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看点
1、降本增效是一种串联行为?核心在降本还是增效?
2、餐厅系统模块优化势在必行,方向在哪里,核心是什么?
3、怎样利用数字工具了解餐厅用多少人,做多少事,在优化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利润?
当信息化成为现代餐饮的主要特征,“人脑”与“经验”的不足愈发显现出来。
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化实现餐厅的降本增效?信息化工具又在餐厅中体现出哪些价值?
第七期美团收银《餐饮人圆桌汇》邀请到了宏状元总经理李毅,与美团收银产品市场部负责人王东烽一起深度探讨餐饮信息化降本增效的奥秘。
中餐信息化的核心不在降低人工成本,而在于提升效率!
在中餐场景中,降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前厅:中餐餐饮的体验大多还要依赖于人工服务,降低人工成本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砍掉服务,降低体验;
后厨:很多人认为中餐的机械化能力相对不足,其实不然,其根本原因是中餐对烹饪工艺与对美食本身的追求都更高,这使得机械在中餐中的应用率更低。
中餐的特性使然,无论是在前厅或是后厨,节省人工成本的空间都相对局限。
所以,中餐通过信息化降本增效的核心,从一开始就不在于降低人工成本,而在于提升效率。对于这一点,宏状元李毅在《餐饮人圆桌汇》中也有提到:中餐降本增效的核心在于通过提升效率,提升翻台率等,去摊薄人工成本,而非简单粗暴地降低人工成本。
< class="pgc-img">>▲李毅
李毅强调,在传统餐饮场景中,降低人工成本就意味着减掉人工对应的工作与服务。如果降低人工成本对终端体验与运营业绩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那么,这种降本行为就得不偿失。餐厅甚至会因此陷入“越降越垮”的境地。
降本,应该基于业绩的恒定。而信息化工具在其中的作用就是通过信息化模块的优化,让降本不会对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换言之,只有当确定信息化工具可以代替某些人工操作且不影响最终出品与体验时,才可以考虑降低人力操作。
老店,大多数需要迭代,优化模块;新店,开多大的店?做多少SKU?对应多少人工?在实际的餐饮运营中,老店拿什么迭代,做模块优化?新店的最优模型又从何而来?这是餐饮人目前普遍面对的问题。
老店模块的迭代与新店模型的建立,需要借助信息化工具,对各项运营数据进行测算,才能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SKU优化周期缩短两到三倍
当李毅提到“宏状元50%的业绩来自于30%的SKU”时,美团收银产品市场部负责人王东烽表示:“SKU有很大的优化与简化空间”。
但SKU优化绝对是件“技术活”,宏状元也曾在SKU优化上走过“弯路”。李毅提到,两三年前,宏状元突遇“不明原因”的业绩下滑,在给15位老顾客打电话之后才确认是因为有些菜在SKU优化时被砍掉了。
平时看起来是非创收主流的菜品,在真正砍掉时却发现极其影响业绩。因为,有的顾客会因为一碟小咸菜而放弃了一个粥店。消费者在面对自己喜欢的菜品时,“缺一不成席”。
在传统餐饮模型中,论证SKU模块的优劣往往需要以几年为单位,而如今,在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下,论证SKU的周期已压缩至6个月至1年的时间。以外卖为例,整个外卖系统后台沉淀下的大量数据,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测算出多少比例的SKU占据多少比例的收入,哪些SKU是营收利器,哪些SKU又导致了顾客的流失……
< class="pgc-img">▲老街烧烤美团收银管理后台
>连锁餐饮的SKU测算更复杂。创立9年,在全国拥有300多家门店的老街烧烤,要求每一家店都使用美团收银系统,就是为了通过美团收银的点单系统、连锁功能以及进销存管理功能,让包括300多家门店的庞杂体系通过统一的后台分类、归纳,得出一目了然的智能分析数据。
