记录下菜品的造型和食材。至于味道,他反而认为不必执着,因为未必合适广州人的口味,可以再调和。
黄振华师傅曾说,创新,是粤菜永恒的主题。
多年来,他在传统技艺基础上糅合新特色,开拓创新,将粤菜推向新的台阶;他传艺带徒,桃李满天下,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推动餐饮行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致敬大师
一路走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繁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部分图片由广州酒家提供
视频号/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浩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