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回到旧时光,只为找到TA
TA不偏爱繁华的商圈围绕
TA钟情于深街老巷的市井烟火气
TA专为记忆中的味道而来
TA就是
< class="pgc-img">>一进到店里,环境是近来很流行的“霓虹风”,给人一种既市井复古,又绚丽摩登的感觉。
< class="pgc-img">>在这样复古又时尚的环境下吃火锅感觉巴适得很呀。虽是打造的市井火锅,并没有那种街边小摊的杂乱,整个店内都非常的宽敞明亮。
< class="pgc-img">>正所谓“市井隐百味,深巷藏肉香”,在这样时尚又复古范十足的环境下吃火锅,身心和视觉上都是一种非常舒适的体验。
< class="pgc-img">>为火锅原配正名
牵肠掛肚,牵的是什么肠——是新鲜脆嫩的鸭肠,挂念的是什么肚——是舌尖爽脆的毛肚。那么就从这一盘挂面鸭肠和清油毛肚开始烫涮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上乘的毛肚在清油里浸过,上桌后又在冰块上纳着凉,夹起一块,七上八下一通烫,那种满口脆香,真是让人牵肠挂肚。
看这新鲜的毛刺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吃火锅对鸭肠的要求可以说是非常高,不好的鸭肠吃起来口感会很柴。但是这里让我们挂念的鸭肠则非常新鲜,口感脆脆的,三上三下就涮好了,千万不要煮老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现在做好准备,拿好手机,睁大你的双眼,准备迎接一大波肉肉的到来
< class="pgc-img">>麻辣牛肉、嫩牛肉、手切鲜牛肉、精品羊肉卷、手切鲜羊肉、精品肥牛、极品牛上脑。每一样都是桌桌必点的肉品!
|麻辣牛肉|
< class="pgc-img">>厚厚的厚切牛肉,每一片都包裹着辣椒,涮锅之后简直是double kill!一口让你感受到麻辣的双重暴击!
|极品牛上脑|
红白相间,均匀分布,口感非常香嫩的上脑肉,厚厚的一片下进锅里,蘸上油碟,完美
|精品羊肉卷|
精选的羊肉卷,每一片都嫩到不行,涮进辣锅后不用蘸料碟就能吃的很香!
< class="pgc-img">>|虾滑|
< class="pgc-img">>虾滑一出场就是爱你的形状,手工捶打而成,有肉眼可见的虾肉哦!
|肥肠节子|
重口味草莓君上线,从来不吃肥肠的我忍不住动筷子了,完全没有想象中的肥腻感,而是软软的香香的,浸透了红汤锅的麻辣口味,吃起来非常的香、辣!推荐不吃肥肠的你们去感受一下!
< class="pgc-img">>|鲜鸭血|
< class="pgc-img">>看起来小小一盘鲜鸭血,容量可一点都不少!鸭血由服务人员帮我们倒下锅,煮熟后用勺子捞起来,蘸干碟或者直接吃都很爽!
|菊花郡肝|
< class="pgc-img">>郡肝是当仁不让的必吃菜品。大大的鸭胗花刀切开,更方便我们入口。几分钟就可以煮开了,口感脆脆的,非常新鲜。
|火锅油条|
这是专门为了涮火锅准备的小油条,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涮进去更入味。在辣锅里煮上一阵就饱饱的吸满了辣锅的汤汁,软软的口感配上麻辣的味道~
< class="pgc-img">>除了这些,草莓君这一顿还吃到了鲜脑花、去骨鸭掌、千层肚、手打香菜丸、撒尿牛丸等等好多好多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什么?你问草莓君为什么能吃这么多?牵肠挂肚这里的特色,几十种盘盘菜,种类超多又新鲜,花最少的钱吃最多的样数,终结选择困难症。
< class="pgc-img">>菜样超多!最便宜的只要一块钱!什么概念啊,在这里花一顿火锅的钱,能吃上三顿的菜量!平时吃火锅人少菜不好点,菜分量大又点不了几个菜,很多想吃的都要舍弃,在这里就不会有这种烦恼。
这个九宫格不太一样
< class="pgc-img">>牵肠挂肚的特色不只有涮菜搭配,还有它的九宫格锅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锅底的香料和皮蛋老豆腐。为了增添火锅的鲜味,结合本地特色,经过多番实验研发出来的。
< class="pgc-img">>四川大红袍花椒、秘制葱油、新一代辣椒、满天星辣椒、小茴香...所有的锅底用料都是上等的,只有这样出来的味道才够辣够香。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所有锅底都是采用的一次性牛油锅底,看得见的放心。一口牛油红锅烧得火辣滚烫,伴随着咕噜咕噜的沸腾声,这股子香气醇厚扑鼻,让人有点儿醒神。
< class="pgc-img">>前面吃起来可能会感觉有些些辣,但是锅底一直慢慢烧着,吃到最后会发现越吃越香。锅底里面的皮蛋是可以吃的哦~小编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居然吃起了火锅煮皮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手工自制酸奶|
< class="pgc-img">>店里的特色酸奶,奶瓶的造型很可爱,喝完可以把奶瓶带走哦~
|油碟|
牵肠挂肚的火锅,自然要配牵肠挂肚的火锅香油。蒜泥+油碟才正宗!