后台中,收银功能下的各个产品点单率,连锁功能与进销存管理功能下的库存管理与操作记录,点单率与耗材数据,帮助老街烧烤梳理出一个清晰的产品脉络,这些,均可以作为老街烧烤进行SKU优化的依据。
那么,拿到了信息化大数据,餐企要怎样具体实施SKU的优化呢?美团收银王东烽给出的建议是:淘汰尾部SKU,简化菜单,为创新SKU释放空间,最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SKU模块。
< class="pgc-img">>提效节约时间成本是重点
< class="pgc-img">>餐饮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一直以来,餐饮的经营都需要一定的社交人文关怀在里面。
当我们做信息化转型时,一味追求的并非是用冷冰冰的机械与系统去改变原有的体验,而是利用信息化工具进一步提升体验。人力,在餐饮业在短时间内仍占主导地位,信息化系统的价值体现也将依然以一定的社交人文关怀为基础。
< class="pgc-img">>▲大头儿子鲜奶吧美团收银系统
最近很火的大头儿子鲜奶吧,走进它的门店,在吧台的醒目位置放置有美团收银系统,店员会引导顾客通过美团收银系统进行手机点餐。
大头儿子鲜奶吧吴总表示:“所有门店均统一使用美团收银的手机点餐功能,大部分顾客均是通过手机来完成点餐、下单、支付流程,相当于一个门店就节省了2-3个人工成本。”
但是,吴总的重点却并不在于节省人工成本,而在于美团收银系统为顾客节省了下单等待的时间,提升了门店的翻台率与营业额,店员则可以节省出时间为顾客提供更全面、更高品质的服务。
既提升了体验,又节省了人工,才是信息化系统价值最大化的正确方向。
< class="pgc-img">>精准营销会员管理需要完善的数据支撑
识别用户,是信息化系统的又一大作用。
哪些是老顾客,怎么维护?又有多少新顾客,拿什么吸引回购?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不只在于将顾客分层级划分开来,让餐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还在于通过顾客的就餐周期、用餐喜好、个人资料等数据,为餐厅的精准营销提供实用有效的内容依据。
在《餐饮人圆桌汇》中,李毅提到了一个土耳其的披萨店,这家披萨店一年至少五次主动联系客户,其中包括生日、纪念日关怀,节假日祝福等,让餐厅的生意越做越火。这些,都基于这家披萨店做了一套完善的信息化CRM模块。
< class="pgc-img">>▲友锅卤虾内景
在我们身边,善于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会员营销的餐企亦并不鲜见。在全国拥有850家门店的友锅卤虾,就一直在通过美团收银系统的会员发券、常客激励等功能,维护活跃顾客,激活“沉睡”顾客,不断刺激消费。目前,美团收银系统在整合了友锅卤虾的会员基础信息后,为友锅卤虾提供了100+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玩法。
信息化系统为餐厅的营销提供了更多元的场景与更丰富的玩法,同时又优化了营销成本。针对营销,美团收银系统已经开启了“全域营销”的模式,基于线上、线下的全域流量与完善的锁客体系,打造了覆盖门店全营销场景的16种营销、100+营销玩法,帮助餐厅对会员进行分层级管理,精准识别会员,精准投放营销活动。
基于信息化系统,营销这件事变得更简单,也更高效。
< class="pgc-img">>供应链系统实现跟进库存状态
餐饮的成本主要包括三大方面:房租、人工、食材!食材管理,对于餐厅的成本优化也至关重要,那么,信息化系统对于食材管理又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 class="pgc-img">>▲美希马大▲姐美团收银系统后台
在广州扎根的陕西地方特色面馆美希马大姐面馆,目前开了12家门店,店店火爆。创始人马大姐为了将陕西美食特色更好地体现出来,不仅在店面设计中加入了兵马俑等陕西元素,特意聘请了陕西美食师傅,同时,大多数原材料也均采购自陕西当地。
