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网重庆8月21日电(刘恩黎 李海岚 谭凤梅)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开启一场短暂的旅行,纵享视听盛宴、游览异地风光,成为当前不少年轻人的放松方式。
“看一场演唱会就相当于给自己充了一次电,能带给我别的东西提供不了的情绪价值。这种幸福感并不只存在于观看演出的那3个小时,从抢到票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开心到想要飞起。”今年看过多场演唱会并跟随自己喜欢的歌手去到4个城市的李女士表示。
去年以来,随着全国各类演出全面复苏,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演出+旅游”这种新兴文旅风尚背后,是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的体现。
上半年27.53万人为看演出奔赴重庆
相较于早些年的狂热打卡追星,如今年轻歌迷们愈发追求情怀,他们将观演作为疲惫生活的精神支撑。在自己的支付能力范围内,购买一张入场券,乘上列车通往一座新城市,和三五好友相会,希望在演出中寻找到情感共鸣。
薛之谦2024年重庆站巡回演出开演前,不少歌迷们在摊贩摆点处花钱化一个主题应援妆,拿上购买的歌手周边、应援横幅,检票后有序进入现场,薛之谦则一一献唱他的代表作歌曲,受到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张杰重庆站演出时的万人大合唱《这就是爱》,更是嗨爆全场。
五彩的灯光之下,歌迷沉浸于喜爱的歌声之中,当白炽灯照亮,人群有序疏散时,这场奔赴并没有结束。
据了解,每场演出结束后,歌迷们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选择在周边小摊购买小吃饮料、体验火锅等重庆美食,或是漫步于山城的大街小巷,体验不一样的城市风情。一位歌迷动情地表示,“旅游也是看演出的一部分,整个城市的风土人情都是这场演出送我的礼物。”
重庆文旅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观演人数47.28万人次,票房收入约4.06亿元;场内观众人数47.3万人,吸引市外游客27.53万人。下半年还将有李宗盛、周华健、林俊杰等歌手的巡回演出陆续展开。
观演需求多样 演艺市场亮点纷呈
如今,随着观演需求的多样化,演艺事业百花齐放。除演唱会之外,舞剧、话剧、相声、小品等表演也得到长足发展。在重庆,《重庆·1949》《红岩红》等极具当地特色的优秀演艺作品也成为年轻人力捧的对象。
70分钟演出时间内,巧妙设计的360度旋转观众席,将观众带到不同场景,走街串巷、翻江趟河,恍若置身于1949年的重庆。观众与戏中人物一起,沉浸式体验时代的惊涛骇浪。追赶在眼前展开,枪声在耳边响起,观众甚至看得见“革命者”脸上流淌的鲜血……
“来重庆旅游,看一场《重庆·1949》绝对不虚此行,它能让你深刻地了解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和历史底蕴。”一位观看过该表演的江西游客表示。
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加大对演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优秀演艺作品的创作、演出和推广;鼓励演艺机构与科技融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演艺体验,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观众在观看演出的同时获得更加丰富和独特的感受。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5家重庆市演艺新空间。运营主体涵盖了市级国有专业文艺院团、区县文旅单位及民营文旅企业,有脱口秀、相声、小品、话剧、儿童剧、杂技秀等多种演出形式,其中沉浸式主题剧《红岩红》、杂技秀《极限快乐2》、扯馆儿喜剧专场等演出深受观众喜爱。”重庆市文旅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话剧院院长张剑介绍说,“就重庆市话剧院常态化演出而言,从我们抗建堂经典话剧的驻场演出+博物馆参观,到拾楼戏剧空间小剧场话剧、儿童剧的常态化演出,观众整体偏年轻化,由于专业程度高,观众无论是对剧目,演员还是整体观剧环境,都呈现出非常高的满意度,让我们认为这个事业大有可为。”
