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内卷,这回轮到了超市。
总第 3316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翟彬 | 文
仓储式烤肉,便利店火锅
餐饮开始流行“超市风”
“进门后推上一辆购物车,穿梭在不同的货架间,选货、扫码、结账,然后坐下开吃……你没听错,这来的是一家餐馆,不是超市”。
从上半年开始,餐饮刮起了一股“超市风”:仓储式烤肉,便利店火锅,点心批发市场、自助小酒馆……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加入到这波浪潮中,“餐馆变超市”,新颖的消费体验吸引着大批年轻人前去打卡。
尽管“超市风餐厅”的品类各异,但它们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名字。“仓储式烤肉、烧烤工厂、烧烤超市、烧烤工厂店”,单从称呼上看,你很难把这些“零售标签”明显的词汇跟一家“东北小炉子烤肉”联系在一起,但这正是“超市化的餐厅”的精髓所在,要的就是“与众不同和差异化”。
其次是装修。既然叫“超市”,自然要“打扮成”超市的模样,开放式货柜、仓储式陈列、零售化的包装,明明是间餐厅,却透着一股超市的既视感。
最后是体验。“做戏做全套,道具很重要”,手推车、购物篮、手提袋一应俱全,常温货架、冷藏冰柜一样不少;另外不论是烤串、羊肉片,还是酒水饮料,甜品小吃,一律都是自助选购、扫码结算,跟在超市买东西差别不大。
“餐厅变超市”,表面很热闹,背后有门道。
拆解“超市风”背后的商业逻辑
跟过往的“国潮风、地摊风”只把重点放在“场景”的改造上不同的是,这波“超市风”则在消费场景、用户体验、运营思路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
场景更有趣了
“超市风餐厅”大多采取了复合式的场景改造,以烧烤为例,今年新起的这批“烧烤超市”清一色采取了“地摊风+自选超市+自助烤肉”的模型。在场景上既能感受到“在超市里购物”的体验,又能体会到自己动手烤肉的乐趣。再加上“铁桌子、矮板凳、小炉子”的配置,让人一秒穿越回80年代的地摊。
火锅超市在模式上也有亮点,像是深圳的前进菜场美蛙火锅,除了“自选菜品”之外,还在店内搞了一个水培菜的微型菜市场,蔬菜现摘现涮,体验更加新颖。
啤酒便利店的改造空间更大,以酒水自助为基础,衍生出了“酒水自助+零食、烧烤、炸物小食、桌游”等不同的组合方式,兼具“朋友聚会、喝酒交友、公司团建”等多重功能,比海伦司更轻,比公路酒吧稍重的新模型。
体验更好了
“超市风餐厅”把“自主权”交给顾客,像是“烤肉超市”基本都是“一桌一炉”,选好肉,买好炭火,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比拼下“烤艺”了。
另外商家们为了让消费者体验上更加真实,在细节上也确实用心。
像是广连申,进店的话术都是“欢迎来到广连申批发市场”(但是实际上门店并没有批发业务,只是配合品牌营造出批发市场的氛围);
而沈阳的刘牌牌甚至还模仿了钱大妈的“日清”模式,不卖隔夜肉,每天晚上进行分段折扣,21:00七折,22:00五折,23:00打三折。
买的更多了
用超市选购的方式拿菜,除了新鲜感之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多寡随意,丰俭由人”,但对于商家来说,这却是设计好的“小心机”。
用购物盘换成购物篮,用手推车替换扫码点餐,消费者只埋头装货,很容易就买多了。像在广连申点心市场,装满一篮子起码得200多软妹币,商家轻松提高了客单价。
而且采用包装产品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包装产品”的价值感更强,价格要比散装或者称重的产品要高。
啤酒便利店玩的更花哨,本来“堂食+零售”的模型就能多卖钱,有些品牌还采取了会员制,“365元,每天1块钱,一周7瓶酒”,号称“轻松实现喝酒自由”,通过储值锁定会员保证稳定的复购,让营收更加多元。
另外烤肉和烘焙品类还会用“现切、现烤”等方式来引流。比如深圳的仓储式面包集合店膨胀工厂就采用明档的方式,让消费者看到产品制作和出品的全过程,出炉即售卖,出炉台面就是销售区域,大大增加了顾客购买的欲望。
成本更低了
“超市风餐厅”全程自助,最大的好处就是“人工少了”。
以烧烤为例,在二线城市一个烤工每月的工资至少8000元起,一家200平米的烧烤店至少3-5个烤工,一年下来仅人工就能节省30-50万。
