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6日,呼和浩特初春里第一场雪,来得并不比寒冬里势弱,下午4点以后就没有停的意思。路面被湿滑的雪覆盖,行人来往间“白了头”。前一日,呼和浩特市出现2例新冠确诊病例,16日,呼市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开启。
也是2月16日那天开始,席建军比以往更忙了。因为听到站在雪中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说“想喝点热乎的”,这位奶茶供销商干脆停了生意,把货塞满车给防疫站点送。8天下来,店里价值14万多元的存货已经送出去一半。
据新华社,截至2月25日14时,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0例。确诊人数还在继续增长,同时增长的还有这个城市志愿者的数量。在呼市新城区志愿者报名联系人李琦统计里,报名人群中有个体户、教师、大学生还有退伍军人。
2月26日,呼市将开展第八轮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也将继续战斗在一线。
2月16日晚,呼和浩特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冯彦兵作为志愿者在小区核酸检测点为居民录入信息。受访者供图
“既然能握采样管,那就去吧”
配合着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冯彦兵手法熟练地将信息录入电脑。做安防设备生意的他在2月16日关了店门,晚上就来到了自家小区的核酸检测点。他家在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区700多名住户挨个做完检测,已经快到凌晨3点了。
这不是冯彦兵第一次“上岗”。呼市的上一波疫情出现在2021年的11月,冯彦兵那时就报名成为小区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员。
冯彦兵记得,人们的核酸检测差不多要做完时,站了好几个小时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才顾上蜷蜷腿,仰仰脖子。冯彦兵抬头时,刚好看到小区里灯笼,年味儿还在,灯笼在雪夜里格外好看。同伴招呼他喝奶茶,5个小时前居民们送来的热奶茶早已冻成冰坨子,盖子上积了一层雪花。
这是整个呼市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距离冯彦兵几公里外的蒙芊夫妇在16日接到了医院的通知,夫妻俩都是呼市的医生,他们分别从医院出发赶往新城区和赛罕区的两个社区进行采样。
虽然穿戴着母亲杨雪梅准备的雪地靴、暖宝宝站在采样帐篷里,蒙芊的手还是被冻得又热又红。外面的雪还在下着,夫妻俩也工作到了17日凌晨。第二天起床后,蒙芊两只手都肿了起来,指关节僵硬地难以弯曲。
得知女儿手冻伤的情况,同为医护人员的杨雪梅问:“你还能握采样管吗?”女儿说能,杨雪梅告诉她:“既然能握管,那就去吧。” 杨雪梅心疼女儿,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她还是告诉女儿,选择了这份职业,这就是职责。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医生蒙芊在给居民做核酸采样。受访者供图
热奶茶算是冬季里的治愈神器,奶茶供销商席建军深知这一点。
2月16日,听见核酸检测点一个年轻护士说了句“想喝点热乎的”,席建军开着越野车就出了门。他的车被塞得满满当当,有可以用开水冲泡的杯装奶茶,有现成的罐装奶茶,也有更简单的盒装奶茶。为方便冲泡热奶茶,他还随车带了两个暖水瓶。
席建军的家在呼市回民区人民体育场附近,刚开始他只在体育场周围送奶茶,一般按照现场防疫人员数量的双倍给大家放足够的杯装奶茶。后来行动范围逐渐扩大,他会和志愿者们打听哪里的防疫人员更多。
席建军估算了一下,每天他能去20多个防疫工作点,送出800杯奶茶和十几箱的罐装、盒装奶茶饮料。第一次出发前他清点了自己的库存,共有14万元左右的货。2月 23日,价值6万多元的冲泡杯装奶茶已经全部送完,他继续把成箱的奶茶饮料搬上车,跑在路上。
席建军不是呼市本地人,但他在这座城市白手起家奋斗了12年。14万不是小数目,家里孩子在上学,正是花销大的时候。爱人有些抱怨,但席建军主意已定。
2月16日起,奶茶经销商席建军把自己库存的奶茶送给医护人员,目前价值14万多元的存货已经送出去一半。受访者供图
200公里互助传递,带回200副特制皮手套
2月23日,呼市第五轮核酸检测即将开始。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海旭做完早晨的直播节目,就来到了位于回民区的友谊巷社区。这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包联社区,海旭是这里核酸检测的志愿者。
