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网东京5月9日电 日本频道综合日本时尚娱乐网站Modelpress报道,日本Social Wire公司近日统计了2019年1月1日-3月31日期间在社交网站Instagram上带“珍珠奶茶活动(#タピ活)”标签投稿的数量,并根据投稿内容公布了最具人气珍珠奶茶榜单。
排名第一的是来自中国台湾的茶饮料店铺“贡茶”。据悉,贡茶是日本国内连锁店铺最多的奶茶店,并在世界范围内总共拥有1300家店铺。活动期间,共有2495条关于贡茶的投稿,其中关于茶、饮品冷热、甜度、冰量等个人口味喜好的内容较多。第二名是同样发源于台湾的“鹿角巷”,投稿中很多与其 “盆栽珍珠奶茶”等独特饮品有关,同时也有很多用户表示虽然需要排队但还是很想喝上一杯。日本珍珠奶茶老店“Pearl Lady”及其姊妹品牌“茶BAR”并列第三名。
具体排名如下(括号内为投稿数量):
1位:Gong cha(贡茶)(2,495)
2位:THE ALLEY(鹿角巷)(1,570)
3位:Pearl Lady(569)
3位:茶BAR(569)
5位: Chatime(日出茶太)(540)
6位:一芳(436)
7位:alfredtearoom(337)
8位:TEA18(212)
9位:Urth Caffe(180)
10位:KOIThe(153)
(编译:袁蒙 审稿:陈建军)(来源:
Modelpress
)
(版权声明:本文系日本娱乐时尚网站Modelpress独家授权人民网日本频道的内容,禁止任何机构以任意形式使用文章内容及图片,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改编等)
红奶茶品牌“奈雪的茶”近日被曝光两线下门店“蟑螂乱爬”“水果腐烂”等问题,仅上市一个多月,其股价就从挂牌当天的近19港元跌至9.9港元,总市值也从323亿港元缩水至170亿港元左右。当奈雪在资本市场起起伏伏时,另一家头部新茶饮企业喜茶也绯闻不断,一边低调融资,一边否认上市消息。
近两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对茶饮企业的热情持续高涨,“喝奶茶喝出上市公司”的说法似乎给了当代年轻人追随资本的新方向,开家奶茶店成了不少年轻人实践“造富梦”的第一步。然而“现实”总会给“梦想”残酷一棒。大品牌奶茶店被资本裹挟疯狂开设自营店,却深陷盈利焦虑。不少年轻人则将目光转向了提供加盟模式的小品牌或杂牌奶茶店,几万元的加盟费看似门槛不高,但周平(化名)的加盟店半年后却陷入了连店租都赚不回来的窘境,只能转手退场;坚持了三年多的郭俊(化名)则发现行业无序竞争,奶茶店也开始“内卷”。
一边是资本的热烈追逐,一边是行业人员的艰难维持;一边是奶茶品牌创始人凭借上市实现财富自由,一边是年轻人尚未赚到第一桶金前就已经被“坑”着交了学费。“开家奶茶店”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似乎难有定数。
资本推波助澜500米内14家门店
公开数据也显示,近几年来,奶茶相关企业注册量飞速增长,2020年新注册企业8.54万家,同比增长33%,今年前4月新增企业2.84万家,同比增长60%。
南都记者在广州白云区的润洲城市广场商圈踩点发现,商场500米范围的茶饮店大大小小加起来竟然超过了14个。除了蜜雪冰城、1点点、益禾堂、沪上阿姨等较为知名的网红品牌,手挞柠檬茶、古御贡茶、茶园李等小众品牌也疯狂扎堆其中。对比之下,该商圈范围内只有一家咖啡店——麦咖啡。
类似的情景也在其他各个商场、商圈不断复制。
市场疯狂背后也免不了资本的推波助澜。南都记者根据天眼查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奈雪的茶、喜茶、沪上阿姨、古茗等较为知名的奶茶品牌均获得了数额不小的融资。其中,奈雪的茶在今年1月完成1亿美元的C轮融资,伺候赴港上市募资超50亿港元;喜茶今年7月完成5亿美元的D轮融资;沪上阿姨获得了一笔近亿元的A+轮融资。而小众奶茶品牌如willcha、植物标签等均在今年上半年内连续获得了两轮融资。前述一系列奶茶品牌的融资方中不乏红杉资本、腾讯投资、真格基金等大牌投资机构,可见该赛道对热钱的吸引力。
