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到,秋分前后,全网集体刷屏的不是大闸蟹,而是“秋天第一杯奶茶”。
这到底是什么梗?怎么火起来的?
这波热度,卖火了哪些产品?
作者 | 妮可
秋天第一杯奶茶,到底什么梗?
毫无预兆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上全方位蹿红,几乎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刷屏。
别说普通人,茶饮圈的朋友们都蒙了:这什么梗?谁家策划的?怎么就红了?
< class="pgc-img">>
这个梗一开始是有人在微信给对方上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对方二话不说,发来一个52元红包,意思“拿去卖奶茶喝吧”。
很快,大家纷纷跟风,有晒红包的,有晒奶茶的,玩梗的目的也逐渐从要红包、秀恩爱,扩散到花样表达对奶茶的爱:
< class="pgc-img">>
发现了吗?这年头,越是无厘头的梗,越容易一不小心成为热点。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上了热搜,这热度简直像坐着火箭一样,中午微博话题阅读量还几百万,下午就飙升到1000万+,一转眼到傍晚就过了2个亿。
< class="pgc-img">>
这热度,茶饮品牌怎能错过,抽奖互动安排起来,玩得比网友还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秋天第一杯奶茶”梗爆红,就像昨天因为太帅登上热搜的维权小张一样,深究起来没有太多原因,就是有趣、轻松、无厘头,戳中人们的“玩梗心态”,消解生活的压力和无聊。
关于这个梗,其实,茶饮圈朋友们主要关注的是2件事,第一件是——
< class="pgc-img">>
第二件:全国网友都去喝了“秋天第一杯奶茶”,那大家喝的都是什么?
秋天第一杯奶茶,喝的都是什么茶?
外网看到的是热闹,内行人看到的都是机会。
既然这么多人都晒出了自己的“秋天第一杯奶茶”,就说明这一大波初秋饮品消费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
那么,它们到底发生在哪儿?大家喝得最多的是什么?哪些品类最有可能获得了红利?咱们从两个维度去看这件事。
- 近30天微信指数
近一个月来全国陆续入秋,我们以9月22日为节点,选取了30天的数据,横向对比了珍珠奶茶、杨枝甘露、烧仙草、港式奶茶的微信指数:
< class="pgc-img">>
从30天数据来看:
- 今年一直很火的烧仙草,微信指数最高;
- 秋冬是珍珠奶茶的主战场,正在波动中稳步上升;
- 一直很稳定的港式奶茶,有轻微的上涨趋势。
这一数据和朋友圈、微博的反馈比较一致。昨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时,许多人晒的都是书亦烧仙草。
< class="pgc-img">>
- 近3个月品牌上新
哪些新品最有可能出现在“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清单里?
因此,我们盘点了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CoCo都可、茶百道、一点点、古茗、煮叶等品牌近3个月推出的部分新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统计截至9月22日,其中新品、小料均为不完全截取或标注
>
初秋喝到的奶茶,也可能来自夏末,带有一定的季节过渡意义。葡萄、芒果、椰子还在菜单上,豆乳、奶油已经纷纷登场;小料里,各种“冻”越来越多,承担了奶茶一半的咀嚼快乐。
这波热度,提供了5个灵感方向
奶茶话题又一次刷屏,但对于很多饮品店和研发人员来说,初秋这段时间有点尴尬:
夏天的水果物料还没用完,冬天的趋势还不明朗,到底上什么、怎么上,没有很明确的指向。
这次“秋天第一杯奶茶”话题,倒是提供了一些思考方向:
1、水果将以新方式,出现在秋冬菜单里
奈雪刚刚上线的“葡萄乌龙茶”,茶底使用的是葡萄窨制的乌龙茶,泡出来的茶汤有葡萄香气,一上线就引发行业关注。
这轮水果奶茶,提供了秋冬上水果的一个思路:换个形式,留下香气。
饮品店的水果物料,葡萄、水蜜桃、荔枝,都可以考虑彻底“改头换面”,用香气、色彩、水果冻等方式完美融入秋季产品里,既消化库存,又提供新鲜感。
2、消费者对饮品的季节性更有感知了
这也是本次话题最让人惊喜的地方。
每到春季,整个消费食品领域都会迎来一波樱花、抹茶上新。相较而言,秋天,似乎还没有形成非常大规模的季节限定上新。
茶饮里,相对常见的秋天元素是桂花,比如煮叶刚推出的“大红袍豆乳拿铁”,就撒了桂花。
< class="pgc-img">
煮叶大红袍豆乳拿铁,撒上了桂花
>此外,益禾堂预告了新品“可以喝的月饼”,往年一些品牌的欧包里也推过蟹黄口味。
既然消费者已经主动提出要喝“秋天第一杯奶茶”,干脆就满足吧——这也许是秋季限定的一个方向。
3、“生打、噗呲、厚、撞”,越生动的名字越受欢迎?
