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里也存了点钱,想试着转型再开一家别的店面,后来考察了一圈,发现大家日子过得都很艰难。朋友也劝我,别想着折腾了,现在这经济条件下开店不赔钱就不错了。
于是,我转头又开了一家地摊烤肉……”
——某地摊烤肉老板自述
总第 3231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王盼 杨柠睿 | 文
这个夏天,地摊烤肉实火
引得不少日韩烤肉都转型了!
有一种说法是:烤肉是疫情后恢复最快的赛道。
最近,内参君所在北京朝阳地区,陆续出现了不少“地摊烤肉”,也有一种说法叫“地桌烤肉”。
马路牙子地桌烤肉、三姐地桌烤肉、齐齐哈尔绝对牛地桌烤肉、永安里地摊烤肉……当然,也有一些烤肉店,名字起得很时尚小清新、国际范,然而走进去一看才知道也是地摊烤肉。
接地气的名字、豪放粗犷的氛围、极具东北气息。小摊一支、板凳一摆,喧嚣的夜晚配上复古风场景,烤肉还未端上桌,那种烟火氛围已经先把人裹了起来。
这种发源于齐齐哈尔的地摊烤肉,今年格外流行。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烤肉的相关企业数量约为11.8万家,其中2017年至2021年,新增注册烤肉相关企业超8.3万家,近五年整体呈持续上升状态。从区域分布来看,排行前三的分别是新疆、辽宁、黑龙江。
而在这其中,包含地桌烤肉、地摊烤肉的企业,2021年增速为45.61%,呈快速增长状态。
和不同的地摊烤肉经营老板聊了聊,我们捕捉到了一些重要信息:
1、不仅是地摊/地桌这样直白的表达,甚至衍生出“叙利亚战损风、赤贫风、破店风”等多种类似风格的餐厅。比如有一个连锁品牌叫“破店”,目前全国已开70多家,店内是水泥墙+小矮凳,吉他手挨个桌子唱歌,足够破烂才足够豪放。
2、在激烈的竞争和内卷之下,不少原本做日韩烤肉的品牌,纷纷“转头”做起了地摊烤肉。更准确的说法是,“相中”了和烤肉匹配的市井气息,比如赫赫有名的韩式烤肉品牌“火炉火”,近日改名为“鳗排脏大排档”,引得无数网红前来打卡。
探店地桌烤肉
看似便宜,实则“刺客”
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地桌烤肉,内参君发现了不少“优惠套餐”,比如2人餐99.9元、4人餐198元……让人不禁感慨,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烤肉的价格真的这么接地气吗?
为了深度了解地桌烤肉,内参君特意探访了两家烤肉店:
一是网络上呼声很高、全国连锁的“破店”。
名为“破店”,乍一看确实挺“破烂”:上下两层,首先是满屋子悬挂的“破”字,其次是水泥风的灰色墙面,以及搪瓷印花的复古大盆。这样的风格被网友称为“叙利亚复古风”,至于亮点在于叙利亚还是复古,大概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
菜品以烧烤为主,搭配东北老式麻辣烫、凉菜、几款网红茶饮。一面墙的酒柜让人分分钟有种“放肆喝”的嗨感。
此外,店内还有驻场。和胡桃里那种单独的舞台不同,破店的驻场拿着吉他和麦克风四处“游走”,在陌生的桌与桌之间串场,并时不时带动互动氛围。这样的“社牛”餐厅,也让餐厅里热闹无比,干杯声、玩笑声、歌声此起彼伏。
最后,内参君和同行的小伙伴总共吃饭花了290元,点歌花了66元,一顿烧烤下来,虽说酒足饭饱,但想想这环境,不由得感到有些“潦草”。
这顿小烧烤发进朋友圈,被吐槽“没有灵魂”
>二是另一家“披着小清新外衣实则大东北风”的小店。
这家店叫“XX牡丹江朝族烤肉”,隐藏在望京小街众多时尚餐饮的一角。从门头风格看,橘色的招牌、外摆清新的绿植,让人觉得这是一家日韩烤肉店。然而,走进以后别有洞天,东北气息“扑面而来”。
首先菜品名字就极具东北特色,比如“老板娘酸甜豆腐泡”、“烤东北翠花酸菜”。其次氛围上则同样用了不少东北元素的装饰,比如麦穗、玉米、大红窗花、年画等。
餐厅员工除前台收银以外,平均年龄不小,操着一口正宗的东北口音,也会热心和顾客介绍产品和交流烤法。和“破店”网红的氛围相比,这里更多了一些接地气的成份,顾客年龄也相对大一些,其中有不少中年聚餐。
巧合的是,一顿饭下来,内参君同样花了290元。
总结如下:
看似接地气,其实花费并不低。“朴素”的装饰只是一层保护色,目的就是让顾客“放松”,拿起菜单,三选两选,人均价格就上去了。
地摊烤肉
凭什么点燃这个夏天?