一顿火锅吃到这么多花样,简直超值有没有?
店里的每一处都那么让人喜欢
< class="pgc-img">>自从和你吃了这顿『牵肠挂肚』
令我牵肠挂肚的人就在眼前了
< class="pgc-img">>- 店铺名片 -
< class="pgc-img">>地址:关帝庙向西50米路北
营业时间:11:00-14:00,17:00-23:00
><>有幸在新乡这座城,度过了我最为美好的大学时光。正如豫记是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一样,河南科技学院给予了我宝贵的精神食粮。哦,还有让我至今难忘的物质食粮!
能够读在科院、吃在新乡确是人生一大幸事,作为“中国厨师之乡”,新乡的各色美食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一枚小小的烧饼竟也玩出花样来。牛忠喜烧饼的“酥”、延津肉火烧的“大”、长垣脂油火烧的“焦”,或许只是一面之缘,但那独特的味道总会萦绕舌尖半生,无论在异域他乡呆多久,只要一踏上牧野大地,新乡烧饼的味道瞬间就上了心头。
曹延召丨文
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乡烧饼
2019年的盛夏时节,我又一次踏上了久违了牧野大地。入市区时适逢暮霭沉沉,霓虹闪烁之下楼变高了,城更美了,路过气势恢宏的平原文化艺术中心时候,竟让我有一种找不到北的感觉,这份大气磅礴令一线城市也望尘莫及啊。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座城市的风似乎也小了很多。依稀还记得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踏上牧野大地,大风黄沙是新乡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我们曾好奇地问起辅导员:新乡天天刮风么?辅导员说“不,新乡一年就刮两场风”,顿了一下后,接着说“一场刮半年”。至于说城市景观,更是不肖谈,盐碱地上的那抹新绿和这个城市的春天一样短暂:一年青,两年黄,三年就去见阎王了。
无心留恋这座城市的灯火阑珊,我最惦念的是母校,还有母校门口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烧饼。
适才同学群里大伙儿已经叮嘱过了,我这次回来不仅要吃上几个烧饼,而且还要替班上六十个兄弟姐妹们每人吃上一个!这份重托,真的是沉甸甸的啊!
