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02-23 21:0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吴振宇
2月23日是正月初八,杭州举行新年节后的首场综合性人才招聘会,现场推出1200多个各类岗位,除了大量销售、设计等历年招聘会上的常见人才需求,不少独具特色的岗位成为新春招聘的亮点。
“找工作吗?先喝杯奶茶。”现场一位求职的年轻男生刚刚坐下,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招聘者的话。
在杭创业的王女士刚刚创办了一家奶茶店,今天正是来现场招募员工的。在她的招聘展位前,就摆放着一杯杯自己的新产品,每位应聘者都可以品尝。不过这个奶茶可不是白喝的,应聘者在品尝后要说一说自己对产品的感觉体验,然后继续接受面试。
“作为一个初创企业,我们不仅希望找到吃苦耐劳、工作勤勉的员工,同时希望他们有适应工作需要的素质。”王女士说,面对现在市场上多样化的奶茶饮品,她希望打造具有杭州风味的独特茶饮品牌,因此要求应聘者对奶茶有灵敏的味觉与独到的评价,简单地说,最好要找“吃货”。
带着一摞精心准备的简历,宁波某高校大学生小朱和同学结伴赶到杭州参加了今天的招聘活动。尽管各大高等院校尚未开学,但早早赶来求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在少数。“今天来参加招聘主要是为了多了解不同企业的招聘需求,同时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产业发展现状有更直观的认识。”小朱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学习的是机械类专业,但由于在校期间丰富的社会活动经历,他对大型活动策划的相关职位也颇有兴趣,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尝试不同的职业经历。
在营销、管理等岗位类别供需持续火爆的同时,各大企业推出的技能人才职位却遭到冷遇。一位制造业企业的招聘代表告诉记者,现在生产一线极度紧缺机械加工等类别的高技能人才,开出高薪多方寻觅,但在招聘会上已经半天时间过去,却鲜有人问津。
从上午8时30分就已经开始的招聘会,持续至下午1时,现场的人流依然没有完全散去。记者从杭州人才市场了解到,今年开年的首场招聘较往年人数有明显的增多,随着企业节后复工不断增多,预计将很快迎来招聘求职的新一轮高峰。
源:环球网
编者按:宗庆后很清楚,要把“娃哈哈”打造成百年老店,是时候调整自己的角色了。他在最近一次直播中,提到“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尤其在疫情期间娃哈哈亏损一亿,警钟悬在宗庆后心上,这一棒怎么跑才能不掉队,对于娃哈哈而言非常急迫。
【环球网 记者 谭雅文】“掉队”是娃哈哈的心病。前有农夫山泉计划上市,后有网红饮料元气森林崛起,娃哈哈却在“营养快线”后,再无爆款。面对年轻人的喜好,娃哈哈显得无所适从。
或许是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今年娃哈哈变了,跨界搞起了奶茶店。7月,娃哈哈首家奶茶直营店落地广州,开业时宗庆后亲自站台。在此之前,娃哈哈奶茶加盟店已在全国布局。有消息称娃哈哈计划10年内开1万家奶茶店。目前,约有430家娃哈哈奶茶加盟店签约。
娃哈哈奶茶店一时热闹,业内人士却并不看好。“中国奶茶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红海,综合娃哈哈品牌以及各类产品来看,它做奶茶店是有生存的空间,但是不大。”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环球网记者表示,娃哈哈缺少品牌优势,支撑奶茶店未来发展趋势。
