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进驻上海以来,上海各区迅速行动,认真做好督察组交办群众信访问题和其他相关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切实做到边督边改、立行立改。
5月10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浦东新区转交的一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反映,北蔡镇博华路莲园路一带10家沿街餐饮店存在油烟扰民、油烟净化设备清洗不到位等问题。5月1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进浦东新区北蔡镇博华路看到,部分餐饮店已整改完成。
5月18日,博华路沿街餐饮商店。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作为小吃一条街,沿路二十多家餐饮商铺的油烟排放问题,直接影响到周边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据北蔡镇城管中队副队长顾建华介绍,北蔡镇5月10日当天组织监管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确认信访举报件反映的部分问题属实,9家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店有4家无清洗记录、1家现场无法提供清洗记录。对5家无法提供油烟净化设施清洗记录的餐饮户,相关监管执法部门进行了立案查处。5月15日,北蔡镇对现场进行了二次复核,进一步发现6家餐饮店无法正常运行油烟净化设施,对这些涉嫌违法违规的经营者作进一步立案处置。
渝锦香川菜馆抽油烟机已完成清洁。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5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博华路,走进渝锦香川菜馆二楼的后厨空间,可见其油烟设备已完成清洁,抽油烟机的不锈钢表面无明显附着污浊。
渝锦香老板黎先生表示:“其实4月底刚刚做过一次清理,花了一千多元。但当时没有保留清洁记录的意识。在执法人员指导后,我们重新找到此前做油烟清洁的公司提供记录,才符合轻微免罚的条件。”
油烟清洗记录单。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根据《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油烟净化和异味处理设施以及在线监控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排放的油烟、烟尘等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还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和异味处理装置进行清洗维护并保存记录。
顾建华向记者表示,虽然博华路的部分餐饮店已整改完毕,城管中队也会保持进一步对于沿街店铺的追踪检查。“针对餐饮行业,每次检查都是包括油烟、排水、餐厨垃圾,燃气在内的综合类检查。一般分高中低三个风险档次进行分级监管,低风险门店12个月检查一次。这次有些餐饮店被立案查处之后,就会转升一级,从低风险转为中风险,检查频次提升到6个月一次,如果之后再升级,则会成为高风险,3个月检查一次。”
油烟扰民问题频发的背后,人工监管始终有着难以突破的“瓶颈”。顾建华表示,因路边餐饮店更新换代较快,人工监管频次常常更不上门店换新速度。“有一些设施是上任店主装的,而现任店主不一定知晓,或没有做好维护保养、定时更新,导致油烟净化设施不运作或者损坏。”
目前,北蔡镇也在思考提高监管效率的破题之道。比如在餐饮商户出现变更的环节,或许可增加跨部门的信息联动,由许可审批部门将关键信息推送到属地相关部门,进行前置性的餐饮油烟管理指导,掌握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等环保设备的的情况。其次,推进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使用,提升在线监控的覆盖率,及时发现因设施或使用维护问题导致的餐饮油烟异味扰民问题。
目前,上海也正在探索信息化油烟监管体系的建设。在今年4月的“2024上海民生访谈”中,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表示,油烟监管不能依靠人海战术,而要使用非现场监管的技术手段。
根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上海共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140664户。目前上海全市有超过六千家商铺已在试行在线油烟监测设备,全市层面的餐饮油烟管控一体化信息化平台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完成平台建设方案,2025年正式启动建设。
5月9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进驻上海以来,上海各区迅速行动,认真做好督察组交办群众信访问题和其他相关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切实做到边督边改、立行立改。
5月10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浦东新区转交的一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反映,北蔡镇博华路莲园路一带10家沿街餐饮店存在油烟扰民、油烟净化设备清洗不到位等问题。5月18日,记者走进浦东新区北蔡镇博华路看到,部分餐饮店已整改完成。
作为小吃一条街,沿路二十多家餐饮商铺的油烟排放问题,直接影响到周边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据北蔡镇城管中队副队长顾建华介绍,北蔡镇5月10日当天组织监管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确认信访举报件反映的部分问题属实,9家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店有4家无清洗记录、1家现场无法提供清洗记录。对5家无法提供油烟净化设施清洗记录的餐饮户,相关监管执法部门进行了立案查处。5月15日,北蔡镇对现场进行了二次复核,进一步发现6家餐饮店无法正常运行油烟净化设施,对这些涉嫌违法违规的经营者作进一步立案处置。
< class="pgc-img">渝锦香川菜馆抽油烟机已完成清洁。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5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博华路,走进渝锦香川菜馆二楼的后厨空间,可见其油烟设备已完成清洁,抽油烟机的不锈钢表面无明显附着污浊。
渝锦香老板黎先生表示:“其实4月底刚刚做过一次清理,花了一千多元。但当时没有保留清洁记录的意识。在执法人员指导后,我们重新找到此前做油烟清洁的公司提供记录,才符合轻微免罚的条件。”