究竟是什么样的烧饼值得这么多人牵肠挂肚?又是一种什么味道让人十年之后还念念不忘?其实,这个烧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这个味道寻常到不能再寻常,这个烧饼出了新乡也能找得到,但这份味道离开了新乡却不是那个味儿了。
常忆起科技学院大门西北角,背靠着医学院的那排矮仄的平房,那家没有名字的店铺门口,一辆推车上,有我们记忆深处的味道在那里蓄积着。
那个摊子着实是简陋,车子的一头是个洋铁皮子的大油桶做成的炉子,炉上横着一块铁板,所有的美味都是这这块铁板上嬗变而成的;摊子的另一端放着食材和油盐调料,还有一个大的泡沫保温箱,刚从店内烤好的烧饼源源不断地放进来。
烧饼摊前似乎永远都是络绎不绝的学子,尤其是在上午的九、十点钟。第一节没课的,刚起来来一个热乎乎的烧饼夹菜浑身上下都舒坦起来,第一节刚下课的,跑过来补充补充营养,瞬间就满血复活远比某力架有效果地多。
无论摊位前的队伍有多长,摊后的那位大姐总能临场不乱身手敏捷:一把磨得近乎秃头的毛刷在油碗里蘸一下,快速在铁板上划几个圈圈,而后抓起一把豆芽如惊鸿掠水般轻扫而过,不偏不倚,每一堆全都丢在油圈圈里;不少不多,每一份分量绝对不差上下。
两只手各挥舞着一个倒三角形的灰铲,一推一挡一挟一翻,再从摊头咕嘟着热气的卤锅里夹起几片豆腐串和配菜放一起,咔咔咔猛切几下,丢上颗颗葱花、撒上点点孜然,闪转腾挪间就把铁板上的菜给炒好了。
而后从保温箱里拿出几个烧饼,每份菜前放上一个,左手压饼右手持刀,先用刀尖戳开再用刀面划拉,饼子瞬间就成了两半,手指头捻起上半,灰刀压住下半,这饼子就成了张开了口的饼布袋。灰刀撤出,随手一铲,铁板上的菜就进了饼布袋,再按需抹上点辣子或是酱料,一个热腾腾勾人魂魄的烧饼夹串就好了。
香!
真是香!!
趁着热乎劲儿吃尤为香!!!
口腔混合饼的外酥内韧和各种菜蔬的咸甜滋味,汤汁勾连,好味停留,一饼渡春秋。这位其貌不扬的大姐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扫地僧?早已把新乡烧饼夹菜的真谛秘诀烂熟于心,饼子、配菜、香度、咸甜酸辣把握得精准无比,随手一挥,风行磊落间就搅动众人味蕾,永远让人爱吃不够。
除了烧饼夹串,新乡饼子还有这样一种吃法
除了校门口的烧饼夹串,校园食堂的炒饼丝也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吃法,只第一次尝试,就惊艳了我味蕾。
号称“中国第九大菜系”的校园食堂实在不敢令人恭维,但这个卖炒饼丝的窗口除外,这是学校食品学院烹饪系一位师兄和室友一起经营的。这位师兄着实了得,现学现卖理论付诸实践,而且味道确实是好,其他窗口的炒饼丝也吃过,但味道真赶不上师兄窗口的一丢丢。
从早到晚,炒饼的窗口都是人头攒动。早晨起来,来上半张金黄酥脆的手抓饼抑或是一个卤菜卷,再搭配一碗小米粥,一上午都是元气满满的。中午或晚上来上一份炒饼丝,主食和菜肴一锅烩出,简单而便捷,尤受北方学子的钟爱。
于是,正午或是向晚十分,常见烹饪系的那位师兄腰系围裙头戴高帽如半截黑铁塔屹在灶前,会吃能干人又憨,颇有点古典小说中张翼德或常遇春的风范,掌中的一把黑铁锅也被他舞得呼呼生风。
炉火融融,欢快地舔着黝黑的锅底,师兄抄起炒瓢撇半瓢油淋在锅中,单手拿起一枚鸡蛋在锅沿上轻磕一下,拇指和无名指分别发力,一汪蛋液“滋啦”一声应声入锅,及蛋液稍加凝固,豆芽、圆白菜齐入锅,一番爆炒后抓一把饼丝置菜上,舀丁点熟肉丝淋半勺高汤,盖锅盖小焖片刻。
等香气透过锅盖氤氲而起,点入许麻油调料、撒上点葱花芫荽,双手攥起锅把子颠上几颠,于是那香味和着饼丝一起在半空中翻腾着、奔涌着,不由分说地就冲出灶间钻出窗口,引得排队的我们舌颊生津口水涟涟。
那炒饼着实好吃。饼丝绵软入味,豆芽圆白菜脆爽,尤其是那勺高汤堪称神来之笔,让每一根饼丝上都裹上了薄薄的一层润浆,甚是增色入味。
