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订阅会员制的3种模式:增值服务型、门票型、生态体系型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近Costco大火,它在今年8月底进入中国后就引发一大波免费的刷屏和文章分析,其模式就是典型的订阅会员制,但是在Costco的超级会

近Costco大火,它在今年8月底进入中国后就引发一大波免费的刷屏和文章分析,其模式就是典型的订阅会员制,但是在Costco的超级会员体系之外,至少还有两套不同逻辑的订阅会员制。本篇文章中,笔者梳理分析了订阅会员制的3种模式,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在超级会员体系当中,订阅会员制(Subscription Model)是最常见的模型,而订阅会员制本身也从最传统的增值服务型、门票型发展到了生态体系型。

一、增值服务型

对于订阅体系来说,最为常见的模式就是增值服务型。简单地说,服务是免费的,不过你可以付费享受更多服务、特权。

这套体系的核心在于,能否让用户“由奢入俭难”,也就是说,体验/购买过服务后,就再也无法忍受非会员体验,由此形成复购。

或者,如果你更厉害些,将订阅体系变成一个“社交货币”——看着就显示出与众不同——那么也能产生很高的复购。

经典的案例是近期上市的QQ音乐,它包括两种会员,豪华绿钻和付费音乐包。

其中,绿钻的特权在四大方面,包括音乐特权(12项)、付费音乐特权(3项)、身份特权(11项)和生活特权(10项),以及一套详细的成长曲线;而付费音乐包又包括豪华版(12元/月)和普通版(8元/月),特权核心就是可以下载付费音乐到本地、无损音乐试听等。

绿钻豪华版的“音乐特权”

这套订阅服务的特点是,会员到期后,部分音乐只能听大约四分之一的时间,然后就跳到下一首了……

类似的逻辑,还有百度云、腾讯云这类网盘——你可以免费使用,不过存储空间小、下载速度差,而且只要用过会员服务,基本就回不去了。

百度云盘超级会员、会员的特权对比

此外,增值型订阅会员还有微博这类社交媒体,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媒体。

当然,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不妨打开QQ,看看它到底细分出多少种“钻”和“会员”——全部直接开通一年需要4700元+,最低也需要3300元+。

二、门票型

在增值服务之外,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订阅体系,就是门票型订阅会员。

在这套体系中,用户必须是付费会员才可以使用企业提供的服务,而对于企业来说,会员费这种“门票收入”在财报中属于重要的收入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

经典案例我们来看三个,美国Costco和Netflix,中国的垂衣。

1. Costco

Costco,作为世界第2大零售商(根据《德勤全球零售力量2019》),它在今年8月底进入中国后就引发一大波免费的刷屏和文章分析,其模式就是典型的门票型订阅会员制。

表面上,Costco精选冠军商品,大批量采购,通过Trigger & Treasure模式,让前来囤货的美国高端中产阶级可以直接开着车,消磨一个上午(或下午)来采购,因为商品和服务都直接命中这群高端中产阶级的核心诉求,所以Costco就有了直接通过会员制——年费60美元或120美元——让消费者缴纳门票的底气。

以2018年财报为例,如果商品收入是100元,那么成本大约89元,相当于毛利11元,支付10元的管理成本后,余下的1元基本和当年的所得税从数字上相当——也就是说,这点商品一分钱没赚。

Costco的会员费和最终净利润对比

而最后,会员费收入又奇迹般地和收归企业总利润从数字上接近。

这一切甚至可以理解为,每个会员费直接就是最终利润,企业最终净利润之和会员数量相关。可以说,作为一个实体商业,这个逻辑是非常可怕了。

2. Netflix

在线上端,门票型订阅体系的代表就是Netflix。它的收入就是订阅费,分为三档,差异在于提供不同清晰度的流媒体播放服务,价格在不同国家不同。

消费者可以试用1个月,之后每个月必须支付费用才可以继续使用服务,这也是典型的门票型订阅体系。

和Costco的不同在于,Netflix在视频中的海量埋点让它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个用户的观影动作——例如是否跳过片尾?是否暂停?在哪里暂停等……

再基于对海量视频、电影、剧集本身的标签,Netflix就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匹配、推荐,让订阅者可以不停歇的刷剧,于是不停地续费会员。