在小红书上搜索“地桌烤肉”、“地摊烤肉”,能看到不少网红打卡的餐厅,同时也有不少主题明显的品牌店。
这个“质朴”的品类,能吸引这届消费者有以下四个原因:
1、经济下行,越“破”越接地气
“旧吊扇”、“搪瓷缸”、“水泥抹灰墙壁”、“闪烁的复古灯牌”这些要素再加上“矮板凳”和“简易矮桌”,这便是集齐了“地摊烤肉”的主要元素。
破旧吗?真破旧;简易吗?真简易;来吃的人多吗?也是真的多……
可要的就是这种破旧、简易的风格,在“疫情阴影不散,消费下行不断”已经成为了当下消费的主旋律下,越“破”越接地气。
“破”便意味着没有那么的高端上档次,从心理便营造出一种“亲民”定位;
“破”同时也意味着可以不用花费很多银子在装修上,从而降低开店或转型成本;
“破”还意味着人效的提升。接地气的另一种解释便是亲力亲为,顾客更多的需要自己动手,颇有种“我都这么破了,你还想要求我海底捞式服务吗?”般耍无赖的感觉,但反而有许多顾客吃这一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人效,“破”的精妙。
2、东北烧烤起家,口味能适应全国
为什么湘西小串、潮汕火锅这些极负盛名、又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再加上前段时间大热的猪杂粥,为什么没能成功跑向全国?
很大程度上还是口味地域化的差异。
夜宵本身是一个“本地化”非常明显的品类。十里不同水,百里不同山,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口味偏好也都独具特色,而这一点在夜宵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说,深夜最能慰藉灵魂的碳水,在不同城市的表现形式也都大相径庭:炒饭、炒粉、炒饼、炒面,每个城市都在竭尽所能地把碳水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而起源于东北的地摊烧烤,在味道上,咸口、甜口、辣口基本能满足全国人民的味蕾;在食材上,牛肋条、猪五花、梅花肉,再加上各类海鲜和蔬菜,大众化的食材让人无可挑剔;在小料上,蒜片、青阳椒、各种秘制蘸料,总能找的适合的选择……
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地摊烤肉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进化成适应普罗大众口味的样子。
3、商圈难做、地摊外摆流行,大家都需要氛围感
内参君在采访地摊烤肉的老板时,有了解到许多做日韩烤肉的都开始往地摊烤肉的方向转型。
“商圈越来越难做,客流下降了得有40%、50%以上。原来那些商场里的日韩烤肉定价就相对高端,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这么一对比,我这个外摆的地摊就显得亲民很多。”这位烤肉店老板接着说道:“现在还能做下去的烧烤,要不就是人均1000+的那些高端餐饮店,要不就是我们这种豪放派别的外摆地摊烤肉……”
在疫情不那么紧张的时候,大家都想出来放松。
最近大热的“露营经济”、“后备箱经济”都是满足了顾客需要出来“放风”、“轻松”的心理。
伴着低沉的吉他声,邀上三五好友,在小马扎上撸串、侃大山,在疫情下,怕是最好的释放方式。
4、顺应季节,正是夏天烧烤旺季
传统烧烤店的旺季集中在“五一”到国庆这段黄金时间。
可以说,7、8月份是最好的烧烤季节,夏日的白天被暑气闷了一天,在夜晚好不容易迎来一丝凉意,烧烤就在夜晚显得弥足珍贵了起来。
再加上北京、上海的疫情后,餐饮业被重创,消费下行的阶段中,烧烤变成了恢复最好的品类。
而地摊烧烤更是营造出了,“只要不是下雨天,一年四季都是旺季”的态势。
地桌烤肉会火多久?
时尚似乎是一个轮回,曾经“地摊”代表着低端和廉价,而如今却成为潮男潮女们争相追捧的网红餐厅。
抛开季节、口味等影响餐饮业的传统因素外,“地摊”这种方式符合了当下的大潮流。
“地摊”对于顾客来讲,“看起来没那么贵”、“氛围感十足”、“环境奔放”;“地摊”对于餐饮人来讲,人工成本和装修成本的节省,使得在餐饮下行的当下,开店压力小了不少,而实际到手的利润并不低。
把“地摊”和“烤肉”做个加法,满足了大形势潮流的品类,很难不长久。归根到底,是因为烤肉,它回到了最原始、最实在的方式,这既符合味觉底层逻辑,也能满足消费者的社交需求。
问:地摊烤肉这么火,就没有什么缺点吗?
