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上午10点30分,长春市湖西街道进化社区敬老餐厅就迎来了络绎不绝的食客: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他们熟门熟路,颇像回家吃饭的感觉。
这家敬老餐厅服务咋样,老人们满意度如何? 8月18日中午,记者去实地体验。门口的服务员热情地招呼着来就餐的人们,大家都熟练地付费、自助选餐、落坐。
< class="pgc-img">>进化社区敬老餐厅价格表,对50岁以上的居民有不同优惠。韩雪洁摄
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正在低头用餐,等老人快要吃完,记者上前和他聊了起来。老人说话爽快,自报家门,“我叫陈云波,今年88岁了,15岁时参加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一名老党员。”谈起对敬老餐厅的印象,陈云波大爷连连点赞,“收费合理,饭菜满意,我每天必须得来吃,顿顿来,你看这菜是荤素搭配,主食粗细粮搭配。我是‘80后’,每餐八块钱,对这个敬老食堂,我是100%满意,无可挑剔,希望永远办下去,越办越好。”
< class="pgc-img">>88岁的陈云波老人每天都去进化社区敬老餐厅就餐,解决了吃饭难题,他很开心。韩雪洁摄
作为敬老餐厅的“铁粉”,陈云波老人心怀感激。“我老伴比我小一岁,她身体不好,我伺候老伴六、七年,吃喝拉撒,我全包。老伴儿不久前去世了,就我一个人也不愿意做饭。得知社区敬老餐厅开业的消息,我就来了。民以食为天,别的都好办,到了晚年孤身一人,要没个吃饭的地方就难了。政府扶持,能有这个企业为我们服务,难得不难得?我家距离餐厅顶多一千米,服务员都知道我家住在哪儿,狂风暴雨也来,不愿意麻烦别人。”为了表达自己对餐厅的支持,老人每天吃完饭,都会把餐具收拾好了再走。
72岁的武阿姨家住星宇名家小区,紧邻社区敬老食堂,“我天天中午在这吃,服务态度好,甚至都给盛现成的,环境好、人好,心情舒畅。我家里就一个人,相中这个地方了,成立以来一直在这吃,离家近,方便,每顿十块钱,在外边能吃着啥呀?这里挺实惠的,希望食堂越来越好。”
< class="pgc-img">>老人们在环境温馨的敬老餐厅用餐。韩雪洁摄
孙淑凤女士负责进化社区敬老餐厅的日常经营,她说,“社区敬老餐厅开了有半年时间,市场一般自助餐定价14元,餐厅不能高于市场定价,而且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优惠,八元、十元一份是不赚钱的,每天有150人就餐能持平,多于150人能实现微利,主要是有政府支持才能办下去。这个社区餐厅每天平均200多人,薄利多销,目前还能维持下去。”敬老餐厅雇了5个人,后厨3人,前台2人。孙淑凤说,“洗菜工这块活儿比较多,菜必须洗得很干净,早上五点多大家就过来,忙到七点多,收拾利索了才能走。每餐都要留样48小时,保证食材质量安全。” 进化社区敬老餐厅每天中午十点半到一点,下午四点半至六点开业。“老人吃饭慢,牙不好,有的人可能吃一个小时,每餐炒四次菜,以清淡为主,每餐都有肉菜,老人喜欢吃肉。只要老人提出来,我们能做的就做。中午是十菜一汤,每天不重样。面食比较全,韭菜盒子、蒸饺,老人们喜欢吃。三伏天还有养生汤,排骨、山药、藕片汤,还有熟食和外卖。”
< class="pgc-img">>社区敬老餐厅的负责人孙淑凤(右)在征询老人有啥意见和想法。韩雪洁摄
孙女士5年前引进了乐聆养老项目,目前在省内一共开了四家敬老餐厅,长春市3家,白城市1家。“老人吃饭口味不同,五花八门,要有耐心,责任心和担当,还要有爱心,我们愿意把企业融入到敬老餐厅项目。老年人做饭非常困难,很多老人每天十点半就来等着,吃完了,开心地回家。很受的欢迎,老人们吃饭的难题解决了。他们很开心,敬老餐厅在社区开,非常便利老人,特别是照顾了孤寡、空巢老人。政府支持敬老餐厅,解决了老百姓吃饭难的问题,特别得民心,特别受欢迎。”
吉林日报社出品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雪洁
策划:韩雪洁
执行主编:于悦
编辑:吴茗
港餐饮业服务态度引热议:一视同仁还是有待提升?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的一则经历在香港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黄家和在中环某餐厅用餐时,因服务员的不礼貌态度而感到不满,最后更是亲自教训了餐厅经理十分钟。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发了关于香港餐饮业服务态度的讨论。
黄家和在接受采访时笑称,可能是服务员不认识他,导致了这次不愉快的经历。他强调,作为消费者,在餐厅就餐时理应得到尊重和礼貌的对待,而服务员的态度直接影响了顾客的用餐体验。他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服务员想要在这个行业立足,就必须在服务态度和餐厅整体运营上做得更好,否则就是在驱赶顾客。
这一事件迅速成为舆论焦点,许多市民和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香港餐厅的服务态度并非只针对某一特定群体,而是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这种看法认为,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在享受服务时都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和待遇。