2021年以来的奶茶品牌融资统计(南都制图)
资本和市场的躁动也逐渐传递至年轻人当中,“喝奶茶喝出了上市公司”的说法一度让他们怀揣“造富梦”进入奶茶行业,这也导致更多的中小投资者携带民间资本“杀入”茶饮这片所谓的“蓝海。”
“奶茶造富梦”半年内破碎
可是,现实过于“狗血”,不少人在还未挣到第一桶金前就先踩了坑。
大专毕业后,周平打算在顺德开家奶茶店,对行业了解不多的他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烧仙草品牌,简单电话咨询后,他就被邀请到了该品牌的广州总部。接待人员向他介绍,加盟有三个档次,不同档次的加盟费相差上万。越往上,可开放的店铺权限越大,能经营的奶茶品类也越多。
不过,看似层级分明的“加盟条件”在品牌方得知周平启动资金有限后竟然有了松动。该品牌人员称,愿意向周平开放他人无法享有的更高等级权益,比如允许其经营更多茶饮品类、允许其同时做小吃等,同时还承诺后续会指导其门店运营。当天,周平就支付了近2.5万元的加盟费,后续找铺、支付店租、店铺装修、原材料购买等方面又投入了2万多元后,周平最终开启了奶茶店老板生涯。
但意外的“优待”却没带来预期的“前景”,加盟店开业后周平发现,除了开店时品牌方派来过师傅帮忙,之后就再也没有对该加盟门店进行过任何方面的指导。品牌方俨然成了“甩手掌柜”,而周平的加盟店则只能独自面对各种问题,自生自灭。
“每个商圈至少有3-5家以上的奶茶店,招商无序,完全没有规划,商家之间可以用‘贴身肉战’来形容,竞争太惨烈。”有经营奶茶生意多年的商家向南都记者吐槽。
据周平透露:“头三个月店铺还处于盈利状态,后续现金流就只能维持材料购买、员工工资。店铺逐渐陷入死循环,连水电、店租都不能覆盖,半年后只能转手。”
对于现在时兴的加盟店,天然呆奶茶广州某直营店负责人也给出了自己总结的“防坑”建议,她表示,首先一定要去品牌的线下门店体验产品、感受服务,而不要被门口所谓的“大排长龙”所迷惑;第二则是深度了解品牌的背书,以及加盟后给到的支持力度和运营服务;最后,要重点考察品牌的稳健度。她特别强调:“这包括从前期店铺位置、租金成本、加盟者经验的评估,到后期同步品牌活动、产品更新和产品品控管理等。那种给钱就让加盟的品牌要警惕。”
周平与奶茶品牌签订的合同
网点扎堆布局“蓝海”变“红海”
“品牌越来越多,奶茶店数量趋于饱和,这都给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坚持开店三年多的郭俊现在也发现,他开店的那条街,第二年就多了大大小小11家奶茶店,生意直接被分走一半,目前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你如果生意还行,一个小牌子开在你旁边,生意倒三分之一。又来一个中等品牌,你又倒三分之一。再来一个大的品牌,基本上就等着给人家当炮灰吧。”
2015年曾经营奶茶加盟店的深圳陈女士,则在18年就看清了行业发展态势抽身退场,及时止损。她向南都记者回忆道:“当初先是缴纳了3万元加盟费,店租是7000-8000元,我们店一天能卖100-200杯,售价在10-12块,一杯有40-50%利润,一天奶茶店能有一两千块钱的营业额。”
不过,后续其所处商圈的网红奶茶店越来越多,以及外卖佣金上涨,陈女士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这门看似“真香”的生意。
与小品牌加盟店相比,财力更为雄厚的大品牌直营店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天然呆奶茶广州某直营店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对于直营店而言,一杯茶饮毛利虽然能达到60%,但其背后需要付出更为昂贵的经营成本。作为直营店需要在重点商圈布局,而店铺的租金居高不下,另外市场竞争激烈使其要不断做推广活动维持品牌热度。
