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味、海鲜味……打开窗什么味道都能闻到,很呛鼻!”近日,广州市海珠区福景居多名业主向南都“记者帮”反映,小区一楼餐饮商铺的油烟排放管紧挨着居民楼,烟囱口设于9楼天台,传出刺鼻的油烟味。业主们此前曾向相关部门投诉,但迟迟未能解决,希望“记者帮”关注。
业主:
餐饮店增加 油烟味愈演愈烈
据福景居的业主们介绍,福景居是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交楼时并无油烟排放管。大约几年后,一楼的餐饮商铺老板在楼栋旁用砖块建起油烟管,从一楼一直攀爬至9楼天台,最初烟囱口的油烟未经任何处理就往外排。
“近几年餐饮店增加后,油烟味越来越大!”业主吴霞(化名)抱怨,每天上午10点半至下午2点,晚上5点至9点是油烟最大的时候,呛鼻的炒菜味道一股脑儿往房间里钻,由于烟囱口距离9楼窗户仅几米远,住户深受其害,“我们窗户都没法开!”
4月21日上午10时许,南都记者在赤岗路160号福景居9楼天台看到,水泥砖墙砌成的油烟排放管道主体部分紧挨楼宇外侧,终端烟囱口由铁皮建造,位于天台楼梯口屋顶上方。几段细长的白色塑料管将烟囱排放的油烟处理后引入一个黄色的塑料盒,“这盒子没多久就装满油了,也没人及时进行清理!”
烟囱口位于九楼顶的天台。
现场:
业主雨棚有大片油烟熏黑痕迹
南都记者看到,油烟排放管有中间一段出现破损,破损处被海绵和塑料布修补。吴霞称,破损处最初被人用海绵修补好,“后来又破了,没人来修,我找了块塑料布补上。”
油烟排放管的破损处。
该油烟排放管破损处正对着吴霞家窗户上方的雨棚,肉眼可见雨棚上有大片油烟熏黑的痕迹。不过,记者现场观察发现并无油烟排放。“平时这会已经有油烟出来了。”有业主怀疑,商铺老板收到“风声”后,当天暂停油烟排放。
雨棚上有油烟熏黑的痕迹。
业主林红(化名)表示,大家曾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反映。2019年,在环保部门介入协调下,原计划给油烟排放管加建10米高的铁皮烟囱口,让油烟远离居民区,但业主们考虑加高后的烟囱口可能会在台风天倾倒,产生安全隐患,最终该计划搁置,改成在原烟囱口旁边延长两米多的铁皮管,并加装现在的油烟净化处理装置。
业主们普遍认为,此举“治标不治本”。林红建议,不少小区餐饮商铺的油烟是通过管道排往地下,希望小区可以采取其他的油烟排放方式。记者发现,一楼商铺汇聚了多家快餐店、大排档,一家面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店里出品以面食为主,没什么油烟。另一快餐店负责人则称,油烟排放管道由商铺老板统一安装,“他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管道排放出去,不这么排不行。”
物业:
接手时烟管已存在 平时督促商铺主清洗
“我们只能做好协调工作”,物业管理处负责人吴先生回应,2014年接收小区时该油烟排放管已经存在,主要由一楼商铺业主进行管理,小区部分业主目前通过管理处反馈的诉求主要是清洗油烟净化器。此前反馈给商铺业主后,他都会及时派人清洗。最近因为疫情,老板说迟迟找不到人,所以有一段时间没法清洗。
对此,业主吴霞解释,因为商铺老板不肯拆油烟排放管,大家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他定期清洗油烟净化器。截至发稿时,南都记者获悉,商铺老板已派人清洗油烟净化器,并将排放管破损处修补好。
街道办:
商铺按要求安装环保设备
拟协调物业研究解决
南都记者尝试多种途径,均无法联系小区一楼的商铺老板。针对此事,江海街道办回应称,收到市民的投诉反馈,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巡查。经核,目前该址一楼现存5家餐饮场所,均持证经营并按要求安装环保设备,有日常油烟净化器清洗记录,油烟均通过专用烟道排放。下一步,街道将根据市民反馈情况,协调该址物业共同研究解决。
采写/视频:南都记者杨婷 叶晓文 实习生谢芷柔
民张女士向我们反映:她所居住的小区住宅楼下有多家餐饮店,他们营业产生的油烟味道很浓,导致周边低层的住户长时间不能开窗通风,影响了正常生活,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时治理。
楼下餐饮店气味扰民
小区居民不敢开窗
25日中午,记者来到张女士所反映的海曙区石碶街道北路一村9幢,看到住宅楼底层是一排沿街店铺,有近10家餐饮店。其中,部分餐馆正在做菜,记者在现场确实闻到了明显的油烟味。
投诉人 张女士:我们一年四季这个窗是不敢开的,有的时候真的很闷,晚上等他们楼下不再营业的时候开一下,早上起来的时候,满屋满房间都是油烟味,我会吐的。
附近的居民告诉我们,这里的一些餐馆从早上开始,一直营业到凌晨,一整天都能闻到挥之不去油烟味。
投诉人 赵阿姨:烧菜,可能是外卖还是什么,一天烧到晚。投诉人 黄阿姨:晚上6点钟开始吃了,后面(厨房)到(早上)4点半关门,全夜吃,前面吃,后面炒,哗啦哗啦(菜刀)砰砰砰砰剁。
