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里营销成为第一
对于大多数餐饮店来说,主要顾客来自于周围三公里的社区和商圈。因此,三公里营销其实是营销重中之重;做不好三公里营销,其他任何手段都是空谈。三公里营销应该怎么做?
如果以店面为圆心,三公里为半径开展营销,按照“分区域、分层次、分顾客”的营销思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开展了“三公里营销”,就能在巩固顾客群基础上,不断拓展辐射范围和影响,对品牌的长期稳健发展有很大帮助。
一、饮食环境做到第一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餐饮的消费环境,去饭店不仅仅是为了吃,更多是为了第三空间体验。我们发现食客越来越不好“伺候”了。这就是消费服务升级,抓住这一点,这一点会成为餐馆增长点。竞争,就是比对手做得更好。
二、菜品特色做到第一
不同的菜品都有自己的市场,只是各大菜系及跨界创新品类在市场中的比重不同。对于一个社区来说,也存在这种菜品品类的竞争。如何获得竞争优势?菜品做出特色,做到3公里独一无二,这就是特色取胜。
三、顾客关怀做到第一
餐厅也是社区的一分子,应该和社区互动起来,而不仅仅是个孤立的组织;优秀的餐饮品牌会通过顾客关怀系统长期和客户互动起来,他们也会积极参与社区的一些事务,参与公益以支持社区的大小事。
四、沟通走访做到第一
通过与就餐顾客沟通,了解顾客对店面菜品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竞争对手店面的经营状况、生产能力、资金需求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完善自身的服务管理。
五、社区推广
三公里的范围太广了,很难做到有效的针对性营销,大海放网的推广方式显然行不通,预算有限,而且战线拉得过长,且无法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因此,找对一个一个的社区,进行设点摆摊进行优惠的会员卡营销,不失为一个好方式。
六、写字楼DM推广
这是一群有消费能力的中高端客群,搜集三公里内的大大小小的写字楼,进行轰炸式的DM推广。
七、异业商家联合推广
一个人的消费距离幅度一般不超过三公里的范围,可以在三公里以内进行大范围的异业合作,让其为我做推广
微信三公里营销方法
1、找到目标群体的手机号,全部存在手机通讯簿里,就可以加他们为微信好友了。(如何找到目标群体手机号参考1)、当地企业黄页2)、利于一些电话通讯录软件搜索。)
2、点击附近的人将搜索得来的人加为好友。
3、实体店做促销引来附近人加好友。
4、在附近人的QQ群里加QQ号,导入微信好友。
社会化媒体营销?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新鲜事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些新媒介,使得社会化媒体营销显得越发重要。随着城市化加剧,人口的密度越来越高,为居民提供服务的餐厅也越来越多,很多餐厅就这样淹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也越发让餐饮营销难度加大,多即是少。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本质是降低成本,降低品牌营销成本。具体如何做呢?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三个建议:
1)限时特价菜品
对于餐馆具有吸引力的招牌菜可以推出某个时段特价菜品,吸引新老顾客的“抢”风暴,让好消息在朋友圈转动起来,包括微博、微信和餐饮LBS应用(如智慧餐饮www.zhihuicanyin.com)。
2)赠送感动服务
吸引顾客到店以后,重点就要在服务上做出创新,服务营销核心就是超出顾客期望,瞬间让顾客感动的“泪流满面”。海底捞的成功就在于此,不经意间超越了顾客对服务的期望,这无论谁也会感动的。客户一感动,一定会把这种“惊喜”分享出去,也许是微博,也许是微信朋友圈,也许是在大众点评网上给个好评,等等,这些就是社会化营销。
3)鼓励顾客分享
鼓励顾客分享,一定是分享”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在微博发布“我在海底捞”照片,这就会提高曝光率,同时会给社交朋友进行了一次推荐;比如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好好吃啊”各种菜品美图,一定招来一批点评客,围观的力量超级大,无形的将餐饮品牌和美誉在社交圈推送出去了。对于这种分享,餐馆可以赠送菜品、积累积分等等,这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厅周边3公里的营销,才能保证主要客流的持续和稳定。今天就来说说3公里打广告的技巧。
前几天,内参君到上海合生汇吃饭,在餐饮区游荡挑选时,抬头看到了一排简单直接的餐厅“广告”。
向来不做广告的太二酸菜鱼,也开始在商场存在感、指引消费了。其相关负责人告诉内参君,商场内如果有可利用的广告位,他们就会做品牌展示和宣传。
外婆家各店也很注重餐厅周边的品牌露出,利用吊旗、电子屏等反复展示品牌、吸引消费。
餐饮很受空间位置的限制,距离太远的顾客到店几率和频率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做好周边3公里的营销,才能保证餐厅主要客流的持续和稳定。
知名餐厅们都在消费者眼前不断重复露出,提高消费者进店消费的机会。餐厅周边3公里之内的广告宣传,就更是一场必争之战了。
1
小区道闸、电梯
▼
抓住时机说正确的话,月销量提升20%
去年8月,成都暴热,很多人不愿意出门,大龙燚发现火锅外送的点单率明显增多。
怎样抓住当下的消费痛点,进一步提高销量呢?
