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丨喜马拉雅APP超级制作的课《新知日历》
编辑丨李从容
“新中式茶饮”你熟悉吗
在中信证券研究部关于中国餐饮消费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得知,奶茶在去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 413亿元,同比增长 14.5%,而同样在中国大火的,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们,和其它饮品加在一起的增幅也只有 8.2%,远在奶茶之后。
我们这里说到的奶茶,并不是生活在中国北方,传统游牧民族的日常饮用品,而是一种改良后的“新中式茶饮”。说它“新中式”,是因为,它是在香港的丝袜奶茶和台湾的珍珠奶茶的基础之上,改良而来的。
不仅有冷、热、常温三种适宜温度可供选择,连辅助配料也在不停地翻新花样,从最开始只有珍珠、茶粉,到如今的水果、奶油、巧克力、饼干、焦糖、布丁等等都可以添加。
奶茶火爆另有其因
奶茶早已不再是一杯简单的饮品,它满足了我们很多人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
这么说其实一点儿也不夸张。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同事或者同学,愿意花费大把的时间排队,只为买到一杯网红奶茶。
表面上看,这可能是因为“饮料行业竞争激烈”、“新鲜刺激的东西更吸引人”等等,但从深层次看,这是今天社会对于消费需求的提升。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叫做《人类激励论》,他在文中提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叫做“马斯洛需求”。他把人类的需求按照高低层次分为了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时候,大多数人肯定首先追求“吃饱穿暖”这样的基本生理需求,但当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时,更高层次的追求就会产生。
我们还以饮料为例,在经济生活不是那么充裕的时候,花钱买饮料首先是为了解渴、解馋,这就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但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后,解渴和解馋就不再是选择一款饮品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饮品的种类也开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多付出几块或者十几块钱就能让我享受到更多样、更符合我心意的奶茶,何乐而不为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人,边喝着两块钱一瓶的矿泉水,边排队买奶茶的原因。
饮料的种类增多了,我们不一定选择奶茶,还可以选择星巴克。其实,并不是说星巴克不火,而是相较而言,奶茶要更受欢迎一些。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
首先是价格。咖啡是西方舶来品,在中国餐饮市场上,咖啡的价格始终不够亲民,即使是火遍全球的星巴克,一杯美式的价格,也高于一杯能够根据心意添加辅料的奶茶。
根据调查,95后人群是目前消费奶茶的主体,他们大多数要么刚毕业没多久,要么还是在校的大学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也不是十分宽裕。对于他们而言,用更少的钱去选择更多样的口味,是很划算的一件事情。
其次是场合。三五结伴的年轻人边喝着奶茶边谈笑风生是再常见不过的一个画面。奶茶是一款大众饮品,亲民也不挑场合,做好后,拿起来就喝,真正选择坐下来品味奶茶的人是少数。
奶茶现如今已经不只是一杯饮品,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衍生了一种“奶茶文化”,一种促进我们缓解压力、沟通人际关系的良药。
关于主播:
这档节目由《超级制作》为您打造。全新专辑《新知日历》为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你和世界最新的知识,只差一个拇指的距离。
新认知、新发现、新趋势、新洞察。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最新的经济、社会、科学、产业新知识,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中国知名音频平台,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不用看,听喜马拉雅!
>家网红奶茶店?网红到底是个啥?
大家好,我是茶理杨,专注茶饮店铺经营管理与营销。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只要是奶茶行业的从业者,都想经营一家类似像喜茶、奈雪、茶颜这种你们口中的所谓的“网红奶茶店”,开到哪,火到哪,每家都大排长龙,门庭若市,羡慕得很。
你所认为的,只要是排队的,火爆的奶茶店,就是网红店。
< class="pgc-img">>茶理杨我只想说,这是一种对营销的“无知”,她们统统都不能称之为网红店。
为什么?
在讲网红奶茶店之前,我来先给你普及一下啥叫网红?
网红是当今网络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因为某一个事件,某一种行为,某一个句话等等,先是引起了某一个小范围群体的讨论,热议,让这个小范围内的群体的情绪上得到某种共鸣,(这种情绪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愤怒的)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快速传播扩散放大,然后发酵至更大范围内的热点人物,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的人,叫做网红。
< class="pgc-img">>比如说你们熟知的东北的“老了老弟”腰子姐,西安奔驰维权坐车女,广西“打工是不可能打工,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周立齐,近点的还有川西理塘纯真男丁真,目前最火的是山东15年不涨价的拉面哥,等等这些都叫网红。
他们都是因为某个行为被互联网快速发酵,引起大量关注的网络红人,这种人就叫网红。
但除了后面所讲的丁真和拉面哥,你或许还能在网络上搜寻到他们的信息。东北腰子姐,奔驰维权女,广西“不打工男”,这几个网红,你还能看到他们的信息吗?
