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时间
武汉首家茶颜悦色
被网友怀疑雇人排队做营
茶颜悦色赶忙回应
假的,已报警
最近
上海人民广场地区有一家奶茶店
门口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次
这家名叫“茶芝兰”的奶茶店
被人揪住了“小辫子”
招聘兼职100人
“只排队、不下单”
今年11月下旬开始
各大兼职群活跃着一则招聘信息
“奶茶排队群演暖场”
要求每天从11点30分至19点
需要100人排队买奶茶
记者联系上兼职群领队,按他的要求在11月20日下午,前往人民广场地铁站1号口集中。
记者一路来到了人民广场香港名店街内的地下美食城。经过57分钟的等待后,领队终于在群中通知记者和另一位兼职者可以去“排队买奶茶”了,要排队的是一家叫“茶芝兰”奶茶店。
但记者发现,这家店似乎尚未做好开业迎宾的准备。菜单上琳琅满目,但许多茶饮都处于无法制作的状态。
在购买一杯“琥珀黄茶”后,领队要求记者,在旁边的休息区坐满10分钟后再返回美食广场中。
兼职者轮流被安排去排队购买奶茶
微信群中,每隔约15分钟,就有2个人被叫出去买奶茶。然而,这样稀稀疏疏的人流,明显达不到“网红店”客满盈门的效果。正当记者对商家雇人排队的用意感到疑惑时,领队突然在群中发出通知“所有人过来集合”。
在领队的安排下,29名兼职者在“茶芝兰”门店前排起了长队。微信群中,领队反复叮咛“现在只排队,不下单”。
29名兼职者在“茶芝兰”门店前排起长队
兼职暖场21天
雇佣者每天最少支付群演5000元
显然29人一起排队,是“群演”们当天最重要的一场“戏”,在持续摆拍了近30分钟后,领队给兼职者们拍了一张集体照并“报销”了兼职者的奶茶钱然后通过微信群发放了当日“工资”每人40元。
自11月20日记者加群起,截至12月11日,记者在兼职群中看到,时间、地点、人数要求近乎完全一样的人民广场附近“奶茶排队群演暖场”兼职,持续了至少21天,每天分为上下午两场。
如果这些兼职都是为了排队服务,以每天实际到场60人计算,在不考虑领队抽成的前提下,雇佣者每天至少要为“群演”花费5千元左右。
商家花钱雇人
原来是为了吸引加盟商
而与其他“网红”店不同
经过一番探究
记者发现商家这么做
竟是为了吸引加盟商
记者拨打了该奶茶店的加盟热线。很快,一名自称“娜娜”的“项目负责人”联系了记者。
娜娜说,奶茶店的确正在招商,如今在上海市范围“下放”了7个“城市合伙人”名额,每个名额原价是25万元。如果记者能“抢”在前期付款,会获得一个5万块钱补贴,补贴完之后的价格,就是20万元加1万元保证金。
对于门店的经营状况,娜娜说,人民广场店一天的营业数据都在13000到15000元;张江店每天的营业数据8000元至12000元。
为了让记者放心投资
娜娜还给发了
两段人民广场店的视频
视频中的画面分外眼熟
“茶芝兰”负责招商的“娜娜”发来的排队视频
这不正是记者
曾暗访排队的那家门店吗
为了进一步确认实际经营情况,记者向娜娜提出,能否到这3家门店转一转。
没想到,前面还声称所有门店日营业数据在1万元左右的娜娜迅速改口了。她强烈建议,去人民广场店转转就可以了,“另外两家店现在还没有筹备完善,暂时还看不出来啥,没有正式运营”。
得知记者想要加盟该奶茶店
附近的商家均连声阻止
11月24日,记者避开“暖场”时间,再次探访了香港名店街内的“茶芝兰”店。结果,记者发现,店面依然空空荡荡,店内能够提供的依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奶茶饮品,菜单上的大部分饮品,都无法制作。
附近一家奶茶店的老板表示,该奶茶店一天不可能有上万元的营业额。
而另一家经营服装生意的商家告诉记者,商场周一到周五都没什么人流,周六、周日人多一些。他们每天都会突然那么多人出来排队,有的人一天还会看到好几次,比较离谱。
网友评论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913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新茶饮集体再降价!
