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品途网与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5餐饮O2O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一月到九月,全国餐饮收入230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并表示餐饮市场的年末表现依然强劲。
在资本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餐饮市场在2014年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达到了9.7%,市场规模成几何倍数级快速扩大。
品途网分析认为,2015年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仍将会是餐饮行业整体发展的主旋律。
一方面,百度、阿里、腾讯以及京东等巨头通过自建或战略投资的方式深度介入餐饮市场参与竞争;
而另一方面,相比线下高达万亿的餐饮外卖市场空间,互联网外卖渗透率仍然较低,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移动端交易已经成为现有餐饮市场下的主要渠道,主流外卖平台移动端交易占比都已经过半,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的移动端交易占比都超过80%。
根据品途网跟据公开数据测算得出的数据显示,从2010-2015年餐饮市场的规模扩大了超过10倍。
预计2015年餐饮O2O在线商务用户规模将达到2.66亿。
2014年餐饮报告:《品途网:2014年餐饮O2O市场规模达943亿》
015年餐饮O2O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许多餐饮从业者知道餐饮O2O很火,但是具体是怎样的状况却并不清楚。那么您是否想弄清楚当前餐饮O2O市场的真实情况?话不多说,就让我们从四个方面对整个市场进行全面的了解吧。
2015餐饮O2O市场数据
《餐饮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到2015年5年之间,餐饮O2O行业市场规模增10倍,在2010年只有92.2亿元的市场规模,而在2015年初已经达到将近1000亿元,到2015年结束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389亿元,预计相比2014年将增长46.8%,5年时间市场扩大超过十倍,值得一提的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占据了当前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不难看出,日益普及的移动支付习惯、餐饮O2O的巨大市场,以及商家越来越完善的服务、价格补贴等,促进了餐饮O2O这一行业的发展。
餐饮O2O用户地区分布
餐饮O2O的用户地区分布是从一线城市向下递减的,北京、上海、广东位列前三名,是全国餐饮O2O用户覆盖率最高的省市。餐饮O2O行业的发展也是从一线城市开始展开,向二、三线城市扩散。经济发达省市的人口密度大,生活节奏快,人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是众多企业开拓阵地的前线。随着一线城市餐饮O2O行业的激烈金正,市场趋于饱和,2015年下半年餐饮O2O的主战场将向着二、三线的城市转移。
餐饮O2O用户的年龄分布
从餐饮O2O消费者年龄分布情况来看,20-29岁的用户占45%,30-39岁用户占36%,是餐饮O2O消费的主力军。在用户关心的几大问题中,送餐速度排在首位,关于送餐的问题也是用户投诉频率最高的问题,近60%的用户将根据送餐速度做出自己的选择。在用餐时间,由于订餐人数过多,常常会出现送餐慢的情况,各大商家也在据此不断改善。
餐饮O2O竞争格局
在垂直餐饮O2O领域移动端APP的下载量上分成三大梯队。美团与饿了么遥遥领先,站在第一梯队;其次是百度外卖、淘点点等后起之秀,百度外卖起步较晚,但也靠着百度的大力推广和补贴,迅速站到了餐饮O2O领域的第二梯队上;肯德基、必胜客等传统餐饮也开始试水餐饮O2O,且由于其品牌优势,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据悉,中国最会做生意的阿里巴巴也将以口碑网加入到餐饮O2O的角逐中。
外卖O2O被虎视眈眈,其他企业只有力图在餐饮O2O的细分领域上发展自己的市场,比如早餐、夜宵、下午茶等,也有企业避开C端的强烈竞争,转而由B端入手,比如最近备受关注的微餐谋APP,就是从餐饮店入手,帮助其营销、管理自己的门店,时时查看店内经营数据,数据透明化、平面化。
总的来说,餐饮O2O市场C端已经是一片红海,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味的价格战并不能增加用户黏性,餐饮O2O作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重要产物,用户体验与食品安全问题将是未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大数据的分析与使用将会成为未来的主要突破点;而在B端餐饮O2O仍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根据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判断用户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未来餐饮O2O市场的走向将大有不同。
“微餐谋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微餐谋:餐饮人的专属APP
想了解更多餐饮行业资讯、想把您的特色餐厅、特色菜品推荐给微餐谋。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微餐谋(ID:vcanmou)
我们会把您的“特色”送到美食达人眼前,“身未到,美味已经驾到”。
对此文有想法?请在下面留印。
013年,“八项规定”公布后,一系列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出台,对中高端餐饮造成不小的冲击,一些高档餐厅经营惨淡业绩持续走低。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高端餐饮另辟蹊径慢慢转型,各色中低端餐馆走俏。经过两年的摸索和调整,2015上半年,餐饮业逐渐回暖。2015下半年,资本市场大热过后骤然寒冬,一些创业型互联网餐饮企业死去、传统餐企关闭实体店,餐饮市场被泼了一盆冷水,市场回归理性,玩家变得清醒。
