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乾一律师事务所:在创业热潮中,餐饮行业以其门槛相对较低、市场需求旺盛的特点,成为了众多创业者的首选。然而,在这片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也隐藏着餐饮加盟诈骗的阴影,让不少满怀激情的创业者最终梦碎。
< class="pgc-img">>律所案例:
李女士,一直对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梦想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特色餐厅。在浏览网络时,她被一家声称“零风险、高回报、全程扶持”的餐饮加盟品牌深深吸引。该品牌以独特的菜品、统一的装修风格和强大的品牌效应为卖点,承诺提供全方位的加盟支持,让李女士相信只要加盟就能轻松实现创业梦想。
在缴纳了高额的加盟费和保证金后,李女士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总部的支持和指导。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总部提供的培训内容空洞无物,所谓的“独家配方”也只是普通的调料配比;承诺的选址指导也只是敷衍了事,推荐的店面位置偏僻、人流量稀少;而物料供应更是价格高昂、质量参差不齐。
更让李女士心寒的是,当她试图与总部沟通解决问题时,却发现对方态度冷漠、推诿扯皮。此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落入了餐饮加盟诈骗的陷阱。
< class="pgc-img">>律师提醒:
1、在选择餐饮加盟时,创业者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迷惑。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2、深入调研品牌:在决定加盟前,务必对品牌进行深入的调研和了解。查看品牌的资质、历史、口碑和市场表现,了解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要关注品牌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确保选择的品牌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3、实地考察总部和直营店:亲自前往总部和直营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总部的运营实力、管理水平和直营店的经营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品牌的氛围和服务质量,为后续的加盟决策提供参考。
4、谨慎分析合同条款:在签订加盟合同前,务必认真阅读并理解合同条款。注意合同中关于加盟费、保证金、物料供应、店面选址、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条款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也要了解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机制,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5、保持理性判断:面对加盟品牌的宣传和承诺时,要保持理性判断的态度。不要轻信过于夸大的宣传或承诺,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也要避免盲目跟风或冲动决策,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之中。
6、及时寻求帮助:一旦发现餐饮加盟存在欺诈行为或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停止合作并寻求帮助。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该品牌的欺诈行为或违法行为;也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以维护自身权益。
日,在渝北经营一家烧烤店的陶先生接到了一笔26400元的大单。他正兴奋地准备菜单时,买家却提出追加订购50件矿泉水和50件某品牌牛肉罐头,这需要预先垫付38400元。
< class="pgc-img">>陶先生(截屏图)