除了在师兄这里,我吃到的饼丝无不是被盐水浸地黏如糊涂就是个中还夹杂着硬心,都没师兄这般把火候和软硬拿捏地恰如其分。
多年之后,当我涉足美食时候,见识郑州了一家以焖饼见长的百年老字号,感觉除了他家的坛子肉可圈可点之外,给其最高评价也不过和师兄的手艺旗鼓相当。
不期然间又邂逅了新乡的另一“网红”烧饼
故地重游,物是人非,美味不再。学校门口那排窄仄的门面已被繁华的大学城市场所替代,烧饼夹串的摊子也不知所踪,遗憾中又长舒一口气:替六十位兄弟姐妹每人吃一个烧饼的重任实难以完成。学校食堂专营炒饼的窗口也早已改头换面,师兄炒饼丝只能回味在心中了。
唯一值得庆幸无虚此行的是,在阴差阳错之间,不期然间居然又邂逅了新乡的另一“网红”烧饼。说它是网红,是因为之前我从未留意到她,亦不曾品尝过,当我为她所折服准备检索下来龙去脉时候,发现度娘上居然清一色的都是她的推广和加盟。
当各种饼子都寻觅不得,正准备来上一碗原阳烩面过过瘾的时候,在烩面馆子对面的小巷口,看到了一爿不起眼的烧饼店子,履尽地主之谊的兄弟如发现了新大陆,飞奔过去就加入了长长的队列,等烩面上桌的时候,他匆匆带回来了两个鼓鼓囊囊的烧饼。
初看这两个烧饼并无特殊之处——这不就是新乡满大街都是的烧饼夹串么?细看之下才方觉这两个烧饼的与众不同。
第一感官就是个头大,确切来说是肚儿大,个中加了多少的菜,才能把这烧饼给撑成滴流圆的球形啊。再细看里面的夹菜,也并非寻常的豆芽配豆腐串儿,而是颇似老家“人造肉”的光滑豆油皮儿。
不及我再细看,兄弟早已连声催促我赶快咬一口尝尝,而且拍着胸脯打包票:这个绝对不会比校门口烧饼夹串的味道差!
轻咬一口,才出炉烧饼的酥脆夹杂着豆油皮的醇香瞬间就充斥了整个口腔,那又香又润的味道哪里是烧饼夹串该有的味道?我分明喝到了一口醇润的鸡汤!真的,我都有点怀疑自己的味觉了。
兄弟笑着给我解释,这就是盛行于原阳的“灌汤烧饼”,尤以汤汁见长……“灌汤烧饼”?灌汤包子没少吃,但这灌汤烧饼我真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味道该是一番怎样的神仙操作呢?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撂下刚上桌的烩面,我直接就怼到了对面小巷的烧饼店前一探究竟。
与之寻常的烧饼夹串相比,这家店子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架在炉子上的两口大锅,一口锅中红油荡漾,一口锅中馥郁飘香,片片豆油皮如游鱼般在大锅中游弋浮沉,而锅中几个完整的鸡架子还隐约可见。
明白了,终于明白了,此刻我才明白了方才那个烧饼夹串中哪里来的鸡汤飘香。
拿出了昔年美食记者的风范,穷根究底访出了这个“网红”烧饼的真谛:打烧饼,不用酵母用老面和醪糟,甜丝丝中回味着麦香;夹串用干豆皮,过卤之后汤汁饱满自带鲜芳;更为关键的还是那两锅老卤,筒子骨老母鸡百熬成汤,一锅成麻辣,一锅做五香,捻一筷豆皮,浇一勺高汤,干脆的烧饼开始变得温润,寻常的豆皮也能吃出肉香!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错过了魂牵梦萦的味道,不想却意外邂逅了网红的“灌汤烧饼”,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其实,我算是发现了,作为创新之乡的新乡,市容市貌的变化天翻地覆,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的味道也在与时俱进地悄然改变着。虽然有些味道一去不复返,但同样还有一些味道如雨后春笋般在默默生长着。只要你肯来,每一趟回来都有惊喜,每一次行程都能品尝到不同的味道!