之前新品起名,流行卖萌路线:波波、芝芝、芒芒、莓莓……
今年这几个卖得比较火的产品,增加了一些很有画面感的动词,比如“生打椰椰奶冻、葡萄撞撞宝藏茶”;还有一些非常生动的形容词,比如“噗呲鲜果气泡茶”、“厚乳拿铁”。
好产品更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字。也许接下来,要有一波生动形象的秋冬产品名出现在各大品牌菜单上了。
4、茶底追“特殊香气”,奶油顶、多底料成标配
在这波新品中,除了葡萄窨制的乌龙茶底,我还发现了2种不常出现的茶底:小青柑、伯爵茶。
从金观音、黄金桂,到凤凰单丛,再到下半年咖门主办的新饮力大赛中,很多选手用到的普洱,行业对“特殊香气”的尝试越来越大胆。
此外,随着今年的加料趋势,“奶油顶+坚果”组合已经开始占领整个奶茶界。
< class="pgc-img">
古茗的伯爵鲜乳茶
>同时,小西米、西柚粒、布丁、各种冻、波波混搭组成的复合型底料也越来越多——多料已经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种标配。
5、新概念容易“成就”新爆款
近3个月来,比较明显的一个爆款是椰子类产品,喜茶刚推出时,很多门店都卖断了货;奈雪的“霸气好椰”,3天便卖出10万多杯。
喜茶生打椰
>椰子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茶饮里。仔细观察,这轮椰子热潮,和“生椰乳”概念有关。
过去茶饮对椰子的运用主要是椰子水和椰奶,这次冷压榨工艺生产的“生椰乳”,口感和风味更接近天然,给产品带来更高的价值感。
还是那句话:爆款,来自于对传统物料的再创新。
今年以来,“奶茶”已经上了无数次热搜。
而热度背后,好的产品永远是一切爆红的核心因素,而且是品牌留在顾客心中的原点。
很多人都觉得英文难学,语法多种多样,其实中文比英文难学多了。中国汉字寓意丰富,妙趣横生,一字之差,代表的意思就千差万别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公安局旁边有个奶茶店,叫“追茶到底”,没想到这个店一开张就火了,不得不承认,他把中国汉字运用得非常好,。很多网友就想纷纷效仿了,那么就有网友提问了,如果在公安局旁边开个理发店,该叫啥名字好呢?哈哈哈,网友的智慧果然是无穷无尽的,。
< class="pgc-img">>
天,咖门主办、德馨食品冠名的第四届新饮力新茶饮大赛西南区域赛,在成都圆满落幕。
这场比赛中,“中国香料”大放异彩,冠军选手用“木姜子油”赢了全场,丁香、芫荽、薄荷等也被运用到了作品中。
而梨、柚子、茶咖成为“人气王”,一半选手都在用。
还有哪些亮点?一起来看现场直击——
新奇碰撞,西南3强选手诞生!
正值冬季上新高峰,咖门第四届新饮力新茶饮大赛西南区域赛落幕,前3名决出!
他们是:第1名杜燕,第2名甘子娟,第3名马娜。
先来回顾一下3强选手的作品:
1、第一名:杜燕
- 原叶茶冲泡
- 茶+奶调饮作品《不是凡间饮》
这款饮品融合了鲜果与咖啡,用金牡丹乌龙茶复配牛奶、冷萃咖啡液打底,加入人参果肉,碰撞出焦糖的甜感,各种元素十分和谐,但又释放惊喜感。
- 创意茶饮作品《旺兔水》
胡萝卜搭配木姜子油,两者前后味互补,再加入苹果、香水柠檬、西柚,用酸中和木姜子油的辣感,适配度很高,川窖茉莉也为茶底增添了鲜感。
2、第二名:甘子娟
- 原叶茶冲泡
- 茶+奶调饮作品《白月光奶茶》
以秋月梨为主要元素展开,红枣煮过之后放入白茶闷泡去“青”后,加入秋月梨汁和梨子冻,再复配燕麦奶,整体口感清爽、低负担,适合作为秋冬去燥饮品。
- 创意茶饮作品《酸茄炸弹》
栀子绿茶搭配云南酸茄,果酸浓郁,茶感鲜爽,梨汁和释迦的融入,中和酸感,更使得果汁感强烈,香气饱满。
3、第三名:马娜
- 原叶茶冲泡
- 茶+奶调饮作品《栀香米咖》
这款产品在鸳鸯的结构上进行了变型,改变原本重茶、重奶、重咖的思路,用栀子花绿茶和牛乳相结合,再咖啡风味米麻薯来保留传统鸳鸯奶茶里的咖啡香,香气浓郁但口感更轻。
- 创意茶饮作品《嗦冰粉》
以成都冰粉小吃为灵感,把冰粉和柠檬进行混搭,加入红糖、花生,让饮品更有价值感,唤醒人们的童年记忆。
木姜子油赢了全场
“香料”会成为今年新趋势吗
这两年,“追香”是饮品的流量密码,从茶底到小料,“香”的概念越来越丰富,一杯香气明确、有记忆点的产品,更容易成为爆款。
而此次西南区域赛中,我又看到了追香新方式。
1、从荆芥到木姜子油,“中国香料”越用越多
近一两年,“中国香料”在茶饮中崭露头角。去年全国冠军崔法可,就曾在区域赛中用到了荆芥。
本场西南区域赛,冠军选手杜燕创意茶饮“旺兔水”,用的则是胡萝卜搭配木姜子油。
这款产品给评委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西南赛区评委、霸王茶姬产品中心总经理胡维仁认为,“胡萝卜的清甜感很好地中和了木姜子油的辣感,是一个好创意。”
此外,丁香、芫荽、薄荷等香料也被选手运用到了作品中,比如1号选手陈鹏的“归柚昔”用肉桂搭配葡萄、啤梨、秋梨冻,3号选手林文超用丁香搭配柚子,做出“柚香逢”。
从茶底到水果再到五谷,“高香”产品的好感度非常高。但香料真的能成为秋冬“种子选手”吗?
