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现在餐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很多餐厅都面临着没有顾客、顾客少这个问题。那么这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首先我们需要先排查是否是自己有哪些事情是没有做到位的。
< class="pgc-img">>一.店内卫生
顾客进来你的店用餐第一时间感受到的并不是饭菜的味道是否可口,而是店内的环境是否会让他感觉不舒服从而影响食欲。如果店内的清洁不到位,到处都是可见的油渍、灰尘,那么顾客在点菜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什么食欲了,随便点一些凑合一顿就好了,甚至直接就走了换别的店去了。所以一家餐厅的环境是成为一个好餐厅的必备标准,如果一家店铺清洁不到位,环境不舒适,会给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不论是桌台还是柜台,都需要经常清洁,餐厅不一定要有很华丽的装潢,但是必须要有干净卫生的用餐环境。
二.热情的服务
如果你开的是一家加盟店或者连锁店,那么当你的味道、装修风格等等都与其他相同的加盟店、连锁店无异的时候应该怎样拉开差距,吸引顾客到你的店里就餐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从
< class="pgc-img">>服务入手了,热情的服务会让顾客在用餐过程中倍感舒适,心情好自然食欲也会比较好,消费的也会多一点。试想如果是你到一家餐厅用餐,整个用餐过程服务员对你的态度都比较冷淡那么相信你这顿饭也不会吃得很开心甚至快速地吃完就走了,并且在心里把这家店纳入了黑名单。
三.管理
餐厅的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考量,例如对后厨的管理、员工的管理、门店收银管理、老客会员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都必须监管到位。这样才能保证餐厅能够良性、长久地经营下去。所以在管理时除了人员的监管必须到位以外,还需要使用相应的管理系统。比如茗匠餐饮管理系统,能够快速收银结账、服务员移动收银、自建外卖平台、完善的库存管理与会员系统等功能。
< class="pgc-img">>除了以上几点,一家餐厅最核心的当然还是菜品。除了要做到味道好以外,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季节和环境来进行创新菜肴。菜品的不断完善,推陈出新才是餐饮行业竞争中不可缺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更加满足了人们的新鲜感需求。
<>们经常可以见到很多新开业的餐饮店,一开始人满为患,生意爆棚,然而开着开着不到俩月要么勉强维持生计要么就关门大吉了,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可能你会说,刚开始做促销,后面没促销了;或者你会说,炒的菜没原来味道好了... ...那么,我想说,是不是这家餐饮店,菜品太多了?
菜品越多不是越好吗?
这个问题是我们最近服务的一家有着十多年历史的餐饮店正在面临的问题。这家餐饮店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传统烧腊连锁快餐店,从烧腊做起,并在其经营的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的人群,琢磨出了类似饭堂模式的简餐,每天湘菜、粤菜、川菜等菜式不停地变更新花样,快餐店也得到迅速扩张。然而近几年来扩张速度不断减慢,业绩也一直停滞不前。
< class="pgc-img">>后来,在我们对他的门店进行内部及外部市场的全方位分析调研后,我们发现他们店面生意停滞不前的最大原因就是产品多、品类杂,以至于丢失了店面核心招牌产品。大多数人都觉着他们自己的经营方法没有问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如果消费者不喜欢这个种类,也许会喜欢那个种类,那么生意就能做成了。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我们来看一个心理学上经典的“果酱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希娜·艾扬格,为了试图了解人们如何做出选择。她以当地杂货店作为实验地点,实验中,艾扬格的助理假扮成果酱供应商,在美食店里摆放了两个试吃的摊位。
其中一个试吃摊位有6种口味可以选择;另一个摊位有24种口味可供选择。在两个试吃摊位上,顾客品尝后都会拿到优惠券,可以用来以折扣价买一瓶果酱。结果显示:在有24种口味的摊位前购买果酱的人却相对少了许多。虽然顾客一窝蜂地挤在摊位前试吃,但大多数人却因为口味太多而无从选择,干脆一瓶都不买,最后只有3%的人买了果酱;而在有6种口味的摊位前试吃的人,相比之下更能决定自己适合哪种口味,约有30%的人最后买了果酱。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提供过多款式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并不利于促进消费者购买;相反,相对较少的产品款式选择,反而有利于消费者快速决策,进而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
其实,提倡产品越多越好的人都忽视了一点,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不是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我们喜欢不断做物质加法来满足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比如为家里添置大冰箱,买最好的电视机,配个全能洗衣机,再买辆上档次的车等等,从一无所有的状态到“全副武装”的过程,确实能给人幸福的感觉。
但在一个家家户户万物俱备、什么都不缺的年代,通过占有物质的方法很难再刺激我们的感官,获得长久的满足。反而,越是在这个看似什么都不缺的年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加重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我们更提倡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就跟日本流行的“断舍离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化繁为简。
所以,消费者并不愿意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进行太多思考,而是更喜欢做物质减法,获得人性化、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经营者要时刻观察社会大环境和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并通过他们的变化做出适合当下的经营对策。