美希马大姐陕西面馆同样使用的是美团收银系统,通过美团收银系统的连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功能,美希马大姐陕西面馆各家门店每天的经营数据,原材料消耗与库存情况都得以实时展现,方便采购进行及时补货进货,既保证食材的新鲜供应,又优化控制食材的库存。
通过信息化系统来监控食材的进出,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减少库存,也是一种降本的有效手段。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针对中餐,几乎每一道菜都有它的逻辑与学问,每一个顾客群都不是孤立的,每一个服务环节都有着它对应的价值,当我们需要优化这些板块时,信息化工具会比人力更懂消费行为学、营销学,库存管理学,它会引导餐厅如何通过降本增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流开源。
餐厅系统模块化势在必行,数字化、信息化成为餐饮业的主流趋势。趋势之下,包括美团收银在内的数字工具,还将进一步迭代升级,但真正应用至实际运营之中,还需要餐企像上述案例一样,积极挖掘与利用它们的功能,推动餐厅的数字化转型,高效优化餐厅系统模块。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完这两家“中西快餐王”,我们总结了一套“提效大法”。
◎ 餐饮老板内参 白刘阳 杨守玲 发自北京
1
中式快餐里的“吉野家”
30秒出餐,日营业额近万元
▼
在星巴克赶了一上午稿子的内参君,已然是饥饿难忍,一头就扎进了一家叫“田老师红烧肉”的中式快餐店。
没想到,这家不起眼的小店,却给了内参君一个不小的惊喜。
这家店位于望京SOHO,主打各式“盖浇饭”,面积在100平左右,50个座位。中午11:30分,内参君进入这家店,11:31分,一份烧茄子盖饭套餐就已经上餐完毕。1分钟!从点餐到上餐,整个过程居然只用了不到1分钟。
从中午11:30到下午1:00,90分钟的时间,进店人数达到197人。每个顾客平均出餐时间仅27秒,一中午,翻台4次。
营业时间上,这家餐厅从上午6点一直营业至晚上22点,早中晚三餐供应。如果按照日均400人次,客单价20元计算,仅堂食的日营业额即达8000元。如果算上外卖,日营业额近万元。
在翻台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这家餐厅只用了5个员工,人效之高可见一斑。
2
西式快餐界的“名创优品”
客单价极低,但能连续36年盈利
▼
另一家主营西式快餐的品牌“萨莉亚”,同样效率超高,而且它的客单价简直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在出餐效率上,萨利亚虽然比不上“田老师红烧肉”,但是在西式快餐里仍然属于佼佼者。内参君前后两次前往萨莉亚探店,出餐时间都在10分钟左右。要知道,点同样的菜品,在必胜客需要的上餐时间在20分钟左右。
在一般的餐厅,服务员和厨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分开的,因此需要招收更多的员工,但萨莉亚的做法则更加灵活,服务员除了做下单、收银、上菜的工作之外,还会帮厨师分担一些简单的料理工作,比如拌沙拉,大大提升人力效率,也提升了出餐效率。
在人效上,萨莉亚与田老师相比更是不遑多让。比如,在250平左右的四元桥店,萨莉亚前厅和后厨仅用4个工作人员。在工作量较大的周末,也最多配置10个工作人员。
而在同样面积的西餐店,人员配置上仅为一般店面的一半。按照每人每月4000元的标准,单单是人员一项,萨莉亚就省去了近24万成本。
相比于一般的西餐厅,同类产品情况下,萨莉亚的价格仅为一般西式快餐品牌的一半左右。以意式肉酱面为例,必胜客的价格为35元,萨莉亚仅售13元。再比如,必胜客的9寸熏香培根披萨价格59元,萨莉亚仅售24元。
萨莉亚的价格之所以能控制到如此之低,原因之一恰恰正是通过效率管理来严格降低成本,
据了解,萨莉亚内部有一个专门研究工作科学化、排除浪费的部门。他们通过研究如何排除浪费,节约经费,从而达到以更低的价钱提供更好料理的目的。
截止到2016年,萨莉亚已经拥有了1000多家门店,而在中国拥有近200家直营店。
到2008年,萨利亚已经实现了连续36年盈利,单品利润率达到8.9%。
3
这两个品牌,是怎么“快”起来的?