“像我们的直营店开在东方宝泰,租金和人工分别支出达十来万,实际利润算起来不到50%。再做代金券、新品半价、买一送一等活动的话,利润不到30%,但不做活动就很难把品牌推广出去。”该门店负责人表示,前段时间广州疫情导致其6、7月起码亏损了30万元。她感叹道,茶饮市场很大,想在大浪淘沙中把自己淘出来,需要强大的实力。
加盟商“内卷”给消费者埋“雷”
在熬过了前期设备、装修、无人指导运营的“坑”后,周平渐渐对奶茶行业有了认知,按照他的说法,品牌方提供的原材料价格其实大幅高于市价。“加盟章程规定,原料要从他们那边买的,以一包茶叶为例,门店自己去批发市场物色是20-30块钱左右,从品牌商那里进货,大概要花100块钱。”
据周平透露,在意识到这个现象后,不少加盟商开始自己物色相同的原材料进行替换,以降低成本。
“不少茶饮企业都会在加盟条件中明确要求,要从品牌方进货。一方面是品牌方是可以管控原材料品质、保证食品安全,从而统一奶茶最后的出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规模化的采购降低成本,同时也是品牌方的一个盈利来源。”有熟悉茶饮企业的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大品牌的原材料较市场上普通的品质有较大差异,而且为食品品质、安全考虑,对统一进货要求非常严格,但也不排除一些小品牌、杂牌奶茶店存在一些猫腻,借统一进货进行牟利。
但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都在加盟制度中约定了对加盟商的管控,有奶茶品牌的代理人向南都记者表示,为保证品牌调性和质量,品牌方会定时到加盟店中督导。“以前曾发现有门店‘走货’,用其他渠道的货来代替品牌货物,我们会开罚单,严重的会勒令关店。”
但即便如此,加盟商仍有“应对之策”,除了替换掉原品牌的原材料,有奶茶店老板还想出了“杂牌店”反哺品牌店的方式来增加盈利。
在佛山开了三年多奶茶店的郭俊表示,虽然前期投入总计高达65万元,但依靠着反哺模式,他的2家奶茶店已经实现盈利。据郭俊透露,他在掌握了其加盟品牌的奶茶配方后,就决定再开一家用相似配方的“杂牌店”来提升盈利效率。“我们加盟店的毛利平均能达到60%-65%,但店租、人工、外卖扣费等都会让实际利润一降再降。我就开了一家杂牌店,用别的原料加上加盟店的配方,试着做出品牌店的味道。”按照郭俊的说法,他的“杂牌店”的产品品质与品牌店相差无几。“茶饮行业里做久了你就会发现,不同原料也能调出相似的味道。区别在于,加盟店的茶叶会好一点。现在,如果加盟店可以打10分,那我杂牌店怎么也能打到8分。”
不难看出,奶茶行业的无序竞争和加盟体制的混乱,最终也传导到了消费者的终端,即便看上去品相、口味差不多的一杯奶茶,但原材料、茶叶以及品质还是存在较大差异,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奶茶行业的乱战。而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开家奶茶店”似乎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零售实验室课题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实习生 林文琪
策划:甄芹 统筹:田爱丽
<>段时间那篇奶茶黄牛的推文发出去之后,留言里有很多吃货粉丝讨论起”愿意为奶盖茶排队多久”的问题。
看来大家对于奶盖茶还是情有独钟啊,于是册空实验室决定再来一次奶盖茶测评。吃货小分队兵分4路,赶赴城北、城东、城中,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凑齐杭州常见的11杯奶盖红茶。
(为了保证测评的准确性,本次参与测评的奶盖茶,全部是无糖红茶茶底,部分奶茶店不供应无糖红茶底,故不参与测评。)
*评分说明:?代表1分,?代表0.5分
喜茶——喜乐芝红玉