不管你来与不来,新乡都在那儿等着你;
不管你来与不来,新乡的味道总在那儿等着你;
不管你来与不来,母校都在那儿等着你。
2019年11月2日,一起相约新乡,相约河南科技学院,尝一尝久违的新乡味道,共庆母校80华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曹延召,85后,河南舞钢人,昔日媒体记者,今日国防砺剑人,供职于武汉。
豫记·甄选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地风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地风物”)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们盘点的这20种,不知道你吃过几种?在河南,有几个人没吃过火烧(烧饼)?小年夜,吃烧饼,喝菜汤,这种过年的程序,咱就不说了;单就日常生活里,火烧配羊汤、烧饼夹菜、带馅烧饼……那种无饼不欢的感觉,是不是很得劲儿?
但你可知道河南有多少种有特色的火烧?这些火烧又有啥好玩的吃法?今天,我们就来个河南烧饼大起底,将各地有名的火烧及他们好玩的吃法儿,呈现给你。不知道我们盘点的这20种烧饼,你吃过几种呀?
王又又 | 文
1
火烧配汤:
那些年,你吃过的火烧
都配过什么样的汤?
一碗汤,俩火烧,哧溜哗啦,饱了。这很爽的感觉,你有没有?河南人爱吃烧饼,不少人爱的就是它配汤的那种感觉。走进一爿小店,随便它什么羊肉汤、牛肉汤、丸子汤或者豆腐汤,热热的来上一碗,再叫上俩火烧,给个神仙也不做。
河南能配汤的火烧不少,下面这几种有特色的,有机会您得尝尝。
▲鹿邑高集烧饼:豫东一绝啥感觉
去过鹿邑的,不知道尝没尝过高集烧饼。它可是豫东一绝,外酥里软,表面有层芝麻,口感那是相当不错。
这大夏天的,天太热,当地老乡不想做饭,就出去找家相熟的羊肉汤或牛肉汤店,叫上一碗汤,每人再来俩刚出炉的高集烧饼,配上两个小菜,几两牛肉,一顿饭就打发了。这大夏天的喝汤,没毛病吧?怕啥,有空调!你不知道过去没空调,弄个大风扇吱呀吱呀地转,不是照样喝汤吃烧饼。
▲睢州烧饼:烧饼上的焦盖儿是小孩最爱
一说睢州,不少人会茫然,我也是。其实就是“睢县”。睢县人似乎特别在乎羊肉汤加烧饼,一进入睢县,遍地羊汤馆烧饼店。睢州烧饼在睢州人眼里是最有味儿的烧饼,特别是烧饼上的焦盖儿,是小孩子的最爱。
很多小孩儿吃烧饼,只吃焦盖儿,把剩下的给父母吃。对于大人而言,中午点碗羊汤,配上俩烧饼,想吃肉了,在烧饼里夹三两垛子羊肉。中午下了班儿,傍晚冲过凉,欸~来上一份儿,得劲!
▲内乡缸炉烧饼:进缸炉之前抹糖稀
去内乡,那儿的缸炉烧饼可要好好尝尝。那是内乡的特产,走过不要错过。
怎么说呢,这是一种发面烧饼,由于烧饼是在缸炉内烤制而成,所以便叫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的制作,除了加入香油、盐、葱花等调料之外,烧饼进缸炉之前还要抹上糖稀,然后再撒上芝麻。
缸炉烧饼,烤功也特别重要。需要用手背将烧饼一个个送入缸炉,贴在炉壁上。如果缸炉内的温度过低,炉壁便挂不住烧饼,如此,这样的烧饼只能成为废品。
▲王店火烧:这种加辣子的火烧不多见
热爱烧饼的筒子,到了内乡,吃完缸炉烧饼,我觉得还有一种烧饼不可不尝。这种烧饼叫王店烧饼。这种据说起源于清初的烧饼,圆形,厚约一寸,重二两,做烧饼时除了放葱花、香油、盐还放辣子!