Netflix的飞轮效应

3. 垂衣

国内也有类似企业,比如订阅箱(Subscription Box)企业垂衣,它的模式和美国上市公司Stitch Fix很相近,用户在支付年费后可以使用服务。

垂衣按需为消费者投递搭配好的衣服(在接受衣服之前,可以和搭配师交流需求),当订阅箱送达后,用户可以试穿并留下满意的,并将不合需求的免费快递退回。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在小程序上填写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而系统会基于用户的每次反馈,慢慢为用户提供更适合他们需求的服装搭配。

三、生态体系型

对于订阅体系来说,最终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型,一个订阅可以超越订阅本身的更多服务,例如体系内所有相关业务(例如亚马逊Prime和阿里88VIP),或者一套跨生态的相关业务(例如日本茑屋T卡)。

1. 美国:亚马逊Prime

亚马逊Prime可以说是生态体系型订阅体系的标杆了,通过一年119美元的年费——按照亚马逊官方页面所述,Prime会员可以免费使用包括物流特权(6项)、流媒体特权(5项)、购物特权(10项)、阅读特权(3项)、其他特权(2项)在内的全部特权,而且基本每年都会免费添加新的服务、特权。

2018年,据JP Morgan的估算,这套119美元的订阅体系价值在784美元左右。而从财报看,2018年,亚马逊Prime全球收入达到141.68亿美元,光美国的Prime用户已经超过1亿(包含年费和月费会员总量)。

此外,第三方数据显示,Prime会员年均消费1400美元(之前是1300美元),非Prime会员年均消费600美元,于是,我们做一个粗略的估算,这套119美元的会员体系每年甚至可以给亚马逊带来额外约300亿美元的收入。

可以说,亚马逊Prime是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to C的生态型订阅体系了。

2. 中国:阿里88VIP、京东Plus

当亚马逊和Costco的会员模式大获成功后,国内零售商也开始关注这种订阅体系下的超级会员模式。

于是阿里推出88VIP,简单地说,这套包含阿里系几乎所有业务的会员体系年费888元,当用户的淘气值达到1000分后,就可以以88元的价格获得。

考虑到这套体系刚刚实施1年的时间,目前这套体系还是在补贴消费者,并没有产生如同亚马逊Prime般的收入。

在88VIP之外,京东也在着力打造自己的“京东Plus”,京东的逻辑是将眼光往外看,合作了爱奇艺、知乎这类和京东用户有较高重叠的消费群,实现了一种客户资源共享的逻辑。

3. 日本:茑屋T卡

如果说亚马逊Prime、阿里88VIP、京东Plus们主要还是to C的,那么日本茑屋书店母公司CCC(即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Co.,)打造的“T卡”就是个很to B的体系了,虽然并不是纯粹的订阅体系,但是其逻辑也是很值得关注的。

先看看数据,茑屋T卡推出于2003年10月1日,截至2018年9月,全日本共有6788万独立且活跃用户

——这里,独立(Unique)被定义为“如果某人有多张卡,也被视为只有1张”;活跃(Active)被定义为在过去1年时间内使用过至少1次

——可是别忘了,2018年日本的人口数量为1.27亿,相当于54%的日本人都是用这个体系,而且还是免费的。

茑屋T卡会员数量(截至2018年9月)

T卡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商铺间消费积分的通用:截至2018年5月,T卡已经连接了日本179家商社超过94万家店铺。

T卡就是一套积分体系,1积分对应1日元。假如小明在便利店消费500日元,并累积10积分,此时该便利店便会向CCC公司抵押10日元换取这10积分。然后小明又去某书店消费3000日元,并支付10积分,此时CCC便会向该书店支付10日元以抵消这10个积分;消费后,消费获得书店给与的50积分,此时书店再与CCC处理50积分和50日元间的兑换。

这套体系使得消费者可以“一卡走天下”,而加盟商户也可以在一个巨大流量池中共享客源,而且CCC并不会从积分本身去收取费用,可以说是一套“利他”的商业系统;

2018年1月,Japan Times官网的一篇报道写道,T卡上记录的消费总额大约为7万亿日元/年(折合约630亿美元/年)。

茑屋T卡

对于CCC本身来说,其盈利点在于两部分,其一是卡本身,因为这里的T卡有两种,普通的纯会员卡和会员信用卡,因此信用卡可以帮助CCC获得相关盈利;其二,当累积了海量消费者的全时间消费后,那么就可以为B端提供针对他们需求的大数据分析、用户洞察,这样就成为CCC重要的盈利源。

总结一下,订阅会员制是会员体系中的一个种类,目前常见的就是上述三种,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体验、层级等都是可以考虑的。

不过,更重要的一点是,由订阅体系获得的用户是需要时间来养的,一般来说只有权益增加才好,尽量不要出现各类的权益变动,因为此类变动很容易让用户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商家的不信任,反而得不偿失。

#专栏作家#

王子威,微信公众号:零售威观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独立新零售分析师,关注于国内外新零售、新消费领域的最新战略、战术和发展。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以人为纽带的营销模式下,经营用户成为重中之重,付费会员便是一种手段,那么,该如何设计付费会员制?