立春后,呼市白天室外温度依旧在零下十摄氏度左右。因为要穿着防护服,里面不能穿太厚的衣服,海旭找了件轻薄的羽绒服换上,在寒风中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他在这里帮助核酸检测采样点维持秩序,为居民答疑解惑。
友谊巷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街道很窄,长长的检测队伍一直排到马路边上。排队检测的通道一次只允许十人进入,志愿者们要盯住每个人,以防止人数不对,或者有人排到其他通道里去。
这轮疫情暴发后,每天海旭和他的同事们都会收到许多热心群众的电话,他们想给防疫人员捐赠物资,希望媒体联络转交。每天下午,海旭都会和同事一起开车将热心群众送到台里的暖宝宝等物资送到防疫志愿者手里。他感觉得到,疫情让城市生活的步伐短暂缓慢下来。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海旭在友谊巷社区核酸采样点做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在乌兰察布市皮革城做皮革生意的刘先生注意到了广播里的一个细节:广播里说志愿者在外面执勤,有时需要操作手机,天太冷,伸手出来不一会儿就冻僵。“我这儿能做触屏手套,刚好可以派上用场。”他立马找了10名工人加班加点,用了3天赶制出200副方便触屏的皮手套。
但这200副手套怎么送到呼市成了难题,自己开车去,他怕一下进入管控区域健康码变色,帮不上忙反而给疫情防控添麻烦。他想到了求助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刘先生寻找顺路车的消息从广播里播出,不到半个小时他就接到了另一位热心人士的电话,200副皮手套当天就从200公里外的乌兰察布市送到了呼市一线防疫人员的手里。做这200副手套,原料、加工费用以及工人的工资都是刘先生自己出的,花了大概18000元,刘先生觉得高兴,“能帮上疫情防控的忙,我觉得很值。”
800名储备大学生志愿者,等待随时上岗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张蓉蓉也是人民体育场核酸检测点的一位志愿者,每天三四千人来这里做核酸检测,张蓉蓉负责做信息录入。
张蓉蓉的另一个身份是呼市志愿者联合会大学生公益团的负责人,疫情刚刚出现的时候,公益团就在群中发布招募令,为志愿者匹配服务点就近服务。目前群里有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大学生志愿者张蓉蓉(右)。受访者供图
实际上,几个微信群里大学生志愿者的储备量已超过800人,他们随时准备替换下疲惫的同学。
新城区志愿者报名联系人李琦是区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她每天都会接到数不清的报名电话,有中年职员、有年轻的个体户,还有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志愿者们每日要从早上六点工作到凌晨三点,大家两班倒,调配妥当无需“连轴转”。
席建军是志愿者们的老熟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奶茶大哥”。护目镜戴一会儿就会有雾气,时间长了遇风凝结成冰碴,张蓉蓉每天都能透过薄薄一层冰,看着席建军抱着奶茶跑过来。
“奶茶大哥”席建军发现了爱人最近的转变。虽然嘴边的话不多,但她这几天开始主动和他一起搬奶茶送奶茶,着急的时候拉着儿子一起帮忙。
从2月16日到25日,这10天蒙芊没有休息过一天。将负责的社区核酸采集完毕后,她又到新城区的一家月嫂中心支援核酸采集。电话里,她没有说过累,而是更多地给母亲分享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事儿,“有小学生给我敬了少先队礼”“有人送给我们手工贺卡,祝我们平安幸福”……
蒙芊收到一位小朋友的祝福。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实习生 周婕妤 王晓晨 王烨烜
编辑 郭懿萌
校对 张彦君
下一站,重庆!”4月2日,此前声称暂不在湖南、湖北以外开店的茶颜悦色,宣布即将进入重庆市场,并称这是求生欲下的冒险之举。
作为红极一时的新消费代表品牌,茶颜悦色曾在2021年三次传出关店,大本营长沙一度临时关店七八十家。茶颜悦色联合创始人孙翠英近期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此前茶颜悦色在长沙开店密度大,疫情下消费萎缩,进军重庆也是“被逼出来的”。
受行情所逼做出应对举动的不止茶颜悦色。2021年底以来,喜茶、奈雪的茶两大头部品牌先后调价,对腰部价格带品牌形成“降维打击”。竞争白热化阶段,行业内卷已从开店数量比拼、推新速度比拼,延伸到上游供应链的争夺。