“而小剧场、环境戏剧、沉浸式、LIVEHOUSE等新兴演艺业态的兴起,将各种小众消费做到极致。从全国来看,有代表性的包括上海大世界、亚洲大厦的小剧场集群,以上海《不眠之夜》、武汉知音号为代表的沉浸式戏剧,还有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遍布各地的LIVEHOUSE演艺空间等等,满足各种小众群体的消费需求,单场参与人数虽然不及演唱会及剧场,但需求旺盛,体验性好,受到各类年轻群体的热捧,有些也是一票难求。” 张剑表示。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专业剧场、小剧场以及新空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2.21%。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小而美”的live house,欣赏表演,放松心情。美团数据表明,6月以来,Live house和清吧订单量同比增长三成。
“演艺经济”活力足、潜力大
可以看见的是,演艺市场的大放光彩、跨城观演的日渐风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动力,有效带动了文旅、交通、食宿等联动消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重庆,今年上半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吸引近50万人参与,拉动消费超过16亿元。
为进一步释放活力,除了演艺公司必要的审批流程外,政府部门正竭力以简单畅通的管理服务推动演出的发展。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共审批营业性演出5.15万场次,同比增长34.5%,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76场次,同比增长245.5%;共举办营业性演出1.4万场次,同比增长77.7%,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28场次,同比增长180%。
放眼全国,演艺市场也展现出更为强劲的活力。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25.17万场,同比增长30.19%,观众人数791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7.10%;大型演出市场上半年呈持续上升态势,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同比增长134.73%,观演人数同比增长63.35%;票房收入190.16亿元,同比增长13.24%。天眼查数据显示,现存“演出”相关企业105万余家,2024年1-7月,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8万家。
在广东,当地文旅部结合节庆、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分片区开展路演。通过“岭南文脉 薪火相传”等活动,展演《神游九州》《钗冠承艺》《铜铃悠歌》等节目,呈现华南地域风情,给观众带来全新视听体验。在山东,“星光秀场”专场演出柳琴戏、红色经典京剧等多样表演,吸引着一大批外地游客的前往。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观众和游客也不满足于单纯的走走看看,而是由参观到欣赏,由单纯的入眼到入心,旅游演艺就应运而生,通过演艺的形式让文化更加入脑入心,一方面增强了旅游消费的品质,提升了文化的厚重度,加上通过一些科技的应用,增强了体验感。这里多一些大型实景演出,也有小型的实景,不一而足,但确实是一个大的趋势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张剑表示。
“演艺经济在重庆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文旅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精彩的演艺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促进了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重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独特的演艺作品也让重庆的文化形象深入人心,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演出也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