王店火烧之所以这么出名,和当地的水土有关。当地流传顺口溜“王店火烧好,八成能吃饱,老人入口酥,小孩不滞消,凉水能泡松,吃多肚不疼。”据说,真正的王店火烧掰一块儿放凉水中能飘起来,而走出王店镇,就烤不出这样的火烧。
内乡的这两种火烧,不知道当地人喜欢配什么汤喝。我去的几次,配过羊肉汤,还配过鱼蹿沙。后面的这一种,其实应该不叫汤而叫面条。但它不叫面条,而是起了个让外地人莫名其妙的名字——鱼蹿沙。就是将玉米糁在水中煮熟,放入面条、酸菜(干酸菜最佳),文火边煮边搅,煮成糊状,盛碗,放入捣碎的红辣椒、葱、姜、蒜,加点香油。你还真别说,这味道怪黏人。
2
油酥烧饼:
牙一咬掉一地渣
这种奶奶们最爱的火烧,你吃过几种?
油酥烧饼,不知道别人啥概念,反正是我最喜欢的一款。这款烧饼考验“吃功”,小时候吃不好,牙一咬就掉一地,家里的姥姥奶奶总会数落我:“也不知道这是你吃的还是喂土地的!”后来,姥姥、奶奶年纪大了,其他的烧饼都咬不动了,但还能吃这油酥烧饼,牙齿一磕,烧饼就到嘴里了。
河南的油酥火烧不少,下面的这几种,不知道你有没有吃过?
▲双麻火烧:两面金黄喷香,中间跟千层饼似的
去过开封的,别光记着去吃夜市,尝尝双麻火烧。双麻火烧是回族的传统食品。因为两面都有芝麻,所以叫双麻火烧。双麻火烧很酥,喜欢烘焙的人都知道,想要“酥”,就得用油和面。饼焙好,两面金黄喷香,中间跟千层饼似的,酥软可口,很适合牙口不好的人吃。
过去,大家缺油少糖,这双麻火烧还能当点心;现在,早起晨练完,找个早点铺,点碗油茶,买俩火烧,就是一顿惬意舒心的早餐。
▲水冶酥烧饼:驴油和面的酥烧饼
作为北方人,安阳人吃烧饼很正常。安阳的烧饼,有名气的是水冶酥烧饼。
它是安阳水冶镇的名吃,分甜咸两味,咸的饼面上满是芝麻,甜的上面有个红点。安阳有几家酥烧饼做的不错的店,每次买都要排老长的队。十几年前别的烧饼还卖一块钱三个的时候,他们几家就卖一块五两个。不少人吃一次得排老长的队,感觉很不容易,一买就买二三十块钱的,买回家分给亲朋一块吃,才算对得起自己的不容易。
据说,水冶酥烧饼在制作之初,是用驴油和面,以至于现在人们认为,只有用驴油和面的酥烧饼才是正宗的水冶酥烧饼。
▲灵宝脂油烧饼:用筷子夹着,一条一条的吃
说起灵宝,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灵宝肉夹馍,其实,灵宝还有一名吃——脂油烧饼,烧饼因在制作时用到大量猪油而极其香酥。
据说,这灵宝的脂油饼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用手拿着囫囵着吃,还有一种直接用手压碎,用筷子夹着,一条一条的吃。
孟州油酥烧饼:吃的不仅是烧饼,还有历史
下面这种烧饼,可能要算烧饼中的“活化石”了,据说起源于北宋年间,一个卖烧饼的年轻人,无意中将油瓶打翻在面盆里,无奈之下将面粉进行了“炒酥”,没想到,这样做出的烧饼居然味道不错,颇受欢迎。他的烧饼,延续到今天,就成了孟州油酥烧饼。
在孟州街边,看到有人推着三轮车,撑着把超大号遮阳伞,旁边外挂一烧饼炉子,基本就可以确定这是一个油酥烧饼摊子。一个摊子通常会配置俩人,一人在面案上做烧饼,一人负责烤,旁边围着一圈买烧饼的顾客,红红火火。
这种烧饼,吃的不仅是烧饼,还能吃出历史的味道。
▲息县油酥火烧:通体金黄,一圈圈金丝盘绕
信阳是鱼米之乡,在我的印象里,信阳的同学们,往往是无米不欢,关于面食,经常不要不要的。但信阳的息县,居然也有一种让人牵肠挂肚的火烧。
据说,息县的油酥火烧始于明代,距今已四百余年历史。制作时需要在面里参入大量生猪油。等面和好将面髻拉成条状,抹上香油,葱花、食盐、香料等,再由一端将面卷起,在案板上按成饼状,放到鏊子上烙。
新烙的油酥火烧通体金黄,一圈圈金丝盘绕,中间镶嵌着点点葱花,焦、脆、香、酥,味道极赞!