在消费领域投资人王庆林看来,新茶饮早在2018年就进入“分水岭”,行业发展已进入“下半场”。
新茶饮行业早在2018年就进入“分水岭”,行业发展目前进入“下半场”。图/IC photo
茶颜悦色再“出走”
茶颜悦色进军重庆市场的消息引起关注。
“决定有点突然,但年后这波疫情反复超出所有人的意料。熟悉的场景,更难的考题,我们关闭了比此前更多的店。”茶颜悦色坦言,进军重庆是求生欲下的“冒着胆子”,是疫情反复下的“被逼着求变”。
受疫情影响,茶颜悦色曾在2021年三次传出关店,大本营长沙临时关店数量一度达到七八十家。在同年11月10日发布的官微信息中,茶颜悦色提到之前的密集布点在长沙城市发展中赚到了红利,但疫情之下也要承担人流减少带来的结果。
此前,茶颜悦色的境遇完全不同。2013年,茶颜悦色在长沙司门口一个不到30平米的地方开出第一家门店,2018年以来获得天图资本、顺为资本、五源资本等多轮融资。2020年,茶颜悦色、文和友、墨茉点心局、虎头局等长沙品牌成为资本热捧的新消费品牌代表,一时风光无限。至2020年12月,茶颜悦色直营门店数量突破290家。
与其他品牌不同,茶颜悦色的策略是在长沙密集开店,直到2020年底才进入武汉市场,重庆是其布局的第二个省外城市。
4月14日,茶颜悦色联合创始人孙翠英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此前茶颜悦色在长沙开店密度大,疫情下消费萎缩,进军重庆也是“被逼出来的”。对于外界出现的各种杂音,她说,“疫情可能放大了我们的不足,现在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用开放和正面的态度去解决。大家会更加清醒,过度扩张导致内部管理跟不上,这可能是所有品牌、行业都会经历的。”
进入“下半场”
2021年底以来,茶颜悦色不是唯一暴露“问题”的茶饮企业。
据新浪财经今年2月报道,喜茶内部于2022年前启动裁员,其信息安全部门全部被裁掉,门店拓展部门被裁50%。这被认为,喜茶的发展已触达瓶颈期,门店拓展部门不再重要。喜茶方面当时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公司不存在所谓大裁员,少量的人员调整是基于年终考核的正常人员调整和优化。
新茶饮直营品牌乐乐茶遭遇更大挑战。2016年12月,乐乐茶首家落户在上海五角场万达店,以“现制茶饮+欧包+第三空间”的经营模式出道,后因爆款“脏脏包”走红,并吸引资本关注。到了2022年2月23日,乐乐茶自曝“广州领展店最后一天营业”的消息,关闭了其华南地区的最后一家门店。
乐乐茶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暂时关闭其他地区门店是为了集中精力聚焦华东市场。目前品牌处在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从效率和战略布局的角度出发,近一年会聚焦在华东的一二线市场。关闭的市场均有未来重返的规划,广州地区会在一年内重返。”不过截至目前,其华南市场仍未重新启动。
多组研究数据显示,新茶饮行业在经历2020年-2021年上半年的热度后增速已放缓。企查查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奶茶相关企业33.15万家,近十年来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加,2018、2019年分别新增企业7.26万家、8.84万家。2020年迎来扩容高潮,新增9.48万家。2021年新增8.56万家,但增速有所放缓。
在行业高速扩容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CBNDataX奈雪的茶《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成为新茶饮行业重要拐点,“复苏”成为行业关键词。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中国茶饮企业总数超30万家,其中停业、清算、吊销、注销的企业超13万家,占比达43%。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预计,未来2-3年,新茶饮整体增速将调整为10%-15%。面对竞争加剧、房租较高、人才储备有限、食品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外卖占比高利润低等因素的叠加,如果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持续快速增长,将有很大的管理性风险。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益禾堂创始人胡继红创业15年,见证了茶饮行业从野蛮生长到高速发展、再到增速放缓的整个过程。“2012年到2019年,这么多品牌从几十家发展到两三千家、四五千家规模,行业站在了风口期。以前增长快,是因为各品牌在各区域进行差异化竞争,但现在到任何一个市场,这些品牌都在,竞争白热化,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疫情只是加速行业洗牌。”