接下来重庆文旅部门将进一步深挖演艺市场潜力,除了继续加大力度引进优秀文艺产品以外,还将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做大、做强产业链,将演艺活动带来的巨大人流延伸到旅游景点、酒店、餐饮、购物等整条文化旅游消费链,探索“演出+”模式,充分释放演艺经济的溢出效应。
标题:上半年,南京日均上演三十余场各类文化演出(引题)
演艺经济如何激活一座城(主题)
新华日报记者 徐晋 陈雨薇 许雯斐
8月30日,周五晚,徐州某高校老师Wendy乘高铁抵达南京,下了高铁转地铁,她马不停蹄地赶往紫峰大厦的剧魅空间剧场。这是她第3次来追南京原创音乐剧《命运之上》,并且,她还要一连看上两场。“每一场卡司(演员阵容)不同,观演感受自然不同,今天来就是为了我最喜欢的卡司舒杨。”
2023年演出市场“井喷式”增长后,今年南京演出市场的热度仍居高不下。演出现场规范有序、大中型演出场馆集中等优势,吸引众多大型演出项目落户南京。售票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南京全市各类演出场次达5522场、同比增长20.6%,占江苏全省37.3%;接待观众59.8万人次、同比增长27.5%;票房总收入达5.35亿元。按此计算,上半年,南京日均上演30余场各类文化演出。
更有场馆运营者告诉记者,今年,一些重磅明星的演唱会吸引了国际观众来宁,从上海等地“反向”追戏剧的观众比例也在提升。
中心城市的魅力谁能抵挡
8月5日晚,刘德华在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馆尾场演出开唱,从广州特地赶到现场的王诗静兴奋不已,当晚两个多小时的演唱会让她喊哑了嗓子,一首首经典老歌唤醒了她的青春记忆。
“原本计划演出前一天到,第二天看完演出离开。或许是我买了票,被‘大数据’捕捉,接连不断刷到南京的游玩好去处。干脆改签机票,提早来玩了两天。”王诗静笑言,原本一场演唱会“特种兵”之行变成了南京三日深度体验游,逛了夫子庙,探访了南京博物院,还去了中山陵,两三天下来,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吸引。
“中心城市的魅力谁能抵挡?”常州剧迷何小雨经常乘坐半个小时动车来南京看演出,不仅因为南京有她的朋友,更是因为南京的戏剧种类丰富、票价合理,有她永远抢不到票的《红楼梦》舞剧,也有让人笑得前仰后合的开心麻花话剧。
吃饭、喝下午茶、看演出……这类消费需求统归于“吃喝玩乐”,如果某个商圈有能耐将此类业态集聚,它就能更长时间留住消费者的心。
何小雨举例:“就拿我上次看的开心麻花话剧来说,它在新街口附近的紫金大剧院上演。那天我在新街口待一整天,和朋友逛逛街吃吃饭,晚上再散步到剧院看剧。”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足够多的好剧院,也不是每个好剧院都有极佳的地理位置,而南京的大部分大型演艺场馆都有公共交通易抵达、周边业态齐全的特点。
南京常住人口近千万,在校大学生超百万人,南京都市圈消费市场辐射总人口约3700万人。再加上交通便利、文旅资源丰富、商业发达,南京的消费市场向来是全国的翘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8万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中心城市得天独厚的魅力,引得“群星闪耀”,让南京成为不少歌迷、剧迷的追星目的地。就拿演唱会来说,今年上半年,赵雷、张惠妹、徐佳莹、张信哲、黄丽玲、许嵩等歌手陆续在宁开唱;仅8月份,就有刘德华、张韶涵、周深、周华健、王源等一众歌手在南京举办演唱会;接下来,还有周杰伦、苏打绿、张碧晨、凤凰传奇等歌手或乐队组合在南京轮番亮相。
再看各地,为了抢下演唱会市场这股“泼天的富贵”,各大城市好一番“卷”:无人机列阵欢迎歌迷、交通上保驾护航、为持票观众赠送当地景区门票或特产大礼包、主动牵头当地餐饮住宿商家和大型商场提供消费优惠……
“南京主打一个真诚,很多保障和服务都是默默做的。”8月2日和3日,从成都来的张羽翔一连看了两位偶像的演唱会,一位是刘德华,另一位是张韶涵。
“刘德华的放票日期更早,我先抢了8月2日首场的门票,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张韶涵官宣8月3日在南京开唱,两位艺人都是我的偶像,也没想到都能抢票成功。”张羽翔告诉记者,当天同一时段,刘德华和张韶涵分别在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青奥体育公园和位于建邺区的南京奥体中心开唱。他去过不少城市看演唱会,但像南京这样一天能保障两场大型演唱会的城市实属不多。
两场演出,张羽翔从进场检票到演出结束离场乘坐地铁去酒店,一路畅通无阻。尤其在演唱会结束乘坐地铁时,为了分散客流,奥体中心旁地铁奥体东站的闸机直接敞开,第二天根据支付宝出站扫码记录完成补票。“太方便了,这种人性化操作,在我看演唱会的经历中第一次遇到。”