今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了。
纵观最近的新茶饮品牌动作,一个非常明显的新品战略是:大家都在强调保证品质的基础上“低价、低价、再低价”。
昨天,古茗发布“50万张免单券”,并宣布“小程序天天9.9元畅饮”活动,表示要让健康原叶鲜奶茶进入9.9元时代;5月底,古茗也在部分地区推出为期三个月的柠檬水折扣活动,原价10元的柠檬水折扣价到手4元。
书亦烧仙草也从4月开始在部门门店陆续调整价格策略,到今年5月,书亦烧仙草更新新菜单,推出了多款售价在10元左右的新品,比如目前主推的多肉杨梅、杨梅白月光等都定价9.9元。相较旧菜单,产品均价下调了3-6元左右。
而这种“低价局面”,叠加上品牌自己推出的折扣活动以及团购平台的优惠补贴,更为壮观。
今年五一假期,喜茶开启12周年限时活动,原价8元的招牌单品“纯绿妍茶后”折扣价后4元一杯。尽管如今看来新的“4元茶饮时代”已经降临,但要知道的是,在2020年喜茶的客单价能够达到52-56元。
哪怕是以“平价如雪王”,在团购平台上价格也在更进一步的下探。比如原本就定价4元的柠檬水,有网友叠加平台优惠券后,最低可达到0.01元。
40块钱的咖啡,现在9.9全场挑了;40块钱的奶茶,现在也只要4块钱了。
天价奶茶开始消失
10块钱成了“茶饮生死线”
“当年在北京想喝一杯喜茶,还得在寒风中遍地找黄牛,溢价买。谁能想到现在4块钱就能喝到了……”
从2020年的40元甚至50元,到今年下探到4元甚至0.68元……“天价奶茶”的时代,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似乎都已经彻底翻篇了。蜜雪冰城、古茗也曾在招股书中判断,平价茶饮未来增速将快于中价、高价茶饮。
根据华安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3年,新茶饮品牌10元以下消费占比从7%上升至30%,20元以上占比则从33%下跌至4%。
在不同点单平台上,几乎每个茶饮品牌都有“个位数单品”。10块钱,仿佛已经成了茶饮们的“生死线”。
一位微博网友在#奶茶重回10元时代#的话题下表示,“3年前,早上先来一杯将近40块钱的星巴克是我和同事们心照不宣的默契。但现在,大家都默契的选择了奈雪的9块9咖啡+面包早餐……”
相关话题下的投票数据中,对于“你能接受多少钱一杯的奶茶”,超过50%的消费者都选择了“10元以下”;超过45%的消费者则选择了“10元-20元”;只有不到5%的消费者可以接受“20元以上”的奶茶。
但也不止于10元这个价格带,新茶饮们还在努力向下“降价”。
降价,也不是“万能解药”
打价格战,拉低产品价位,已经很自然地成为餐饮人面对消费新趋势、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最短平快也最手到擒来的方法。
但降价是有代价的。
目前看来,降价是茶饮乃至大部分餐饮品牌们最容易找到的一条出路,但凡是容易的、快速出结果的事情都意味着“代价也会更高”。
从消费层面来看,消费者的心思没有那么好猜。降价不一定能够赢得消费者们的好感,反而可能会加速原有客群的“脱粉”。
当前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追求“低价”但也同样追求“品质”。对于新茶饮们的集体降价,有很多消费者的表态是:“贵的时候喝不起,便宜的时候不敢喝。”“高质平价,商家敢说,我都不敢信。”
另一部分原本是品牌忠粉的消费者也大多觉得自己被“背刺”了。“现在能降价降得这么多,难道不是因为过去的产品溢价太高吗?想想就心痛。”
而长时间的价格战,也会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价格锚点产生影响,当市场长期以价格战、低价为导向时,难免让大众产生“奶茶就是只值这个价”的心理预期。
从品牌层面来看,降价对品牌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一次降价容易,但要再想涨价可就难上加难了。
降价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品牌将全面推翻过往的市场定位及目标客群。“品牌定位的价格因素需要考虑,不能降价的太明显,但又要保证品牌价格有竞争力,用各种优惠活动、团购、套餐等等手段,其实也是餐饮品牌们的无奈。”
再回到市场层面上,降价其实是头部品牌们的游戏战场,一不留心你我就都成了“炮灰”。
说白了,降价考验的是餐饮品牌的成本议价能力,一味的压低定价到底还能不能赚钱?还能赚多少?是每个餐饮品牌的价格命题。
如果在成本无法压缩的情况下仍坚持“低价策略”,很有可能就会对品牌自身及加盟门店的利润和正常运转造成影响。比如书亦烧仙草今年调整的降价策略,就引发不少加盟商抗议,“产品价格降低了,但是进货价、物料成本都没变。现在的价格堂食勉强能赚钱,外卖恐怕都要亏本的。”
对于竞争充分饱和,格局已经难以撼动的新茶饮市场,虽然降价能够在短期内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激情,但很难说从根本上解决茶饮品牌和茶饮赛道的深层焦虑。
对于新茶饮们来说,降价并非万全之策,但无奈的是,降价的确也是当下提升客流与营收最直接、最明显的选择之一了。
内忧、外患
新茶饮还在急寻新出路
最卷的新茶饮赛道,如今除了要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要时刻警惕同行的袭击,还更要直面咖啡、快餐、正餐品牌们的“跨界炸弹”。
库迪咖啡的茶饮副牌茶猫,刚在福建宁德开业时,菜单上的全系产品标价8.8元/杯,叠加第二杯半价的优惠活动,单杯价格最低能达到6.6元;海底捞、西贝等子品牌门店内自售的茶饮也同样低至10元以下……
根据此前壹览商业截至今年3月份的数据来看,26家知名新茶饮品牌当时现存门店数量约为11.5万家,但到4月结束时门店数量却为11.1万家,门店数量净减4000+。也就是说,大量新茶饮品牌在今年3-4月的情况是:开店速度已经跟不上闭店速度了。
能看到的是,在一轮一轮“价格战”后,一些茶饮品牌也开始尝试重新涨价。接下来,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消费环境也会愈发苛刻,新茶饮们在寻找自己的逃生出路上,正在努力。
前,全国首个“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其进行综合分级。试点实施近两个月,消费市场有什么变化?
走进上海街头“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的一家奶茶店,介绍台卡、门店菜单上每一款饮料旁都多了一个分级标识:ABCD四个等级,健康程度依次递减,让日趋注重健康饮食的消费者一目了然。
消费者:出了营养分级标识,确实是行业的一个引领,希望之后所有的品牌或者同行业都能这么做。
在这家试点奶茶店,有将近七成的顾客会选择AB等级的饮品。“营养选择”标识不仅让消费者喝得明白,也让商家更加直观感受到健康饮食消费趋势的变化。
继首批4家企业参与“营养选择”试点项目后,5月13日,上海市公布了第二批10家“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单位。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 王庆:消费者依靠这个标准,在消费奶茶的时候,就有据可循,可以对标来找产品。这样鼓励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转自:央视财经
来源: 西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