记者在店铺背面靠近小区的一侧看到,部分商家的窗户上有长年累月积攒下来油泥,其中一家餐饮店的烟道直接通向了小区内。
(这里气味很大,这个就直接排到外面来了吗?)
那是直接排到外面了,声音也有。
(你觉得这样能排吗?)
这怎么能排呢,这不符合规定。
居民们表示,他们曾经向物业、社区等反映过问题,但是情况没有明显好转。
投诉人 张女士:我去跟物业反映过,有关部门的电话也去打过,现在没有什么(改善),我们希望能给我们解除一下油烟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得到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
随后记者前往北路一村9幢楼下的餐饮店了解情况。
餐饮店负责人:我们蒸汽,我们没油的,我们不用油的,不炒菜的,这里管道直接到外面去了,后面油没有,没有蒸汽的,这个香味我们没办法的,总有的。
另一家大排档的负责人则表示,他们的油烟管道之前已经整改过,并通过了验收。
餐饮店负责人:环保局他来给我检查过了, 检查过了我通过了,这个洞(烟道)是环保局检过的 。
净化设备老化 督促商家整改
居民认为餐饮店的油烟问题影响了正常生活,但餐饮店负责人却认为自己的经营没问题,那么,油烟扰民的问题能否彻底解决呢?记者走访了相关单位和部门。
记者首先找到小区物业,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些餐饮店已经开了10多年了。前几年,相关部门对油烟扰民问题进行过一次整改。
北路一村小区物业负责人:我们只是劝告他们, 你这样子排不行的,他又不听我们的,城管执法也执了,来好几家执(法)过的,叫他们改造也改造了,现在少是少了点但是还是有。
随后记者来到了北路一村所在的新区社区了解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建议记者联系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海曙区石碶街道新区社区工作人员:我们只是起到一个劝导,油烟这块职能分工属于城管的,最终是划分到城管的,他们城管具体怎么弄,具体哪个措施,是城管的事情。
在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石碶中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就接到过北路一村小区下面餐饮店油烟相关问题的投诉。当时,他们要求业主进行了整改。
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石碶中队副中队长 黄波:当时他的油烟管道都是排到后面去的,那时候我们的处置方式就是把他后面的管道都拆掉了,叫他店主自己拆掉,拆掉然后管道的话它是走自己店内部,往前面排, 往路方向排,那时候我们也组织过力量检测,检测的(结果)都是合格的,没有超标。
针对最近居民再次反映油烟扰民的问题,黄波认为,这可能与油烟净化设备老化有关。
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石碶中队副中队长 黄波:我们下午就会马上组织执法力量到现场介入,如果能让店家进行整改的话,我们会让他进行整改的,比如说让他加快清洗净化器的频率,经营的时候后面店门窗不要打开,不要直接油烟排到小区里面,类似的这些方法我们都会实行的。
执法人员排查情况怎么样?相关整改措施如何落实?油烟扰民问题能不能解决,后续,我们也会继续关注。
烟火气,不要油烟味,这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根据《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油烟净化和异味处理设施以及在线监控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排放的油烟、烟尘等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还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和异味处理装置进行清洗维护并保存记录。
然而现实是,餐饮服务从业者众多且流动性高。上海市食药安办、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上海共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140664户,数量比2022年增加了9.27%。参照2017年74906家持证餐饮服务单位的数据,上海6年至少新增65758户持证餐饮服务单位,平均下来每天有30户餐饮服务单位诞生。