从观众出行看,南京交通便利,无论是高铁还是航班,地铁接驳,“说走就走”毫无压力;从组织保障上看,南京举办过以青奥会为代表的国际顶级赛事,公安、应急、卫健等部门保障经验充足,从观众引导、分流、入场,到场内场外巡查,相关部门悉心守护每个环节。
“用脚投票”的还有各类演出机构、企业。据统计,南京已吸引243家演出机构落户,目前累计拥有各类演出经纪公司384家,演出团体85个,演出场所经营单位40家。
在这里观演到底有多过瘾
一踏进剧场,沉浸式戏剧的魅力扑面而来。《命运之上》的剧场与一般的剧院大不相同,剧场布景是一间酒吧,演员在中间演出,一部分观众坐在酒吧的高脚凳上,似乎也是这场演出的参与者。而另一部分观众坐在高高的阶梯座位上,俯瞰着这场关于命运选择的故事。
“8月14日晚上的那场演出,我买了‘互动座’,舒杨饰演的角色还起开一瓶可乐请我喝。”Wendy说,可以提前在演出评论里看演出repo(反馈),沉浸式戏剧的演员在表演时会以角色的身份和观众对话、微笑、眼神接触,如果座位靠前,甚至能看到他鼻尖冒出的汗珠。
有知情人士介绍,早在2020年,《命运之上》(原名《应许之地》)就是南京青年戏剧节的展演剧目。经过4年打磨,今年8月4日,以该剧目演出为主的剧魅空间剧场在紫峰大厦开业,8月份就演了13场。剧方从上海邀请舒杨、年蔓婷等有粉丝基础的音乐剧演员来到南京表演。演出现场,有不少粉丝怀抱鲜花和礼物,从上海、浙江等地赶来。
《命运之上》将于9月在上海开演,剧目会在上海演艺地标亚洲大厦展现南京原创音乐剧的水准。
“不仅是演出多、水准高,南京看剧还非常有性价比。”Wendy说,打开各个售票平台就能看到,南京文旅对优秀剧目都有补贴,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直减”。
南京是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从2017年开始,南京每年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以“直接补贴、积分奖励”的方式,对遴选出的优秀演出剧目实施补贴,比例最高可达每张票价的50%。这一政策无疑就是让市场说话,票房为大。
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大横开”演唱会舞台,是吸引众多歌迷的“制胜法宝”。“周深演唱会南京场的横开舞台有多大多宽呢?大到光屏幕就超百米。”8月11日,周深演唱会南京场结束,粉丝在社交平台上如是感慨,就连巴黎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黄雅琼也被吸引到场。
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是2005年全国十运会、2013年南京亚青会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主会场,设计座位数大约为6.3万座,足以满足大型体育赛事和演唱会的需要。
歌迷口中的“横开”舞台,就是指舞台在演出场地从左至右横向打开,而一般的演唱会都是从上至下的纵向搭建。今年以来,在南京奥体体育场演出的歌手,无一例外都选择“横开”舞台设计。
更大的舞台背后有更多的视野盲区,也意味着会牺牲一定的门票收入。但对抢到南京场票的歌迷来说是份意外“惊喜”,观众距离舞台更近,视听效果更震撼,“南京演唱会赢麻了”的评价常会出现。
在歌迷眼中,大江对岸的南京青奥体育中心体育馆则是另一种体验。体育馆满座2.4万人的场馆,是亚洲最大的室内体育馆。
“选择室内体育馆的歌手,往往更在意演出效果。南京青奥从舞美设计到音响设备,演出效果堪称顶级。”演唱会“发烧友”张羽翔直言,刘德华演唱会上,超棒的音乐体验引得歌迷频频大合唱。
在95后张羽翔看来,这些都是他和朋友们追星看演唱会的乐趣所在。“从抢票成功的那一刻我就开始期待。”张羽翔把看演唱会当作一种解压方式,面对过度的工作压力、快速的生活节奏,演唱会让内心有了期盼。“从各类社交平台的反馈就能看出,很大程度上,观众的表现已经成为演唱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效果好就更能激发观众的热情。”
“罚站”的快乐,只有爱去Live House(音乐展演空间)的人能懂。8月16日晚,记者来到1701 Live House观演。演出前40分钟,场馆门口已排起了长队。
如果只是看过常规演出的人会非常不解,对号入座,干嘛排队。因为在LiveHouse中,观众通常需要站着观演,没有位置排序,进得早意味着可以站得更靠前。
3位穿着一模一样黑色T恤的年轻人就站在记者旁边,背着相同的帆布包,举着支持歌手的应援带,在歌曲高潮时会摇晃着身体大声跟唱。
“这是歌手的应援套装,衣服、布袋,还有纪念品,一共不过百元。站着就是为了嗨啊,为了跟歌手、跟周边朋友们互动。”当中的男孩向记者介绍,这家Live House有两间演出场馆,一楼配有一个MART,销售以乐队或歌手为IP的周边商品,还有一个BAR,几乎每天都有演出。“南京的Live House已经是next level了,真过瘾!”