400家店加盟费1亿
今年疫情对奶茶行业冲击不小。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奶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19年底,我国新式茶饮店数量为50万家,受疫情影响,今年6月底,门店减少至48万家。
此时进入奶茶市场略显疯狂,更疯狂的是大批加盟商愿意买单。一位负责娃哈哈奶茶店加盟的经理告诉环球网记者,原计划三个月内招100家门店加盟,结果四个月已经加盟400家,现在签约的店可能要等到10月份以后才能开业。
根据娃哈哈奶茶店的加盟政策,加盟商需要准备运营技术服务费用13万元,设备、供应链及收银系统10万元,合作保证金2万元,共计25万元,在签约后一次性付清。以此计算,400家加盟店签约,加盟费收入已达1亿元。
不过,娃哈哈能否拿到全部的加盟费收入还要打个问号。“娃哈哈奶茶店属于品牌授权,并不是娃哈哈自己去运作。”朱丹蓬指出,这种品牌授权的形式,一方面品牌方能获得一个品牌使用费的收入,另一方面,可能会涉及到销售分成的收入。
公开资料显示,娃哈哈奶茶店运营主体是广州娃哈哈健康饮品有限公司,背后大股东是广东冠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5%,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
为何选择一家健康产业公司合作运营,娃哈哈计划投资多少在奶茶项目中?环球网记者向娃哈哈方面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时对方暂未回复。业内认为品牌授权是一种讨巧的方式,类似于轻资产运营,能够降低试错成本。
品牌优势相对较弱
没有大量的直营店探路,加盟商就是品牌的试金石。
目前,已经开业的娃哈哈奶茶店覆盖34个城市,集中分布于三四线。上述负责娃哈哈奶茶店加盟的经理提供的门店数据显示,江苏淮安店一天的流水达到2.4万元。记者查询外卖平台数据发现,该门店月售订单接近4000单,与蜜雪冰城相当。
“在三四线城市比较适合娃哈哈品牌的调性。但是,在三四线城市又有蜜雪冰城这类竞品,而且已经过万家了,所以从整个竞争的层面,目前娃哈哈缺少品牌优势去支撑奶茶店未来发展的前景。”朱丹蓬认为,奶茶店这一块的业务对娃哈哈业绩加持不大。
而且,从加盟费用上来看,蜜雪冰城的加盟费相对较低,价格优势明显。娃哈哈奶茶从中突围的难度不小。
“不过,对于品牌而言,利用奶茶品类,能够拉近跟新生代之间的关系度。”朱丹蓬指出,奶茶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客户黏性。
能否填补失速的四年
电商崛起之时,是娃哈哈业绩下滑的开始。2013年起,娃哈哈业绩一路下滑,从782.8亿到2017年的464.5亿,缩水40%。
宗庆后曾排斥电商,近几年态度逐渐缓和。今年除了跨界奶茶,娃哈哈最大的动作就是投入数十亿搭建电商。据天眼查,3月24日,杭州娃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4月2日,杭州娃哈哈宏振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5月15日,娃哈哈就发布了十万社交零售商招募,6月18日电商平台“康有利”正式上线。
疫情后,娃哈哈推出四个电商平台。其中保健品电商平台通过招募十万个创业者做零售商,食品饮料电商平台则把联销体网络纳入进来。宗庆后在接受采访时还称,“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因为现在国内消费升级,我们进口一些国外优质产品,把一部分消费拉回到国内来。”
朱丹蓬分析指出,做电商前首先需要解决产品品质的问题,“产品品质不行谁去电商买东西?品牌调动不了年轻人的兴趣,服务体系、客户粘性跟不上的话,电商怎么做得起来呢?”