陶先生提出让对方付订金,可对方一再推诿,感觉情况不对的陶先生中止了这单生意。事实上他成功逃过一劫——5月11日上午,上游新闻记者从南岸区反诈中心获悉:重庆已有多个餐饮商家被这种套路诈骗,其中南岸区茶园的一商家被骗走了5.3万元,南岸警方已就此手法发出了反诈预警提示。
< class="pgc-img">>南岸警方发布反诈提醒
微信接到“大业务”
5月11日上午11点30分,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当事人——渝北区的g520陶烧烤店老板陶先生,他回忆了当时的情况:“5月7日下午1点左右,我接到了一个订餐电话,对方自称是武警支队的,说有110人用餐,问我能不能做。”
一听来了大业务,陶老板马上加了“大客户”的微信,对方自称是“武警单位”,订餐要求为:
XX支队夜训,宵夜供餐需求,人数:110人
1.供餐时间:5月9号-5月11号,共3天。每天晚上11点,到店自取。(提前20分钟安排专人开消毒保温车到店,打包好我们带走,不需要送)
2.餐标80元/人(或者十人一桌,一桌800元的标准):每人一份主食(蛋炒饭,炒面,炒粉),再配些烧烤(肉串,卤菜,烤鱼,凉菜)(主食和烧烤分开打包)三天三餐,具体您这边按店里实际情况自己搭配好,列个菜单发给我。
4.菜品要求:食材可选用,猪肉,牛肉,鱼,鸡肉(食材新鲜干净卫生,口味微辣)
5.结算:总费用26400,明天早上我把菜单打印出来拿给领导审批,如果决定在你家订宵夜,明天下午到你店里当面结清三天的餐费(需要开发票收据),后天晚上准时供餐。
按照骗子的要求,陶先生认真拟定了菜单,并在5月7日下午将菜单发给了对方。对方称要给领导审批,第二天给回复。
< class="pgc-img">>陶先生制作的菜单
追加订单暴露骗局
5月8日上午10点,陶先生收到了该男子的回复,他回忆了当时的情况:“是我媳妇接的微信电话,对方说审批过了,但是要追加物资,要我们帮忙订50件矿泉水、50件牛肉罐头。”
从陶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看,对方要求他提供50件农夫山泉550毫升*24瓶,单价48元/件;50件M9牌牛肉罐头200克*24罐,单价720/件,还表示:“两件物资最晚是明天晚上11点取晚餐的时候,晚餐和物资要拉到基地。”
一听要买牛肉罐头,陶先生就犯了嘀咕,甚至还还老婆发生了争执:“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我在网上看过这种牛肉罐头骗局。不过我媳妇不相信是骗子,她还跟我扳(重庆话,意思是争执)。我就在百度上搜了下,搜出这个骗局给她看,看了之后她才有点相信了。”
5月8日中午,陶先生再次联系了对方询问结算事宜:“我问他买牛肉罐头是你把钱给我,还是后面结算;他让我先垫钱把牛肉罐头买了,他那边要审批,下午4点才来把餐费和牛肉罐头的钱算给我。他还发了一个微信号给我,说是经销商,因为之前乱说话被他拉黑了,还不断催促我去联系购买牛肉罐头。”
陶先生立马反应过来,他直接反问对方“是哪个武警支队的?你们的单位在哪儿?”对方对此问题支支吾吾,仅表示“能不能做这个单,不能做就算了”,陶先生果断中止了交易。
事后,陶先生回头看了对方的朋友圈,发现什么都是空白。对于骗子的行为,他有点后怕:“如果对方只是要代买矿泉水,我就不会怀疑他,2400元我可能就出了。这个骗局肯定不止骗我一个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 class="pgc-img">>骗子要求到指定商家购买牛肉罐头
记者调查
低劣骗术为何频频得手?
重庆有商家被骗了5.3万
就陶先生遇到的诈骗套路,上游新闻记者在网上进行了搜索,发现多地都发生了类似案件: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开餐饮店的赵女士,曾在今年4月10日,被忽悠到指定商家购买“M9牌牛肉罐头”,结果被骗88500元;今年3月13日,湖北省十堰市开餐饮店的老杨被同样的套路骗了30000元;去年10月29日,江苏省常州市开餐饮店的陆女士被同样套路骗了29000元。
5月11日下午,南岸区反诈中心的付警官告诉记者:“从4月底到5月初,我们辖区接到了多起餐饮店家的举报,反映有人试图用这种方式骗人。大部分餐饮店都没上当,可有少数餐饮店中招,其中最惨的受害者被骗了5.3万元,所以我们近期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反诈预警。”
据付警官介绍:今年4月底,在茶园新区从事餐饮服务的谭女士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武警干事”,需要给野外集训的队伍订120盒盒饭。对方接下来的话术与陶先生遭遇的骗局如出一辙,都是要求餐饮老板先垫资购买牛肉罐头。支付了2次共计5.3万元货款后,“买家”失联、“供应商”关机,谭女士这才发现上当,到茶园派出所报警。
