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时令尝鲜的食客请记住,买回来的青团,最好3-7天吃完。因为作为粮食类食品,其添加剂的使用要求,比一般包装食品高,保质期短。
3月30 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近期青团抽查结果。其对本市相关生产企业、零售单位和餐饮服务企业销售的各类青团产品监督抽检中发现,88件样品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2件样品判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7.78%。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发现,不合格原因,都是在青团中添加了防腐剂脱氢乙酸。
2件不合格青团产品信息如下:从上海市崇明区柯壁超市抽检的艾叶青团(红豆沙馅)(标称生产企业:湖州天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019-03-01,规格:280克/袋),从上海来伊份食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潘园公路店抽检的乳酸菌味青团(生产企业:宁波思味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019-02-20,规格:计量称重),不合格指标均为添加了防腐剂脱氢乙酸。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按标准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量使用是安全可靠的,但青团作为粮食制品,依据相关标准规定是不得添加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
据悉,全市共抽检各类青团样品90件,其中生产企业15件,超市和食品店等零售单位60件,餐饮服务企业15件。依据是GB 2992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DB 31/2001-2012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青团》等标准,对所有样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铅(以Pb计)、总砷(以As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等指标进行了检验。
对于本次抽检中不合格产品,相关区市场监督部门已启动后续的核查处置,相关企业已下架停售和召回不合格青团。对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行为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透露,青团属于季节性食品,对于这种短期大量供应的季节性食品,市民选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从正规的超市或食品店购买;二是要购买标识标注规范的青团。选择包装完好、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标示齐全的青团产品购买。三是购买前可闻其味,观其色。不购买有异味和过于鲜艳的青团。由于青团水分含量较高,保质期限较短,购买后应妥善保存,及时食用。青团的包装袋不应使用聚氯乙烯塑料,青团重复加热时,必须去除塑料包装袋(膜)。
2月5日,有网民向记者反映称,近半个月来,在上海市闵行区兰坪路上,有疑似多名城管队员持续针对一家店铺执法,在行为上采用排队瞪眼的执法方式。涉事店员余女士告诉记者,巡管人员似乎有意针对,已影响到正常经营。
对此,12月6日,闵行区城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涉事店在卸货时存在经营行为,这种行为不当,所以才会有人员上门制止。不过上述人员并非城管队员,是协助城管开展市容市貌管理工作的第三方外包人员,工作不当之处将会改正。
店员反映:每天店铺卸货时巡管人员就在门外站一排
“近半月来,每天都会有巡管人员过来执勤,少则两三人,多则一排。”12月5日晚,上海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上海闵行区兰坪路276号一家名为“思味特全球食品折扣店”的商铺,他是这家店的老顾客,事情的起因是街道巡管人员认为商店店员卸货速度较慢,于是双方发生争吵。近半个月来,就一直有巡管队员到这家商铺门口执勤。12月4日,他看到有6名巡管人员站在该商铺门口看着店员卸货。
< class="pgc-img">>△上海市闵行区兰坪路上,市容管理队员排队瞪眼持续站在一商铺门口(视频截图)。
记者通过现场视频看到,6名身穿统一服装的执勤人员一字排开站在一家商铺门外,双手背后,目视店内,背后写着“综合巡管”字样。
“我们是正规经营的店铺,他们一群人天天站在店外,顾客说什么的都有,很影响正常经营。”12月6日上午,思味特全球食品折扣店(兰坪路店)店员余女士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身穿统一服装的街道巡管人员已针对她家店铺执勤半月有余,每当店铺有进货要搬运时,对方都会准时出现,少的时候是2个人,多的时候是八九个人,在店外站成一排,要求商店在半个小时内装卸完毕。
余女士说,附近店铺装卸货物时也没见他们有这种行为,街道巡管队员似乎有意针对她们店铺,这对店里的生意影响很大。
部门回应:涉事人员为第三方外包人员,存在工作不当行为将会改正
那么上述人员是城管队员吗?他们为何持续半个月在同一家门店门口执勤,这种方式是否妥当?对此,记者联系了当地的街道办以及城管部门。
12月6日上午,记者致电商铺所属的江川路街道,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称,他对此事并不知情,具体情况要联系相关职能部门。
“你说的是兰坪路276号商铺的事情吧,我们已经接到了多家媒体的电话。”随后,记者刚拨通江川路街道办城管中队的电话,工作人员便表示他们已经知晓此事,会对问题进行反馈。
“据我了解,事件当中的涉事人员不是我们城管队员,是第三方外包公司工作人员。”6日上午,闵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就上述事件做了简单介绍,关于事件当中的其它问题,该工作人员未做进一步的说明。
