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要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关键的部位,抓住关键的问题,这就是管理的技巧。2、调整工资要达到稳定骨干的目的,就要掌握调整的时机和比例,使工资真正起到管理的杠杆作用。
3、劳务管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来源于平时对劳务市场的资料的积累及分析。
4、企业要寻求发展,必须有人才和钱财,而企业质量的巩固,则有赖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
5、企业的培训应着眼于提高各级人员的素质,使每一个人的内在特征,自觉地体现在宾馆的服务原则之中。
6、企业管理不能依赖于自觉性,关键靠制度管理,要有一套启发员工自觉性的规章制度,以法治馆。
7、作为一个企业,一定要注重文化素质的培训,职工文化素质低下,将会阻止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入。
8、用钱刺激的积极性是不会长久的,全看在钱的份上来工作的人是不会讲职业道德的,要考虑如何培养员工的企业感,树立企业精神,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9、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就没有高水平的服务质量。
10、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不同重点来开展培训工作。对员工,重点抓好酒店意识和业务基础的培训;对管理人员,则应重点培养其强烈的管理意识。
11、培训中心对各部门的培训要按计划,按进度,落实到具体人去督导检查,真正落实培训的质量。
12、维持酒店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培训,培训既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方式之一。
13、企业的质量是靠人来维持和提高的,对员工不教而诛是不对的,无原则地讲人情也是不对的,要处理好人情与管理者的关系。
14、工作中的惰性来自浮夸的习气。
15、管理人员在下达工作指令后要督导、协调、管理和检查,不能只管下令,不管落实。对于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应逐项跟查,逐项落实,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才能真正抓深抓细。
16、管理人员关键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哪项工作是以扎实、紧凑深入的作风来抓,哪项工作就会获得良好效果。
17、酒店的培训工作应从酒店的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特点、经营管理的需要和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培训方案,从制度化、系统化人手。
18、没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在企业经营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是起不到监督保证作用的。企业需要一支思想过硬业务技能高的骨干队伍,如不抓紧在青年人中发展党员,将是党的工作失误。
19、严格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也体现在对财、对物的管理。
20、不要埋怨客源少,生意难做,关键要看我们对现有客人的服务工作有没有做足?
21、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细致工作,就没有企业一定的辉煌。正确的经营决策来源于对市场动态的了如指掌。
23、生意靠跑(出外促销)回来,效益靠干出来。
24、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既是“同一战壕战友”的关系,又是“猫与老鼠”的关系。
25、酒店的管理人员首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自豪感、荣誉感,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所做的工作,又怎么可以去教育培训员工呢?
26、主管、领班应多到现场与员工一起操作,督导质量。要意识到,质量是竞争的基础,而质量体现在每一件为客人服务的小事上。
27、整体经营指的是在一既定目标之下,各部门的工作互相支持、配合、协调、促进、制约,而不能各自为政,划地为牢。
28、在物资采购上要有市场概念和价格概念,要区分客用物资和自用物资,前者应高雅,后者应实用。
29、讲究操作流程不是不讲效率,讲究岗位责任制并不是关、卡、压。
30、发展企业应首先抓好大本营,没有本,就没有利。
31、顾客评价服务质量是看他所得到的实际效果,而不是看有没有尽力。
32、要使管理人员和员工有压力感,但不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要给人有活动余地。
33、价格是市场动态的反映,也是一个企业经营方针的体现,制定价格要符合市场的规律和酒店的实际,按行规办事,讲商业道德。
34、酒店的培训目的不是培训全才伟人,而是培训员工的思想及业务的基本功,即素质。
35、效率应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节约时间从一分一秒着眼,在做好基础工作上才能讲效率。
36、作为一个部门经理,对本部出现的问题不能大包大揽,经理对部下的差错“勇于承担责任”只能使差错延续不断,正确的态度是挖找根源,提出整改措施。
37、主管的工作是酒店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主管只说不做不行,只做不说也不行。经理对主管的管理要抓得紧一点,标准定得细一点,管理方法要科学点。
38、部门的培训方式要有竞争性、娱乐性和趣味性。
39、酒店的工作特点就是如何把有形的设备与无形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40、做酒店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要有市场概念、竞争意识和成本核算观念。
41、对关键的问题应议而即决,决了即行,否则一事无成。
42、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人家来挖人也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针对社会实情做好员工素质提高工作,如何保证人员走一批,培养一批,成长一批,把培养骨干和技术尖子作为常年的工作;作为管理人员来说,则应不断提高领导艺术,考虑问题周到点,讲究工作方法,对员工的心理活动要多了解,多分析,多通气,多研究。
43、没有工作量的限制,就没有质的变化。
44、管理人员要带着工作标准去巡查,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坚持现场督导。
45、素质的培养是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培训中累积起来的。
46、管理人员的级数越高,自觉性越强,对他们的管理制度就会越少。
47、只有抓好平时的工作,关键时候的判断才不会出差错。没有平时的工作质量,就没有关键时的化险为夷。