SEVENBUS产品负责人邵盛楠表示,香料本身十分小众,不一样的香料接受度也不同,做出爆品并不容易。
西南区域赛评委、SEVENBUS产品负责人邵盛楠
>同时,香料香气强势,在于其他元素搭配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或者选取风味更足的水果与之搭配,平衡饮品整体风味。
2、茶香+咖味,“追香”又有新方式
大赛上,很多选手都在做茶咖。
比如,冠军选手杜燕用金牡丹乌龙茶复配咖啡,再加入人参果,别有一番风味;季军选手把栀子花绿茶与咖啡、牛奶相结合,做出“清爽版鸳鸯奶茶”。
从3月份开始,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品牌,都陆续推出了“茶拿铁”,茶颜悦色旗下的鸳央把“茶咖”的热度推向高潮,益禾堂最近也推出了茉莉鸳鸯拿铁。
那么,茶+咖要如何碰撞出新火花?
西南域赛评委、国际级评茶师陈鹏毅告诉我,茶与咖的结合,其实是“茶香”与“咖味”融合,把两者风味优势发挥到最大的过程。
西南区域赛评委、咖门饮力学院特邀顾问、国家级评茶师陈鹏毅
>气泡、茶、咖啡三者的组合,或许能成为一个受年轻人欢迎的创新方向。不过,研发相关产品时,需关注茶咖的咖啡因含量。
柚子和梨成为“人气王”
水果又有新应用
这场比赛中,水果运用上也是一大亮点:有近一半的选手都用到了柚子,柠檬、血橙等柑橘类的水果。
比如6号选手胡雪的“青山粉黛”,把柠檬和柚子相结合,用山茶花乌龙做茶底,别有一番风味。
除此之外,最近人气很高的梨,多位选手都在用,与水果、乳制品搭配,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比如,亚军选手甘子娟用去“青”后的白茶复配燕麦奶,再搭配梨汁、梨子冻,口感甘甜清爽,简单中藏着惊喜,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最近7分甜上新的两款新品“青山白柚·乌龙”和“橙香荞麦”,都获得了不错的热度;沪上阿姨推出“鲜炖梨系列”,很多门店供不应求。
不过,西南区域赛评委、甜啦啦研发总监沈一鸣也指出,比赛中水果之间的搭配有些复杂,互相“抢味”,风味上还有提升空间。
西南区域赛评委、甜啦啦研发总监沈一鸣
>茶饮“卷”到今天
创新应该遵循哪些逻辑?
一场比赛下来,能清楚地从参赛作品中感受到专属于西南赛区的“性格”:热烈又大胆,风味元素丰富,敢于混搭。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思考,茶饮元素越来越丰富、创意越来越“卷”的今天,创新到底要遵循哪些底层逻辑。
对此,胡维仁表示,“产品研发要讲究‘君臣佐使’,先考虑清楚谁作主角,都去‘抢戏’,反而都不突出。”
西南区域赛评委、霸王茶姬产品中心总经理胡维仁
>而杨洪广在点评选手作品时也提到,“原料搭配之所以能和谐,前提是香气特征一致。”
西南区域赛评委、四川书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杨洪广
>新茶饮发展到现在,饮品人已经沉淀出了大量的经验和想法,“但这不应该成为负担和枷锁,还是要回归饮品的本质需求。”陈鹏毅表示。
西南区域赛的亮点还有很多,一起来看图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