啤酒便利店也一样,跟清吧比人员少一半,冰柜即仓储,大多数店没有厨房,基本上除了洗手间都是营业面积,在夏天还可以变身成“公路酒吧”,把生意延伸至街边销售。
其次,零售化的产品也能帮助餐企降本增效。在广连申点心市场里,大大压缩了“现烤”产品的数量,增加了布丁类和芝士类等冷藏和预包装食品的比重,好处就是拉长保质期,增加产品的销售时间,减少货损。
另外“超市风餐厅”通过增加产品的条码,有效提高了店内标准化程度,SKU的管理从“非标品”转成“标品”,降低了产品的管理难度,损耗得到控制。
总结一下,“超市风餐厅”在许多的细节上做了创新,在保留餐饮体验的同时,补充了大量零售的经营逻辑,提高了经营效率,有效降低了食材成本,但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节省了人工,不管是烧烤店的烤工,火锅店的传菜员,还是酒吧的卖酒小妹,人力成本的降低肉眼可见。
“餐馆变超市”
既有创新,也有无奈
在过去的十年里“餐饮零售化”绝对是个热门的话题,尤其在疫情的三年间,“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很多头部品牌的标配,今年全行业All in预制菜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餐饮如此热衷零售,既有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因为“现实所迫”。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参与调研餐企的房租及物业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这三项的增速,分别达到了3.39%,2.1%,3.69%,长期的“三高一低”已经严重制约着餐饮行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餐饮企业还饱受“用工荒、招工难”之苦,据相关数据显示44.86%的火锅店老板表示“服务员难招”,56.16%的火锅店老板表示“人员成本高”,火锅行业一线员工的流失率高达22%。
“超市风餐厅”利用了“零售思维”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减少食材损耗、优化经营效率。如今随着“超市风餐厅”的盛行,“餐饮零售化”也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0阶段,“产品为王”,以颐海国际的火锅底料,广州酒家的月饼,呷哺的火锅蘸料等为代表的大单品时代;
2.0阶段,“渠道为王”,“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布局,商超、便利+传统电商(天猫、京东、小程序) +社交电商(抖音、小红书)+私域等;
3.0阶段,“体验为王”,用零售的逻辑改造餐饮,从“非标品”到“标品”,从坐下来扫码点餐变成推着车自助拣货,从等菜上桌到自己动手。
在“超市风”盛行之前,餐饮与零售结合最好的,其实是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以及T11、菜鲜果美为代表的高档生鲜超市。盒马先通过餐饮的“大牌小店”为零售引流,逛吃逛吃,门店还有现捞的大海鲜加工。其后加码自营,推出“盒马火锅”,消费者可以推着购物车采购牛羊肉、海鲜冻品、火锅预制菜,再到就餐区食用,还有“鲜切肉铺”等业态创新,属于餐饮的壳+零售供应链的核。
如今餐饮“反攻”零售,“零售的壳+餐饮的核”,走的是“餐饮+零售”,用零售的体验带动餐饮的增长。当然“餐饮+零售”也不只“超市风餐厅”这一种模型,前阵子西贝推出了集合了“美食广场+美食课堂+美食超市”的贾国龙美食市集,可以看作是“餐饮+零售”的一种全新尝试。
尽管“超市风餐饮”看起来很美好,解决了不少行业痛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
管理难度大,从“非标品”换成了“标品”后,组织结构、SOP,标准化都有很大的变化,餐饮老板要掌握“餐饮+零售”两套经营逻辑并非易事;
品类的普适性有待考验,举个例子,为什么“烧肉超市”这个品类最先在沈阳、徐州等地发展起来,原因就是沈阳、徐州、淄博等地本来就有自助烤肉这个业态,当地食客的烧烤技艺整体水平高,而其他区域的消费者在动手的时候很容易烤糊烤焦,影响口感和复购(电烤稍微好些),而且自助还会拖长消费时间,影响翻台率;
加盟问题,像是酒水便利店的加盟项目,看起来人工少投资小,但实际上每间店的SKU数量至少100+,整体库存压力大,尤其是啤酒精酿便利店,淡旺季非常明显,夏天才是营业高峰,冬季销售压力很大。
