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松软的面包表面盖着酥香的菠萝皮。港式茶餐厅招牌美味之一,中间夹一片黄油,这种吃法也叫做“菠萝油”,吃着那叫一个美味香甜,恨不得多吃几个。
菠萝包是一款起源于香港的甜面包,据说因为香港人不满足于普通面包的单调口味而研发出来的。现在菠萝包在亚洲受欢迎的程度非常高,它那金黄色的外表与柔软而奶香浓郁的口感,真是令人欲罢不能。如今港式茶餐厅遍布全国,如果一家港式茶餐厅的菜单里没有菠萝包,或者菠萝包做得味道一般般,那么这家港式茶餐厅肯定不正宗。从这就能看出,这款面包是多么的流行了。
菠萝面包派香甜可口,果香浓郁,酸甜口味人人都喜欢。菠萝丁在头天晚上切好,泡在淡盐水里,以去除涩味,放在冰箱内冷藏,早上直接使用很方便。菠萝包的特点和灵魂在于它的那层表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菠萝皮。刚烤出来的菠萝皮非常酥脆,而面包体又膨松柔软,如果加上黄油或者奶酪做为酱料,一口下去真是让人大呼过瘾。
制作美味得菠萝小面包需要用到的食材有,主面团:高粉250克,白砂糖35克,盐4克,新鲜酵母8克,全蛋液35克,牛奶50克,水75克,黄油50克。夹心:有盐黄油 (5-7克/个)。菠萝皮:黄油42.5克,白砂糖80克,全蛋液42.5克,低粉295克,糖渍柠檬皮 2个。
步骤一:先来制作糖渍柠檬皮,将柠檬洗干净后,用盐搓一下,取皮放入一个碗中,加入适量的糖搅拌一下,静置备用。
步骤二:黄油室温软化后,加入白砂糖,用打蛋器搅打至糖基本融化。全蛋打散,分次加入到黄油中
步骤三:筛入低粉搅拌成团,加入之前静置的糖渍柠檬皮搅拌均匀后,包裹保鲜膜放入到冰箱冷冻。
步骤四:主面团除黄油外其他材料放入到厨师机搅拌桶中,搅打至出现粗膜后加入黄油搅打至扩展,进行大概一个小时的基础发酵。
步骤五:发酵后,将面团分割成50克一个的小面团,将面团滚圆后,覆盖保鲜膜进行30分钟的中间发酵。
步骤六:取一个小面团,按扁后将有盐黄油包裹进去。有盐黄油不要超过7克。将面团对折捏紧收口,呈现橄榄型。
步骤七:开口朝向放入到烤盘中,之前冷冻后的菠萝皮,分割成25-30克一个的小面团,底部垫保鲜膜擀成椭圆形,覆盖在面包表面,温度30,湿度75%进行2次发酵。
步骤八:烤箱上火200度,下火180度,烘烤12到15分钟,具体时间要根据上色情况酌情增减。
出炉后自然摊凉,密封保存即可,出炉后的菠萝包,那叫一个香甜呢。咬上一口,热腾腾的吃着那叫一个香软呢,这个时候它是最新鲜的时候,赶紧吃上两个,很是美味哦,喜欢的朋友赶紧试试吧。
作者 林业强说
硬欧包作为配料表最干净简单的一种,
一直是健康面包的代表。
洛代夫则是这个派系中最适合佐餐的一款。
作为法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白面包,
它无需添加任何的多余味道,
只用独一无二的湿润口感就可以打动每一位食客。
超高的含水量注定考验烘焙师的经验,
但是劝退学习者并非我本意,
只是随着时代理念的一步步推进,
这种营养更加均衡的产品注定会与潮流产品并行,
所以在市场还未被霸占的时候快学习起来吧!