6日下午,江川路街道办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给记者打来电话,他表示,视频中的涉事人员是街道聘用的第三方公司的市容管理队员,协助城管开展一些市容市貌方面的管理工作,因为涉事店铺存在卸货时经营的行为,这种行为不当,所以才会有市容管理队员上门制止。据其了解,市容队员只有5次“堵门”的行为,工作存在不当之处,将会改正。
来源:大皖新闻
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承诺践行“三保”行动企业达11255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 (记者 苏兰)“复工复产后,小区里的店铺解决了我们的早餐问题。鲜虾菜心包子4.5元/两,油条2.5元/根,品质价格没变;家附近的物美超市猪肉、鱼虾以及菠菜、西红柿、莲藕等菜品充足,价格也比较平稳……”3月7日清晨,北京某小区居家办公的黄女士,在楼下小区的庆丰包子铺买早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以下简称“三保”行动)的切身感受。
记者获悉,已经下沉到全国各城市社区、甚至乡村副食店的“三保”行动自1月29日由市场监管总局启动以来应者云集,截止到3月8日,参加承诺并践行“三保”行动的企业达11255家。
“三保”保出民心安稳
北京黄女士对于当下市场供应的判断和感受,只是疫情之下全国各地老百姓安然有序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四川成都,第一时间参加“三保行动”的华玫集团董事长刘利群与黄女士深有同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她说:“2月17日,我因去武汉方舱医院捐赠22吨玫瑰香疗产品,无法照顾80多岁的老父亲以及在家上网课的孩子,生活采买、点餐等都是通过手机进行。老父亲和孩子足不出户在美团、饿了么等电商平台购物、点餐,快递小哥第一时间无接触把餐食送达,很是方便。”
一方面积极参加“三保”行动,一方面也享受着“三保”行动带来益处的刘利群告诉记者:“表面上,很多人都停下工作居家抗击疫情。其实,国家物资生活配置这条确保民生大动脉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三保’行动保证了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让咱们老百姓生活的踏实安心。”
老百姓身处疫情却能踏实安心的背后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积极部署推近。记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坚决执行、快速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实施“三保”系列行动,以“战时状态”靠前服务、做企业贴心人、为企业解燃眉之急,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早在2月25日,国务院举办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在回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表示,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启动“三保”行动,目的就是要动员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动员市场主体和企业的力量,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共同保障防疫用品供应,共同保障基本民生。
“从‘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开展至今,响应者众。截止到2月24日,已经有包括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在内的7324户企业参加到‘三保’行动中来。尤其是电商平台、商场超市、连锁便利店等龙头企业旗下的门店达20多万户,遍及大中小城市和农村。
“单就保价格来讲,针对哄抬口罩价格的,及时查处。截止到2月24日,已经查办4500多家企业。有关其它医疗防护用品、关系到民生的重要商品,市场监管部门正在立案的有11000多家。”唐军用详实的数据介绍了“三保”行动取得的成效。
“三保”保出企业良心
市场供应卓有成效的背后,是一个个企业积极承诺推进行动所汇聚起来的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在参加“三保”系列行动启动视频连线时强调,“‘面对生命、唯有良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物美人坚守岗位、连续奋战,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同时通过‘三保’平台与首农集团签署10亿多元合作确保民生必需品供应不断。”
“面对生命、唯有良心”,直击人心的八个字道出了疫情之下每个人、每个企业的使命担当。事实证明,参与“三保”行动的企业无分大小,都有这样的情怀。
月3 1日,来自河南安阳县只有一个员工的小超市的负责人将承诺书发给“三保”行动秘书处,承诺书显示,这样只有一个员工经营35个品种商品的小超市,覆盖人群超过1000人。
“太感人了,他的承诺,就是自己的信誉,就是自己的良心,就是自己的全部家当!”一位“三保”行动秘书处负责人表示,随着“三保”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很多边远地区基层的中、小、微企业也加入到行动中来,比如贵州的春花副食店、思味特蛋糕房都只有两名员工,1家门店。“三保”行动已经呈现出最初由大企业带动,逐步变成由点到线到面,再逐步渗透到每一个个体的特点。
事实上,“三保”行动平台搭建以来,得到各级市场主体积极响应。最早有物美、阿里巴巴、中粮、百胜中国、京东、美团、苏宁易购、拼多多、沃尔玛、麦德龙、蒙牛、伊利、康师傅、统一、雀巢、可口可乐、西贝莜面村、眉州东坡、华为、红豆、联想集团、小米等各大企业在第一时间响应行动,承诺把消费者需求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三保”当成首要任务。