那段时间,大龙燚在餐厅周边的部分小区投放了道闸广告和电梯楼宇广告,而且是一系列“大白话”文案:
这波广告打出去后,效果超预期,火锅外送点单率飙升。“当月销量提升了20%”。
大龙燚创始人柳鸷说,这次广告的转化成果主要在于:正确的场景对正确的消费者说正确的话。“媒介选择要精选匹配到消费群,文案也要抓住消费痛点,这样的广告就会很有效。”
2
地铁站进出口
▼
重要的事说3遍,反复重复把品牌打进顾客心里
莆田餐厅在国内门店较少,而且分散在不同城市,所以“(广告投放)采取策略式针对有吸客力的产品、在有聚客力的地段,集中投放”。
莆田餐厅曾在3公里之内的地铁站进出口,做了个有意思的“三联排”,3个牌子做同一个内容的广告。
为什么同一个内容做3遍?莆田餐厅创始人方叔叔解释道,同样的内容放在一起、反复出现,更有震撼力。“莆田不会用促销来做广告,而是用食材、一道菜肴来做主题。这样做既带出了菜肴的一个主角,又达到了品牌推广的目的,让消费者能够比较深刻的记住”。
3
地 推
和小区用户更多互动,更多转化
之所以重视周边3公里的营销,主要因为餐厅的常客、就餐频率高的顾客大多在餐厅附近。3公里内的消费者每月来5次,胜过专门到店的顾客每月来3次。
“在餐厅周围3公里,我们经常会做一些公益活动”,桃园眷村首席品牌官程辉介绍,针对餐厅周边的小区,桃园眷村会跟居委会保持联系,每年重阳免费送豆浆给小区里的老人们。在考试前针对学生做过考前“满分套餐”、“逢考必过符”(优惠券)。还曾针对3公里内的老人和学生,特别推出过老人卡和学生卡。
“这些地推活动,与我们品牌所倡导的传统美德相符,既可以算是品牌地推,也能和餐厅周边的消费者有更多有效互动。”
霸王虾创始人袁烨也认为,线下活动、地推,“(在餐厅附近)3公里内效果会好一些”。有不错的到达率,消费者真正接收到餐厅信息,才有可能产生消费转化。
4
线上平台
靠线上带火一家新店,现代人“活在手机里”
“现代人是‘活在手机里’的”,杭州Thank u mom品牌负责人何学峰说,因此他更重视周边3公里的线上营销。
现在消费者在广告高频轰炸之下已经麻木,线下宣传很难吸引到关注。而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是通过各种线上渠道获取品牌信息、做出选择。
“吃饭时间,很多年轻人并不会走走看看选择吃什么,而是看看手机上的美食平台做决定”。所以,美团点评、自有平台和一些当地美食公号,是何学峰最重视的线上宣传形式。
马路边边麻辣烫曾借助线上平台,带火一家新店。马路边边麻辣烫创始人郭一凡告诉内参君,成都天府四街店接手时是一家快倒闭的火锅店,接手后最先通过线上的大众点评和品牌粉丝流量吸引到店,“大众点评的星级评论做好,一般在搜索时,就会自带引流”。而其中,大众点评的转化率在15%-20%之间。
同样重视3公里内线上营销的,是多伦多海鲜自助总经理许敏。
来多伦多海鲜自助的顾客大多是目的性消费,许敏介绍说,他们的宣传大多在线上,自有微信平台、美团点评、银行合作商户等平台,通过线上的主动推送、展示和提供优惠。
线上各渠道的推送、展示和优惠吸引,加上线下一些品牌形象的展示(在扬州总部做过公交车品牌宣传)、商场周边和内部的吊幔宣传,餐厅品牌的反复出现和展示也能更好地吸引顾客主动、目的性消费。
小 结
不要只盯着转化率,
有的广告是为了强化消费者记忆
还记得去年5月份广告业的一场争论吗?百雀羚3000万+的广告阅读量,转化不到0.00008。
广告转化率低,是很多品牌的大痛点,“花出去那么多钱,挣回来多少?”