48、任何人都会有优缺点,做任何工作都有对与错,问题是要分清哪方面是主流。
49、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上,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体现出我们的服务意识,要有好的服务质量,首先应有好的工作作风和好的思想意识。
50、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产品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和市场情况,然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经营方针。
51、企业的路线是由无数小点连接而成的,形成了自己的作风和精神,所以酒店工作无小事,事事关连着声誉。
52、宣传企业、扩大企业的影响,使企业融于社会中,使社会理解企业。
53、每一项接待工作都是重要的,对于我们可能是简单的重复,对于客人却是第一次。
54、把匿名信一概而论说成好或坏都是不对,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而不是在它之前。匿名信多是捕风捉影,我们的工作应是如何驱风消影,而不是撂担子。凡是一个制度的实行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各种舆论都会产生,对其不实之处要大度大量,豁达超然。
55、人事培训工作要有一条龙的工作意念,招工时要考虑如何培训,培训时则要考虑如何合理地使用人力了。
56、酒店的管理建立在客人的投诉之上,也可以说,酒店的管理建立在对质量事故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
57、市场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要善于随市场变化而变,捕捉一刹那的效益。
58、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不等于一无所有。
59、销售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宾馆的经营管理方式、经营特点、发展方向、客户成份、市场趋势等。
60、正确的房价制定要考虑对象、流量、信誉、时间几大因素。
61、公关部与销售部在宣传方面的区别在于公关郎着重于以企业形象的整体宣传,帮助社会了解企业,搭好企业与社会的桥梁;而销售部的宣传则是就市场开发而言,为房间的推销而去宣传。
62、一个国家要有共识,稳定才能发展。同样,一个企业的领导班子也要有共识,团结才有生命力。
63、一个企业能否巩固、提高、发展,有赖于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64、酒店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事培训工作一定要走在各项工作前面,人才的培训是酒店百年大计,是重要的战略方针。
65、广告要讲究效果,应考虑做给什么人看?针对什么市场?要达到什么目的?
66、新酒店的开张虽使客源市场有所震动,但只要我们保证质量,客人会回来的。
67、一个企业在大好形势下不去发展是没有出路的。开拓的阻力来自于头脑中的平均主义,不求上进,不敢承担风险。作为经营者要时刻处于“冲”的姿势,守是守不住的。
68、管理是为顾客服务的,管理本身如同制作产品的过程一样,要研究市场,讲究产品质量。
69、酒店工作实际上并不复杂,硬件+软件+协调+素质=质量。
70、看不到大好形势是无知,看到了不去发展是无能。
71、发展企业要有风险意识,否则即使生意送到面前也难以做成。
72、发展企业要齐心,领导班子不同心协力是难以抓住机遇打主动战的。
73、要提高和维持服务质量,就要把主管的眼睛与员工的素质结合起来。
74、党的政策在人人面前是平等的,问题是你会不会用,敢不敢用,善不善于用。
75、一个企业的质量和声誉并不随着一个人的离开而失去,也不能为一个人所带走。企业的人员可以不断轮换,但质量却不能降,维持一个企业的风格是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
76、人的素质是一流酒店的基础。
77、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酒店既要管人,也要育人。
78、客房主管的工作,关键要做到“勤”,勤走,勤看,勤检查。
79、有竞争就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自觉为企业创造财富。
80、在酒店管理上,我们常说客人永远是对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次都百分之百全对,问题是当投诉内容与事实有出入时,我们是不是能够把“对”让给客人,“让”体现了酒店人员的素质,体现了我们的政策水平,“让”得既不得罪客人,又维护企业的利益。
81、经理、主管的眼睛应能发现问题,起到控制质量的作用。
82、当管理人员的就应有张“婆婆嘴”,久而久之,员工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
83、全方位地提高工效就要做到定时、定量、定标准、定进度,从细微之处着手。
84、服务质量是竞争的基础,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条件。
85、要使员工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我们首先要为员工服务好。
86、管理作风要具备“三实”:扎实、落实、老实。
87、酒店档次的高低应由客人来决定,客人投诉的次数及轻重是衡量酒店管理水平的标准。
88、做酒店工作的一定要重视小事,做到事事落实,件件清楚。
89、发展企业要有“动”和“变”的观念,市场在不断地变化,如死水一潭是做不活生意的,酒店工作要常出新招,给人常住常新的感觉。
90、每个员工的仪表仪容都代表着酒店的格调,要意识到自己在酒店的表现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酒店。
91、宾馆如同一部机器,各部门如同机器上的各个部件,只有紧密的结合才能24小时运转自如。
92、管理人员的以身作则是培训员工企业感的条件之一。
93、“永远不要得罪客人”是服务行业铁的原则,一个脸色,一个笑容,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要符合职业道德。
94、得罪了所有人的经理不是好经理,不敢得罪人的经理也不是好经理。
95、在经营上,第一是地点,第二是地点,第三还是地点;而在管理上,第一是人的素质,第二是人的素质,第三还是人的素质。
96、管理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应是以完成为准,而不是以小时计算。
97、作为管理人员应做到:有社会道德,晓做人道理,知企业法规,识宾馆大体,而不是把自己划于法规之外。
98、培训是管理的基础。基础好,管理就顺;基础不好,质量就降。
99、管理人员在“三不管”地带(几个部门的交接处)、三不管时间(上下班时间,午饭时间)要有主动过问、主动督导、主动管理的精神。
100、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将其与中国酒店业的实际结合起来,就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酒店管理的路子。
户公司内部员工歺近3000人公司,怎么控制这个食堂的成本的真实性, 有正规票据当然是最好的, 没有的情况只有自制票据,怎么才能控制和管理好这个食堂?