这是一个全民VIP的时代。

最近刷屏的是“阿里88会员”,从2018年8月8日推出以来,以“阿里一号工程”的姿态,整合阿里系的天猫、虾米、优酷、淘票票等各项服务。

而作为会员制服务的著名代表之一,爱奇艺则在8月20日公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2019年二季度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入34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视频网站中订阅会员数率先破亿的平台。到第二季度末,订阅会员规模达到1.005亿,订阅会员规模同比增长50%,订阅会员中98.9%为付费会员。

VIP会员制正在成为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增长抓手。

一、为什么要做会员制

在用户增长红利不再爆发式增长的今天,通过内生广告发掘存量市场,通过内容电商开发增量市场,以及通过会员制来保障持续增长,已经是互联网平台2019年的必需战略。

为什么要做会员制?

因为营销本质正在从“以商品为纽带”,过渡到“以人为纽带”。

市场营销的本质,从售卖商品,变成了经营用户。

从前的产业链“产品-渠道-销售-服务”,变成了“拉新-留存-促活-转化”。

在这个新链条中,“留存”成为核心功能点,为了确保留存,就必须与用户之间建立强关系,会员制就是这种强关系的直接表达。

从广义的概念看,互联网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会员制了。

我们每个上网用户在使用从邮箱到BBS各种服务时都需要注册自己的ID,并接受各种霸王或者不霸王的注册条款。

我们在使用航空公司服务或者去商场购物时,也会在满足一定金额之后获得一个会员卡或会员ID,从此享受积分或者折扣服务。

不过这种会员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会员制,本文研讨的只是狭义会员制:付费会员。

如果不是媒体对COSTCO的广泛报道,恐怕我们还很难接受“在购物之前先付一笔无关的支出”这种消费习惯。但事实上,国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数年之间已经在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上找不到完全免费的VIP服务了。

预先付费的VIP会员制,具有3个特点:

  1. 付费形成的“等级优越感”:通过设立入会门槛,激发用户的“炫耀”心理和“虚荣心”,可以发掘出对平台服务敏感度高的核心用户群;
  2. 付费形成的“行为活跃度”:一旦用户在平台通过付费加入了会员制,则用户希望尽可能多的使用这种会员权利,从而增强用户自身活跃和转化;
  3. 付费形成的“排他性竞争”:用户在A平台成为付费会员之后,就会把消费频次重点沉淀在A平台,从而换取积分增长和其他留存权益,继而降低使用类似平台和服务的机会。

也就是说,付费会员制度本身还是一种进攻战略。

由此,付费会员制成为运营式市场营销的核心手段之一。

二、错误的付费会员制设计

成功的方法各不相同,失败的原因如出一辙。

说几个错误的付费会员制设计:

1. 把会员制作为拉新手段

这个是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希望通过设计一个优惠卡包,来引流拉新。

会员制权益要考虑短期投入和长期运维之间的关系,所以其中的权益设计如同商业保险精算,非常之精巧。对于还没有尝试过你的商品服务的新用户来说,根本不会有心思去研究这个会员权益的价值点。

拉新的方式,永远是越直接越有效—免费!免费还不行?再送你钱!

2. 把会员制当成收入手段

有这个想法的企业,一般都是听多了微商圈子的段子:某微商组织,光收取社群会员费就上千万。

有这个段子不奇怪,毕竟微商圈子里每天都在讲谁谁谁又带货几十亿、谁谁谁又销量几十亿的故事,你把这些故事加起来,发现中国的GDP全都是她们创造的。

但实际上,你真心的问问身边那些开个微信群收“入群费”的人,赚了几毛钱?换来了多少骂名?