写在最后
“用超市的形式做餐饮”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早在两年前就曾有一些烧烤品牌尝试过,两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不仅品类的范围越来越大,经营的思维较两年前也有了不少的迭代与升级。
与过去几年靠着审美、流量或者渠道红利等“外部因素”发展起来的品类相比,“超市风餐饮”是通过“内部优化”,调整产品、组织结构和运营思路,来解决人力、食材、房租等成本问题。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餐饮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增量变少,成本高企将是“新常态”,这将促使餐饮企业纷纷“向内寻找利润空间”,而“超市风餐饮”适时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餐馆变超市”,到底是噱头还是出路,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大约2201字,阅读约15分钟
别人逛商场就是逛吃逛吃,作为餐饮门头菜单规划的主理人我,逛商场绝对的昂首挺胸,目不转睛。要想知道我的眼睛看往哪里,那你就注意一下商场最显眼的广告海报在哪里。
是的,我逛商场的目的,不是为了吃。几乎都在寻找我做过的门头发光字产品、我关注过的品牌餐饮店,门头、菜单、海报是否有迭代,传统节日到来,他们是否有新的营销活动……
虽然看似很傻,但通过细心观察、对比,对于我们给客户提供咨询时,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 class="pgc-img">>每个人关注的重点不同,作为餐饮老板,大到管理、营销,小到选品、服务,都样样涉及一点。更多的老板是救火队员,店中大小事务都要向老板请示,更有甚者,外卖业务的客服电话还是老板亲自负责。不要觉得不可能,这是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真实案例,在此我们也不展开讨论。
忙碌的餐饮老板,别说去看看同行是如何做的,就连逛商场的时间都没有。然而很多答案,就在餐饮现场。不信,跟着我的脚步去发现餐饮经营中营销上的秘诀。
1、七次效应应用展示
当我们进入商场前,最先看到的是什么?商场前的导向,导向上有很多大品牌的品牌logo,商场门前的立式海报展示、上电梯时的灯箱海报、从商场顶部落下的巨幅吊挂式海报……
总之,有营销思维的餐饮店,从人们进商场的那一刻,就开始种草,次数可能远不止七次,如果我们开车,在地下室停车时,就会看到很多餐厅的菜品海报,商家通过美味的菜品吸引顾客的注意。当我们坐地铁下车时,商场门口的大导向上的logo就在向顾客打招呼。
< class="pgc-img">>2、门头三要素,清晰引流
很多商场里的门头设计的要么太花哨,与发光字搭配的底板太过闪眼,以致于顾客从远处即使注意到了,也不知道那是一家什么店铺。就像下面这张,虽然说后来走近发现是一家书店,但也让行人很尴尬,出现了识别困难。
而有的餐厅装高雅,门头设计的非常精致好看,看起来逼格很高的“江南里”,还有江南人家的建筑,但是,作为正在寻找中餐的我,看到这家门口,丝毫没有进店的欲望,中午过往行人多,服务员站在门前发传单,但是行人几乎都是匆忙路过,餐厅名字很有诗意,很有氛围,应该是一家中餐店吧,应该……
我特地上了大众点评查了一下,评价非常好,菜品、环境都没得挑。如果在餐厅外的设计,多一些用户思维,会不会更好呢?如果说我们上了大众点评后,觉得确实不错,而大众点评正好有该店的优惠活动,我们就此下单购买,会不会可惜?原来餐厅给到的地域流量没有用上,最后反而把流量给了大众点评。
在大众点评中看到餐厅的人气非常好,装修也很有江南水乡的味道,但如此文艺的餐厅门头装修,并不适合大多数的餐饮创业者。
门头的展示并不难,餐厅名称+品类名称,如果有宣传口号,还可以加上一句话口号。门头招牌字的展示要大,灯要亮。如果门头足够大,可以重复门头的内容。
< class="pgc-img">>3、门口营销物料全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餐厅如何做营销布局,那么我建议你多来商场转转。看到各大品牌在自家门前的营销物料布局,你会找到很多灵感。
< class="pgc-img">>很多餐厅门外,有等候用餐的板凳、还有类似西贝酸奶坊的小卖部。可堂食、可零售。和其它一样大小的店面,又多了一处销售的场景。