▼
餐饮行业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本质上仍然逃脱不了基本的商业逻辑。在合理合法、符合品类要求的情况下降本提效,最大化的赚取利润仍然是每个餐饮企业的本质追求。
在降本提效上,这两个品牌的做法或许值得你借鉴:
快餐产品选型,以易操作、易半成品化为准则
快餐这一行,想要提高效率,后期的管理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究其根本,还在于最开始的产品选型。
有些产品先天不足,比如面条类,无论怎样改进流程,出餐效率也不会太高。
在产品选型上,易于半成品化、易于操作的品类具有先天的高效基因。
比如,田老师红烧肉以“盖浇饭”为主打,其本身就是一个极易标准化的产品。
真功夫、乡村基、永和大王纷纷选择相似品类的原因也是如此,无论是米饭还是菜品,都可以提前进行制作,并且口感的变化没有面条类产品大。
再比如,中式快餐黑马蒸小皖,选品时以当地的特色蒸菜为主,这也是一个具有高效基因、极易标准化的产品。
基本盘上的优化,好过催促服务员“小跑”
这个基本盘,指的就是产品的制作步骤。
以田老师红烧肉为例,店内90%的产品都是事先在中央厨房加工好的半成品。中央厨房的半成品运至门店以后,只需要简单加工,放入提前准备好的保温桶。
顾客点餐的时,员工只需要将顾客所点的菜品盛入盘子即可。大量的产品制作步骤,都已经提前在中央厨房做好。整个门店所做的工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复热和盛盘。
萨莉亚亦是如此。萨莉亚把能够前置作业的程序都放入了工厂,集中进行定制化、规模化运作,将分店的厨房作业上移到工厂解决。比如意大利面采用的是提前煮好的半成品,焗饭半成品用烤箱烤几分钟就行,沙拉使用切好的袋装沙拉。
所以,萨莉亚曾经对外宣传:“厨房里没有一把菜刀”。
仿肯德基式的动线:竖向排队、横向取餐
动线和点餐台设计,是影响餐厅运营效率的最直接因素。
田老师红烧肉将西式快餐的运营方法,运用到了中式快餐的打法上。
比如,在动线和点餐台设计上,田老师采用了类似肯德基的竖向排队、横向取餐的点餐流程。顾客点餐付款完毕以后,直接将菜品取走,省去了服务员送餐到桌的过程。除了点餐,服务员只需要在顾客完成就餐后取回餐具即可。
在动线设计上,田老师采用“回”字形设计。排队人群和就餐人群、服务员和顾客互不影响,高效并且便捷。
不要忽视“收餐”这样的细节
萨莉亚的做法非常细致。比如,整个收餐过程都不用托盘。萨利亚曾经做过一个现场对比试验,将一桌的杯碟收拾干净,没有托盘的服务员只花了18.2秒,而使用托盘的服务员却花了26.8秒。
有人观察到,萨莉亚有的服务员,送餐回去的路上会顺便收齐沿途餐桌上的空盘,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核心岗位采用年轻人
餐厅的运行效率都要仰仗人的执行。内参君发现,在一些需要快速反应的重要岗位上,这两家都采用了年轻人。
比如,在田老师红烧肉店内,点餐收银和盛菜岗位,都是采用年轻人工作。这些岗位需要快速运转,尤其是高峰期用餐人多的时候,年纪大的员工效率方面会跟不上,所以要用年轻人。
在收桌和服务方面,田老师会采用年纪稍长的员工。一方面这些岗位不需要太快的反应速度,另一方面,年纪稍长的员工服务员心态较为平稳,在处理矛盾和一些难缠顾客的时候较有优势。
小 结
餐饮行业已经从手工作坊式的“饭馆时代”,迈入了集效率、管理、科技各方面因素于一体的“公司时代”。
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效率就是公司的价值尺度。一个缺乏效率的公司,没有机会跑进未来。
对于如何提高餐厅运营效率,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亮出你的观点吧!