答:有,板凳太矮了,坐久了会腿麻。
是肉蟹煲品类的头部品牌之一,创立短短6年就在全国开出了数百家门店,在大本营东北,更是数一数二的“排队王”。
在这样一个品牌背后,我们又能看到怎样有趣的创业故事?
< class="pgc-img">>2018年,天津卫视《创业中国人》栏目曾经出现过一位餐饮人的身影。
这位餐饮人自称创业时吃过无数鸡爪,只要尝一口,便能知道口中的鸡爪姓甚名谁。
结果没想到,节目组真的在现场准备了四个不同国家的鸡爪,让他试吃说出来源。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大家都等着看他牛皮吹破的囧样时,他竟然真的一字不漏地答出来了,让现场所有人目瞪口呆。
这位餐饮人便是沈阳联创集团高级合伙人、总经理肖岩松,他背后的品牌正是多嘴超级肉蟹煲。
肖岩松说,之所以“认”鸡爪这么“出神入化”,是因为创办多嘴超级肉蟹煲前的一个月,为了找到最合适的鸡爪做肉蟹煲,自己和团队每天都在试吃鸡爪,吃到扶着马桶吐,人也长胖了近16斤。
近日,《洪波高端访谈》栏目特地去到沈阳专访了肖岩松,听他讲述了多嘴超级肉蟹煲背后更多有趣的故事。
肖岩松谈多嘴超级肉蟹煲背后的故事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1 做年轻人的生意
2013-2015年,是全国购物中心发展的高峰。沈阳,东北四城中最早进入购物中心时代的城市,此时已经形成了多个核心商圈,各类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餐饮商机也随之孕育。
肖岩松所在的联创集团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商机,公司几个合伙人决定干一番大事,针对热衷于购物中心的年轻人,做一个“新餐饮”品牌!
所谓新餐饮,就是模式要新,要对新消费人群的味。构思很明确,但选什么赛道切入是一个问题。在试过火锅、烧烤、自助餐等品类后,联创最终却将目光锁定在肉蟹煲上。
< class="pgc-img">>为什么是肉蟹煲?
肖岩松告诉我们,2015年那会,餐饮界正好是“单品为王”的巅峰时代,因为经营模式灵活且容易复制,肉蟹煲、烤鱼、煎饼、牛蛙、肉夹馍、小面等大单品店纷纷“冒头”,市场反应很好,联创看好单品的发展,在这当中更是对肉蟹煲情有独钟。
“其实肉蟹煲当时在东北还是属于比较稀缺的小众品类,品牌和门店都不多,但我们觉得,煲尤其是海鲜煲这种吃法是符合东北人口味的,当时我们团队就坚信,肉蟹煲能在东北市场跑出来。”
于是,在反复打磨门店模型和产品结构后,2015年8月8日,一个听起来很“旺”的日子,第一家多嘴超级肉蟹煲在沈阳一方广场诞生了。
这家店没有辜负肖岩松和团队选的好日子,开业第三天,生意就“爆”了,前来吃饭的顾客络绎不绝,门店当天累计等位707桌!火热情况甚至被当地媒体当成热门事件报道了一番。
< class="pgc-img">>“开业初期,还是在没有活动的情况下,这在当时的东北餐饮界真的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回想起那时,肖岩松仍然觉得很不可思议,后来他认真总结了一下原因,发现竟是“天时、地利、人和”,误打误撞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用对的方式做了对的事情。
首先,当时多嘴开业的商场正好是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单位集中的区域,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以及当地的报社等都在附近,所以门店经常会有记者光顾。有的记者吃完后觉得不错,就会写一些报道或是直接回去带摄影师来拍摄。
在互联网传播还没现在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多家主流媒体自发地进行视频和文章报道,对多嘴的走红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 class="pgc-img">>△多嘴超级肉蟹煲店员在和顾客互动
其次,多嘴抓住了微信朋友圈崛起的红利期,吸引了大批追赶潮流的年轻人。
肖岩松回忆道,当时多嘴主要做了两个动作,第一,门店装修上,用了时下最火的工业风,吸引年轻人来打卡。第二,率先引入了一系列互动游戏,让顾客觉得新鲜有趣,自发拿起手机发小视频、发朋友圈扩散。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发现有55%的顾客是通过微信朋友圈认识多嘴、并对它产生兴趣后才到店体验的。”
2 “高铁时代”和“冷静期”
一直以来,东北的本土餐饮品牌大都雄霸一方,走出东三省、走向全国的并不多。
创办多嘴时,肖岩松和团队给它定的“小目标”也就是做到东三省,完全没有想过要做到全国。“当时我们觉得,多嘴能实现这个‘小目标’就已经很牛了。”
没想到,他们还能更牛。
第一家门店成功后,多嘴陆续开出了第二、第三家门店,成为年轻人聚会打卡的“潮牌”。很快,沈阳这个火热的新餐饮品牌,也在当地餐饮圈传开了,寻求加盟合作的创业者蜂拥而至,要把多嘴带到哈尔滨、长春、大连……
多嘴的“小目标”就这样轻松地实现了,但故事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
寻求合作的创业者依然从全国各地汇聚过来,是坚守在东北地区当“龙头”,还是走出去博更大的机遇,为品牌、也为东北餐饮争光?
