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叶子,在云南可以是风味幻化,百山百味的山头茶韵;一粒豆子,可以是风味迥异,滋味饱满的咖啡。茶和咖啡是人类激情、快乐、浪漫、幸福的激发者,云南就是一片多巴胺的原野。在云南,茶与咖啡演绎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健康篇章,这种“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世人向往。
百名媒体达人
聚焦七彩云南
12月21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全国百名媒体达人云南行”见面会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娄可伟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媒体记者、自媒体达人以及本地媒体记者一起参加了活动。
“全国百名媒体达人云南行”活动以“茶香心体验·“啡”常慢时光”为主题,邀请了100位来自粤港澳、京津冀、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的电视、报纸、电台、杂志、网络等媒体记者和自带流量的自媒体达人组成采风报道团,分三条线路走进云南大理、保山、德宏等地,感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味“千年茶韵和百年咖香”,通过体验报道带动更多人向云南出发,领略这里不一样的冬日姿彩,品味茶香与咖啡时尚,惬享茶旅、咖旅慢生活。
叹咖啡品香茗
传播云南生活
在媒体见面会上,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娄可伟对出席活动的嘉宾、媒体、达人表示了欢迎,希望参加活动的媒体、达人们用心体验云南茶咖文化,用独特视角展现云南茶叶和咖啡的精彩,用灵动的笔触描绘云南的独特风情,用丰富的情感向世界传递“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多角度、多形式讲好云南茶旅和咖旅的生动故事。
娄可伟表示: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云南茶叶和咖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茶叶和咖啡的种植、生产、销售和消费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生活享受。云南的茶叶和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传承着丰富的云南民族文化的内涵。它们是云南地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载体。同时,云南的茶叶和咖啡也是一种旅游形态,与旅游紧密相连。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云南,不仅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是为了体验云南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品茗云南的茶叶和咖啡则是体验云南文化的重要方式。
见面会现场,参加活动的媒体、达人们对云南采风之旅充满了期待,纷纷表示,将通过各自的媒体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方式,展示云南“咖啡+旅游”、“茶叶+旅游”产品业态及度假亮点,即时发布、分享与云南有关的新闻、专题、玩法、游记、攻略、感悟等,达到线下实地探访与线上媒体触达相结合的宣传目的。
茶咖美美与共
引领生活方式
千余年来,因为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云南与世界对话,演绎了无数故事;百余年来,因为一粒神奇的灌木种子,云南与世界连接,迸发出无限生机,缔造了关于云南茶叶和咖啡“两种味道、两种风情和两大产业”的传奇。茶叶和咖啡已成为云南两张靓丽的名片,茶旅、咖旅更是成为云南文旅的两大特色资源。
被誉为“世界茶园”的云南,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是世界茶树的核心起源地与世界古茶树、野生茶树的聚集地,拥有茶园面积795.5万亩、居全国第一,产量53.4万吨、居全国第一,绿色有机茶园244.7万亩、居全国第一,古茶资源、居全国第一,全方位构建了茶文化、茶旅游、茶科技和茶生态协调发展的“产、学、研、文、旅”相结合的现代云茶产业体系,在国内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云南是中国咖啡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贸易集散地,为我国最早的咖啡种植区域,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130万亩,产量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据了全国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98%以上,星巴克、雀巢、瑞幸、麦斯威尔等著名品牌均与云南规模化咖啡庄园有深度合作。云南咖啡出产的咖啡豆颗粒均匀且饱满、口感醇厚适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和醇厚。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是它最独特的标签。
茶是岁月积淀的味道,藏之愈久,味愈胜也,而咖啡是远山树林的味道,苦中有香,香里带甜。无论是茶还是咖啡,都是大自然给予云南最好的馈赠,这种融入了山水与人文相互交织之美,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勃发生机的生动体现!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实习生:陈铭心羽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题: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一位大学校长与学生的“啡常时光”
新华社记者李江涛
9月22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咖啡厅里,一场名为“啡常时光”的活动正在进行。伴随着咖啡的醇香和悠扬的钢琴曲,校长张欣欣与22名学生围坐在一起,就“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主题侃侃而谈。
结合自己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的经历,材料学院研究生刘敏建议学校能否在学生参赛后继续给予支持,张校长当场说:“我回去就向材料学院的领导建议支持,学生们自己搞的科研项目不容易,材料专业又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一定要支持!”