麦子熟了面包学院的联合创始人,
实用派面包培训发起人,
教授过的学员遍布全国各地,
业内的朋友喜欢叫他水哥。
2018年6月第七届世界面包大赛华北赛区冠军
2019年4月第七届世界面包大赛中国区总决赛亚军,获得最佳法棍面包奖
2019年4月安琪杯北京赛区第一名
2019年5月第二十届全国烘烤职业技能竞赛,“安琪酵母杯"冠军
擅长领域:欧包、法包、甜面包
主面团:
中粮芯品面包粉1#:800g
中粮芯品蛋糕粉1#:200g
黑醋栗粉:20g
水:650g
盐:22g
鲜酵母:4g
液体鲁邦种:400g
后水:250g
混合谷物烤熟:100g
感谢以下企业对本配方的大力支持
产品操作步骤
主面团
1 | 将中粮金焙面包粉1#、黑醋栗粉与水搅拌均匀,之后水解30分钟。 |
2 | 加入盐、鲜酵母、液体鲁邦种慢速搅拌至完全扩展。 |
3 | 分次加入后水的部分,拌匀。 |
4 | 再加入混合谷物拌匀。 |
5 | 出缸温度为22-24度。 |
6 | 基础发酵30分钟,翻面,冷藏(3度)一晚。 |
7 | 第二天取出面团,回温30分钟。 |
8 | 分割600g/个,常温松弛40分钟。 |
9 | 做出三角形。(此款面包如果不在乎形状,最好尽量少做成x形动作,口感会更好)也可做成其他形状。 |
10 | 最后发酵:28度,湿度60%,40分钟。 |
烘烤
1 | 上火250度,下火230度,烤制30分钟左右。 |
2 | 出炉。 |
成品·展示
图片 |林业强
内容来源 | 林业强
文案及编辑 | 周可儿
45天综合全能创业班/15天面包职业全能班/15天蛋糕创意全能班/15天翻糖婚礼甜品台班/7天法式西点精品班/7天面包研修班/7天面包精品班/7天爆品网红班/7素食烘焙班/5天糖霜饼干综合班
学习烘焙
<>019年10月7日,因托克劳群岛政府官员要赶会期,将游船推迟三天启停。从而导致影响去皮特凯恩群岛的船期。两岛只能先去一岛了,经大家商议决定放弃托克劳群岛,增加新西兰南岛行程。
1.【新西兰南岛第二天】要回我们托克劳群岛的权力
因为,我们放弃上托克劳群岛的主因不在我们这方。经托克劳群岛地接社吉老板协商同意:保留我们的住房和船票等岛上费用,只是船期时间要再通知
2.【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基督城艺术中心
是新西兰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也是坎特伯雷大学的旧址。艺术中心内约有30家小店设计制造工艺品,价格合理而且独具特色。周六、周日艺术中心外有手工艺品集市和艺术表。
3.【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坎特布利博物馆
(Canterbury Museum) ,中国人称为基督城博物馆。建于1870年,是新西兰规模屈指可数的博物馆。博物馆收藏品很多,拥有200万件藏品,反映毛利人历史和艺术方面的展品最令人感兴趣,还有早期英国人来这里生活的用品,如各种餐具、生产工具、单马双人座马车、独轮自行车等,还有已经灭绝的巨鸟摩阿的骨骼和蛋的化石。
4.【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基督城男子高级中学
创立于1881年,其优质的教学水平和广泛的课程设置在新西兰久负盛名。学校拥有卓越的学术成就,其宗旨是向学生提供优良的先进教育,同时,它强调个人发展以及鼓励个人纪律,尊敬、效忠与公德心。学校目前约有学生1300名。
5.【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基督城植物园 Christchurch Botanic Gardens,位于新西兰的雅芳河(Avon Rvier)畔的基督城植物园占地三十公顷,种植了国内外最好的植物品种。玫瑰园是植物园的中心,有250多种玫瑰。无论是新品种还是老品种,都以最适切的环境展示在游客面前。旁边的药草花园建于1986年,拥有各种烹饪与药用植物。基督城植物园的其他景点包括石楠花园(Heather Garden)、岩石花园(Rock Garden)、杜鹃花园(Rhododendron Collection)和以新西兰本地特产植物为主题的柯凯因花园。
6.【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地震后基督城大教堂二十年再相会
位于市中心,是基督城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建筑之一。1864年开始动工,直到1904年才真正完工,其间经历了三次地震。
在经历了2010年9月4日的7.1级地震,和2011年2月22日6.3级地震之后,不幸损毁,塔顶掉落。
震后,市政府向市民承诺: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基督教大教堂该有多么美!