< class="pgc-img">>肖岩松和团队最终选择了后者。用肖岩松的话来说,确定了全国发展的策略后,2017-2018年间,多嘴就进入了“高铁时代”,一切以速度为主,全速发展。
仅2017年一年,多嘴就在全国新开了102家门店。这个拓店速度就是放在今天,也足够让人惊讶。但干餐饮,跑得太快,也容易出问题,比如,无暇顾及市场的变化。
在问题爆发前,肖岩松和团队及时踩下了“刹车”。2019年,他们主动放慢脚步,进入了长达半年的“冷静期”。
据肖岩松回忆,在这段时间里,他和团队每天都聚在一起,梳理过去四年发展的得与失。“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全部敞开来谈,再一起探讨怎么才能把这锅肉蟹煲做得更好。”
< class="pgc-img">>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猛然发现,市场变了。
首先,短短几年间,市场上的肉蟹煲品牌和门店已经翻了几番,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同时,随着品类的成熟,顾客对肉蟹煲的热情也日趋平稳。
其次,多嘴自己的客群以及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第一批陪伴多嘴成长起来的顾客,已经普遍从22-25岁变成26-29岁,进入了不同的人生阶段,消费需求和原来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近两年吸纳的一批“后浪”粉丝,她们的消费需求又和“前浪”粉丝有很大不同。
内外夹困的环境下,不进则退,下一步该怎么走?肖岩松和团队再次面临选择。
“有人劝我们别做了,但我们没办法放弃。多嘴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赋予我们很多力量,只能顶着压力坚持下去,当时也真的是相信,未来品牌和品类都会更好的。”
3 “二次创业”:多嘴超级肉蟹煲诞生
原地踏步的坚持没有意义。
怎么强化多嘴的品牌特色,加深在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怎么满足不同年龄层的消费需求,既给新粉丝新鲜感,又给老粉丝时代感?品牌升级,成为肖岩松和团队当下必须解决的难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肖岩松把这个过程笑称为“二次创业”。而后,在将近一年的段时间里,他和团队不断深入一线,了解市场需求,同时联手国内顶尖的策划团队,打磨新的门店模型。
2019年底,全新升级的“多嘴超级肉蟹煲”诞生了。相比多嘴肉蟹煲,多嘴超级肉蟹煲在定位、产品结构和门店模型上,都被肖岩松和团队赋予了更多创新和思考。
< class="pgc-img">>△升级后的国潮店,以财神IP为主打
比如,在产品结构上,多嘴超级肉蟹煲只保留了原来30%的经典产品,其余70%的产品都进行了迭代。
一方面,新增“超级系列”产品,包括超级肉蟹煲、超级海鲜煲等,相比于经典的肉蟹煲,内容更丰富、视觉和味觉冲击更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辣卤、烧烤、甜点等产品。
在门店模型上,为适应不同客群的需求,多嘴超级肉蟹煲经国内顶尖设计团队全案操刀,衍生出国潮店和时尚店两个不同版本的店型。
国潮店的内核在于潮文化与新食界的碰撞体验,面向的主要是追求潮流和个性的新生代消费者;时尚店的内核则定位为光怪陆离下的身临其境,面向的主要是家庭客群,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不同的顾客群体沟通。
< class="pgc-img">>△光怪陆离的时尚店
“‘超级’这两个字有很多意义,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赋予品牌力量,代表多嘴是有力量的,也给我们团队更多信心。”
那么,这股力量到底行不行?市场很快给了他们答案。在最近的两个月时间里,多嘴超级肉蟹煲的门店销售额普遍比同期一代店面增长30%左右。
“市场认可了!”肖岩松和团队很激动。
2020年初,他们开始着手全国门店的升级。按他的计划,2021年上半年前,全国几百家多嘴门店可以全部升级为“多嘴超级肉蟹煲”。
在这个基础上,重点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陕西、安徽、河南、江西等区域市场,持续拓展甘肃、江苏、宁夏、青海、福建、湖南、湖北等市场,“3年内再拓100家店”!