去年年末,大龙燚随身锅抢占北京市场,在北京地铁1、2、5、6、10号线铺了一周,投放了一组广告。
“当时是力排众议,坚持上了这样的文案”,大龙燚推广总监任俊说,其实也是为了击中消费者在特定场景、特定时间下的痛点。
对于广告转化率,任俊看的很通透——广告的第一要义是解决“看见”的问题。在铺天盖地的广告环境中,文案和画面不抓眼球,你的广告就被忽略了。然后再谈有没有转化。
品牌当然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个广告都能提升销量。事实上,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心理预期可以稍微降低一点。不是所有的广告都会直接转化消费,有些只是树品牌,强化消费记忆,用来培育消费习惯的。
“我们认为,只要北京的消费者在进地铁的一瞬间会意一笑,记住了大龙燚就够了”。
就像当时看了百雀羚的广告,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购买。一段时间后,听母亲说有护肤品需求,内参君立刻为母亲和自己买了一套百雀羚产品试试。
><>一问:高端餐饮在回暖吗?
答:是的,虽然几乎每个人都在抱怨餐饮越来越难做,但不可否认的是,餐饮的营收大数据每年都在递增,递增的份额其实大部分体现在一高一低两端,即高端餐饮及各种单品小模式小店面,然后就是外卖。最难做的依然是人均40~70的中端大众餐饮业态。
类似株洲这样的三四线城市的中高端餐饮会呈现出一个很鲜明的方向,即除非徐记海鲜这样强势的全国性连锁品牌,今后的发展主流肯定不会再是湘江一号,湘鄂情这样的路边式餐厅,一定会往晴溪庄园、上橙、闻雨小院这样的庭院人文餐饮倾斜,毕竟,现在的商务和高端聚餐,已经过了‘吃什么’这个土豪式初级阶段了。管家式的服务,亲近自然的环境氛围与文化品味的设计营造才是决定顾客脚步的首选因素。
第二问:怎样看待今年的夜宵市场突然火爆?
答:很正常,正餐市场的产能饱和必然倒逼各位苦逼老板向早餐,夜宵,外卖开发坪效。今年夜宵的貌似火爆实质上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不是嫖客的多了,而是小姐过剩了,以前的天上人间红牌都出来站街拉客了,不然没饭吃啊。
这不是正常的市场扩容,入场者宜多考察斟酌为妙。
第三问:做夜宵要认清哪几个大坑?
答:第一、在一个城市还没有出现垄断性的夜宵品牌或者差异化并不明显的前提下,顾客对夜宵的选择一定是往扎堆的夜宵街习惯性流动,也就是所谓的货卖堆山。孤零零的一两个店面开夜宵基本上是俏媚眼抛给瞎子看,没什么用,所以夜宵的选址成败远远大于其他因素。
这也就是滨江南路一线几年来开夜宵都做不打起来的原因。顾客要么直奔老株洲这样的强势品牌而去,要不还是习惯性地往过去的江边夜宵一条街打方向盘。当然,你坚持要这天不能遮你的眼,这众生都遂你的愿,要满天神佛都灰飞烟灭,我没意见,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你开心就好。
第二、有小朋友聪(zhong)明(er)的认为把自家的夜宵店加进调性是差异化竞争的良策,所以还在玩摆红白机用美式田园风地中海装修风各种文艺范的努力,这路子根本走反了,夜宵应该给顾客的用餐导向是放松,随意,减压,九成九的宵夜顾客需要的是大瓶吹啤酒大声说荤段子,而不是轻声细语扭扭捏捏?
切记,不要给顾客进店后有消费压力和拘谨感,你能省装修,顾客能省心。这年头,大家都很忙的,夜宵是为了发泄减压,简单粗暴才是王道。
第四问:哪几种餐饮模式已经不宜往里面扎了?
