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闺蜜说吃饭,我一路开,从古镇口开到了胶南,竟然快到我家了。就我以前的家,王家石桥。还真是看看,这就是王家石桥的街道。
到哪吃?什么餐厅?到了就看到这一路的车,满满的车,我停了老远才停下,应该就是这个地了。看这个门头还挺有个性的,叫鹤望亭,小朋友,这种感觉。这是一个老板的帐房,这是房间,每个房间都叫鹤,右边鹤隐,左边鹤闲。他们应该还没来,就是这种感觉的。房间里挂了鹤的画,有点潮湿。
< class="pgc-img">>先上了几个小菜,今天这行头这么正式。先上了几个菜,还没上齐。这个是骨头,排骨刚才还冒热乎气,这一会已经吹没了。这是辣子鸡,还有西红柿,西红柿炖牛腩,还有虾。还找了瓶酒,今晚又要代驾了。这个鱼比较什么鱼?板子鱼。挺好,还有辣椒鸡蛋。
山东省 原胶南市(现称西海岸新区),号称三线城市。 胶南人热情豪爽,隔三差五组织聚餐。
时间通常都在晚上,周末最多。不到6点钟,主人就到了酒店,酒店不一定大,但是一定有特色,不是鱼烧的好,就是鸡炖的有味。
主人一落座,就拿手机拨打一通,重复着同一句话:“怎么还没到啊,就等你一个人了…”对方就会说:“到了,到了,已经到饭店门口了“,或者是“5分钟到…”,其实刚出门甚至还没走。终有姗姗来迟者,明明在家闲的难受,却故意来迟,美其名曰,刚散会。
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主人通常会坐在主陪位置上,右手边为主宾,左手为副主宾,对面副主陪位置上一般会挑选一位颇具酒量且善于言辞者辅助酒局,副主陪位置的右侧为三宾,左侧为四宾,其他位置就随便坐了,通常情况下落坐时主宾、副主宾位置都会谦让一番,最终大都是德高望重或年长者(职位大者)居坐,菜上酒满,主人会说上一两句,无非是“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大家了,在一起聚聚”之类,要是主人什么也不说,客人会催他说上两句,然后酒宴正式开始。主人开始一一介绍客人。主人这时候大多变成组织部长,因为他把每个人都现场提拔了。比如派出所的刘警官就是刘局,银行的出纳便是行长,学校的陈老师就是陈校长,医院的护士就是院长,自由职业者王某人立马摇身王总……诸如此类。一个桌子上,副股、正股、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局级比比皆是,全是领导,大家也不客气。不认识的,还相互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认识了,非常自然。很明显,大家对主人的介绍很满意。偶尔极个别的会谦虚一下,会模模糊糊地说:“我不是,我就是个老百姓…”声音小到差不多连自己都听不见。马上就有人说:“快了,快了…”谦虚的人听了信心大增,很是开心。
介绍完客人后,主人开始带头敬酒,此时主人会和副主陪建议第一杯酒分几次喝完,通常是主人先敬三口,将第一杯白酒饮尽,美其名曰“三三不断”,然后副主陪再敬二口,曰“好事成双”,将第二杯白酒饮尽,这样,在主陪和副主陪的带领下,大家一共喝了五口,美其名曰“五谷丰登”。大家哈哈一乐,赞不绝口。当然也有三陪喝一口,一共六口将三杯白酒饮尽,美曰“六六大顺”(三二一),并督促监督其他客人全部喝完图个吉利。然后客人抢着敬酒,直到主宾敬酒(一般称呼领酒)第四杯白酒过后,开始进入自由阶段。。。。。