· end ·
轮值主编|笑凡 视觉|刘晶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饮复工2个多月以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人货场也随之调整。
但这些变化和调整不仅仅是疫后恢复期的阶段性需求,而是餐饮行业在疫情的影响下加速了行业升级的节奏。待疫情影响过后,餐饮竞争环境的升级加速,将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比如餐饮智能化升级,在疫情期间需求暴增,将带动行业整体智能化进程的普及。
总第 2340 期
餐饮老板内参 虎萌 | 文
疫后复工,安全安心成餐饮第一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16日发布的数据,2020年1~2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2.8个百分点,呈现断崖式下跌。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28亿元,同比下降39.7%,比上年同期下降47.8个百分点。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20.5%),全国餐饮市场降幅高于整个消费市场降幅22.6个百分点,餐饮市场成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灾区。
2月中下旬开始,全国餐饮陆续复工,走过全面闭店的同一起跑线,复工后才是餐饮行业真正的战疫阶段。餐饮复工两个多月以来,各企业为尽快恢复运营,针对疫后餐饮刚需推出各种新业务。
疫后满足餐饮刚需,“一人食”或“用餐安全”的必要措施已得到行业共识。安全用餐,此时已不只是餐饮企业内部食安管控的食品安全,也要解决用餐环节的安全安心问题。疫情对全体消费者做了一次“安全集训”,餐饮复工首先要及时作出安全卫生措施,提升消费者用餐的安全安心感,才有可能尽快迎来餐饮消费的恢复。
如果食安是疫情影响下的“旧识”重提,餐饮另一热词“无接触”则是在疫情出现后的新需求。
1月下旬,美团紧急推出了“无接触配送”,优先在武汉试点,后推广到全国使用。
2月中旬时,餐饮运营已可实现全链条“无接触”,从原材料进货、外卖配送、点餐付款、后厨制作等环节,可全面实现、减少接触、保障安心。
至今,疫情影响渐小,“无接触”仍是餐饮运营的关键词。随着复工潮需求回暖,“无接触”成了餐饮业增收、突围之法。据了解,由美团、中饭协联合餐饮机器人品牌擎朗智能推出的“无接触餐厅”已在全国推行,通过减少面对面接触,保障用户和骑手在送餐环节的安全。目前,全国已经有40多万家餐厅开启机器人“无接触配送”方案。
餐饮“无接触”催生行业新标准,保障用餐安心、降本增效
3月3日,中国饭店协会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餐饮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指出,无人配送等新技术的应用为重构餐饮行业运营管理流程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为今后提高行业运营效率打下基础。为了提振消费信心,打消消费者顾虑,多家知名餐饮品牌引进擎朗送餐机器人,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
疫情前,仅在头部餐企出现的餐饮机器人,经过此次疫情“无接触”的行业洗礼后,已在众多知名餐企的门店大面积使用。
3月中旬,海底捞火锅在15个城市、首批85家门店开始恢复营业。提供堂食。复工门店安排专人倒流,避免聚集,餐位安排隔桌而坐,隔位而坐、对面错位而坐,保证间距,还推出机器人无接触安心提服务,最大优势就是顾客自己拿取,避免了人员接触。
“机器人无接触安心提服务”,顾名思义,顾客在海底捞App外卖入口下单后,即可前往门店无接触自提,由机器人负责递送您的菜品,机器人每次递送菜品前都会经过消毒处理,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
< class="pgc-img">>
外婆家则是用上了机器人无接触送餐,减少人员接触。顾客通过二维码进行点餐,之后送餐机器人会根据每桌的菜品配送,并有支付码结账,把无接触贯彻到整个服务流程中,在就餐过程中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
< class="pgc-img">>
而在20年招牌杭帮菜新白鹿餐厅联手阿里本地生活口碑打造的首家智慧餐厅,更把智慧科技运用到餐厅运营各个环节。
这家智慧餐厅动用高端人工智能力量,加大自动化智能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将黑科技时尚感与杭州江南水乡的古朴柔情结合,全自动机械臂代替服务员坐镇餐厅水吧,门口有迎宾机器人问好,送餐机器人端着菜品来来回回为消费者送菜。
当顾客走进餐厅,萌萌哒的迎宾机器人会主动问好:“欢迎光临!”,萌化顾客心。在TA的大脑袋上输入桌号,就能领位到桌,如果顾客跟TA互动,TA还会跟顾客聊天。