除了动辄几百上千元的演出,南京还有很多价格友好的小型演艺产品,比如脱口秀、魔术、即兴喜剧等,它们集中在主城区的大厦、商场和时尚街区,人均消费几十元。
过去,年轻人约会时选择看电影、喝下午茶,现在,看演出成了他们新晋的一项日常消费支出。花不多的成本,换满分的情绪价值。未来,谁能更好迎合这种消费需求,谁就能抓住年轻人的心。
从业者呼唤南京的“亚洲大厦”
记者走进紫峰大厦观演时,只见大厦内已有3家规模相当的剧场,3家紧密相连。《命运之上》所在剧魅空间位于3楼,对面就是开心麻花剧场,开心麻花剧场楼下则是布洛幕小剧场。
“你从上海来的?太感谢了,欢迎你多提宝贵意见。”看着另一位演员与一位拉着行李箱的年轻女孩互动,卡司周艺聪自己也很兴奋,“南京戏剧的市场大,氛围好,观众鉴赏水平也高,给了我这样的年轻演员很多机会,我期待南京有自己的亚洲大厦!”
上海亚洲大厦,一栋老旧的写字楼内,常会看到一群拉着行李箱的年轻人进进出出。那栋大厦里藏着一二十个小剧场,疯狂的剧迷们会在两三天内刷上四五个剧。
老旧写字楼成为演艺新空间的背后,是上海于几年前提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目标后,密集出台演艺产业发展政策,其中一项就是支持开拓新型演艺空间。
南京是上海、北京之外的中国演出第三城。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剧场是南京逐鹿演艺经济的优势,但像上海打造“亚洲大厦”那般,推出城市演出地标,仍有潜力可挖。
文化资源、演艺资源丰富的南京,也在探路更多的演艺新空间。
距离演出还有两天,8月22日下午4点,陈尧对照着剧本,与几位演员一同打磨剧情角色,而他们演出的场地就是位于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秦状元府。
陈尧是一名编剧,团队排练的剧目名叫《金陵往事—秦府疑云篇》,是一部沉浸式演出剧目,故事场景就设置在秦状元府这座历史建筑。
想要进入《秦府疑云》观演,第一步就是换装。“女观众常常会自己穿着汉服或新中式服装前来,男观众一般会选择我们准备的大褂。”陈尧介绍。换装完毕的观众,在一个黑匣子小剧场里了解剧目梗概后,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角色,在随后的演出里,全程跟随角色观演,还要随机“接戏”。
8月24日下午,从苏州来宁旅游的一家三口,把《秦府疑云》作为了此行的重要一站。13岁的儿子在网上做了攻略,80后父母听孩子介绍剧后比孩子更加兴奋。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状元府里,来这么一场90分钟酣畅淋漓的大戏,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旅行的趣味也大大提升。
打开手机购票软件,搜索演出评价,9.0的高分展现着市场的认可度。暑假期间,演出一开票,很快就会一抢而空。
将戏剧“搬进”历史文化故居,这是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盘活存量空间的一次尝试。就以夫子庙景区为例,除秦状元府外,王导谢安纪念馆、科举博物馆等景点都在尝试将沉浸式演出植入景区。戏剧的加入,为游客构建起多感官、多维度的文化体验空间。
对于演艺行业从业者来说,没有稳定的收入几乎是最平常,也最值得担忧的事。“如果只搞音乐,乐队收入来源就只有演出酬劳。”南京失眠枕乐队贝斯手杨海佑说,但乐队投入成本不小——设备、排练场地、演出差旅费……最珍贵的是时间。
被誉为乐队出道摇篮的Live House,深受年轻人喜爱,成了杨海佑们实现音乐梦的新希望。
杨海佑就在乐队主唱陈鸿瑾主理的粉噪俱乐部演出,场馆不到3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不过两三百人。每次演出票价几十元,台下尽是年轻面孔。近两年,南京冒出的这类成本低、有人气的小场馆,给了年轻乐手和年轻乐迷“双向奔赴”的空间。
(文中观众均为化名)
这有一份南京观演Tips请查收——
看剧想抢到帅哥演员递可乐的好座位,一定要先看repo。
在1701 Live House听歌站到腿酸也不怕,在门口Bar点杯酒小酌一下。
看偶像狂奔“大横开”舞台,请认准南京奥体中心。
男生看《秦府疑云》,记得早点到现场换大褂,迟了只能穿旗袍。
演唱会结束别急着冲,地铁“不关门”。
欢迎全国粉丝补充……
来源:新华日报
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开启一场短暂的旅行,纵享视听盛宴、游览异地风光,成为当前不少年轻人的放松方式。
演唱会现场。新华网发
“看一场演唱会就相当于给自己充了一次电,能带给我别的东西提供不了的情绪价值。这种幸福感并不只存在于观看演出的那3个小时,从抢到票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开心到想要飞起。”今年看过多场演唱会并跟随自己喜欢的歌手去到4个城市的李女士表示。