几乎看不到了,如果不是我说出来,恐怕你脑海里面都记不起这几个人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叫“网红效应”。有句话叫做中国人的记忆只有7秒钟,7秒钟过后,你可能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 class="pgc-img">>因为不管这些网红引起你哪种情绪上的唤醒,不管是开心,还是悲伤,不管是搞笑,还是愤怒,不管是同情,还是反感,它都不可能长期影响着你,在短暂的关注之后,你又会被新的情绪所霸占。(这也就应了那句话,你不可能同一时刻既开心又难过)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将这个网红抛之脑后,忘得干干净净。
按照心理学上来讲,人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边际效应”,当你离初始的那个参照点越来越远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它越来越不重要,最后会忽略它的存在。
< class="pgc-img">>举个例子,你在网络上发现一个美女背对着你跳舞,身材很好,跳的很好看,你喜欢上她了,关注她。看她第一次跳的时候,你最喜欢,喜欢得不得了,想要拥有她,再看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最后看了好几个月,你会发现扭扭屁股动来动去的这个女孩,好像也就这样,没什么新奇的。你离第一次看她的时间越久,就越感觉到无趣,最后干脆不看了,这就叫“边际效应”。
还有一个例子,说一个人饿了十天了,你给一个馒头他吃,他觉得是人间美味,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当你给第2个,3个,4个,5个,6个,他吃的时候,他每吃一个的快乐都比前一个减少很多,当吃到第七个的时候,他已经不觉得它是人间美食了,反而是一种“累赘”。(再吃可能就撑死掉了)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7个馒头的故事,这也是一种边际效应。
所以我们发现,所谓的网红只是一种短暂的热点效应,当这个事情慢慢降温之后,“边际效应”越来越强之后,网红也就不再是网红,也就恢复了平常人的生活,从网络红人快速的变成普通人。
那么网红奶茶店的概念也就应该是,因为某件事情突然得到了大众的关注之后,引起大批量的人去打卡的奶茶店,就叫网红奶茶店。并且这个店会因为发酵事件时间的推移之后,立马又会恢复往日的平静。突然爆红,不久又跌落神坛的店就叫网红奶茶店。
商业里有没有这种店呢?
< class="pgc-img">>有,过去摔碗酒,大碗酒,一口闷,摔掉烦恼,摔掉青春。你不可能天天摔日日摔对吧,热气过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日子还得照常过。
前段时间的熊掌咖啡屋,据说是全是残疾人,无人售卖,只有一个洞,咖啡从洞里通过熊掌送出来,一开始,挺新奇,挺有意思,大家都去排队打卡,现在呢,其实也没多大意思,同样网络上没什么音讯了。
还有泡面小食堂,几个女孩合伙开的,据说现在跑路了,因为她们连商标都没有,就敢招商加盟,卷了几个亿跑国外了。还有答案茶等等这些都是网红店的代表。
< class="pgc-img">>说到这,你还想开一家你口中所谓的“网红奶茶店吗”?你指定不想,你看了上面的例子,网红,网红店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无非就是从平平无奇,到突然短暂的爆红,立马又跌落神坛的这么一个过程。坐了一次过山车而已。
再对比下喜茶奈雪茶颜,你还觉得她们是“网红奶茶店”吗?
你要觉得她们是,可是在大排长龙,门庭若市的开业场景之后,好像也没有跌落神坛啊,恢复平静之后的她们依然生意也挺好啊。你要觉得她们不是,那为什么开到哪,火到哪呢?这么一定义,好像她们不叫“网红奶茶店”,叫做“长久网红奶茶店”。
非也!
行业给她们的定义叫做:新中式茶饮店,也有叫茶饮中式新生活的。
< class="pgc-img">>新中式已经成为奶茶顾客消费群体中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潮流,而潮流是一种可持续的行业风向标。它总要火那么几年,比如像十几年前的韩流风暴,复古风暴,起码能够席卷一个市场好几年。
所以那些愿意排着长队去买喜茶奈雪茶颜的顾客,并不是在追网红,而是紧跟当下的潮流。网红效应会立即消逝,而潮流之风会刮上好几年。
如何打造出喜茶奈雪这种“潮流效应”呢?首先要使你的店能符合当下大众的潮流,它是一种新中式的,重体验,重场景的店铺。去功能化,强精神属性的店铺,与众不同,差异化的店铺。后期茶理杨会慢慢地都详细给你分享。
总结,你所期待的所谓的“网红奶茶店”或许并不一定就是好奶茶店,真正符合当下时代潮流的奶茶店,才是真正的“长久网红店”,新生活、新中式、新茶饮店。
我是茶理杨,奶茶经营,如此简单,我们下期再见!
喜欢喝奶茶吗?
现在喝奶茶已经成了年轻人的生活日常,下午茶喝一杯,加完班喝一杯,在楼下等朋友也要喝一杯……
奶茶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你生活的标配。
但你可知道,这种司空见惯的饮料,背后隐藏着多么惊人的黑幕?