商场里的门头布局,没有地面商圈里的布局面积大,所以不仅要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门头,更是门口的方方面面都不可忽视。
就像下方的牛小灶牛杂煲,墙体的灯箱海报、落地的门展、双面可移动的灯箱广告,以及门头的三角,每一个地方,都在最大化的展示门店信息,向着四面八方的行人做自我介绍。
4、门店内营销物料全面布局
门店内的营销物料,不止有海报、立式展架、灯箱,还有房顶的吊旗,比如西贝的亲嘴打折节,物料布满了餐厅,还有红唇形状的握和吊旗。
西贝的营销布局,非常全面,就连桌子上的红白格子的桌布,都是西贝的品牌符号。
像费大厨、还有餐厅品牌的玩偶青辣椒,老乡鸡有自己的IP老母鸡、阿五黄河大鲤鱼有鲤鱼的IP娃娃。品牌IP的寻找与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在确定,就要反复传播,强化IP形象,让顾客看到类似的形象,就能想到你的品牌。
玩偶类的IP,可以当作礼品赠送给小朋友,也可以通过营销活动引导小朋友参与比赛,赠送给小朋友。只要小朋友喜欢、愿意放在身边,那么顾客的家中,就有了这个品牌传播的素材,以后小朋友的同学们到家里玩,看到可爱的玩偶,也会询问,等于帮助餐厅做了广告。玩偶质量好些,孩子喜欢,家长更不会扔弃,比宣传单优惠券还有效果。
5、可堂食可外带,堆头诱惑人
前面提到,很多餐厅都有堂食外带。经历过2020年的疫情危机,关于外带,更加齐全。比如说,老娘舅的大米好,不是有口号是“米饭要讲究,就吃老娘舅”收银台旁边有整包大米可以买走。
老乡鸡的老母鸡正宗,也想带一份给家人?行呀,收银台前的堆头里都有。大米、红豆、油、面,应有尽有。
既然做外带,那么就要有堆头,形成视觉冲击,也要有相应的海报,以及购买指南与购买指令。堆头的设计,要有营销思维,设计到让顾客能主动拿着产品,找收银员结帐。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客人在餐厅用餐,要想销售的更多,需要服务员的销售能力,然而效率高的餐厅,通过海报、菜单、门头的规划设计,通过对消费者的行为、需求洞察、通过图片、视频、文案,表现出来,让消费者有共鸣,愿意行动。
餐饮行业,早已从最初的对食物的需求,慢慢转变为对场景的需求。而最能吸引当下消费者的餐厅,莫过于餐厅菜品味道好、场景设计让人想打卡、文案让人有共鸣。
餐饮经营,除了满足顾客的味蕾需求,开始向情绪出发,所以未来餐饮的门头、菜单、海报都要更深刻地洞察用户。
<>饮商超店与街边店优势分析
商超店优势:
1、较为稳定的人流量
商场本身有较为稳定的人流量;具资料显示大体量的购物中心门前人流约在20万/日,店内人流约有3-5万/日。
2、留住你的客人
出于对时间成本的考虑,大家对就餐等位的容忍程度是相当有限的。商超是解决等位问题的小能手。调查结果显示,在街边店,等位顾客的流失率要远远高于商超内的餐厅。商超所有的心思都用来让消费者逗留得久一些,多一些消费,因此消费者在获取等位牌号后,还能在商超内进行购物休闲等其他活动,等位消费成功率相当高。
3、综合性全方位的服务
●开设餐厅还有一系列的工商、卫生、消防、以及相关部门的问题需要处理。商超作为整体,需要去处理这些相关问题。而项目内的餐厅也就顺便获利了。
●商超整体的商业氛围、停车位也是对餐厅经营的强力支持。
4、整体的推广和营销帮助
●商超会有定期和不定期的营销策略和市场活动,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往项目里引入更多的客流,而这些客人正是餐厅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这些营销活动的频率相当高,基本覆盖了主要的节假日和换季时节,而这也正是人群外出消费的高峰期。
●项目会根据不同主题的营销活动邀请餐厅加入配合。
5、社会发展店趋势
随着社会店高速发展,人们的时间成本逐渐加大,消费者更喜欢在一个地方将吃、穿、娱乐等消费项目在同一个地方一并进行,用以节省时间成本。这也促使了超商在设计及经验品项上更能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是社会发展店趋势。
街边店优势:
1、街边店针对某个区域内的消费人群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2、规模上街边店相对商超店更大,例如宴会城店,就是商超店无法在购物中心实现店。
3、经营时间更加自由,不受约束,完全可以按照商圈内消费者消费习惯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