以前消费者都是先去一个餐馆,然后对照着菜单再选择自己吃什么。这样一来消费者吃什么是由卖家提供的菜单决定,那么选择越多自然就能更加迎合顾客的喜好。但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说到吃饭,消费者往往会先选定菜品或品类,拿起手机,随手翻看各类点评网站,再决定去哪家店。这就从之前的“去哪儿吃什么”,变成了如今的“吃什么去哪儿”。
风靡市场的烤鱼店就很好地验证这一点,近年来,以烤鱼为产品的“探鱼”、“鱼太”等品牌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扎根在各大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还有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销售额直线暴涨的小龙虾等等。这都说明了,要想突出重围就要懂得聚焦在一个方向,打造单一产品,甚至在单品上倾注更多心血做成爆品,这才是当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的最优解。
< class="pgc-img">>在这个时代,聚焦更利于效率的提高,更利于把一件事做精。若在产品各方面都能实现专一,就很容易成为某个品类的“专家”,从而打造出爆品,成为你的镇店之宝。毋庸置疑,拥有一个镇店之宝往往比拥有上百种普通产品的收获更大。它能迅速帮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形成口碑传播,让更多的消费者慕名而来,与此同时,也让消费者对你的店产生消费认知:就像喝咖啡就想到星巴克,吃披萨就想到必胜客。如果你没有一款可以镇店的产品,就算你拥有上百种产品,消费者也不得而知。所以在聚焦打造单一产品的同时也是加强你的产品在消费者心里的认知的过程。
那么是不是一个店就只做一种产品或者说只卖一种东西卖到底呢?
当然不是。
打造单一产品只是前期战略,是为了先让消费者和产品建立单一认知,再从这单一的认知慢慢拓展为多元化认知。开始的时候,为消费者提供更少的选择空间,把精力聚焦在少数产品上,虽然只有几款产品,但款款有特色,让消费者因这几款特别的产品而记住这个品牌,从而建立品牌认知,之后再推出一些相关属性的附带产品,让消费者在购买你的镇店之宝的同时也选择其他单品,就像消费者慕名过去吃个烧腊饭之余还可以加一碗汤或者一个饭后甜品。
香港连锁餐饮店大家乐,就是先以被誉为“一哥”的焗猪排饭打响招牌,然后不断翻新品种,研习西餐理念,不仅引进铁板餐、烧春鸡、海鲜餐等新菜式,还有杨枝甘露、港式奶茶、西多士等甜品,成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快餐品牌。但有一点要注意,在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切记核心的产品不能丢,也就是你赖以生存的镇店之宝不能丢,不能本末倒置。
经典例子,奢侈品牌巴宝莉以它的防水风衣而闻名,在获得品牌认知后,再发展到从男女服饰到宠物用品无所不包。但是这一百多年以来,巴宝莉一切关键动作都以防水风衣为中心,提供近1200万种风衣款式可选,始终围绕它的核心产品做升级。
< class="pgc-img">>相比之下,前面提到的烧腊店就有点顾此失彼了,样样都做结果丢失了自己的招牌,没有亮点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所以,前期先打造单品,形成单一认知,不断吸引新顾客;后期再多元化发展,在开拓新客之际,适当地增加相关属性的附带产品,服务和维系老顾客。与此同时,还要持续地把资源投入你的核心产品,打造成爆品,进一步得到消费群体的认可,扩大市场。
当然,开好一家餐饮店或者其他门店,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大家需要掌握好门店的更多经营技巧,例如如何引流、如何成交、如何让你的客户转介绍,只有系统地运用好,才会让你的顾客络绎不绝。关于门店问题,我在专栏里有详细的分享: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f5dbd7c4644d404ab767295692696cd0", "title": "\u8001\u677f\u95ee\u9898\u8bfe\u5802", "distribution_user_id": 1611833508569092, "price": 68, "column_id": "6713846965752299790", "share_price": 43.52, "author_description": "\u75af\u5356\u4f55\u4fca\u950b", "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f5dbd7c4644d404ab767295692696cd0", "sold": 1}'>>何俊锋新书《疯卖》已经上市。京东自营、当当、天猫均有售,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即可购买。
><>< class="pgc-img">>018年9月22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这是第【128】篇
问题很多都相同
这几天白天开车,晚上接客,基本上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着实觉得有些累。
好在内蒙的小肥羊足够美味,加上初秋草原的美色,也觉得不那么累了。
白天开车的时候,总结了一下最近读者咨询的问题。
从大家的提问来看,最大的问题都是人流量不足,好像自己也没什么好办法。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我不会引流"。
从表面上来看,貌似提供一套引流的方法,能够给店里把人带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引流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经营者的心头之痛。
毕竟,餐饮也算是流量生意,没人就卖不出菜,就没有营业额。
可挨个将每个店的问题拆解之后,引流只是表象。
< class="pgc-img">>没人,并非是你不会引流
店里人少,只是表象,把这几个问题拆解之后,问题的本来面目就显露出来了。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产品。这个产品,不仅仅是菜品,而是包含了服务,菜品,环境,态度这一切与顾客交换金钱的产品。
引流引流,一定是有什么东西能吸引流量到来。
那这个吸引流量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必须先搞清楚的问题。
开饭店,就是卖菜品,无论是中餐西餐还是小吃快餐,能够留住顾客,菜品是第一位。
前几天文章里有写"以正合,以奇胜",菜品就是正兵,其他的都算奇兵。正兵练不好,奇兵就没用。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餐饮活动策划七步法则》里用很大的笔墨去写产品的打造。产品不好,拿什么吸引人呢?