3
带馅烧饼:
有种快绝迹于市的烧饼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口福?
小区旁边有家烧饼摊子,卖的芝麻烧饼金黄金黄的,很招惹人爱,排队买的队伍很长。老板两口主打芝麻烧饼,也顺便做一些带馅的烧饼。他的馅,素的,韭菜粉条;肉的,羊肉粉条;热热乎乎的一出锅,有馅料的香,有烧饼的香,我就爱这一口。
带馅的烧饼,吃过几种,都是到各地走街串巷偶遇的。下面介绍的这几种,不知道你偶遇过没有?
▲牛屯火烧:内填猪油馅,外涂豆油烘
去滑县的,当然要吃道口烧鸡;不过我建议你,有机会的话,还是尝尝牛屯火烧,这是一种与道口烧鸡齐名的滑县美食。
据说,过去,牛屯是开封去北京官道中的其中一站,也是附近方圆百里的大集市,人流喧嚷,很多官员来到此处都要打尖儿歇脚。临走时,大家都爱带几个牛屯火烧上路,以至于这里的火烧生意红火,美名远扬。
牛屯做工很讲究。单说和面,冬天“甩手水”,夏天“阴阳水”,春秋得用“顶手水”;天热时每斤面兑水二两,天冷兑水半斤。火烧“内填猪油馅,外涂豆油烘”,火烧熟后两面金黄,吃起来香酥烫嘴。里面的大肉馅料,吃起来饱腹又满足。
▲延津火烧:外乡人到延津,必点的一种小吃
外地人到延津,必点的一种小吃就是延津火烧。这种火烧,如今也“高大上”起来:2013年,正式成为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延津火烧有大肉馅的也有羊肉馅儿的。有次,我在郑州的一条美食街居然见到了延津火烧店,他们家的火烧口味更多,荤的素的,足有七八种。只是,吃火烧尽量吃热的,火烧一凉,不仅外面不够酥脆,里面也会面硬馅凉,美味程度大打折扣。
▲商城起酥肉馅烧饼:河南风味小吃中的名吃
又是信阳的一小吃,颠覆了我对信阳饮食的认知。这种小吃,就是商城起酥肉馅烧饼。据说,1983年河南省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展销会时,全省参展的150种风味小吃中,有71种被评为名吃,其中,就有商城起酥肉馅烧饼。
这种烧饼里面包的是猪肉,文火烤就,吃起来酥软香脆,直叫人心花怒放。
▲靳贤书烧饼:这种烧饼快绝迹于市了
吃过了不少烧饼,都是以地名命名的,不过,现在遇到了一个例外,就是靳贤书烧饼,纯粹以个人的名字命名。
靳贤书烧饼是焦作餐饮界的传奇,名字来源于烧饼的制作人。单口味就有二十几种:糖酥、水晶酥、三角酥、豆沙酥、枣泥酥、山楂酥、玫瑰酥……由于在制作上工艺太过繁重,导致很多人在学习制作时都坚持不下来,以至于这种烧饼几乎绝迹于市。
过去,物资实在匮乏,能买到一个靳贤书烧饼足以让人心生雀跃。于是,买到烧饼的都小心翼翼,把烧饼捧手中,生怕一不小心掉地上碎了。
4
饼夹一切:
烧饼夹馓子、夹凉粉
你有没有尝试过更“离谱”的夹法儿?
对于吃烧饼,最经典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吃法便是“夹一切”。好在,河南有很多烧饼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夹牛羊肉、豆腐串都还夹的比较传统,现在,人们夹辣条、夹方便面,夹凉皮,很多地方烧饼夹凉粉还是一道传统小吃。总之,能夹的都夹了,说起吃来,我们怕过谁!