在消费领域投资人王庆林看来,新茶饮行业早在2018年就已进入洗牌期,2020年之所以融资消息不断,主要是新消费赛道火热,从资本角度来说确实存在一些泡沫。“目前博弈已经进入‘下半场’,前几年新茶饮市场增速在30%以上,头部品牌门店数量基本保持年年翻倍,在这个过程中,消灭了一大批地方小龙头企业。从这个时候开始,整个市场就开始整合了。据我估算,目前行业前五已经占到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告别30元
洗牌期的直观反映,就是价格“内卷”。
奈雪的茶招股书及公开资料显示,随着新式茶饮体验需求的不断增长,顾客更愿意为提升体验支付更多费用,因此自2015年起涌现出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等高端现制茶饮店。截至2020年底,国内约有3400家高端茶饮店,平均售价不低于20元。
然而在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此前动辄30元一杯的高端茶饮也绷不住了。2022年2月24日,喜茶宣布完成全面产品调价,年内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饮品类新品,并承诺现有产品今年内“绝不涨价”。对比菜单可以发现,价格调整覆盖喜茶在售的芝士茶、果茶、奶茶、纯茶、咖啡等全品类绝大多数产品,调价幅度1-10元不等。据了解,除个别城市限定产品、周边,以及LAB店、手造店少量产品外,喜茶主流门店的产品价格已全面低于30元,且售价在15-25元的产品已占据喜茶全部产品的60%以上。喜茶方面称,此轮价格下调得益于其品牌势能、规模优势以及在供应链上的不断积累。
奈雪的茶降价通知也随之而来。2022年3月17日,奈雪的茶宣布大幅降价,推出9-19元的“轻松系列”鲜果茶,并承诺将每月上新至少一款20元以下产品。此前,奈雪的茶平均单价在27元,最高定价达到38元。调价之后,其主力价格带降至14-25元,最低9元,整体告别30元时代。
同在今年3月,另一高端茶饮代表乐乐茶也宣布,“推出去酪酪的大口鲜果茶系列和去料料的鲜萃茗茶系列”,价格控制在20元以下,最低8元就可以喝到一杯鲜萃茉莉绿。
悸动烧仙草联合创始人吴健认为,目前中端新茶饮品牌缺少的是一些高端消费群体,高端品牌缺的是中端消费群体。疫情环境下,购买力下降,即便高端品牌也日子艰难,其降价目的是争夺客群,对中端品牌来说是种降维打击,整个竞争环境也将更加恶劣。
“疫情对我们考验还是蛮大的,盈利能力在减弱,毛利率在减少。”益禾堂创始人胡继红认为,头部品牌降价是行业内卷的体现,当下消费者不但对价格敏感,消费频次也在减少。与终端调价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原料都在涨价,考虑到加盟商的负担以及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他直言“不敢提价”。
供应链激烈“厮杀”
喜茶有多肉葡萄,奈雪的茶有霸气葡萄,乐乐茶有葡萄酪酪……梳理各大新茶饮品牌菜单可以发现,其产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且一旦有新品热卖,各大品牌就会纷纷跟进。
2021年3月,奈雪的茶推出“霸气玉油柑”,因“3秒微涩5秒回甘”的独特口感吸引消费者。两个月后,喜茶也上新“王榨油柑”等3款油柑饮品。6月25日,喜茶上线“黄皮仙露”新品,随后乐乐茶、益禾堂、混果汁、台盖、茶力的小怪兽、果呀呀、邻里、谷予等也相继推出了黄皮原料饮品。
在胡继红看来,新茶饮产品没有秘密,所谓的“爆品”分分钟就能被同行模仿出来。“新茶饮行业创新能力很强,五谷杂粮、水果、茶叶都可以走到产品里,每年行业都会诞生三五十款新品,但对产品创新保护不够,也没办法保护。待专利申请下来,配方已不再流行。”
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对供应链的抢夺。
胡继红举例称,去年香水柠檬饮品大火,一时间各品牌都去上游抢原料,但货源就那么多,渠道也就那些,品牌间抢货一下子把香水柠檬价格抬高了,“以前几块钱一斤,后来价格猛增到几十块钱一斤,很恐怖,这也增加了行业内卷。”
作为2021年2月创立的柠檬茶新品牌,柠季联合创始人谭力对香水柠檬的涨价有同感。考虑到香水柠檬在国内是新品种,且前段时间有30%-40%的价格涨幅,他认为香水柠檬种植一定要上规模,否则供应链就会出问题。借助资本力量,柠季开始直接布局上游供应链,2021年在广西种了1000亩香水柠檬,今年到目前又种了5000亩。“冰山之上,大家看到的是产品和品牌,冰山之下靠的是运营和技术。”
