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海外网
台湾阿美人歌手杨品骅近日登上海峡论坛大会,讲述了自己在北京的创业经历。杨品骅的登陆之旅,让人看出两岸少数民族相亲相近的情感,体现了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对祖国的认同。
杨品骅开办了大陆第一家台湾少数民族特色餐饮,以文创形式将高山族文化行销大陆。据说,杨品骅的餐厅开业后,一直坚持台湾部落员工和大陆少数民族员工结合。这样一来,不只来京的台湾少数民族将之视为歇脚地,彝族、藏族、苗族、蒙古族等大陆少数民族的伙伴也来来往往,交织无数的欢乐时光,甚至共同扶持度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寒冬。杨品骅笑言,“我们在店里实现两岸少数民族融合”,可谓入情入理。
无独有偶,台湾邹族的“米诺逐”乐舞团曾多次来大陆演出,邹族人见到壮族和畲族的文化与习俗,尽管山海相隔,他们感到的却是十足的亲切。因为壮族和畲族与台湾邹族一样生活在高山之上,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也与邹族乐舞有异曲同工之妙。“米诺逐”乐舞团的团长游书木说,与大陆少数民族接触得越多,就越感受到“中华一家亲”。
这说明,两岸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越多,双方就越能领略到彼此的魅力,民族情感上也就越接近。台湾的山林和海洋之美,在海峡这边有了绽放的机会。
反观蔡英文当局,虽然在2016年上台时向台湾少数民族道歉,但2017年颁布的“台少数民族传统领域划设办法”就排除私有地,无视少数民族利益,让许多部落族人感到自己被欺骗、被利用。为此,阿美族歌手巴奈在凯达格兰大道搭帐篷抗议长达1000天,换来的却只是蔡英文办公室的不闻不问。
一边是欺骗与忽视,一边是包容与机遇,台湾少数民族对于大陆的认同与亲近也就不难理解了。
策划/牛宁
文案/郑云天
主播/郑云天
后期/赵壹晨
责编:吴正丹、郑云天
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利用隆林独特的“节庆文化”“圩日文化”“老庚文化”,大力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利用“节庆文化”,筑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家园。利用隆林青春飞扬的苗族“跳坡节”、歌声如海的壮族“三月三”、热情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喜庆丰收的仡佬族“尝新节”和风味绵长的汉族“袍汤节”等多姿多彩的“节庆文化”,加强民族节庆活动的打造和策划,通过《隆林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分别在跳坡节、火把节、尝新节当天各放假一天。该县党委、政府每年划拨150万元经费,用于5个民族学会开展民族文化研究和举办节庆活动,提高各族群众参与节日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2023年,先后举办苗族跳坡节、壮族三月三排歌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等4个民族节庆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推动了隆林各族自治县与安龙县、册亨县、六盘水市、师宗县、麻栗坡县等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了桂西北乃至桂滇黔三省区交汇地各族群众共有共享共乐的精神家园。
利用“圩日文化”,打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平台。隆林的“圩日文化”有着其深厚的地方特色,圩场多数以十二生肖命名,有狗场街、猴场街、猪场街、羊街、牛场街、蛇场街、龙滩街、龙场街等,具有浓浓的人文特色。各乡(镇)的政府所在地都有一个圩场,有的乡(镇)辖区内甚至有两三个圩场之多。各个圩场的赶圩时间约定俗成,相邻的两个圩场赶圩时间不会重叠,一般是6日一圩和3日一圩,也有固定星期六赶圩的乡(镇)。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各族群众爱赶圩的民俗情怀,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各个圩场的街道都得到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交通便利,条件改善,更有效的兼容了滇黔桂三省(区)交会地带所有产品和人群,圩日买卖囊括三省(区)交汇处的各类农产品和土特产。通过赶圩,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思想在圩日里彼此交融,不仅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而且增进了各民族的情感交流,有效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利用“老庚文化”,系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感纽带。“打老庚”是隆林一带民族团结互助的传统良好习俗,流传久远,又称“打伙计”,意为“拜同年”,一般是异姓青年男子中,年纪同龄者,相互结识,友谊深厚,情同手足者,彼此以兄弟相称,形成了独特的“老庚文化”。两人一旦“打老庚”,从此双方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把对方的父母叫“庚爹”、“庚妈”,还有“拜老庚”、“想老庚”和“帮老庚”等一系列活动,两家在生产生活上都互帮互助,关系密切。隆林各族人民不仅在县内 “打老庚”,而且在与毗邻的贵州省、云南省的各族人民的交往中,也有“打老庚”的民俗,使三省(区)相邻的各族群众形成了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的良好氛围,像一根牢固的“情感纽带”,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作者:李鸣福