4 肉蟹煲的“天花板”和多嘴的责任
今天,多嘴的故事还在继续,但,什么时候是终点?或者说有没有终点?
“二次创业”的时候,肖岩松和团队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近两年,肉蟹煲品类的发展从一开始的狂野逐渐回归理性,很多朋友都和肖岩松说,肉蟹煲的产品太单一了,已经到极限了,让他见好就收。
肉蟹煲已经触到“天花板”了吗?肖岩松不这么觉得,在他看来,任何品类发展都会经历高低起伏,品类再单一,也没有麦当劳、肯德基单一,而麦当劳、肯德基已经在中国存活三十几年了,一直发展得也很好。
△超级肉蟹煲
“我们一直坚信一点,只要我们永远跟多嘴的消费者站在一起,把他们的功课做足,随时适应他们的变化 ,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多嘴就不会有问题,这个品类也不会有问题。”
在他看来,责任感很重要,他一直给自己和团队一个使命,就是多嘴要代表肉蟹煲,“只要我们咬牙坚持,越做越好,这个品类也会越来越好。充满这种责任感,即便品类会经历风雨,品牌也会很扎实。”
当然,对于肉蟹煲品类,肖岩松也有自己的一些担忧。他最担心的就是品类里的玩家们模糊了方向,丢了核心的内容,乱做加法,把市场搞乱了。他认为,此时必须有个品牌站出来给大家做榜样、引领品类健康发展。他希望多嘴能成为这个头牌。
< class="pgc-img">>但成为头牌的关键,并不是看你营销做得多好,或是门店有多少,而是看你的根基有多扎实。
肖岩松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正一步步把多嘴做实做深,包括产品、管理、体验等。
“我们希望能把多嘴做成一个百年企业。当然,这条路会很难,因为你必须经常去变,不变就会被淘汰。我经常和团队说,我们每天都是在刀尖上行走的人,不能有一丝的停歇。以这样的心态来迎接每一天,我相信多嘴会走得很远。”
来源 | 红餐网
记者 | 杨丽霞
视频 | 罗庄
在一线城市,东北餐饮品牌正以其性价比高、口味大众化的特色,迅速占领中式快餐市场,成为打工人群午餐的热门选择,同时也带来了价格上的上升。】 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打工人群在午餐选择上的难题日益凸显。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午餐不仅是补充能量的重要时刻,也是短暂放松的宝贵时光。然而,面对写字楼周边众多的连锁餐厅,打工人往往陷入选择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北餐饮品牌以其物美价廉、口味迎合大众的优势,逐渐成为午餐市场的新宠。 近年来,东北餐饮军团如米村拌饭、喜家德和杨国福等品牌,通过在一线城市的快速扩张,逐渐改变了中式快餐的竞争格局。这些品牌不仅为打工人群提供了多样化的午餐选择,还在价格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米村拌饭以其极致性价比的策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尽管实际上其价格并不低。喜家德则以其现包饺子的特色,以及精致的品牌形象,锁定了中高端消费人群。而杨国福则凭借其麻辣烫的独特风味,成功上市并迅速扩张。 这些品牌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门店数量的增长上,更在于其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定位。东北餐饮品牌在保证食品口味的同时,注重标准化和品牌化,通过直营或城市合伙人模式,确保食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这些策略使得东北餐饮在一线城市的快餐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东北餐饮品牌价格的上升,打工人群对午餐的预算也在不断增加。一些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虽然这些品牌的午餐在口味和质量上有所保证,但在价格上已不再亲民。在一线城市的餐饮市场中,东北餐饮品牌的成功,也反映出打工人群对快餐的需求和期待,以及餐饮市场的竞争趋势。 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打工人群在选择午餐时,不仅要考虑到口味和价格,还要关注餐厅的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而东北餐饮品牌在保持其市场地位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这场快餐市场的变革中,东北餐饮军团无疑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