胶南有着上千年的酒文化,性情实在,是标准的酒城,人既善饮也豪爽。通常一个酒桌上,起码是先带一箱白酒来,一杯共同科目白酒结束后,然后再每人“加深”。虽然大家都豪饮,但胶南是礼仪之邦,喝酒非常文明,一圈白酒过后,主人就随意了,不再强求每人喝多少。这时候,副陪就开始接力组织了,酒量大的人也就开始发挥了,提杯打圈,挨个敬酒。如遇到老乡战友同学等,便是“我俩干一下”,若对方是女性,干字便说得特别重,我干了,美女随意,弄的桌上美女粉面含羞。老朋友的,新朋友的,一推一杯,几个回合下来,不少人吃不消,大喊不喝了不喝了,留点,留点……敬酒的便说,不行,你这是养金鱼呢?这时,“串座”又粉墨登场了。所谓“串座”,就是端起酒杯起身到朋友面前敬酒,这样的礼遇是高规格的,没有人能够拒绝,于是,酒又是海喝了一通。
几番下来,一箱白酒就见底了,主人便喊饭店老板,再拿两瓶酒来,众人就开玩笑:“不拿了,不拿了,拿来也喝不了。”主人看看面红耳赤的客人,便说:“能喝也不拿了,那就搬箱啤酒透透吧。”老板便搬来一箱啤酒,全部打开,一人发一瓶,接下来,便是一场啤酒战,如此 这般,各人的酒就喝得差不多了。于是,“张科”与“李局”之间就开始交换手机号,“王局”“周总”相约下次聚会的时间,场面异常热烈,你兄我弟相见恨晚,握住的手紧紧不放,拥抱起来如胶似漆……这时,就有人说:“今天已经尽兴,下次再聚吧。”下次再聚往往只是一说,你可千万不要当真。这时主人把握住此机会,请示主宾后当机立断宣布:“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酒不足下回补,散会!”
于是,大家起身穿衣、 拎包、拿手机……,出得门外,又是一番握手、拥抱,十八里相送,难舍难分。一群摇摇晃晃的身影在灯火阑珊里渐行渐远……
难怪曾经有个北京的朋友,在胶南出差,待了七天,喝了七天,离开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能从胶南活着回到北京就算烧高香了。下次打死我,我也不和胶南人喝酒了。
胶南,一个牛B的海滨城市!豪爽中也不失温柔,豪饮中更不失礼仪。
<>胶南,问出租车师傅,哪些饭店是经营好多年的,多会告诉你这一家。深居大院,隐于楼中,中午几乎无散客,我便轻轻松松包了场,这家店在黄岛区曾名震一时,随着国营企业向私营转化,几年前被私人承包,还好有老厨师坐镇,饭菜还有得吃。
< class="pgc-img">>一出电梯,便闻到很和的味道,饭味夹杂着粮食酒香,这是一些老店特有的味道,就像儿时在楼道里家家户户开门做菜,香满楼道。我最爱闻的是蒜薹炒肉,酱油撞上铁镬,香气冲到屋外。
这家店女服务员很是客气,拿着一张雅间刚点的单纸让我看,且没有标价,还被告知没菜谱,几乎就是这些菜,如果你有想吃的,只要你说出来,有食材就能做,我一喜今天有得吃。
< class="pgc-img">>服务员看我一个人,便给我推荐了一碗面,被我拒绝,我问哪道菜做的好,她让我点一道蛎虾,说是海虾,不是养殖,那就烧来试试。
另边厢,来青岛的西海岸已连续吃了三顿蛎虾,味道确实与养殖不同,这虾也叫立虾,鹰爪虾,个头不大,白灼起来鲜甜。
< class="pgc-img">>片刻,一盘蛎虾上桌,摆盘简单,一个白盘,一张菜叶,一小堆蛎虾,虾很新鲜,不新鲜的虾头会发黑,甚至头找不到身子。有些饭店会有蘸汁,今天这盘没有配,也许过于新鲜,省去了麻烦。剥开硬硬的虾皮,一口含着海水味的虾肉溜入口中,鲜大于咸,咸中带着甘,简单味美。吃虾太多怕消化不了,便又食几粒虾眼。
< class="pgc-img">>古人讲六分买办,四分烹饪,好的食材简单的做法足矣。我是美食猎人“骞味”,工作是媒体内容原创,生活就是吃吃喝喝。说到喝,我酒店还剩一瓶即墨老酒,晚上喝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