饮空间设计基于现代人对餐饮空间的各种需求因此开始分门别类,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档次。根据人们对餐饮空间的各种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中餐厅
由于国家和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餐饮方式及习惯有很大的差异性。总的来说,中国人比较重群体、重人情,常用圆桌团体吃饭,讲究热闹和气氛。中餐厅在室内空间设计中通常运用传统形式的符号进行装饰与塑造。例如运用藻井、宫灯、斗拱、挂落、书画和传统纹样等装饰语言组织饰面;又如运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空间划分形式,小桥流水和内外沟通等手法组织空间,以营造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氛围。
< class="pgc-img">>2、西餐厅
西餐分法式、俄式、美式、英式和意式等,除了烹饪方法有所不同外,还有服务方式的区别。法式菜是西餐中出类拔萃的菜式,法式服务中特别追求高雅的形式,如服务生、厨师的穿戴、服务动作等。此外特别注重客前表演性的服务,法式菜肴制作中有一部分菜需要在客人面前做最后的烹调,其动作优雅、规范,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达到用视觉促进食欲的目的。因操作表演需占用一定空间,所以法式餐厅中餐桌间距较大,便于服务生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就餐的档次。豪华的西餐厅多采用法式设计风格,其特点是装潢华丽,注意餐具、灯光、陈设、音响等的配合,餐厅中注重宁静,突出高雅情调。
3、自助餐厅
自助餐是一种由客人自行挑选、拿取或自烹自食的一种就餐形式。它的特点是客人可以自我服务,菜肴不用服务员传递和分配。自助餐厅一般是在餐厅中间或一侧设置一个大餐台,周围有若干餐桌。大餐台台面由木材或大理石制成。桌椅的设置上一般以普通坐席为主,根据需要也可考虑柜台式席位。自助餐厅设计时应注意平面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应布置有专门存放盘碟等餐具的自助服务台区、熟食陈列区、半成品食物陈列区以及甜点、水果和饮料陈列区,方便客人根据需要分类拿取。内部空间设计应开敞、明亮,多采用开敞和半开敞的分布格局进行就餐区域布置,餐厅通道比一般餐厅宽,便于顾客来回取食物方便,不发生碰撞,从而提高就餐速度。
< class="pgc-img">>4、咖啡厅
咖啡厅主要是为客人提供咖啡、茶水、饮料的休闲和交际场所,其空间处理应尽量使人感到亲切、放松。它讲究轻松的气氛、洁净的环境,适合少数人会友、晤谈等。咖啡厅的平面布局比较简明,内部空间以通透为主,一般都设置成一个较大的空间,厅内有很好的交通流线,座位布置比较灵活,有的以各种高矮的轻质隔断对空间进行二次划分,对地面和顶棚加以高差变化。咖啡厅源于西方饮食文化,因此,在空间设计风格上多采用欧式风格。
5、快餐店
由于目前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不愿意在平时饮食方面花太多的时间,而快餐店恰可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快餐店反映一个快字,用餐者不会多停留,更不会对周围景致用心观看细细品味,所以室内设计的手段,也以粗线条,快节奏,明快色彩,做简洁的色块装饰为最佳,使用餐的环境更加符合时尚。室内要明快、简洁,要通过单纯的色彩对比,几何形体的空间塑造,整体环境层次的丰富等,而取得快餐环境所应得到的理想效果。
6、烧烤、火锅店
烧烤和火锅都是近年来逐渐风行全国的餐饮形式。火锅和烧烤的共同特点是在餐桌中间设置炉灶,涮是在灶上放汤锅,烤则是在灶上放铁板或铁网,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大家可以围桌自炊自食。火锅、烧烤店用的餐桌多为4人桌或6人桌,由于中间放炉灶,这样的用餐半径比较合理。如2人桌需用的设备完全相同,其使用效率就会降低。因受排烟管道等限制,桌子多数是固定的,不能移来移去进行拼接,所以设计时必须考虑好桌子的分布和大桌、小桌的设置比例。火锅及烧烤用的餐桌桌面材料要耐热、耐燃,还要易于清扫。另外,烧烤火锅店在设计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排烟问题,应安装有排烟管道,每张桌子上空都应有吸风罩,保证烧烤时的油烟焦糊味不散播开来。
< class="pgc-img">>7、酒吧
酒吧是夜生活的场所,大多数消费者是为了追求一种自由惬意的时尚消费形式,给忙碌的一天画上精彩的休止符。如今“泡吧”成为年轻人业余时间一项重要的消遣和社交活动,各色酒吧比比皆是,成了城市生活的平常去处,已不再有太多的神秘色彩。酒吧的装饰风格可体现很强的主题性和个性,或古怪离奇的原始热带风情装饰手法,或体现某历史阶段的故事、环境的怀旧情调装饰手法,或以某一主题为目的,综合运用壁画、陈设及各种道具等手段带有主题性色彩的装饰。
餐饮空间的种类多种多样。在设计时需要分析餐厅的定位,消费人群以及餐饮的类型。还需要根据餐饮的类型来融入特色的元素以让来就餐的人们有身处其境的感觉。
摘自:《酒店及餐饮空间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