活动现场氛围轻松,每位学生都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张校长面带微笑,倾听、回答、解释、赞许,偶尔还开个小玩笑,引来阵阵笑声和掌声。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活动结束时,张校长送给每位学生一个漂亮的咖啡杯,杯上写着:“啡常时光·校长来了!”他说:“希望你们每次看到杯子都能想到,校长爱你们!学校爱你们!”
“啡常时光”开始于2013年9月,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下午,都是张校长与学生们喝咖啡交流沟通的时间。
活动至今已坚持3年,共有本科生和研究生540余人次参加,还有多名外国留学生。学校围绕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方面,设计了新生教育、毕业生教育、本科教育教学、学风建设、创业创新活动、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国际化交流与培养等活动主题。
每次活动前,学校广泛收集相关问题。活动后,通过微博、微信、校园网等新媒体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改革思路等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同学,让“啡常时光”的影响力从咖啡厅延伸到校园。对于同学们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很快进行整改或落实,如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学生舞蹈团演出专场等,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同校长喝过两次咖啡的刘敏说:“我们很欢迎这种形式,因为有校长在,解决问题会更快,落实效果也会更好。另外,校长的阅历丰富,思考问题全面,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张欣欣感慨地说:“当初的想法就是想多和学生们接触,把这项活动当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渠道。不知不觉就坚持了3年,每一次和学生们交流我都很有启发、很受鼓舞,看到他们非常可爱、非常积极,我常想,学生们这么好,我怎么能不努力工作把学校办好呢?”
在学校领导的示范和带动下,各学院领导也在学院组织类似的与学生交流活动,促进了更大范围的师生互动。活动还延伸到教师群体,校长每月还分别与学院院长、青年教师开展面对面交流。
“啡常时光”活动“点燃”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他们与张校长交流的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校方已形成共识或出台相关规定政策的,校长直接回答;暂时还没有解决的,校长也会给学生做好解释并指导他们形成相关提案交由学生代表大会统一解决。今年学代会的12项重点提案,有3项就源自“啡常时光”活动。
今年,学校的预算委员会将首次吸纳学生参加,这在国内高校并不多见。张校长说:“我们就是想听取学生们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第一手建议和意见,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完)
>新闻客户端 记者 周丰
6月28日至30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山海同行‘啡’常时光”云南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上海、苏州、杭州举办。此次活动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以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云南小粒咖啡为主线,组织了昆明、玉溪、保山、红河、普洱、西双版纳、怒江七个州市,以及云南机场集团等10余家文旅企业代表,通过主题宣传片、宣传推介、企业洽谈、商圈路演、文旅集市等形式,向长三角主要客源市场推介云南文旅好政策、好资源和避暑、研学、咖旅融合等精品线路产品,持续深化与长三角地区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同时,激发当地市民朋友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向往。
6月28日,“沪滇同行‘啡’常时光”云南文化旅游主题推介会在上海举办。活动中,昆明、玉溪、保山、红河、普洱、西双版纳、怒江七个州市的文化和旅游局及企业代表全面介绍了云南优良的自然生态、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物产,重点推介了多条暑期精品旅游线路。活动现场播放的《旅行咖啡》宣传片和西双版纳演员们的民族歌舞表演,赢得了旅行商和媒体的热烈掌声。
6月29日、30日,云南文化和旅游路演推介活动分别在苏州和杭州举行。活动现场设置了旅行咖啡车,为市民免费提供云南小粒咖啡,邀请大家走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以云南“大象旅行团”文旅IP为原型制作的卡通玩偶在现场与市民开展趣味互动,吸引众多孩子和家长参与。昆明、玉溪、保山、红河、普洱、西双版纳、怒江等州市的文旅局和云南机场集团等企业,在现场展示推介丰富多彩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现场市民热情高涨,纷纷在咖啡车旁拍照留念,品尝咖啡,并向文旅企业咨询云南暑期旅游资讯。西双版纳州演员们带来的精彩歌舞表演,博得现场市民们喝彩不断、掌声雷动。此外,多轮大屏扫码抽奖环节也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
自此,为期三天的云南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不仅向长三角地区的市民展示了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暑期旅游产品,也深化了云南与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文旅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
未来,云南将充分发挥旅游为民、旅游富民、旅游乐民的行业特性,继续推进与长三角主要客源地区的深度合作和交流,携手共进,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本文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