所以最好的引流品,就是你最拿手,最受欢迎的产品,其他的偏门左道都是扯犊子,就算引来了流量,也只是让你快速关门的速效药罢了。
< class="pgc-img">>开了十年饭店,你未必懂餐饮
8月31日发的第106篇,就说的这事情,如果你还没看过,可以去公众号里找一下。
也许有读者觉得,我这么说太武断了。如果看过文章,也许你会改变这个看法。
依旧借用文章中的例子,我是个驾龄十余年,有着几十万公里驾驶经验,且零事故,零扣分的老司机,我估计全国能找出来我这样的,也不算太多。
可即使这样,我也只能说我很懂开车,但要说我"懂车"的话,还差的太远。
而现在的情况,外界的变化太快了,尤其是整体经济又不那么好的时候,如果你还按照老套路"开车"而且还不"懂车"的话,就很危险了。
对于准备进入餐饮的小白,以及刚刚开店的大白,要懂开车,也要懂车,才能在这个变数太多的时候,提高获胜的几率。
< class="pgc-img">>也许你缺的不仅是咨询,而是整个认知体系
初创者,尤其是处在赔钱状态下的咨询最难做。
最大的问题就是双方的想法不在一个频道上。
初创者咨询的时候,他们其实是想找一个店长,或者是合伙人,比如"这个事情你给拿个主意吧""这个员工要不要开掉""干脆店交给你算了,头一个月的盈利都归你"
顾问能提供的是一份包含了思路和建议的赚钱说明书。而咨询者希望得到的是钱。
所以在沟通的时候就会很痛苦,比如要承诺,要保证,还有说给股份,以及想签对赌协议的。
这类咨询,我大多都会拒绝,究其原因,首先是他们的支付能力差,每花一分钱,都要纠结万一没有效果怎么办,万一被骗了怎么办,万一咨询完了还不成功怎么办。
其次,他们不理解什么是社会平均价格,他们也不理解,成功都是偶然的,失败才是大概率事件,他们更不理解,世界上从来没有100%的事情。
当初投资开店时,不也无法确定100%盈利吗。再加上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执行力很差,导致总在向外界要保证,要承诺。却不曾静下心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出了问题。
话说回来,假如真的有一个100%能保证你月入10万的方法,你愿意花多少钱买呢?
其实这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社会学费交的还太少,对自己,对做餐饮,做生意及商业的认识还不够。他们缺的不仅仅是一个顾问,一次咨询,他们缺的东西太多了。
也许只有在痛苦中逐渐成长后,他们才能判断清楚顾问和咨询的意义。经历过风浪之后,才可能逐渐成长为合格的投资人。
而对于经历过风浪的咨询者,很明显能感受到他们完善的认知以及强大的执行力,他们很多已经在突破的门口站着,就缺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
< class="pgc-img">>最快的提升,就是学以致用
所以这时候,他们最需要做的,是快速提升自己,无论是通过咨询还是其他渠道,去学习,去执行,去测试,去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快速补上自己的短板。
我一直以为,学以致用才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方法,这也是我多年来学习的经验总结。
我很少先系统的去学理论,大多时候都是遇到问题,然后去学和这个问题有关的理论,然后再用理论处理问题,得到反馈之后再做调整。当同类问题处理越多的时候,整套体系也就掌握了。
这是我的经验,在此也分享给你,希望你能够少走一些弯路,节省一些宝贵的时间。
< class="pgc-img">>粗放经营已经是过去,精耕细作是趋势
人口红利以已经过去,十年以后,中国将变成5亿人工作,9亿人养老的"老龄化"社会。
这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
餐饮也算的上是人员密集型的产业,那么当能用的员工减少一半时,提高效率则成了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相比于之前粗放式的经营,精耕细作必将成为趋势。所以对餐饮从业者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如果还想在这个行业继续干下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则是唯一的出路。
>我是大宽,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解决一个餐饮问题。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餐谋张大宽。转载人的转载行为,视为同意本条,转载须附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