会员制本身是运维手段,而不是商品或服务本身。

希望把会员制作为收入手段,只有两条路:

  1. 售卖会员卡本身,即企业的商品就是会员卡;
  2. 当一个受人唾骂但确实赚钱的骗子。

3. 把会员制运营作为独立职责

没有哪个手段是全能的。会员制也一样。

回顾上面一节的那句内容:“拉新-留存-促活-转化”,只有“留存”是会员制的诉求核心。

在开展会员制的时候,需要兄弟部门为“留存”这个动作做出非常多的支持,从流量导入到权益获取,特别是跨企业跨行业的相关权益,远非单独的用户运营部门所能独立开展。

付费会员制是一个业务战略,而不是业务战术。

三、怎样做付费会员制

1. 长期性的价值考量

早在2005年,亚马逊就推出了Prime会员制。资本市场对此是一片看衰,因为用户支付79美金的年费,一年可以享受20次包邮,而当时的快递成本很高,一单高达8美金,一年的快递成本就是160美金,远远高过79美金。

即便现在,Prime会员数已经超过了1亿,但本身会员业务还是亏损的——因为想盈利,就要减少用户权益;而减少用户权益,Prime会员增长就会停滞。

Prime会员带给亚马逊的价值在于,Prime会员的购买频次是普通用户的4倍,且续费率达85%。更恐怖的是,Prime会员已经覆盖了北美四分之一的家庭,但亚马逊还没有计划开始收割。

资本市场相信Prime会员业务随时可以赚钱,只要亚马逊自己愿意这么做。这就够了。

2. 交叉性的权益设计

如果使用你的会员卡只是享受折扣,那么这就是一张折扣卡。

京东Plus卡的吸引力来自于减免的快递费——当然这一点正在慢慢缩水,开始有了一些使用限制,购买者可以谨慎一些了。

阿里88卡的吸引力显然更大,跨界了300多个品牌的服务——遗憾的是没有1个服务是我在意的,所以我还没购买。

携程超级会员卡?他本身的机票、酒店售价就已经没什么价格优势了,再花一笔买会员卡的钱,就有些奇怪了。

爱奇艺会员卡,现在看电视可以在VIP频道观看专属于VIP用户的广告,好光荣,呵呵!

这些在付费会员制上的先行者出现什么问题了?

其实就是人性里的贪婪——封闭性

作为会员制度的运营方,总是尽可能在自己的角度上“霸占”用户,不愿意引进第三方资源和服务,“开放”这个词,知难行易。

这就是曾经引领全国会员制潮流的“信用卡”行业,如今成为不值一提的鸡肋业务的原因。

精巧的付费会员制模型,才能保障运营的可持续性。

3. 等级化的积分设计

积分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可以参考招商银行的“永久积分”概念和手机游戏里“开局VIP”和“任务升级”概念。

只要别简单的想成“1元1分”或者“5%返利”这种不动脑子的规则就好。毕竟,“每100元返5%”和“花够100元立返5元”是两个感受。

另外,在内心善良的前提下,不学习传销和微商的会员制,都不是好会员制!

提示:会员制产品设计的“小坑”

  1. 每日签到和连续签到;
  2. 单次消费和累计消费;
  3. 消费权益和任务权益。

作者:张栋伟,“酷实习”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创始人;公众号:张栋伟(ID:dushibuluo)

本文由 @张栋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class="pgc-img">

者:冰叁

来源:营销有一套(ID:cbocmo)


今天来讲一个很迷的面包品牌——Panera Bread。


虽然开的是面包店,却拳打麦当劳,脚踢星巴克,售卖快餐与咖啡。


卖得比麦当劳贵,大家却愿意为它买单,一手将它送上全美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烘焙品牌之一的宝座。


店面空荡荡,从不像星巴克那般排起长龙。其股票却在过去十年击败了包括星巴克、耐克和诺思壮(Nordstrom)在内的各路品牌。并在2017年被JAB Holdings 以75亿美元,每股315美元的高价买进,创造了美国餐饮史上第二大并购案。


对于品牌而言,如何在吸引新用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用户忠诚度,是每一个想要做好品牌的决策者,都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那么这样一个不务正业,店面空空的品牌,又是如何让顾客对它上瘾的?


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Panera Bread让人上瘾的秘密。


01

盲盒+会员制模式,让你心理成瘾!


