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减肥、瘦身和美丽的追求提高,对于健康轻食饮食需求逐渐提升,健康、高颜值的轻食正成潮流。2019年是轻食行业大爆发的一段时间,但到了2020年整个餐饮受挫时期,轻食行业也惨遭洗刷。如今2021年餐饮行业整体开始呈上升趋势,轻食也开始稳步发展。
轻食简餐成消费风尚
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连续九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早已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人们对于减肥、瘦身和美丽的追求提高,对于健康轻食饮食需求逐渐提升,健康、高颜值的轻食正成潮流。“轻食”是食物的一种形态,以低脂、低热量、少盐少糖为特色,且富含高纤维和营养。饿了么数据显示,从消费者数量看,沙拉逐渐呈现出大众化趋势。
面对新兴消费人群饮食诉求,全国各个区域的轻食沙拉消费情况呈现不同的局面。
在全国范围内,一线与新一线城市构成了轻食沙拉消费的主舞台,消费金额Top10的城市中,上海、北京、杭州位列前三。新一线城市中杭州、成都、武汉、南京四个城市入选。
轻食已经从小众潮流逐渐走向大众选择,并成为一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随着二三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轻食沙拉消费将从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其开发空间巨大。
轻食开店成本
以成都为例,
堂食店:
一个40-60平方,房租预算5000-10000/月的轻食店,大体花费如下:
①店面设计:1万元
②装修费用:1100/平方
③设备费用:2万-3万元(如果不清楚,可以到成都天鸟食品包装机械交易中心现场查一下)
④首期原材料+包装材料:1万左右
⑤宣传费用:2000-10000元
外卖店:
一个15-30平方线上外卖店,房租预算2000-6000/月,大体花费如下:
①装修费用:5000元左右
②人工:4000元/人
③设备费用:1万-2万元(如果不清楚,可以到成都天鸟食品包装机械交易中心现场查一下)
④首期原材料+包装材料:1万左右
⑤宣传费用(外卖平台):2000-10000元
专业调查数据显示
轻食行业的订单量和消费金额都呈上涨趋势,轻食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越来越好,三高、肥胖、痛风等疾病也伴随而来,为了预防疾病,管理身材,很多人都愿意吃轻食。
对于消费者而言,很多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所转变,更注重简单、健康的饮食品类和清雅、别致的饮食环境,想吃到节约时间又不失情调和文化的餐饮,轻食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
从现实角度来讲,轻食行业仍属于比较新兴的产业,对于轻食行业参与者来说是一个打造品牌的好机会。
江商报讯(记者吴婷)20多平方米的门店,4-5个员工,外卖总销售超过七成,月收入可达15万元。日前,这样的轻食店在武汉街头日益多了起来。而随着夏日“减肥季”来临,餐饮市场刮起了一场“健康”与“瘦身”并行的“轻食之风”。
所谓“轻食”,即果腹、止饥、分量不多。这几年随着消费者日益注重健康,生菜色拉逐渐成为必点餐品,如今延展至汤品,低糖、低脂、低盐准则。长江商报记者在多家外卖平台看到,轻食餐饮推荐成为一个重要主题。而轻食餐厅悄然兴起,“高颜值”的饮食搭配、“高时尚”的就餐环境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提供了选择。
记者走访武汉商圈发现,仅武汉花园道附近就开设了4家轻食餐厅,光谷K11商圈还推出自助式轻食店,消费者可根据自己需要DIY制作各式沙拉。在价格方面,目前市场上一份轻食平均价位40元—100元不等。菜品包括沙拉、三明治、粗粮、无麸质的荞麦面到下午茶小点心,甚至还有汉堡、披萨等品种。一家轻食店老板告诉记者,日收入平均3000—4000元,日最高峰销售额可达1.2万元,其中外卖销售占比占总销售额七成。月收入可达15万元。此外,品牌餐饮店也纷纷加入轻食市场,如星巴克轻食甜点、肯德基KPRO等。
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中指出,目前餐饮业正面临消费升级的重要节点,80后和90后人口突破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1/3,是餐饮消费的主力军,更关注效率和健康,轻食简餐、新式茶饮等具有休闲属性的品类越来越受到青睐。
零售研究分析师王源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养生观念的深入,消费升级背后隐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对于注重健康形体的人来说,“七分食,三分动”,轻食等类似健康餐饮将会是一个增量市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可以自制或定制的低卡食物,但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不排除出现更数据化、科技化的定制健康餐饮时代。
责编:ZB
本文源自长江商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场需求增长带来的机遇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轻食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球轻食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内年均增长率超过15%,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持续保持这一强劲势头。在中国市场,随着消费升级和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轻食市场更是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以上,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一市场需求增长带来的机遇,首先体现在产品创新和多样化上。以某知名轻食品牌为例,该品牌紧跟市场趋势,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创新产品,如低卡高蛋白的健身餐、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沙拉等,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同时,该品牌还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定制化推出个性化轻食套餐,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策略,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为品牌带来了可观的业绩增长。
此外,市场需求增长还带动了轻食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从上游的食材供应到中游的加工制作再到下游的销售渠道,整个产业链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食材供应为例,随着轻食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优质食材供应商开始专注于为轻食品牌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的原材料,从而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不仅提高了轻食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轻食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正如著名企业家马云所言:“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轻食市场这片红海中,只有那些能够构建完善供应链体系、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抓住市场需求增长带来的机遇。
竞争加剧与消费者口味变化的挑战
在轻食产业这片日益红海的市场中,竞争加剧与消费者口味变化的挑战尤为显著。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国轻食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20%,吸引了大量新入局者,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面对这一现状,企业需不断创新以应对消费者日益挑剔的口味需求。
以某知名轻食品牌为例,该品牌通过深入分析消费者口味偏好数据,发现健康与美味并重的趋势愈发明显。为此,他们引入了国际先进的食品研发技术,结合本土食材,推出了多款低卡、高蛋白、高纤维的创新菜品,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同时,该品牌还定期举办“口味挑战赛”,邀请消费者参与菜品研发,实现了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角色转换,进一步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与粘性。
此外,面对消费者口味变化的不确定性,企业还需运用SWOT分析模型(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来评估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通过明确自身优势,如品牌影响力、供应链优势等,同时识别并克服劣势,如产品线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制定市场策略。同时,企业还需密切关注市场机会,如新兴消费群体的崛起、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等,以及潜在威胁,如竞争对手的模仿与超越、政策法规的变化等,以便及时调整策略,保持竞争优势。
正如著名企业家马云所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在轻食产业这片红海市场中,企业唯有不断创新、勇于挑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政策法规对轻食产业的影响
政策法规对轻食产业的影响日益显著,成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轻食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政府通过制定食品安全法规、营养健康标准等,为轻食产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依据。
以《食品安全法》为例,该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提出了严格要求,确保轻食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营养健康标准的制定,引导轻食产业向更加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不仅提升了轻食产业的整体水平,也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数据显示,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中国轻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轻食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法规的引导和支持。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出台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轻食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政策法规还促进了轻食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例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政府鼓励轻食产业采用环保包装材料,减少塑料污染。这一政策导向推动了轻食产业与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政策法规还促进了轻食产业与健康、美容等行业的跨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然而,政策法规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监管力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沟通、协作和创新来解决。
综上所述,政策法规对轻食产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未来,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轻食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企业也应积极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加强自律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轻食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