可八年已经过去了,现在基本上还是处于修复停止状态。这又是为什么呢?
7.【新西兰南岛第二天】震后基督城大教堂的两种态度对决?
第一种,认为由于年代久远,无法用现代材料将其恢复,加上修复比重建将消耗更多的资金,政府在几轮商议后决定拆除大教堂。
第二种,认为将其拆除,至此,这座拥有150年历史的建筑将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修复是可行的,只是钱多花一部分。
两种态度对决,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人民期待今年的市长换由后会能开工。
8.【新西兰南岛第二天】震后基督城建的过渡教堂用什么材质呢?
基督城原先著名的大教堂在2011年的大地震中受到了重创,已不能再使用,地震还带走了185个生命。为了当地居民的礼拜的需要,现在迫切需要一个临时的替代场所,承载大教堂的工作。
由圣公会委托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设计一个过渡期基督教堂。坂茂考虑到基督城位于地震易发地区,教堂使用轻质纸制板材作为主材。
基督城硬板教堂开放于2013年,可同时容纳700人,是目前全球唯一由硬纸板建造而成的教堂,教堂的架构简单,采用A型结构,混凝土的基础再加上98个同样大小高度为23.8米的纸板管, 外部涂上了防水聚氨酯涂料和阻燃剂,构成了最安全的抗震建筑。
除了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抗震性,坂茂还采用了其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增加教堂的安全性,也让纸教堂的使用寿命延长到50年,直到有一个更永久的教堂出现。
9.【新西兰南岛第二天】为基督城32位中国地震遇难者默哀!
基督城过渡教堂的彩色玻璃源自原来的基督城大教堂。
其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也成为了基督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一个临时性的过渡教堂,成为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建筑,也是当地居民用心打造的与上帝沟通的场所。在教堂旁边还有185把不同的白色椅子,是为了纪念当时在地震中逝去的185个人。
10.【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大教堂广场是基督城的历史中心
十八世纪中后期,广场是市民的主要集会场所之一,后来逐渐成为交通中心。1974年,广场逐渐恢复其原有用途,成为步行者的活动中心。2011年地震之后,广场于2012年重新开放。现在广场仍是基督城当地人的休闲场所。每逢周末,便有各式的街头音乐会热闹举行与即兴演出的街头表演。广场上最受瞩目的建筑当属基督城大教堂。
11.【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基督城大教堂广场的地震许愿石柱
地震后,在基督城大教堂广场建的地震许愿石柱,是让人们在自然石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起形成的许愿石柱。
12.【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基督城震后重建
地震发生时,部分建筑物倒塌,道路也发生扭曲。目前,主体已经重建完善。
13.【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基督城为记住中国为大地震提供帮助制的标志
在市中心,是用红色集装箱制成的"中国制造"标志
14.【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基督城的追忆桥
这是一座位于市中心的纪念桥,历史悠久。这座桥穿过牛津附近的埃文河,是为纪念新西兰人的战争而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其他战争中服役。
15.【新西兰南岛第二天】参观基督城市政厅六楼办公区
基督城市政厅底下为公开区,顶上为办公区。六楼是电梯封闭区。
16.【新西兰南岛第二天】走进费尔利
费尔利(Fairlie)是一个位于新西兰南岛中部坎特伯雷大区(Canterbury region)的小镇,费尔利通常被称为“通往麦肯齐盆地”之门,属传统的服务型农牧业小镇,2017年时小镇人口约有700多人。
17.【新西兰南岛第二天】费尔利最有名的面包派
小镇周边地区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农庄,尤其是镇上的烘烤店的夹层派有名,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