< class="pgc-img">油烟清洗记录单。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根据《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油烟净化和异味处理设施以及在线监控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排放的油烟、烟尘等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还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和异味处理装置进行清洗维护并保存记录。
顾建华向记者表示,虽然博华路的部分餐饮店已整改完毕,城管中队也会保持进一步对于沿街店铺的追踪检查。“针对餐饮行业,每次检查都是包括油烟、排水、餐厨垃圾,燃气在内的综合类检查。一般分高中低三个风险档次进行分级监管,低风险门店12个月检查一次。这次有些餐饮店被立案查处之后,就会转升一级,从低风险转为中风险,检查频次提升到6个月一次,如果之后再升级,则会成为高风险,3个月检查一次。”
油烟扰民问题频发的背后,人工监管始终有着难以突破的“瓶颈”。顾建华表示,因路边餐饮店更新换代较快,人工监管频次常常更不上门店换新速度。“有一些设施是上任店主装的,而现任店主不一定知晓,或没有做好维护保养、定时更新,导致油烟净化设施不运作或者损坏。”
目前,北蔡镇也在思考提高监管效率的破题之道。比如在餐饮商户出现变更的环节,或许可增加跨部门的信息联动,由许可审批部门将关键信息推送到属地相关部门,进行前置性的餐饮油烟管理指导,掌握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等环保设备的的情况。其次,推进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使用,提升在线监控的覆盖率,及时发现因设施或使用维护问题导致的餐饮油烟异味扰民问题。
目前,上海也正在探索信息化油烟监管体系的建设。在今年4月的“2024上海民生访谈”中,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表示,油烟监管不能依靠人海战术,而要使用非现场监管的技术手段。
根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上海共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140664户。目前上海全市有超过六千家商铺已在试行在线油烟监测设备,全市层面的餐饮油烟管控一体化信息化平台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完成平台建设方案,2025年正式启动建设。
来源:澎湃新闻
堂托管管理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食堂托管管理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食堂托管作为一种餐饮服务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优点在于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然而,为了确保食堂托管服务的质量,必须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本文将从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两个方面,探讨食堂托管管理的要点。
一、质量控制
1.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是食堂托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食材的新鲜度、口感和安全性。因此,应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确保其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质量保证能力。同时,应建立供应商档案,定期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等进行考核,以便及时调整供应商策略。
2.食材检验
食材质量是食堂托管服务的基础。应对食材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检验内容包括食材的外观、气味、口感、营养成分等。对于不合格的食材,应及时退货或进行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3.食品加工过程控制
食品加工过程是食堂托管服务的关键环节。应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食品的加工温度、时间、卫生等方面符合标准。同时,应定期对食品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4.员工培训
员工是食堂托管服务的执行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应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服务礼仪、烹饪技能等。
二、持续改进
1.建立反馈机制
为了及时了解员工对食堂托管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应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员工反馈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数据分析与优化
通过对食堂托管服务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应对数据进行定期分析,找出服务质量、成本、效率等方面的瓶颈,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同时,应定期对优化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有效性。
3.创新服务模式
随着员工需求的不断变化,食堂托管服务模式也应不断创新。可以尝试引入新的餐饮品种、调整餐饮结构、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为食堂托管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4.跨部门合作
食堂托管服务涉及到多个部门,如采购、加工、销售等。应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可以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如与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与财务部门共同制定成本控制策略等,形成合力,推动食堂托管服务的持续改进。
总之,食堂托管管理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不断的创新改进,食堂托管服务将为员工带来更好的餐饮体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