答:1、单品龙虾馆。
去年就警告株洲市场了,小龙虾如果用来做单品,一定不是好主意,挺多人还不以为然,今年出现了七百平米以上的某某虾城,然后不到两个月服务员晚上最大的消遣就是组队玩王者农药了。小龙虾的季节性死穴一直得不到解决,这两年出来的急冻龙虾技术又远远不到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地步,株洲这种四线城市,市场小,用户消费实力弱,基本不可能如武汉,潜江,长沙一样,赚四个月龙虾钱关半年店,所以小龙虾的正确解读方式,是用来做个产品线的季节性爆品,可上可撤,可攻可受,要比在招牌上直接标上‘某某龙虾馆’要聪明得多。
2、音乐餐吧。
三四线城市的跨界餐饮投资者,习惯性语境是“不让我跟风,我就去死”。株洲这样一个鸡毛大的地方,从东到西,从大汉悦中心到大润发,一家伙出来一片“香瓜里”,“核桃里”,林林总总,全是模仿胡桃里的。好吧,我已经看见,一出悲剧正上演,剧终没有喜悦。
胡桃里的模式,是餐饮+酒水+音乐+消费/社交的,硬件投入和营运成本极高,为了分摊成本,必须从上午一直做到半夜,把正餐,下午茶,夜宵,清吧的营业时段一网打尽,才能以酒水的高毛利和高坪效赚钱,而在株洲这样的三四线内陆城市,人均收入不到3K,午餐不用指望,下午茶根本是个屌丝们自己编出来的的伪概念(别被朋友圈里那票绿茶妹发的什么‘岁月静好,浅啜光阴’骗了,内陆小城市的工薪族,哪来的什么下午茶群体),真以为靠晚上请几个工大学生唱几曲《七月半》,哦不,《七月上》就能客来如云?
正牌胡桃里几天后就要开了,以株洲的客群基数和消费层次,这种模式一到两家足矣,各位老板,保重。
第五问:潮汕牛肉火锅在株洲能做好吗?
答:严重不看好。事实上在江浙地区,潮汕牛肉火锅模式已经呈跳水式溃败。不要以为这个东西能做什么降纬打击,不存在的,人均100以上的单价和清淡型的口味差异注定了它在湖南是小众模式,而株洲这种城市的客户基数根本不可能做到‘一天卖出一头牛’的运转效率。做不到这种新鲜度就是个伪概念。体育路口曾经有家《×棵树》去年年底开始在本地媒体上吹潮汕牛肉火锅概念,当时我们就预言这家店从家常菜馆BIU的一下变身牛肉火锅,转身的画风如此清奇,悬。果然,三个月后,树杈都没了。
第六问:餐饮创业,哪几种模式在株洲还能做?
答:1、烧烤。火盆,铁签,湘西小串,岳阳烧烤,表面上看株洲已经满坑满谷,其实危机并不大,毕竟株洲目前还谈不上有烧烤的强势品牌,而且烧烤类投入小,利润高,又是屌丝城市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不二之选,各做各的一公里营销,只要选址不是特别作死,还是可以用来练手的。
2、串串,麻辣烫等锅类产品。串串和小龙虾在株洲目前都是红海,但是相比来说串串要船小轻便得多,越是三四线城市,越是流行“六块钱麻辣烫啪十三次”文化。重口味,低售价,轻投入是株洲这种城市做餐饮创业应该记住的几个关键词。
锅类产品易于标准化,入门门槛也不高,做串串与做烧烤差不多,一公里营销,很难有跨区跑去涮个串的。打肯定是会打得头破血流,但是最终会被市场筛选出几个本地人气品牌,谁能熬到做本地婆婆那个阶段,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从全国各地区的餐饮数据来看,锅类产品一直在加速增长。
3、蒸菜小门面。蒸菜这个类别多年来一直生命力比较强,它吻合现在轻餐饮要求的一切特征,同时也有市场刚需,最适合的一点是本地市场也还处于原始竞争的阶段,没有过于强势的品牌。其实蒸菜这个品类好好包装下,是适合做商超店的,这里尚有商机。
第七问:时尚餐饮在株洲会是什么样的走向?
答:时尚餐饮在株洲始于零花钱,三年一个周期,目前已到了市场重新转型的节点。原来那批以铁艺绿植做为标签的路边时尚餐厅将很快被淘汰,但时尚餐饮随着95后,00后登上消费舞台,依然拥有刚需的空间,后劲也依然强劲,不过在呈现方式上会体现出商超化,单品细分化,文化升级化的几个标签。
直接的概括就是,时尚餐饮会全部依附于各大商圈的CBD存活,而且品类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分。路边店餐饮的主流,将是社区店和宴会店。凯撒的归凯撒,罗马的归罗马。
第八问:综合性社会餐厅该往哪几个方向发力?