去年以来,随着全国各类演出全面复苏,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演出+旅游”这种新兴文旅风尚背后,是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的体现。
上半年27.53万人为看演出奔赴重庆
相较于早些年的狂热打卡追星,如今年轻歌迷们愈发追求情怀,他们将观演作为疲惫生活的精神支撑。在自己的支付能力范围内,购买一张入场券,乘上列车通往一座新城市,和三五好友相会,希望在演出中寻找到情感共鸣。
薛之谦2024年重庆站巡回演出开演前,不少歌迷们在摊贩摆点处花钱化一个主题应援妆,拿上购买的歌手周边、应援横幅,检票后有序进入现场,薛之谦则一一献唱他的代表作歌曲,受到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张杰重庆站演出时的万人大合唱《这就是爱》,更是嗨爆全场。
五彩的灯光之下,歌迷沉浸于喜爱的歌声之中,当白炽灯照亮,人群有序疏散时,这场奔赴并没有结束。
据了解,每场演出结束后,歌迷们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选择在周边小摊购买小吃饮料、体验火锅等重庆美食,或是漫步于山城的大街小巷,体验不一样的城市风情。一位歌迷动情地表示,“旅游也是看演出的一部分,整个城市的风土人情都是这场演出送我的礼物。”
重庆文旅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观演人数47.28万人次,票房收入约4.06亿元;场内观众人数47.3万人,吸引市外游客27.53万人。下半年还将有李宗盛、周华健、林俊杰等歌手的巡回演出陆续展开。
观演需求多样 演艺市场亮点纷呈
如今,随着观演需求的多样化,演艺事业百花齐放。除演唱会之外,舞剧、话剧、相声、小品等表演也得到长足发展。在重庆,《重庆·1949》《红岩红》等极具当地特色的优秀演艺作品也成为年轻人力捧的对象。
70分钟演出时间内,巧妙设计的360度旋转观众席,将观众带到不同场景,走街串巷、翻江趟河,恍若置身于1949年的重庆。观众与戏中人物一起,沉浸式体验时代的惊涛骇浪。
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 1949》表演现场。新华网发
“来重庆旅游,看一场《重庆·1949》绝对不虚此行,它能让你深刻地了解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和历史底蕴。”一位观看过该表演的江西游客表示。
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加大对演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优秀演艺作品的创作、演出和推广;鼓励演艺机构与科技融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演艺体验,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观众在观看演出的同时获得更加丰富和独特的感受。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5家重庆市演艺新空间。运营主体涵盖了市级国有专业文艺院团、区县文旅单位及民营文旅企业,有脱口秀、相声、小品、话剧、儿童剧、杂技秀等多种演出形式,其中沉浸式主题剧《红岩红》、杂技秀《极限快乐2》、扯馆儿喜剧专场等演出深受观众喜爱。”重庆市文旅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话剧院院长张剑介绍说,“就重庆市话剧院常态化演出而言,从我们抗建堂经典话剧的驻场演出+博物馆参观,到拾楼戏剧空间小剧场话剧、儿童剧的常态化演出,观众整体偏年轻化,由于专业程度高,观众无论是对剧目,演员还是整体观剧环境,都呈现出非常高的满意度,让我们认为这个事业大有可为。”
“而小剧场、环境戏剧、沉浸式、LIVEHOUSE等新兴演艺业态的兴起,将各种小众消费做到极致。从全国来看,有代表性的包括上海大世界、亚洲大厦的小剧场集群,以上海《不眠之夜》、武汉知音号为代表的沉浸式戏剧,还有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遍布各地的LIVEHOUSE演艺空间等等,满足各种小众群体的消费需求,单场参与人数虽然不及演唱会及剧场,但需求旺盛,体验性好,受到各类年轻群体的热捧,有些也是一票难求。” 张剑表示。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专业剧场、小剧场以及新空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2.21%。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小而美”的live house,欣赏表演,放松心情。美团数据表明,6月以来,Live house和清吧订单量同比增长三成。