从数据角度看,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餐饮业在2015年前三季度营收为23071亿元,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1.7%。餐饮业发展态势良好,餐饮O2O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化,亿欧网从食材、团购、外卖、私厨、菜谱、系统六个角度对2015餐饮O2O发展状况概述。
食材
2015年食材B2B、B2C市场处于转型期,具体表现在:①现有重模式自营平台向轻模式平台转型;②食材领域巨头出没,看中轻平台模式。2015年2月,海底捞成立食材B2B子公司菜嘟美;2015年5月,蔬东坡转型为食材O2O解决方案SaaS服务商;2015年10月,饿了么孵化出食材B2B平台有菜(参见亿欧网对食材B2B、B2C平台汇总)。食材B2B、B2C市场的衍生,源自小餐厅在食材采购时长期处于议价能力弱、押款账期长、资金周转不灵活的状况下,互联网的到来让食材采购环节及时高效沟通,形成从采购到反馈的闭环,因此在2014、2015两年食材B2B、B2C发展速度加快。2014年创业平台涌现,2015年市场开始对其进行检验,加快食材2B、2C玩家淘汰赛进程。
团购
2015年,国内团购市场持续萎靡:①领跑团购平台在资本寒冬下合并取暖另寻出路;团购平台新生无继。百团大战过后,美团和大众点评“剩”者为王,在2014年火拼不断。美团在2014年一年融资两次,总额近10亿美元;大众点评获得腾讯投资后频频对外布局,投资垂直细分平台。而在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握手言和,大众点评高管将逐渐淡出;百度糯米获资200亿元主打“会员+”和伙伴联盟概念,开放平台抢夺市场仍需观察;窝窝团勉强上市后,发展模式由团购转型B2B。团购模式在当下受到业内同行普遍质疑。如果说,2014年,团购市场是优胜,2015年则是劣汰。
外卖
2015年上半年,外卖领域玩家烧钱过力,下半年市场开始回归冷静。平台型玩家持续发力物流配送,垂直细分玩家开始扩充品类。以饿了么为例,在一年融资两次,F轮6.3亿美元宣称是IPO前奏;6月,阿里联合蚂蚁金服斥资60亿元复活口碑,再次入场外卖O2O,同时积极投资餐饮配送平台反补业务布局;单品类平台如夹克的虾、叫个鸭子等在清晰的盈利模式基础上,扩充自身品类,获取更多市场占有份额。据亿欧网对2015年餐饮融资事件不完全统计,外卖领域处于几个细分领域领先位置,单笔融资金额最高超过10亿元。总体来看,2015下半年的倒闭潮如各种早餐平台的关闭让创业者们认识到,很多细分领域都能切入市场,但并不是所有领域扩张都容易,清晰的盈利模式仍是企业得以长久生存的定律。
私厨
2015年,是私厨平台崛起的一年,年中大热,下半年开始探索清晰发展方向。据企鹅智库2015私厨研究报告:①接受在线调查的网友中六成用户愿意尝试私厨;②53.2%的用户想通过私厨进行社交;③家常便饭比高端饮食更受欢迎,但私厨面临安全问题。2015年年中,私厨平台大热,从获得融资情况来看:5月24日,Munchery获8500万美元C轮投资;7月7日,爱大厨获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7月9日,丫米厨房获千万元天使投资;8月6日,好厨师完成1亿元B轮融资等。但下半年资本寒冬也影响了私厨市场,10月13日,烧饭饭创始人张志坚宣布正式关闭厨师上门业务,转战外卖。此前,好厨师、爱大厨、烧饭饭是私厨市场中非典型的三家平台,而在资本寒冬下,私厨上门也开始重新洗牌。
菜谱
2015年菜谱市场处于缓慢发展期,据此前亿欧网对菜谱类平台盘点,菜谱类平台有3个发展现象:①从信息传播平台变成信息分享交流平台,菜谱类平台的社区社交属性在2015不断被赋予,并获得发展机遇,如移动美食社区魔厨在9月份获得803万元Pre-A融资,食谱菜品交流平台下厨房于7月份完成3000万美元B轮融资,家常菜分享平台香哈网在1月份获得1000万元A轮投资;②从纯菜谱交流平台到菜谱+X平台,截至2015年已出现菜谱+社交平台豆果美食、好豆网,菜谱+咨询平台Yumprint,菜谱+半成品配送平台蔬菜配达等;③菜谱类平台香哈网在2015年9月挂牌新三板。
系统
2015年餐饮业不仅在消费端厮杀升温,服务端也是火拼不断,可从融资情况展现系统服务平台的发展情况:①SaaS服务,移动点菜平台悠先点菜在2015年6月获得腾讯领投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美味不用等在10月份获得大众点评、百度、经纬等共计5亿元C轮投资等;客如云在2015年4月获得百度、天星资本6600万元B轮投资,并在10月份完成软硬件一体化,启动挂牌新三板计划;智能终端旺Pos在2015年5月完成IDG资本等1亿元B轮融资;③CRM客户关系管理,2015年6月,雅座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
从六个角度来看,2015年上半年是暖春下半年是寒冬,但餐饮市场环境在寒冬下显得肃清。盈利模式清晰企业不被寒冬威胁到生存,敢于创新企业不易被复制和淘汰;归于餐品品质的企业不会被消费者轻弃。新兴餐饮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让传统餐企开始积极触网,传统餐企开始对互联网化进行尝试,试图通过互联网转型跟上时代潮流。
本文作者张俊宝,亿欧网专栏作者;微信:moseqingqian(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声明:亿欧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亿欧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亿欧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亿欧网的追责。
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O2O行业资讯和商业分析,请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i-yiou"或者"亿欧网",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亿欧网建立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