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以来,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三个并重”,持续加强小餐饮单位管理。
坚持疫情防控与食品安全并重,严防严控聚集性和群体性风险隐患。针对新冠疫情肺炎的防控形势,积极配合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发布餐饮行业的复工导则,督促餐饮业经营单位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堂食服务的秩序管控,减少人员拥挤、接触、聚集。联合卫健、商务部门下发通知,在疫情防控期间严禁举办任何形式的集体聚餐活动。
坚持第三方巡查和互联网监测并重,督促经营者落实创卫整改主体责任。印发工作方案,引导四个建制区和泉州开发区先行先试,引入第三方机构辅助开展小餐饮单位的风险排查和整改提升工作,在33天内实现了对4795家小餐饮单位的两轮次的现场检查,排查出3816家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11668条次,问题发现率达79.58%,除设备、布局整改等硬件问题外整改率超过90%,继续委托开展小餐饮网络经营大数据监测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一致性检查锁定小餐饮单位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健康证过期等问题。今年以来,累计监测417598家次,监测出问题线索3863条。
坚持宣传引导和社会共治并重,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会同市文明办、商务局和四个餐饮业行业协会共同发出七条倡议,积极呼吁餐饮行业从我做起,当好“制止餐饮浪费”的示范者。统一设计制作,为四个建制区和泉州开发区餐饮服务单位统一更换餐饮服务量化等级公示牌1.4万个,印制发放文明用餐倡议书1.5万份,文明用餐宣传桌贴20万张,督促经营者全面张贴公示,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畅通12315投诉举报热线,主动回应消费者对餐饮消费食品安全的反馈和咨询,今年以来累计收到餐饮类消费投诉521件、举报523件、咨询460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86461.06元。(记者吴志明)
来源:泉州晚报
商情报网讯: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一、泉州市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情况
(一)空间发展总体布局
目前,泉州市构建“三带四区”的产业空间格局。
三带:环清源山科技走廊、沿晋江创新产业集聚带、G15现代制造业产业带。
四区:环泉州湾现代服务业区、晋江-南安-石狮民生制造业区、环湄洲湾石化产业区、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泉州市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各区域主导产业如下图所示:
各区域主导产业分布
(二)开发区(园区)布局
泉州市国家级开发区共有4个,分别为泉州出口加工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共有11个,分别为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福建洛江经济开发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福建南安经济开发区、福建惠安经济开发区、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福建安溪经济开发区、福建永春工业园区、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惠南工业园区。
国家级开发区及省级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分布
(三)产业体系布局
“十四五”时期,泉州市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网络强市和数字泉州,推进新经济拓展、老产业链提升,优化产业生态圈,培优做强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材家居、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健康食品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五大现代服务业,打造“六三五”产业新体系,在全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着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全球新制造重要基地。
二、泉州市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初步核算,2021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304.17亿元,比上年增长8.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165元,比上年增长7.5%。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7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436.2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4635.16亿元,增长9.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51.3%和47.8%。三次产业比例为2.1:56.9:41.0。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二)农业经济保持稳定
2021年,泉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播种面积130.43万亩,比上年增加0.09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2.53万亩,减少0.7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2.61万亩,增加0.2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2.26万亩,增加2.55万亩。粮食产量50.42万吨,比上年增加0.59万吨,增长1.2%。其中,稻谷产量33.97万吨,增加0.02万吨,增长0.1%。
“十四五”时期,泉州市将以园区、功能区、产业带为平台,不断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向适宜发展区域集聚。在《泉州市农业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基础上,持续推进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文化休闲以及生态环境调节发展,使各农业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农业各功能得到统筹有序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泉州市农业空间结构
(三)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
2021年,泉州市工业增加值5758.6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其中,轻工业增长10.1%,重工业增长7.6%;采矿业下降30.9%,制造业增长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7%。
“十四五”时期,泉州市将主动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推进新基建新经济基地比拼建设,加快形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泉州市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四)服务业保持稳增态势
2021年,泉州市服务业增加值4635.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9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7.92亿元,增长12.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8.44亿元,增长10.9%;金融业增加值529.70亿元,增长4.3%;房地产业增加值581.42亿元,增长5.5%。
“十四五”时期,泉州市将加快构建以数字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为重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化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完善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设,促进都市型产业集聚发展。
泉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泉州市产业链招商及投资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海网3月7日讯 据东南早报报道,近日,记者从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泉州市开始实行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自评。
据了解,按照风险管控原则,我市将重点在大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实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自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自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经营许可条件保持情况;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食品安全管理员履职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食品及其原材料以及食品相关产品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及记录、贮存管理落实情况;加工经营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卫生及使用运转情况;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落实情况;专间加工及关键环节控制情况;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情况;从业人员培训、健康管理情况;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情况。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自评应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承担重大活动保障任务之前,必须开展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自评。自查自评记录表和自查自评报告保存至少2年。鼓励餐饮服务单位每次自查自评情况在店堂醒目处公示。
通过自查自评,餐饮服务单位发现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要求的,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以保证加工条件和服务行为持续符合食品安全规定;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另外,抽查中发现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自评未落实、形同虚设、发现问题未整改,自查自评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等情形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降低量化等级等方式督促整改到位,拒不整改的,视违法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原文标题:泉州餐饮单位自查自评 每季度不少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