前不久,市场传闻娃哈哈正在考虑上市。尽管娃哈哈方面向媒体否认,外界的担忧随之而来。娃哈哈能否能否填补失速的四年,或许今年是个转折。
年11月下旬开始,一则名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的兼职招聘,一直活跃在上海的各大兼职群中。
“五个领队同时拉人、建群、拍照、管理,持续数天……”记者实地体验证实,这些群演最终排队充场的奶茶店,是“茶芝兰”人民广场店。与想象中不同,这家奶茶店“排队充场”最终“收割”的目标人群,可能不是消费者,而是加盟者……
五个领队同时拉人“充场” 只能买18元以下奶茶
11月下旬至今,一则名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的兼职招聘,一直活跃在各大兼职群中。每天从11点30分至19点,兼职被分为两个时段,每个时段需要50人。通过联系兼职群里留下的手机号,记者与一名微信名为“一切如风顺”的男子取得了联系。
“一切如风顺”自称是领队,邀请记者加入了一个名为“20日3点人民广场1号口”的微信群。他说,只需提供姓名和手机号,就可以报名参加兼职,如何行事,只需“听现场安排”。
11月20日下午,记者按要求赶到人民广场地铁站1号口。在那里,几名“领队”早已在等待。
一个“领队”拿来了一个皱巴巴的本子,要求记者签到,同时要在名字后面,写上一个“顺”字,证明记者是被“一切如风顺”拉过来的。
记者发现,这个“奶茶排队群演暖场”兼职招募人员的领队不止一个。仅在现场,就有五个领队负责组织,每个来报名的人都要在自己的姓名后备注领队的名字。一名兼职者悄悄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方便领队“抽成”。
完成签到后,记者被拉入了一个名为“20日第二批顾客签到群”的新群中。在这里,记者被要求改名为“A1”。“一切如风顺”说,这个群里的消息,需要密切关注,“提到你的时候,你配合一下”。
随后,记者又和其他兼职者一起,被拉到了人民广场的空地上拍集体照。一位资深兼职者透露,结束后所有人还要一起拍一张照片,目的是对人头,防止有人冒领“工资”。
这位资深兼职者表示,四五个领队同时拉人,是为了保证充场的人数,拍照、建群则是为了方便管理。
下午3点刚过,“暖场”的人数达到了要求。眼看着还有人源源不断赶来充场,“一路如风顺”连忙叫停了仍在拉人的同伴:“不要再拉人了,等下人数超了你会倒霉的。”
最终,“20日第二批顾客签到群”聚集了34个人,5个人是领队,其余29名兼职者名字被要求改为A1、A2等代号。记者放眼望去,几乎所有兼职者都是年轻人,他们大多三五成群,很多人明显不是第一次来了。
“大家今天可以点18元以下的奶茶系列,其他产品一律都不允许点,点了也不能报销,所有买完的小票必须自己留好,下班报销……”
跟着领队,记者一路来到了人民广场香港名店街内的地下美食城。
根据安排,记者最终在18元以下的奶茶中,选择了一杯“琥珀黄茶”。
奶茶的味道尚且不论,记者发现,这家店似乎尚未做好开业迎宾的准备。尽管菜单上琳琅满目,但许多茶饮都处于无法制作的状态。
所有人在奶茶店前排队摆拍
返回美食广场后,记者开始了漫长等待。在这里,“相互谈论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话题”是不被允许的。5名领队坐在美食广场的各处,留意着兼职人群的状态。一时间,参与奶茶排队兼职的人,占据了美食广场的大半空间,大家大多低头摆弄着手机,相互之间不太说话。
在微信群中,每隔约15分钟,就有2个人被叫出去购买奶茶。“茶芝兰”奶茶店门前,始终保持着不时有人买奶茶的状态。
然而,这样稀稀疏疏的人流,明显达不到“网红店”客满盈门的效果。正当记者对商家雇人排队的用意感到疑惑时,领队突然在群中发出通知“所有人过来集合”。
在领队的安排下,29名兼职者在“茶芝兰”门店前排起了长队。微信群中,领队反复叮咛“现在只排队,不下单”。
显然,这是“群演”们当天最重要的一场“戏”。
这场摆拍一直持续了将近30分钟。其间,领队以及一个此前未出现过的黑西装女子,不断举着手机,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拍摄着排队的画面。