答:1、产品聚焦。目前做餐饮,必须牢牢的把握住两个点,记忆点和传播点。
互联网时代对餐饮顾客群体的最大改变,就是信息透明化和资讯爆炸,换言之,顾客已经无暇在无数新老餐厅里去细细甄别适合自己的那家了,因此属于哪家餐厅的标签是什么,去哪家餐厅吃什么,必点什么,是原来的综合性餐厅必须重新审视和设计的成败关键点。韦小宝跑去少室山下逛窑子,劈头一句就是问老鸨,有没有大同府的姑娘?就这么一句,老鸨顿时面有惭色,低声答道“有是有一个,不过是冒牌货,她是山西汾阳的,只敢骗骗冤大头,可不敢欺骗行家”。
炊烟时代做的风生水起,为什么跑去开坛宗剁椒鱼头,同心开得一帆风顺,为什么咬牙把招牌改成‘费大厨辣椒炒肉’,做的都是同一个理念,产品聚焦。你要让顾客有个明晰的认知。
按原来那种菜单上满满当当八九十个菜,顾客吃了几年还记不住到底来你家吃个神马玩意的打法,与这个时代背离了。炊烟食代戴老板有个观点我很赞成:做市场,永远要前瞻半个身位,放在今天的株洲餐饮,谁先做好产品聚焦谁占便宜。
2、外卖。其实真正的餐饮人都知道,外卖的蓬勃发展,从长远来看对餐饮的实质是莫大的伤害。这里咱们先和绝大部分老婆都快养不活了的餐饮人谈生存,保持情怀和坚守的事情,交给那些活得滋润,菜做得好,市场也认的店子去做。
大多数餐厅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难题,午餐上座率不足,这几乎是个全国性无解的痼疾,而与此同时,屌丝们和小白领,小生意人,却对午餐外卖有着依赖性的刚需。因此把过剩的厨房产能往外卖方面作投放,做好了,不但能有效的弥补餐厅的营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培养忠实顾客群体。毕竟在本地顾客心目中已经拥有一定认知度的实体餐厅做的外卖,卫生也好,味道也罢,比起外面那些租个民房支口锅就开干的妖艳贱货,还是有着蛮大优势的。
当然,综合性实体店怎么样操作好外卖,毛利率怎么把控,后台怎么维护,怎么样把外卖做为堂食的延伸而不让外卖冲击堂食,这里面是大有玄机的。
产品聚焦和外卖技巧,各可以写一篇四千字的专题技术帖,这里只说大方向,不展开论述了。
第九问:综合性社会餐厅的散点和酒席能做到两全其美吗?
答:很难。餐饮市场的必然趋势是细分,术业有专攻。
顾客的大型宴席首选一定是万豪,希尔顿等高端酒店的品牌,这是与很多餐饮人认知里‘竞争首要做好酒席味道’截然不同的需求取向。同样,正常顾客也一般不会三五基友跑高端酒店点几个菜吃饭。一个道理,今后酒店餐饮也好,综合性社会餐厅也罢,对于散点和酒席,要有明晰的认识,基本上会是熊掌与鱼不可得兼,不用太幻想面面俱到了,不太现实的。
而且即算要做好宴席,原来那种粗放式的理念也过气了,必须在主题,氛围,流程,菜品,餐具,文化等方面做系统化,精细化的设计。事实上我认为株洲类似的三四线城市近几年里一定会出现大型化的主题宴席餐厅,一站式的全程服务和婚宴,寿宴,升学宴,宝宝宴各自专属的硬件投入才是符合未来市场的刚需,这个市场非常大,而且生存周期是比较强悍的-------当然,投入也大。
第十问:真的是味道为王吗?
答:真不一定,近几年都在鼓吹‘匠人精神’,有点滥了大街了。
其实对于大多数传统餐饮人来说,这里有个很大的认知误区,很多味道确实做得很牛叉的店子,不一定最后生存下来了。味道是个很私人化,没有固定标准的评定,你和一班95后去聊不打水的新鲜黄牛肉,谈锅气,说不定人家会暗翻白眼嗤笑你们这帮土鳖大叔,这哪有某某烧烤的孜然牛肉串味道好吃。
每个群体对味道好坏都有属于她们自己的语境和标准。互联网时代,一定是做得好还得会吆喝的。因此餐饮竞争的终极比拼,味道和品质做好只是最基础的要求,客户如何培养,菜单如何设计,产品怎么透出来,毛利率怎么整体把控,呈现方式如何给顾客以记忆点,体验感如何,怎样打造聚焦产品的概念及故事,都必须有成体系的设计。
你们一定感觉到,我在这篇文章里多次使用了‘设计’这个词,是的,这是专门说给传统餐饮人听的,味道好,现在对于餐饮业是个必要条件,但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就跟长得好不一定嫁得好一个道理。
*文章转自红餐网,作者西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