也有声音指出,尽管香港的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一致性,但仍有提升的空间。有市民分享了自己在香港某五星酒店遭遇前台故意说英文试图让客人出丑的经历,最终由其十岁女儿用流利英文回应,化解了尴尬。这一经历反映了部分香港服务行业在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时,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和态度问题。
还有网友回忆了2008年左右去香港的美好时光,认为那时的香港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购物都让人流连忘返。他们感慨道,那时的港人拼搏努力,为生活奋斗,而现在年轻人的戾气似乎越来越重,这或许也是导致服务业态度问题的一个原因。
对于这样的讨论,业内专家指出,服务业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服务质量不仅关乎顾客体验,更关乎城市的整体竞争力。他们建议,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在面对不同顾客时都能保持专业和礼貌。
专家也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场所时,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更应注重服务质量。只有那些真正尊重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商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次事件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但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香港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希望在未来,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能在香港享受到更加愉快和舒适的服务体验。
题:《花少避雷餐厅》
近日,一则关于高端餐厅不良服务体验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件中的主角是一位消费者,在人均消费达150元的高端餐厅中遭遇了令人失望的服务态度。
原本点的牛排要求五分熟,结果送来的却是全熟,且在提出投诉后,仅一份牛排被拿走,重做后的牛排竟然比原先更加熟透。
这一经历不仅让消费者感到极度不满,也引发了对高端餐饮行业服务质量监控的深度思考。
这起事件不单纯是对某家餐厅的个别投诉,它反映了当前服务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虽然高端餐饮在食材和环境上有其独到之处,然而,服务态度和质量却是评价一个餐厅好坏的重要标准。
消费者对于食物的质量和服务态度都有一定的期待,尤其是支付了高额费用后,他们的期望值自然更高。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此类问题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服务行业整体需要面对的挑战。
服务业的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至2020年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服务业整体竞争力还需持续加强。
例如,企业需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和监管。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服务质量测评指标的研究,推进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确保服务业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针对高端餐饮业的独特性,除了传统的菜式创新外,服务质量的提升尤为关键。
企业需要通过完善服务流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实施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鼓励企业作出优质服务承诺,推动服务质量信息公开,以增强消费者的信赖和满意度。
具体到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员工培训,特别是前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理念教育;其次,实行更严格的厨房管理和食品安全监控,确保每一份菜品都能达到客人的要求;再次,建立顾客反馈机制和投诉处理流程,确保消费者的每一项反馈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响应和处理;最后,加大对服务质量不佳的惩罚力度,倒逼整个行业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相信可以逐步改善服务行业的整体状况,提升消费者体验,最终实现服务业质量的全面提升,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无论是在高端餐厅还是低端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