16点51分,在拍摄到满意的画面后,领队让其他兼职者们返回美食广场,只留下A7、A8两位兼职者继续买奶茶。
“一切如风顺”说,这已不是他第一次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担任领队,此前他还为其他奶茶充场排队过。
“你看我上次去的这家,有多个口味,奶茶看着就高级。”“一切如风顺”向记者展示了他为其他品牌奶茶充场时拍的照片。
“说简单点,我们就是充场啊。再说不好听点,我们就是托儿。只要是正规的,我就不怕对不对?”“一切如风顺”说。
喝完各自的奶茶,领队们又将兼职者们带回了下午集合的空地。所有人再次拍了一张集体照,然后排着队找领队“报销”了手中的奶茶小票,并再次扫码,被拉入了一个“21日第一批顾客签到群”中。
领队说,“工资”是在群内以红包的方式发放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中途溜走,他将无法进入新的群领到工资。
7点27分,“工资”红包被发入群中:工资为每人40元。
记者调查:
排队视频用在加盟招商
自11月20日起,截至记者12月11日正式致电“茶芝兰”当日,记者在兼职群中看到,时间、地点、人数要求近乎完全一样的人民广场附近“奶茶排队群演暖场”兼职,持续了至少21天,每天分为上下午两场。
那么,雇佣者为何要雇人排队买奶茶呢?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记者拨打了“茶芝兰”印在奶茶杯上的加盟热线。很快,一名自称“娜娜”的“项目负责人”联系了记者。
“娜娜”告诉记者,“茶芝兰”的确正在招商,如今在上海市范围“下放”了7个“城市合伙人”名额,每个名额原价是25万元。如果记者能“抢”在前期付款,还能获得额外优惠。
“如果您抢在前期招商样板店阶段的话,还会给到一个5万块钱补贴,补贴完之后的价格,就是20万元加1万元保证金,就能成为我们在上海市的‘城市合伙人’。”“娜娜”说。
那么,“茶芝兰”的门店经营状况到底如何呢?
“目前,每家店的营业数据都没有低于1万(元)的,像人民广场这家店,一天的营业数据都在13000到15000元;张江这家店每天的营业数据达到8000元至12000元。长征那家店也是,营业数据基本都在1万元左右。”“娜娜”说。
为了让记者放心,“娜娜”还给记者发来了两段人民广场店的视频,视频中的画面,分外眼熟。
为了进一步确认“茶芝兰”的实际经营情况,记者向“娜娜”提出,能否到她提到的3家门店转一转。没想到,前面还声称所有门店日营业数据在1万元左右的“娜娜”迅速改口了。
她强烈建议记者,去人民广场店转转就可以了,“另外两家店现在还没有筹备完善,暂时还看不出来啥,没有正式运营”。
根据“娜娜”的建议,11月24日,记者避开“暖场”时间,再次探访了香港名店街内的“茶芝兰”店。结果,记者发现,“茶芝兰”店面依然空空荡荡,店内能够提供的依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奶茶饮品,菜单上的大部分饮品都无法制作。
“你不要被骗了。”附近一家奶茶店的老板说,“哪来的上万元营业额,不可能的。”
“领队”揭秘:
奶茶排队充场数量激增
在资深领队“京哥”看来,发生在“茶芝兰”人民广场店的一幕,不过是“充场”类活动的一个缩影。
自2016年入行至今,“京哥”组织过很多次“充场”活动。他演过参加会议的高级白领、娱乐节目的拍手观众,为各大APP做过线下地推,也承接过许许多多需要组织临时工参与的展会活动。
最近一年,“京哥”明显感觉到,奶茶排队充场的需求增多了。
“我一个朋友接了好几个活动,都是奶茶的,其中有一个还蛮有名的。”“京哥”说。那个比较有名的奶茶品牌,找人充场主要是为了增加“网红打卡”的数量。
“现在比较流行这种,就是排队充场的,装成粉丝去‘打卡’,然后发一些评论在小红书、抖音上。”“京哥”说,此类“充场”的“工资”也就几十块钱一次,不过商家对“充场”者的发帖质量要求不高,“新注册的号也可以”。
“京哥”透露,大多数“充场”类兼职,工资都比较低,但人数需求比较大。“像去年只是开业那几天做一做,今年的(奶茶排队充场)时间都很长,一做都是十天半个月。”“京哥”说。
(《新闻晨报》)
来源: 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