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昆明12月5日电(记者严勇)初冬时节,景迈山游人如织。苍翠的古茶林中,金色暖阳穿过林间叶下,色彩斑驳,风景如画,吸引着各地游客在这里打卡拍照。
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是有名的普洱茶山。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也是全球首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游客在景迈山翁基古寨参观游玩。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普洱市景迈山投资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华旺介绍,申遗成功后,景迈山人气攀升,日均游客接待量由400人左右增加至近1000人,山间民宿时常订满。据统计,中秋国庆“双节”假期以来,已有超过5万名游客到访景迈山。
广东游客刘子然在景迈山沉浸式生活了四天。他说,看着远山的茶林云海,喝着醇厚的普洱茶,听着茶农们讲述种茶制茶用茶的悠久历史,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在村民家中一坐就是一下午。
近年来,在景迈山,竹筒蜂蜜茶、罐烤奶茶、咖啡馆、雨林探秘等旅游新业态相继出现。“观云海、赏日落、品茶咖、探茶林”等旅游体验受到游客青睐。茶旅深度体验结束后,不少游客还会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群山环绕、层峦叠翠中的老达保村。
位于老达保村的度假农庄。(澜沧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快乐到永远……”湖南游客李悦刚进村寨,就听到了当地村民炙热欢快的歌声。“很快就被村民们这种氛围感染,不自觉地想和他们一起跳起来。”
老达保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口传史诗“牡帕密帕”的传承地,被誉为“音乐村”。《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爱开始的地方》等300余首原生态歌曲和一系列原生态舞蹈,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进国家大剧院、登上春晚舞台,还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
走进老达保村,随处可见干栏式拉祜族民居,民族文化传承馆、乡村舞台及芦笙坊、艺织坊、耕具作坊等民俗体验馆独具特色。在原有旅游设施基础上,今年老达保村又推出咖啡屋、蔬菜园、彩色稻田等农旅融合新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农事体验。
新晋世界遗产地景迈山带火了民族文化旅游热。据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1月至10月,普洱市接待游客4449.49万人次,同比增长22.67%,实现旅游总收入490.08亿元,同比增长28.44%。其中,普洱市澜沧县接待游客566.7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7%,实现旅游总收入62.43亿元,同比增长23.23%。
,在潮汕地区被叫做“茶米”。对潮汕人来说,喝茶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几年,广东潮州潮安区凤凰镇借茶而兴,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再到“以新取胜”,凤凰镇向“新”发力,向“高”攀登,不断扩大凤凰单丛茶产业优势,助力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潮州凤凰镇,是凤凰单丛茶产地,至今已有900多年的种茶历史,基本家家户户以“茶”为生。截至 2023 年底,潮州市茶叶面积达到 27.69 万亩,同比增长 14.8%,产量 3.26 万吨,产值 81.95 亿元。
潮州凤凰镇。
工夫制茶有讲究 传统炭焙为单丛注入灵魂
在潮州,凤凰单丛茶是金字招牌。单株采摘、单株制作、单株售卖,是单丛茶得名的原因。单丛茶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包括采摘、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需要制茶人的经验和耐心。
烘焙是制作单丛茶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去除茶中的水分、杂味。相比起电子化的烘焙方式,传统烘焙方式——炭焙是焙茶的最高技术。它技术性更强,耗时且费力,结果难以控制,需要师傅具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至今,中高档的凤凰单丛茶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古法炭焙技术。
陈师傅的焙茶工坊。
每年五月初,凤凰镇的焙茶陈钧师傅就开始“炭焙”了。上等炭敲成小块,装满焙炉,引火燃炭,等待炭火慢慢渗透到整个炉中。陈师傅介绍道,“覆盖在炭火上的灰色物质是稻壳灰,因为焙茶不能用明火,明火会使茶有焦味。稻壳灰有较好的透气性,覆盖在上面能控制所需的温度。”
陈师傅的焙坊共有16个焙炉,1个焙炉1天可焙10斤茶。每天16个焙炉全开,翻焙四五次,在小小的焙茶工坊里,陈师傅施展着“真工夫”。“把茶焙好了,就是我对茶文化最好的传承。”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我是家中焙茶工艺的第四代传人,儿子现在也跟着我制茶焙茶,是第五代传人。我们世代靠这门手艺吃饭,手工焙茶是传统技艺的根,是单丛茶的魂,希望能够传承延续下去,不能断了。”
以茶促旅 促进茶旅深度融合
群峰竞秀,万壑争流,凤凰山脉不仅是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也是驰名中外的乌龙茶系凤凰单丛茶的主产区。近年来,潮安区倾力打造凤凰山茶旅走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以良好的建设成果成功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赢得省1亿元的奖励。网红打卡地棋盘生态茶园,仅1公里的木栈道两侧,就分布有十多种不同香型的单丛茶树。