价格:22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2.89cm
咸芝士味道明显,奶油比例高、奶盖有种半凝固的口感,茶味浓,但涩感也重。混合起来喝有一丢丢割裂感,还是觉得红茶较涩
鹿谷製茶——玛奇朵日月潭红玉
价格:16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2.99cm
奶盖比较稀薄,芝士味道淡、奶盖甜,植脂奶油味,大胃少女个人不喜欢,但有路人吃货表示喜欢。红茶味明显,清淡不涩,奶味不够浓。
弥茶——芝士武岩韵茶
价格:25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3.07cm
本次测评中味道最咸的奶盖,茶味相对比较淡,但是涩味突出。把茶底和奶盖混合之后竟然还不错,芝士奶盖把茶涩味掩盖掉了。
因味茶——丝路伯爵
价格:28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3.47cm
咸味适中、芝士味浓、质地浓稠。茶味浓郁,第一口就能喝到明显茶味,且无涩感。忍不住感叹一分价钱一分货,综合口感是本次测评中我最喜欢的。
蘭芳園——芝士奶茶
价格:15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2.34cm
芝士味儿很浓,奶盖颜色偏黄,口感喝起来有奶泡的感觉,空气感很明显。因为是港奶的做法,所以茶底非常浓,混合之后喝偏向于鸳鸯奶茶的味道。
贡茶——奶盖红茶
价格:16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2.14cm
喝起来有植脂奶油的味道,不像纯的动物奶油乳脂的香味那么浓,质地较为浓稠。茶涩味明显,奶盖之下还是涩味明显,表现不够理想。
另茶——锡兰高地红茶奶霜
价格:24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3.00cm
咸口儿的芝士奶盖,咸甜适中,topping撒了可可粉增加了香味,奶盖质地扎实、奶泡厚,茶很香,几乎无涩感,性价比之选。
一点点——红茶玛奇朵
价格:15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3.14cm
奶盖甜度很高,奶味香浓,茶味明显但是涩味也很明显,总的来说混合着奶盖一起喝,口味还不错,而且性价比颇高,排队时间也还好。
福海堂——白桃海盐
价格:18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2.20cm
奶盖虽然不厚,但是质地浓稠,几乎没有气泡,甜咸适中,非常扎实,芝士味道更明显。红茶里面有桃子的香甜味,简直惊喜,配合粉色茶汤,简直少女心爆棚~
皇茶——芝士红玉茗茶
价格:19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4.00cm
皇茶的奶盖走的完全是甜口儿,奶盖很厚,但是比较稀薄,刚拿到手就开始融化下沉。茶味清淡不涩,茶底和奶盖很平衡。
萃茶师——芝士甘韵台
价格:18元
奶盖口感 ????
茶味浓度 ???
口味平衡度 ????
奶盖高度:2.21cm
奶盖偏甜,喝起来很顺滑,但是茶底涩味太重已经盖过了茶香,喝起来都有种港奶的口感了。
奶盖茶4宗“最”
奶盖最厚:皇茶
奶盖最薄:贡茶
奶盖最甜:一點點
奶盖最咸:弥茶
综合测评结果
??
路人好感度前三
福海堂白桃海盐
因味茶丝路伯爵
另茶锡兰高地红茶奶霜
ps:喜茶的口味从评分来说比较受欢迎,但是路人考虑到排队时间就选择了放弃,如果排队时间在20min以内还是很乐意去购买的
路人不复购尾三
贡茶奶盖红茶
萃茶师芝士甘韵台
鹿谷制茶玛奇朵日月潭红玉
(册空实验并非科学实验,口感评价仅代表参与者个人观点,样本仅针对当日购买的门店中获得的样品,结果仅供参考)
编辑 阿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