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市组建市区第二批“的哥食堂”,经过此前的报名阶段,目前全市共有16家餐饮企业和经营业户进入“的哥食堂”候选榜单。经过相关部门的调研、座谈、评选等程序,最终将评选出最好的7家经营业户,成为我市市区第二批“的哥食堂”。
为了进一步有效解决市区出租汽车驾驶员就餐难、饮水难、如厕难等问题,在现有“的哥食堂”的基础上,我市今年再次筹建7家“的哥食堂”,并将这一工作列入2016年利民实事之一。
据了解,本次组建“的哥食堂”仍然采取通过媒体招募、自愿报名和出租汽车服务公司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全市共有16家餐饮企业和经营业户进入“的哥食堂”候选榜单。
据介绍,目前,市区第二批“的哥食堂”组建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市总工会、市食药监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实地走访城区的16家餐饮机构和经营业户。通过走访经营业户的经营面积、经营规模、经营种类、经营特色、营业时间、停车条件、消费群体、特殊需求、优惠服务及业户参与活动的意愿等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将开展认真调研。相关部门将组成评选组,对16家餐饮企业和经营业户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最终将评选出最好的7家经营业户,建立市区第二批“的哥食堂”。
进一步有效解决市区出租汽车驾驶员就餐难、饮水难、如厕难等问题,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今年我市在市区新组建7家“的哥食堂”,该项工作被列入2016年我市30件利民实事之一。经过前期筹备工作,市区7家餐饮业户挂牌运营。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0家“的哥食堂”处于良好有序运营中。
今年组建市区第二批“的哥食堂”通过媒体招募、自愿报名和出租汽车服务公司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吸纳符合要求、自愿参与的餐饮企业加入到创建行列。创建过程中,由市总工会、食药监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对参与创建经营业户的卫生许可、经营规模、服务设施等事项进行严格把关、审核认定,命名市区7家餐饮企业为我市第二批“的哥食堂”。今年我市专门为“的哥食堂”配备了电视机、饮水机、wifi设备及报刊,为出租车司机提供更多的服务。
据介绍,目前我市已建立完善了“的哥食堂”的退出机制,以此确保“的哥食堂”创建活动市场化、规范化。对于出租车司机的举报投诉,有关部门将及时予以调查,一经查实,将责令“的哥食堂”经营业户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将予以曝光并摘牌,取消其参与资格。对活动开展不到一年且被取消活动资格的经营业户,将收回投入的相关设施设备。我市已对2015年的7家“的哥食堂”进行了考核,共摘牌4家,保留3家。
月,黑龙江依然白雪覆盖,冬天还没有彻底远离。
冰天雪地中,总有一些人忙碌在户外。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对于黑龙江的众多户外工作者来说,因为2700多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存在,让这个冬天不那么冷。
一点一滴凸显暖心服务
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街的环卫师傅高云峰,每天凌晨4点都要步行20多分钟,到另外一个城区清扫保洁。
冬天的哈尔滨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是常态。忙到7点钟整个城市苏醒的时候,高云峰的帽子上、眉毛上已挂满了白霜。这时候,高云峰和同事们可以短暂休息一会儿了。
“回家吧,太远,怕耽误回来上班。去商场吧,还没开门。现在有了这个小屋就好多了。”
高云峰所说的“小屋”,是由哈尔滨市南岗区总工会与环卫部门在2018年共同建设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每次早上结束工作,走上三五分钟就能到达了。在这里,喝口水、吃点儿东西,冷的时候还能烤烤衣服和鞋子。
“2013年起,哈尔滨启动户外职工爱心服务站点建设,切实解决户外劳动者作业期间就餐、如厕、饮水、休息等难题。”哈尔滨市总工会副主席彭利告诉记者,通过依托社会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如今基本上实现了全市服务户外劳动者全覆盖。
一事一物展现精心安排
热水壶、微波炉、电暖气、医药箱……这是户外劳动者站点中的标配。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更加精心的安排出现在站点中。
2013年起,作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前身,哈尔滨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哥食堂”建设,切实解决出租车司机就餐、如厕、饮水、休息等难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市总发现,单纯地依托餐饮企业为的哥提供餐饮服务还不够。
于是,哈尔滨市总联合供水、交管、交通等部门共同为出租车司机服务——供水部门对服务站点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标准收费,减轻经营户负担;交管部门针对地处繁华街道停车难,为68家站点门前划出250个停车位,方便的哥用餐停车;服务站点所在街道、社区提供卫生、秩序等服务。
如此一来,“的哥食堂”火了。
2017年开始,“的哥食堂”升级为户外工作者服务站,建设方式也吸取此前经验,从工会一家主办的基础上,增加了与政府部门、企事业等单位联办的形式。
2020年,黑龙江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的议题之一,就是加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的建设工作,各级政府将驿站的建设纳入市政建设统筹考虑的“大盘子”。
多方共同支持下的服务站点,设施设备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一字一句体现用心之力
不仅是哈尔滨,目前,在黑龙江省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黑龙江全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倡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普惠务实、制度保障”工作思路,出台文件部署,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投入专项资金扶持,从实际出发,共建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732个,遍布13个市(地),服务户外劳动者11.5万人。
特别是在省政府和省总工会联席会议研究了相关议题后,全省各地、各行业也积极行动起来。
2020年,黑龙江省总请东北林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专家组成课题组,对全省范围内的户外工作者驿站进行调研评估,并为其未来发展编制规划。
2020年末,一份107页图文并茂的报告摆上了黑龙江省总主席办公会的桌面上。
报告将黑龙江全省范围内工会建设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名称、地址、服务功能、开放情况、服务级别等内容详细开列出来。同时,通过科学设定评估考核评分标准,对每一个站点进行科学打分。一直到2025年,服务站点应该如何规划、建设,报告都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
据介绍,接下来,黑龙江省总将聚焦服务站点的运转短板,各级工会将整章建制,建立服务站点建设运行、委托管理、考核评估、准入退出和设备更新等工作机制,实行“谁受益、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站点安全有序运行,更好地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工人日报记者 张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