Panera Bread创立于1987年,原本名叫St. Louis Bread。在1993 年被上市公司Au Bon Pain收购以后,才更名为Panera Bread。


原本Panera Bread只提供简单的面包和咖啡。但在被Au Bon Pain收购以后,Au Bon Pain的创始人Ron Shaich决定将它转型为一家休闲快餐餐厅,除了面包和咖啡,也会提供三明治、沙拉、汤等轻食快餐。


在美国这个快餐行业竞争激烈的地方,Panera Bread之所以可以脱颖而出,离不开它拥有的一系列让消费者成瘾的花招。


早在 2010 年,Panera Bread 就推出了自己的会员计划 MyPanera。充分利用30%的千禧一代喜欢在快餐店消费来赚取积分的特点,实行消费积分制。


当然,会员制在今天早已不新鲜,然而Panera Bread却将它玩出了不少新花样。


Panera Bread将如今大热的盲盒模式与会员制模式进行了结合,采用“消费积分+惊喜式”福利发放方式。


除了消费积分,Panera Bread 给顾客的福利还包括免费的食物和烘焙产品、邀请顾客参加特殊活动、食谱等等。


在发放福利时,Panera Bread 并不会明确告知消费者什么时候会给出福利,指不定哪天刷卡,就送了你一份沙拉。


< class="pgc-img">


这样的盲盒式福利发放模式,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惊喜,也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得失心理,将会员福利玩成了一种趣味抽奖游戏。


万一哪天有福利,自己没有去到店里,就错过了。


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使得消费者不得不提高去店里消费的频次,以免错过“抽奖”机会。


这一模式为Panera Bread 培养了极高的用户忠诚度。在Panera Bread 公司交易中,有50%以上都是通过帕纳拉积分卡。还为Panera Bread 积累了超过2500 万用户。


02

借鉴Netflix,用订阅会员制售卖咖啡!


在用盲盒+会员制模式模式让你心理成瘾的同时,Panera Bread还借鉴Netflix的订阅会员制,以咖啡为“硬通货”让你生理+心理双重成瘾。


最近,Panera Bread就推出了类似Netflix订阅会员制的咖啡包月制。


消费者支付8.99美元的月费后,就可以在正常营业时间,每2小时免费喝一杯热咖啡、热茶或冰咖啡,而且可以免费续杯。此外,咖啡的大小不限,但是不包括冰滴咖啡(Cold Brew Coffe)、浓缩咖啡、冰茶和酒精饮料。


这一做法的精明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利益点的释出,持续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


按照Panera Bread一杯咖啡2.2美元的价格计算,只需要4杯,8.99美元基本就喝回来了,剩下的完全属于“占便宜”。


因此,只要是会算账的人,都会知道在Panera Bread办卡喝咖啡,是稳赚不赔的事。


< class="pgc-img">


711创始人铃木敏文曾在其所著《零售心理战》中提到,消费者会一直在心里寻找购买理由。


好比周末休息日对自己一周忙碌的犒劳,又好比自己已经省下了这么多钱,可以让自己再奖励自己些东西。


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每年平均在咖啡上消费1100美元,很多人对此是相当自责的。


8.99美元直接免除了消费者这种自责,带来了心里的宽慰,也给出了消费者购买理由。


因为没有在Panera Bread办卡时候,会花在咖啡上的这1100美元,实际上早就已经在大众心里被划入固定支出之中。


而8.99美元就可以随便喝的模式,则相当于在用户的心中凭空省出了1100-8.99×12美元。然而具体省下多少,大多数人是不会仔细去算的,只会觉得自己“捡到了钱”。


人们常说“捡来的孩子当球踢”,人们对于“捡到的钱”,都有一种挥霍心理,所以通过咖啡省下的钱,他们一般不是存起来,而是花掉。


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在前三个月时间,Panera在克利夫兰(Cleveland)、哥伦布(Columbus)、罗利(Raleigh)、纳什维尔(Nashville)的150家店铺中进行了测试,数据喜人。


①测试期间,店铺访问量增加200%以上,很多用户几乎每天来一次;


② 70%的订单中还包括其他商品;


③ 订阅会员的续费率达到90%到95%;


④ 测试市场中,新增了大约25%的会员,他们几乎完全来源于此项订阅服务。


再者,用咖啡做福利,本身就比用面包小吃更能让人上瘾。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Panera Bread会选择咖啡,而不是其他品类来作为8.99 美元畅想福利?


好比,它为什么不选择给出 8.99 美元,每天可以任选一款面包之类的福利?