▲高炉烧饼:烧饼里夹馓子,据说是绝配
高炉烧饼又称吊炉烧饼,由于烧饼炉子像鸡窝,也被人叫“鸡窝烧饼”。这种烧饼虽是开封的传统名吃,但在河南很流行,街头巷尾,总能瞧见一个蘑菇状的泥糊“烤箱”。
婴孩拳头大小的面髻,按成饼状,周围用刀砍出花边,烧饼一面抹上蜂蜜、撒上芝麻,放入炉里,不久,香甜的味道便会从炉子里传出。
对于高炉烧饼,开封有种吃法,在烧饼里夹馓子,据说是绝配!也有人喜欢在烧饼中夹牛羊肉。我有一朋友,小时候每次游完泳,她母亲都会给她买一个烧饼夹羊肉串,新出炉的烧饼夹着刚离火正滋滋冒油羊肉串,一口下去,满满都是幸福!
▲登封烧饼:把面和成了王八样儿的烧饼,加上豆腐串
“登封烧饼”其实指的是登封焦盖儿烧饼。据说是北宋时期一个岳飞的迷弟所创。当年这位小粉丝听到岳飞被秦桧所害的消息,便把这烧饼当成了秦桧,把面和成了王八样儿,放火上烤,以泄心头之恨。还自创顺口溜:“秦桧秦桧你是鳖,残害忠良如蛇蝎,吃你的肉喝你的血,最后通通再把你的盖儿来揭。”
登封焦盖儿烧饼
焦盖儿烧饼不大,呈饼状,面上有层白芝麻。经过烙炕,白芝麻被烤的焦黄,不小心碰到,整层芝麻就像一个盖子一样翘起来,可以加豆腐串来吃。
▲汜水烧饼:烧饼夹,夹的是猪头肉
汜水烧饼是荥阳人的乡愁。
在外游子回荥阳,总要来个汜水烧饼。在荥阳,有一种小吃叫“烧饼夹”,说的便是汜水烧饼夹猪头肉。基本每一个卖猪头肉的不远处都有一个烧饼铺。谁要发现一家“烧饼夹”做得好的店,绝对要在朋友圈奔走相告!
5
象形烧饼:
听听烧饼的名字
你就能猜出烧饼长啥样儿了吧
还有一些烧饼,一听名字,就知道长得啥模样。为啥?这要怪它的名字喽,长得像啥样,就起个啥样的名字。这就跟中国的象形文字一样,一看模样,就知道是个啥字喽。我们,就把这些烧饼叫做象形烧饼,你不会有意见吧。
现在,我们抛砖引玉,先说出几种,感兴趣的筒子,可以补充。
▲开花烧饼:如一盘盛开的向日葵
开花烧饼是商丘永城的特色。为了保持小麦特有的香气,开花烧饼都是用之前做烧饼留下的“活酵母”和面。面皮需包上参入油盐的面馅儿,然后压扁成饼状,在糖汁盘里拓圆,撒上芝麻,就能进炉烤了。
烧饼烤好,饼皮糖色金黄,芝麻颗粒分明,表皮微裂,如一盘盛开的向日葵,因而得名“开花烧饼”。
▲僧帽双瓤烧饼:“外貌”类似僧人帽子
僧帽双瓤烧饼是鹤壁特产。由于烧饼外貌类似僧人帽子而得名。这种烧饼外焦黄,瓤软香,吃起来那叫一个可口。
▲孟津牛舌烧饼:长得像个牛舌头
孟津牛舌烧饼不用看,单听名字也知道烧饼长啥样。这种烧饼是用发面做的,发面揉面既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体力活。待面发好,将面髻擀成牛舌头状,刷上油,撒上芝麻,便可放铁鏊子上烙了。
烙好的牛舌烧饼足有二十厘米长,有人爱配着汤吃,将饼掰开泡到碗里,跟吃锅盔一样,别有一番滋味。
▲内黄马蹄烧饼:因饼的样子像马蹄而得名
内黄马蹄烧饼因饼的样子像马蹄而得名,是内黄井店镇的特色小吃。在当地,烧饼外表香酥,内里柔软,配羊汤可谓一大享受。
以上烧饼,你吃过几种?如果还有你没吃过的,建议你下次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不多吃几种,出去怎么跟朋友们吹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