“演艺经济”活力足、潜力大
可以看见的是,演艺市场的大放光彩、跨城观演的日渐风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动力,有效带动了文旅、交通、食宿等联动消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重庆,今年上半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吸引近50万人参与,拉动消费超过16亿元。
为进一步释放活力,除了演艺公司必要的审批流程外,政府部门正竭力以简单畅通的管理服务推动演出的发展。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共审批营业性演出5.15万场次,同比增长34.5%,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76场次,同比增长245.5%;共举办营业性演出1.4万场次,同比增长77.7%,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28场次,同比增长180%。
放眼全国,演艺市场也展现出更为强劲的活力。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25.17万场,同比增长30.19%,观众人数791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7.10%;大型演出市场上半年呈持续上升态势,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同比增长134.73%,观演人数同比增长63.35%;票房收入190.16亿元,同比增长13.24%。天眼查数据显示,现存“演出”相关企业105万余家,2024年1-7月,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8万家。
在广东,当地文旅部结合节庆、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分片区开展路演。通过“岭南文脉 薪火相传”等活动,展演《神游九州》《钗冠承艺》《铜铃悠歌》等节目,呈现华南地域风情,给观众带来全新视听体验。在山东,“星光秀场”专场演出柳琴戏、红色经典京剧等多样表演,吸引着一大批外地游客的前往。
广东粤剧表演。新华网发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观众和游客也不满足于单纯的走走看看,而是由参观到欣赏,由单纯的入眼到入心,旅游演艺就应运而生,通过演艺的形式让文化更加入脑入心,一方面增强了旅游消费的品质,提升了文化的厚重度,加上通过一些科技的应用,增强了体验感。这里多一些大型实景演出,也有小型的实景,不一而足,但确实是一个大的趋势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张剑表示。
“演艺经济在重庆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文旅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精彩的演艺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促进了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重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独特的演艺作品也让重庆的文化形象深入人心,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演出也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
接下来重庆文旅部门将进一步深挖演艺市场潜力,除了继续加大力度引进优秀文艺产品以外,还将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做大、做强产业链,将演艺活动带来的巨大人流延伸到旅游景点、酒店、餐饮、购物等整条文化旅游消费链,探索“演出+”模式,充分释放演艺经济的溢出效应。(刘恩黎 李海岚 谭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