如此多的油烟味产生源头,对经营者的守法和社会责任意识,还有监管执法的水平,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餐饮油烟异味扰民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困扰全国许多城市的“顽疾”,也是群众投诉较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之一。
在北蔡镇,数百家沿街餐饮店经营的项目会产生油烟异味,其中近400家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
但安装不等于使用,也不等于会定期清洗维护。5月10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浦东新区转交的一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反映,北蔡镇博华路莲园路一带10家沿街餐饮店存在油烟扰民、油烟净化设备清洗不到位等问题。
北蔡镇当天组织监管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确认信访举报件反映的部分问题属实,9家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店有4家无清洗记录、1家现场无法提供清洗记录。对5家无法提供油烟净化设施清洗记录的餐饮户,相关监管执法部门进行了立案查处。
5月15日,北蔡镇对现场进行了二次复核,进一步发现6家餐饮店无法正常运行油烟净化设施,对这些涉嫌违法违规的经营者作进一步立案处置。
5月18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博华路上看到,部分餐饮店已整改完毕。在渝锦香川味馆二楼的厨房内,原本“油头垢面”的抽油烟机经过彻底清洗已显出不锈钢本色,该店能出示由清洁服务公司开具的油烟清洗记录单。
涉案的部分商户。 陈玺撼摄
清洗过的后厨。 陈玺撼摄
餐饮店负责人黎伟表示,门店是去年从前一任店主那里盘下来的,交接时觉得油烟净化设施状态还可以,就继续使用,但并不清楚多久要清洗维护一次并且留下记录。
“还好4月底刚刚花了一千多元清洗了一下,只是忘了要记录,这次执法人员指导后,补齐了记录,符合轻微免罚的条件,以后一定留意。”黎伟说。
油烟清洗记录单。 陈玺撼摄
城管执法人员查看饭店相关记录。 陈玺撼摄
北蔡镇城管中队副队长顾建华表示,根据《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保持设施正常运行或者未定期对油烟净化或异味处理设施进行清洗维护并保存记录的,由生态环境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治。
“在日常监管中,我们还会根据经营者的违法、风险等情况实施分类分级监管。”顾建华表示,涉案经营者如此前无案底,这次被立案查处后,将从低风险变为中风险,检查频次从一年一次提高到半年一次。
面对量大面广的油烟异味产生源头,仅靠即知即改和提高人工监管执法频次,显然无力改变区域环境整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要真正解决“反复治治反复”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的能力水平,不要等到老百姓举报投诉“送上门”才介入。
北蔡镇正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推进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使用,探索在大型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实施油烟净化设施在线监控的全覆盖,及时发现因设施或使用维护问题导致的餐饮油烟异味扰民问题。另一方面,做好相关信息的动态更新及沟通,在餐饮商户的新设、变更环节,就掌握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等环保设备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由许可审批部门将关键信息推送到属地相关部门,让事中事后监管更加有的放矢。
目前,上海其他区已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徐汇有“守法服务小程序”,餐饮单位可通过小程序自主注册,上传油烟净化设施清洗结果,建立“一店一档”。
记者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6000多户经营者安装了在线油烟监测设备,全市层面的餐饮油烟管控一体化信息化平台有望在明年启动建设。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
来源:作者: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