原因有三:


① 面包五花八门,每个人喜欢的款式也不尽相同,如果实行8.99 通选,难以控制成本。对比而言,咖啡的选择就那么几款,成本也可控。


② 咖啡本身就是一种可以令人上瘾的消费品,消费频次多,复购率也高,可以说是硬通货。Panera Bread以咖啡为福利,自然是比面包更能吸引顾客到店消费。


③ 再者,相比面包,咖啡更能刺激顾客的叠加消费。


Panera Bread面包店的属性,决定了进店购买面包的顾客,不一定会在店里购买咖啡。而因为咖啡来到店里的顾客,却极可能为了搭配咖啡,而在Panera Bread琳琅满目的小吃中选择一两样。


< class="pgc-img">


从70%的用户还购买了其他商品,我们就可以看出多数消费者不是拿起咖啡就走,而是顺手买了面包等小食,这就意味着连带率的提升。换句话说,Panera Bread把咖啡变成了“流量产品”、“低毛利引流产品”,不为赚钱,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进门。而对于零售行业而言,进门就是成功的一半。


不仅如此,对于Panera Bread来说,8.99美元的付费会员制,将用户目的由“来Panera Bread用餐”变成了“来Panera Bread喝咖啡”,不仅更加有利于帮助Panera Bread切入咖啡市场,也用8.99美元与容易让人上瘾的咖啡这一产品类锁住了消费者,培养了更加高频的用户习惯。


03

用优质体验交换忠诚度与价值感!

当然,除了充满套路的会员制度,Panera Bread之所以可以让消费者上瘾,也离不开它对于产品与体验的死磕。


在美国这个快餐行业竞争激烈的地方,Panera Bread的价格比一众快餐业巨头麦当劳、汉堡王、SUBWAY和Chipotle都要高。但是Panera Bread凭借着优质的产品与体验,收获了客户的忠诚与价值感知,让顾客心甘情愿为它的高价买单。


① 以健康与品质,避开巨头竞争;


在各大快餐巨头中,麦当劳和汉堡王虽然低价、高性价比,但是一直在大众心目中有着不健康的品牌印象。


由此,Panera Bread通过产品的健康定位,避免了与麦当劳的正面竞争。


Panera Bread是美国第一家主动公布所有营养成分的餐厅。早在2017年,Panera Bread就宣布要公开店内饮料的卡路里和成分,以此来让消费者做出真正的选择。随后,Panera Bread又宣布告别人工调味料、防腐剂和甜味剂。


Panera Bread这一定位,避开了与麦当劳的正面竞争,也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


< class="pgc-img">


众所周知,美国是快餐文化盛行的国家,也是食品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廉价又能饱腹的食物并不难获得,难的是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吃得健康。


因此,就算卖得比麦当劳汉堡王都贵,也依然有消费者愿意为它买单。


② 打造优质用餐体验,营造价值感;


虽然通过健康这一差异化定位避开了与麦当劳的正面竞争,但与同样强调健康定位的SUBWAY和Chipotle相比,Panera Bread在价位上依然高出不少。


为此,Panera Bread则通过优质用餐体验的打造,营造出了价值感。


为了突出餐厅特色,Panera Bread的店面全都是按照时尚高端的餐厅标准打造。让客人觉得自己好像是在一家文艺咖啡厅吃饭,而不是快餐店。


整个店内的服务,也依照高档餐厅的水准。就算引入数字化技术,实行App点单,也只是为了减少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并没有由此减少员工数量,而是将空余人力,都投入到对顾客的服务之中。


现在的消费者有时并不在乎花了多少钱,在乎的是就餐体验,就餐体验不好花50块都觉得不值,就餐体验好了,500块也乐意。

因此,如果以价格为竞争重心,Panera Bread未必会胜出,也没有自己的特色。反而是更高级的消费体验,让它将自己的品牌形象与其他快餐区别开来,变成了一个在快餐和高档餐厅之外的选择。


04

结语


从Panera Bread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想要顾客对你上瘾,巧妙的利益点设计与释出至关重要。


对于其他品牌而言,在设计利益点的时候,也应该要选择像咖啡一样基本需求大,覆盖面人群够广、痛点刚需、能带动联动销售的产品来引流。


在释出方式上,也可以参考Panera Bread,通过盲盒式的趣味抽奖、Netflix订阅会员制带来的“喝到就是赚到”心理来让用户心理成瘾。


当然,Panera Bread之所以可以让用户成瘾,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它过硬的产品品质与服务体验。


消费者不是傻子,套路再好,如果舍本逐末忽视产品与体验,消费者是终究不会长久为你买单的。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