举例说:
1、定期监控市场各类原材料的价格
2、称重器材的管理,独立的质检等
各位还有其他办法、措施吗?欢迎大家讨论
信我,回复【1】领取电子版
第一章 员工管理制度
二、员工考勤制度
1. 所有员工都不得迟到、早退,上下班均需打卡记录其工作时间。任何员工都不允许让别人代替打卡或代替别人打卡。如果考勤卡有误、损坏或丢失,必须立即报告部门主管,不得随意涂改或更改。员工上下班除按规定打卡外,还必须在本岗位签到签退。班中离开岗位要填写离、回岗表。
2. 员工在休息或下班前不得擅离职守,在工作时间内如有事要离开,须向本部门主管请示,经批准后方可离开。
3. 员工休病假必须持与本企业签约的医院证明(急诊者例外)向所在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休假。部门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请病假需总经理批准。员工因病不能上班,应由本人或亲属在1小时内电话通知所在部门,如看病后仍需休假的,要马上电话告知主管,并在痊愈上班后8小时内持医院证明补办请假手续。
4. 员工要请事假必须提前填写请假条,写明事由和请假时间,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休假。
5. 旷工半天扣一天半基本工资,旷工一天扣三天基本工资,旷工两天扣六天基本工资,连续旷工三天则按自动离职处理,自动离职不发任何工资、奖金等。
三、员工福利制度
1. 休息日
员工每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该休息日由部门按工作需要预先安排。未能安排休息日的薪酬应计加班费或给以补休。
2. 法定假日
员工每年均可享有以下十天之有薪假日:
(1) 元旦(公历1月1日)。
(2) 春节(农历初一、初二、初三)。
(3) 国际劳动节(公历5月1日、2日、3日)。
(4) 国庆节(公历10月1日、2日、3日)。
1. 年假
(1) 凡在本餐饮企业服务满一年的员工,每年可获三天有薪年假;满两年,可获五天有薪年假,满三年以上,可获七天有薪年假。
(2) 员工申请年假必须提前十天向所在部门递交申请报告,并由部门根据工作情况安排休假。
(3) 凡受公司给予记过处分的,在处分年度内不得享受年假。
2. 结婚假
凡在本餐饮企业服务满一年的员工,结婚时可凭结婚证申请三天有薪婚假。
3. 未休假
凡在本餐饮企业服务满一年以上的员工,如员工之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配偶之父母不幸去世,可申请三天无薪慰休假,但须提供有关证明文件,经部门及行政人事部批准方可休假。
4. 分娩假
凡在本餐饮企业服务满一年以上的员工,申请分娩假时必须递交有关医院证明书及准生证,餐饮企业可酌情多支付一到两个月工资并劝退。员工怀孕时必须通知人事部,否则,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
5. 病假
员工请病假必须持有县级医院之有效病假单,并按企业有关规定办理手续,获得批准后方可休病假。病假不计发工资,未经批准者按旷工处理。
6. 事假
(1) 员工如因特殊情况请事假,必须按餐饮企业有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未经得批准无故脱岗或擅自离岗按旷工处理),事假不计发工资。
(2) 员工请假一天以内由部门主管批准,请假两天及两天以上必须经总经理批准。
(3) 各部门主管请假必须经总经理批准。
(4) 事假一天,扣除一天全额薪金,并不能享受当月的所有奖金。
7. 年终奖金
所有员工均可按餐饮企业有关规定享受年终奖金,餐饮企业视业绩情况在年尾发放年终奖金。受过处分或病事假超过规定限度的要按照奖惩制度的有关条款执行。
8. 工伤或伤亡
(1) 员工因工负伤应当即送往有关医院治疗,并报部门主管,事后必须详细写出员工工伤报告,并报人事部。
(2) 凡工伤或因工死亡的员工将按国家及餐饮企业有关劳动保护条例之规定处理。
9. 员工培训
所有员工均需要接受餐饮企业的培训,接受培训是员工的权力和义务。受培训人员在合同期内如转为其他餐饮企业服务,须偿还企业所支付的有关培训费用及其他经济损失。
私信我,回复【1】领取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