点完餐后,乖巧可爱、萌气十足的送餐机器人出场。TA会自己计算好最佳路线,安全平稳的将菜品送到顾客桌边。据悉,1个送餐机器人1次可送2—4桌的菜,回收4—8桌的餐具,减少服务员的工作内容、提高效率,让服务员尽量多的时间关注顾客、服务顾客。
此外,全聚德、西贝、巴奴、七欣天、丰茂烤串、汉堡王、好伦哥等多家知名企业,也纷纷用上了擎朗送餐机器人,在复工阶段为餐饮运营各个环节提供安全安心、提高效率的“无接触”支持。
在餐饮逐步复工阶段,餐饮机器人为不少餐饮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复工初期,外地返工的员工需要隔离14天后才能上岗,门店运营也要减少人员接触,餐饮机器人在这一阶段成为复工的有力支撑。之后,餐饮机器人的安心和高效也在运营中体现。外婆家杭州马塍路店的刘经理表示,每个送机器人一次可以配送三桌菜,只需两台送餐机器人就可以满足餐厅大堂内50-60桌人员的就餐需求,食客们也吃得更放心。
阿里本地生活集团旗下平台口碑饿了么智慧餐厅与擎朗智能达成的生态合作中,通过口碑智慧餐厅项目的赋能,尝试将“送餐机器人”、“引领机器人”等黑科技进行商业优化改造运用,实现了单次配送量最大化。经过技术革新,擎朗送餐机器人单次送餐数量增加至10+盘,满载率提高至100%,大大提升送餐效率,可以在日常运营中节省顾客等餐时间,尤其是解决高峰期等餐难题。
未来已来,餐饮智能化科技加速行业升级
就眼前情况而言,餐饮智能化运用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安全安心,二是降本增效。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曾对媒体表示,越来越多的餐饮店向消费者提供机器人“无接触”配送服务,一方面加快餐饮业复工的步伐,有助于缓解短期压力,另一方面丰富消费者的选择,通过更加让人放心的机器人送餐赢得消费者信任,为迎接疫情过后的复苏反弹夯实基础。
“无接触”也不仅仅是权宜之计,引进智能机器人、增配终端取货设施、拓展线上平台,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既减少用餐聚集和接触,提高自动化水平,改善了安全卫生条件;还能通过智能化解决餐饮行业的用工难、人力成本高的问题。
以海底捞和擎朗智能“花生”送餐机器人的合作案例来看,一台机器人可以替代1到2个传菜员。单台机器人租赁价格每天99元,只是海底捞员工薪酬(包含食宿费、五险一金等)二分之一不到。
对餐饮企业来说,食安问题是品牌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的生命线。无论从效率、成本、食安哪个角度来考虑,随着餐饮智能化趋势的不断进展,加上此次疫情的影响,整个行业会越来越依赖无人配送等新技术而不是人工。
以擎朗智能的送餐机器人“花生”为例,“花生”系列自2018年2月完成量产下线以来,已抢占海底捞,巴奴毛肚火锅,四川香天下,七欣天,外婆家,新白鹿,云海肴,西贝,全聚德,丰收日,广州酒家,丰茂烤串,冰城串吧等B端头部标杆客户;服务人次达8000万次,运行足迹超260万公里;服务餐厅、酒店及各类商户3000+家。
成立于2010年的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年末完成了新一轮融资。2019年年初、年末两轮融资的总金额为两亿元人民币。擎朗智能专注于室内无人配送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主要产品可应用于餐厅配送、酒店服务、医疗配送、快递/外卖配送等各个场景,目前聚焦于火锅、中餐、烤串为代表的餐饮场景。
目前,擎朗已经和3000多家B端客户有合作、进入了全国400多个城市和多个海外市场。擎朗与百强餐饮品牌的合作达到了65%的品牌覆盖度,为海底捞、外婆家、广州酒家、丰茂烤串等餐饮百强品牌,提供无人配送餐饮机器人解决方案。
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认为,此次疫情让公众对餐饮机器人的接受度与熟悉度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量将不断上升。此前,大家对送餐机器人的印象还是“营销噱头”,疫情加速了餐饮企业对送餐机器人的关注和需求。抖音上擎朗送餐机器人的视频播放量达到6000多万。公司在未来将继续不遗余力的为餐饮“复燃”做努力,持续实施送餐机器人产品+长期售后运维方案,打造“无接触餐厅”、“安全餐厅”,为餐饮行业复苏出一份力。
统筹|周渔 视觉|张劲影
随着国内疫情状况逐渐好转,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加入到复工队伍中。为此,大鱼君准备了一份沉甸甸的报告套装,希望能够为各位老板的积极复工有所帮助。
《2019中国餐饮报告》+《2019-2020中国餐饮经营参数蓝皮书》复工特别套装,超值特惠1080元/套;限量88套!
商务合作:
栗军 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转载联系:
首席小秘书 neicanmishu(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