紧接着,中国烹饪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北京市蛋品加工销售行业协会、晋江市食品行业协会、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齐鲁云商国际电商产业园区、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等多个行业协会、联盟携手各自旗下成百上千企业纷纷加入,“三保”行动,蔚然成风。
2月初,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疫情,我国骨干乳企克服了原料供应短缺等困难,积极践行‘三保’承诺,不少乳制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紧生产,保障对医护人员、对抗疫一线人员和消费者的供应,绝不让市场断奶。”
与此同时,陕西省、福建省等地市场监管部门也纷纷组织辖区内企业加入到“三保”行动中来。此外,各级政府部门也不遗余力推进“三保”行动。
2月18日,四川省高县人民政府号召161家药品和食品经营企业加入“三保”行动,尽全力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尤其是疫区人民对食品药品等重要民生商品的需求。同一天,吉林省市场监管部门也组织1126家企业加入“三保”行动,进一步壮大了企业稳定市场的信心。
“三保”保出政府责任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面前,社会各方众志成城,努力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一方面,企业积极践行承诺稳定市场,保障民生;另一方面,随着全国陆续复工复产,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出台多种政策,打出政策组合拳,及时纾解企业面临的难题。
2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支持复工复产十条”,包括简化企业登记注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等行政程序,为应急物资开通绿色通道,提高线上服务水平,加强检验检测等企业复工复产需要的技术帮扶等。其中特别提到,鼓励企业参加“三保”行动,持续深入开展“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不断提升活动覆盖面,为企业搭建与民生期望互通互信的平台。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倡议下,参加“三保”行动的企业再次攀升。2月19日,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积极携手1627家企业会员联合做出郑重承诺。该协会会长陆国强表示,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作为企业与市场监管部门及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将践行社会责任和担当,积极组织广大会员企业联合响应“三保”行动。
“疫情来袭导致众多企业遭受打击,政府监管部门及时提出的支持复工复产十条,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对广大企业而言真是雪中送炭。我们将努力克服困难,携手会员企业,积极做好双目标双胜利的工作。”陆国强的话代表了当下许多协会与企业的心声。
唐军介绍,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快出台一系列压减审批环节、时间、成本的措施,严查各类涉企乱收费、乱涨价等行为。在前期减免相关费用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所属的检定检验等技术机构,相关技术服务收费再减50%,对湖北省企业免除各类检定校准和检验检测费用。
在这方面,先行一步的企业深有感触。华玫科技集团将产品捐赠武汉方舱医院等地后,发现新的抗击疫情的植物类杀菌类型产品,相关指标急需检测却问道无门。3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了解到企业的困难,第一时间帮助接洽中国检科院做相关检测以及备案流程。
“三保”保出使命共担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战争。面对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目标,社会各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与社会各界一样,中国经济网作为经济日报主管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积极体现媒体责任与担当。为了展示“三保”行动的活动动态和推广典型经验,中国经济网于2月1日推出专题网站,第一时间报道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服务企业单位参与“三保”行动的举措和重要成果。
专题上线后,各企业纷纷响应。截至目前,已有超万余家企业响应参与此次“三保”行动,并根据各自所在领域,做出加快恢复产能,保证产品供应,保质保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等承诺,彰显企业使命担当(相关企业承诺书已经刊发于中国经济网专题页面)。
“市场监管部门重组改革以来,对治理方式和方法不断进行深刻变革创新,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此次‘三保’行动,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治理方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应者云集,大企业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行业协会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远在贵州、西藏、河南等地的很多基层副食店、小作坊企业等等也加入进来,‘三保’行动,接地气,连民心。稳了市场、暖了人心,强了信心。”“三保”行动秘书处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