棋盘生态茶园。
作为凤凰山茶旅融合示范点,棋盘生态茶园占地约200亩,遵循原有溪流走势,因地制宜打造集停车休憩、茶园观光、文化展示、研学体验、农产品展示售卖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茶文旅综合体”。这是潮安区凤凰镇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凤凰山茶旅走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里,茶农用一部手机就可以种茶。记者在棋盘生态茶园内发现,现场分布了智能化喷灌设施、智慧天眼等设备。据潮安区“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员黄坪林介绍:“茶农在家里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茶园的温度、光照、风速、土壤的干湿度等相关数据,从而实施智能灌溉和智能管理。”
智慧天眼设备。
小众茶茶饮让年轻人上头,让茶农有赚头
近年来,新茶饮行业强劲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约为3333.8亿元。《2023—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运行状况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3749.3亿元。新式茶饮让年轻人十分“上头”,也让传统茶产业有了新机遇。
凭借着独特的名字,加之本身的天然韵味,凤凰单丛茶中的“鸭屎香”一直是新式茶饮的宠儿。潮安区“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员黄坪林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鸭屎香柠檬茶、鸭屎香奶茶火爆全中国之后,现在对茶叶的需求量很大。凤凰镇每年大约是 600 吨的茶叶,某头部品牌一年的单丛茶叶量需求将近 100 吨,一个品牌的需求占总产量的1/ 6。全国的茶饮企业这么多,现在的茶叶供不应求。”
凤凰镇茶叶种植。
无论是传统茶产业、茶旅融合,还是新式茶饮,在潮州,小小茶叶已变成“金叶子”,铺就了人们增收致富之路。这里的人们因茶而兴,因茶而富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佳滢
实习生 孙泷 晏宇豪
年来,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文旅融合”“茶旅融合”,塑造区域休闲文化新名片,一个个与茯茶文化关联的新业态不断萌发生长。
根植传统,推动茯茶产业兴盛
茯茶是老茶,曾是茶马古道、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商品。为让茯茶文化再度繁荣、让茯茶产业再度兴盛,近年来,泾河新城提出,要建设“以茯茶为代表的百亿级休闲文化产业链”,让泾河新城成为西安北部重要的高品位休闲文化中心。
茯茶镇,是泾河新城复兴茯茶产业、繁荣茯茶文化的重要承载区。坐落于泾渭河谷、建立在千年古村落——双赵村之上的茯茶镇,有着汇聚众多关中地区特色餐饮的民俗一条街,街上人头攒动,茯茶飘香。
在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详尽的图文介绍诉说着茯茶的前世今生;在古色古香的茶街上,裕兴重、泾昌盛、易昌茗、几于道、泾晟祥、墨君等泾阳茯茶的老品牌、新品牌星罗棋布。飘散其间、氤氲含香的茶香背后,是泾河新城众多的茯茶生产企业和每年5000多吨的茯茶产销量,也吸引了众多茯茶贸易商和茯茶文化爱好者前来。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期间,泾河新城茯茶镇吸引多名国际友人来此品茯茶,听秦腔,体验非遗文化,领略陕西西安的人文风情,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探索创新,推动茯茶文化及产品走出去
作为泾河新城茯茶文化和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茯茶镇因地制宜,因时而动,推动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秦创原茯茶文化创新中心已经开发了12种风格迥异的特色茯茶文化产品,在西安、深圳、上海等地热销。全新的文创产品,正成为茯茶文化发扬光大的生力军。
在时尚茶空间里,茯茶这道老茶被融合改造出来一味味新品。桂花引,采用古法熬制,将茯茶与桂花融合;白月光,是荔枝、米露与茯茶的碰撞;see you,是茯茶与咖啡、酒的合体。
以茯茶为媒,泾河新城本地茶企积极开展创意合作,与西安本地饮品企业联合开发茯茶新饮品;与奶茶品牌合作,推出茯茶味的诗意奶茶。此外,泾河新城茶企还大力推动茯茶文化及产品走出去,在我国东南、西北、西南、华北地区多个城市开设门店,甚至走进中亚、欧洲多个国家,让茯茶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目前,基于对茯茶“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综合开发利用,泾河新城茯茶衍生品已延伸到茯茶酒、茯茶食品、金花中药等领域。传统的茯茶文化、茯茶产业,正在以时尚潮流和科技创新的姿态,吸引更多青年群体。
推动茯茶产业升级,涌现更多新业态
围绕茯茶的创新不止于此。得益于产业的聚集和创意的持续升级,茯茶镇已经完成茯茶生产清洁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的改造升级,助力泾河新城成为全省茯茶销售集散中心,形成“文旅+教育”“文旅+商贸”“文旅+体育”“文旅+科技”“文旅+农业”的茯茶文化产业优质生态圈。
古风新韵的汉服表演、时尚广场秀常态化举行;“茯茶夜肆”“闲游觅茶集”“花映金茯”等一个个夜间互动体验项目,为泾河新城夜生活注入新活力,泾河新城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升级。
下一步,泾河新城将不断探索文化旅游与茯茶贸易融合发展的更多可能,持续推进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以茯茶为代表的百亿级休闲文化产业链”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数据来源: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