付警官总结了这几起诈骗案后,提出了两个关键点:“第一、不法分子会冒充大家信任的单位组织,通过大家对这些单位采购模式不熟悉施展套路;第二、对方会以大量餐食订单作为敲门砖,骗取受害者信任,随后追加帐篷、罐头等物资订单,诱骗受害者转款。”
值得一提的是,这伙骗子也会冒充大型公司,今年4月13日,北碚区就有多家火锅店收到了骗子订餐信息,最后要求到指定商家购买红酒,幸亏被商家识破没人上当。
如何防范这种诈骗手段?付警官表示:“正规单位不会通过电话私下联系个体商户,更不会要求群众垫资代买指定物资。对方如果声称是大公司,也应该在交易前核对对方身份,同时要求支付订金。最后也是最关键一点,所有在交易之前,要求你主动转款支付某笔巨额费用的,一般都是诈骗。”
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文 受访者供图
源:北京青年报
揭露餐厅后厨乱象不能光靠记者“卧底”
李英锋
今年6月底开始,媒体记者先后“卧底”进入北京两家由胖哥俩直接管理的合营门店,揭露出“食材新鲜”背后的种种乱象。昨天,本市两家网红餐厅“胖哥俩肉蟹煲”被媒体曝光存在使用“隔夜死蟹”当现杀活蟹卖,土豆腐烂、发馊后继续用等问题。当天上午,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和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对两家问题餐厅进行现场检查。目前,被媒体曝光的“胖哥俩肉蟹煲”北京凯德MALL大峡谷店和合生汇店均已停业整顿并被立案调查。
“胖哥俩肉蟹煲”是一家知名连锁餐厅,把“食材新鲜”作为第一卖点,近几年被很多人追捧为“美食打卡地”。谁能想到,这样一家以“食材新鲜”为第一卖点,把“食材都是当天加工,保证新鲜和口感”挂在嘴边的知名连锁餐厅,竟然把大量不新鲜甚至腐败变质的食材当做新鲜食材卖,既是对其主打的“新鲜牌”的讽刺,也践踏了诚信底线和法律底线,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餐厅后厨里这种见不得人的肮脏“秘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隐患,是企业搬起的一块随时会落地砸脚的石头。目前,监管部门已根据媒体曝光的事实,对涉事餐厅采取执法行动,餐厅的违法事实被查清后,后续必将受到严肃问责,付出法律代价,遭受商业信誉等方方面面的损失。
这起事件中,餐厅后厨“秘密”的揭露路径值得关注和反思。近年来,已有不少记者通过应聘打工的方法“潜伏”到餐饮后厨,调查揭露了一些餐饮后厨暗藏的环境脏乱差、操作不规范、使用过期变质食材等问题,其中不乏网红餐厅。记者卧底调查颇有成效,可谓“一查一个准”,但媒体毕竟不是主要的监督责任主体,揭露餐饮后厨乱象,不能光靠记者卧底调查,市场监管部门等监管主力军应该承担更多责任,拿出更多有效行动,释放更多监督正能量。
记者卧底调查的成效也说明,在不少餐饮经营单位的后厨,“以不新鲜食材冒充新鲜食材”欺骗消费者等操作套路已经成了“熟悉的配方”,俨然已经成了惯例。对此,监管部门须重点关注,通过健全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予以遏制规范。
“明厨亮灶”已经成了餐饮经营单位的一项“规定动作”,但被记者卧底调查发现的餐厅后厨种种乱象说明,“明厨亮灶”还存在着死角死面,还存在着功能性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有效制约餐饮经营者的侵权行为。在这方面,监管需作出应对。应保证餐饮经营单位“明厨亮灶率”达到百分之百,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并对“明厨亮灶”的标准进行升级,确保后厨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份食材、每一个人员以及后厨操作的每一个流程都能呈现透明状态,都能通过监控视频或窗口清晰地呈现给消费者,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监管部门也可从一些规模较大的餐厅抓起,对接“明厨亮灶”系统,对后厨进行网络监控,并建立餐饮单位明厨亮灶视频信息保存制度,把视频信息纳入抽查范围。这样,就可以有效压缩餐饮经营单位后厨的违法侵权空间。
同时,监管部门还有必要以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加强对餐饮后厨的监管,通过举报奖励等措施积极鼓励引导餐饮员工举报问题,重视并认真处置消费者的投诉举报,以投诉举报为线索,打开监管的突破口。餐饮后厨的违法侵权问题虽具有隐蔽性,但只要监管发力,后厨的乱象就一定能得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