你肯定会吓一跳。
听好,这是奶茶三宗罪——
1、奶茶,比地沟油还脏
一点点、Coco、喜茶、鹿角巷……网红奶茶店越来越多,甚至要拍几个小时长队,才能买上一杯。
但你绝对想不到,这些门面光鲜的网红店背后,到底有多脏。
去年就有网友曝出,在某品牌奶茶外卖里喝出一个塑料套子;
不久后又有网友举报,喜茶店里的卫生环境完全不合格。垃圾遍地,原料倒洒,“能有多脏,就有多脏”。
这还是稍好一点的情况。
去年5月,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卧底某饮品店,店里的情况,才真正叫人触目惊心。
店员制作饮料,不洗手,不戴手套,直接就去挤茶包里的汁液,然后把汁液倒进杯里。连他自己都忍不住说:
“我自己都觉得好恶心!”
北京CBD的一家奶茶店,也曾被曝光制作工具不消毒、“珍珠”直接用自来水清洗;
配料袋里爬出蟑螂,还被养得又大又肥;
店里的员工,居然用舌头舔奶茶试温度。
种种景象,令人作呕。
像我们常喝的珍珠奶茶,就更加恐怖。
要知道这些所谓的珍珠,本来就是纯添加剂做成,不是什么好东西。
曾经有记者假装去原料批发店进货,批发商带他们进了一个地下仓库。
下到仓库,只见大桶装满黑色的珍珠,就这样躺在黏糊糊的地上,上面有几只苍蝇在飞。
记者问:这珍珠能吃吗?
店里的工作人员回答:珍珠这个东西,说白了只要不让别人生病,就行了。
就算真不让人生病,你敢吃?
2、不仅肮脏,而且廉价
一杯奶茶,起码卖到10块;如果是网红店,那就得20块以上了。
卖得这么贵,用的什么原料?锡兰红茶?澳洲牛奶?
都不是。
浙江宁波市消保委曾对10个网红奶茶品牌,共26种奶茶样品做了检测,结果叫人吃惊:
大多数奶茶样品,都是用奶精粉冲兑,再添加各种奶精、添加剂制成,根本没有牛奶。
而一公斤装的奶精批发价约15元,可冲70杯;950克装的“珍珠”批发价4.5元,可供冲配约40杯奶茶……
国家二级营养师杨振华就向记者演示了廉价奶茶的制作过程:
只见他把几种色素和甜味剂混合,再加一点着色剂二氧化钛,摇晃几下,就成了一杯美味的橙味奶茶。
整个过程,甚至没用到一丁点儿牛奶、茶或果汁,全是化学制品。
有人说廉价就廉价吧,又不影响好喝。
关键是,它不仅廉价,还对人有害。
所谓的奶精,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是植物油经过人工氢化处理做成的。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范志红愤怒地说:别看有植物两字,其实含的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多!经过人工氢化处理之后,还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危害极大,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
福州一位高二女生安安,本来是校游泳队的健将,却突然患上了心肌炎,不仅游不了泳,连走路都喘气。
医生一问才知道:安安超爱喝奶茶,平均每隔一天就要喝一大杯。
这些奶茶里的反式脂肪酸,就是让安安年纪轻轻患上心肌炎的元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克;但很多奶茶店的奶茶,已经超过了6克每杯。
这样的奶茶,越喝越受伤。
3、糖分咖啡因,最强的健康杀手
为什么喝了奶茶容易睡不着?看了下面这个表格你就知道了:
一杯500ml的一点点奶茶,竟然含有167mg咖啡因,而一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才107mg,一罐红牛才50mg。
按咖啡因含量:
一杯奶茶,等于三罐红牛!
专家指出,成年人一次摄入的咖啡因不能超过200mg,而一杯奶茶就无限接近危险线。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更是容易引起类似焦虑的症状,如心悸、震颤、睡眠紊乱等。
那么,喝无糖奶茶总可以了吧?
也未必。
无糖奶茶,并非真的不含糖。
上海市曾做过检测,结果发现20份宣称无糖的样品,全部都检测出了糖分,平均在5g/100ml到3.3g/100ml之间,比很多正常甜度的含糖量还高。
所谓“正常”甜度的奶茶,糖分更是严重超标:
正常甜度的奶茶样品,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克。
含糖量最高的达62克每杯!相当于放了将近14块方糖进去。
这哪是奶茶,分明是糖水。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规定,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一杯奶茶,就妥妥地超标。
糖分摄入过多,对人体造成许多危害:肥胖、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龋齿……
而且持续摄入糖分,还会让皮肤胶原蛋白糖化,逐渐失去弹性,肤质越来越差。
喝奶茶,会变丑!
你还敢喝吗?
生命只有一次。喝一杯奶茶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欢愉,带给身体的却是不可逆的伤害。
为了你的健康,戒掉奶茶,戒掉各种乱七八糟的饮料吧。多做运动,健康饮食,戒掉烟酒,做个阳光活力的年轻人。
毕竟,还有什么比你的健康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