对于产品同质化问题,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近期回应新京报记者,“我们也认识到,随着行业的成熟,产品同质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如何在这样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产品和原料方面的优化,和品牌塑造息息相关。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性地优化产品和服务体验,讲好品牌故事,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归属感。”
食安曝光增多
突飞猛进中,茶饮的食品安全问题曝光也随之增多。
蜜雪冰城是首个门店破万的新茶饮品牌,2021年更是突破2万家,数量上成为行业之首。疯狂扩张下,2021年5月,蜜雪冰城被曝郑州永安街店、济南大观园店、武汉马湖商业街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有效期、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等问题。随后,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对蜜雪冰城开展专项检查,责令其35家门店限期整改,3家门店停业整改,并向9家门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蜜雪冰城总裁张红甫也被约谈。
食安问题并不是个例,“监管风暴”席卷而来。2021年各地市场监管对新茶饮展开连续监督检查。
2021年8月,“本宫的茶”关联公司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被罚4万元。2021年9月30日晚,“茶百道使用过期原材料”话题登上热搜。茶百道发致歉信称将对所有店铺全面排查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门店一律采取闭店处理,严重者直接取消签约资格。随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对“茶百道”的710家门店开展突击检查。
更早些时候的2019年8月,甘茶度因“用烂水果榨汁、徒手切水果”引发关注。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对大红门银泰百货甘茶度饮品店作出处罚,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455元,罚款10万元。此外,执法人员还对甘茶度在北京的33家加盟店全部检查,对其中4家门店予以立案调查。
胡继红认为,很多品牌此前还未树立食品安全管控意识,现在情况已有所不同,监管层面也在加强。吴健也认为,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最基础的红线,“踩到了就无法再融入行业,也没法对社会交代。”目前,吴健正在通过门店标准化、监督巡视、远程视频监控、加盟商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
随着茶饮行业首个具体产品标准《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发布,茶饮行业在食品安全上的无序状态有望改观。2020年11月,奈雪的茶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组建CCFA新茶饮委员会,共同推动新茶饮行业标准的建立。
(应被采访人要求,王庆林为化名)
新京报2022年4月19日产经周刊《新茶饮江湖》。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郭铁 秦胜南 校对 翟永军
家的旅行记:呼伦贝尔下一站。
1. 傍晚开车到达石家庄,在酒店稍作休憩。
< class="pgc-img">>2. 第二天一早坐飞机直达海拉尔,还没登机就开始激动。都说海拉尔的火锅之王就是菌香原,落地直奔饭店。手切羊肉很新鲜,不得不说菜的分量真的很大,最后剩了将近一半,是不是让当地人有点瞧不起山东人的胃?
< class="pgc-img">>3. 中午在酒店小睡一会儿,睡醒后来到了东山夜市,这里有海拉尔首个裸眼 6D 大屏。夜市美食很多,章鱼烧、奶茶、烤鱿鱼、冰栗子。
4. 酒足饭饱之后来到下一站,中国最北部国家级街区呼伦贝尔古城,捕捉跳舞的叔叔阿姨们。
预告:明日碎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