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副教授田昕:添加中药作用也不明显。(来源:中新经纬)
者 史安琪
去年大批年轻人去中药店抓酸梅汤,今年年轻人在养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药材+奶茶的“热中式”进入大众视野,打破“良药苦口”的偏见。奶茶里是否可以加中药?中药奶茶究竟是啥口感?28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济南中药奶茶店进行调查。
奶茶保留中药味
受众评价褒贬不一
“‘良药苦口’变‘良药可口’,不错。”“味道不能接受,可以喝出中药味。”记者在外卖平台搜索中药奶茶时发现,在评价里大众对于中药奶茶的接受度不一,两极分化严重。有的顾客认为打破了中药的固有认知,口感的可接受度提高了;有的人则认为中药奶茶有较重的中药味,比较难喝。
记者随机找到一家位于济南市泉城路的中药奶茶店,外卖平台显示该店月销1000+。根据店内摆放的菜单可知,该店售有:人参熬夜水、羽衣刮油水、甘草杏皮饮等奶茶,定价多为16元或18元,最高售价为22元。“我们虽然是加入的药材,但不是大众想象的高价药材。”工作人员解释,例如人参熬夜水内有整根来自长白山的人参,但是属于人工养殖,价格相对来说较便宜。
此外,工作人员特别提到,对于中药奶茶顾客接受程度两极分化严重是因为有些奶茶所加中药口味较重,例如甘草杏皮饮,因此顾客购买时会特别提醒。据了解,该店已经开业近半年,大众接受程度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记者注意到,该店内“您有新的订单”提示音接连不断,店内线上销售相对较多。“人参熬夜水最受顾客欢迎,光外卖就已经销售2000多杯了,冬天的话滋补类的桃胶雪燕炖鲜奶和胖大海菊花炖梨也不错。”工作人员称,年轻人现在越来越注意养生,00后和90后是购买的主力军。
半年时间研发配方
所用药材均来自药食同源名单
当日,记者又来到位于济南经三路一家中药馆,在这里“藏”着一家中药奶茶店。站在中药店门口,透过橱窗便看到悬挂的中药奶茶广告牌。“我们2023年上半年开始立项,去年11月份才开业。”四时良方老板陈泽辉表示,店内饮品都是独家研发,由中医调配,之后在确保适合大众饮用的同时调整口感,因此在产品研发上所费时间较多,大约半年。
陈泽辉介绍,创店初期是想改变大众对于中药的误解,中药不等于苦。“我们想宣传中药文化,让大家更了解中药,目前来看效果不错,现在日均销量约100杯。”陈泽辉称,现在年轻人经常熬夜、饮食不注意,导致不少人的脾胃虚,他们则销售健脾的奶茶。此外,根据四时的变化所推奶茶也有变化,例如有驱寒作用的肉桂姜糖茶马上就下架了。
而在店内处处能看到中药的影子,在墙上张贴的配料表中显示中药奶茶中确实“真材实料”。红参熬夜水包含水、桑葚、枸杞、红枣、茯苓、玫瑰花、糖、红参、玉竹、山楂。红参是比较贵的食材,用在奶茶里价格是否会水涨船高?记者在菜单中了解,该店定价并“不离谱”,均价17.5元。“我们不会放整根红参,要看剂量且讲究配比,因此价格不会很贵。”陈泽辉解释。
对于中药是否可以和奶茶组cp?陈泽辉作出解释,目前很多药食同源的药材,例如姜、肉桂等做菜时是调味料,但在中药馆里则是药材。“我们都用比较好的药材,并且均来自卫健委发布的药食同源名单,因此可以加入奶茶中。”陈泽辉称。根据该店内所展示的药食同源食品名单可知,药食同源有110种,包括丁香、肉桂、人参、黄芪、西洋参等。
相关部门:
确保资质,注意其经营许可范围
当前,中医养生文化越来越年轻化,据新华网2022年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年轻人已经变身养生消费主力军。其中18-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到了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口感且养生的中药奶茶“热中式”便成为新生代消费选择。
而后,记者联系到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处,其工作人员表示药品加入奶茶里有一定风险,需要查看奶茶店的营业执照。“如果经营许可上没有自制饮品,是不能制作饮品售卖的。”工作人员称。
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勘察时,会查看店家所用药材是否在卫健委发布的药品同源名单中,其次查看这些药材能不能做成奶茶,最后看营业执照的许可范围。“因为目前不确定产品的风险度,如果市民对饮品中加药材存疑,可以拨打12345反映给当地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会去现场查看是否合规。”工作人员表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源:齐鲁晚报
这个夏天,越来越多的人盯上了冰杯,相关话题反复登上热搜。
某品牌曾因“一杯咖啡三分之二都是冰块”被消费者质疑,而在今年,装满冰块的一次性杯子,则变身为便利店的时尚单品。
头部企业入局
冰杯占据便利店“半壁江山”
记者于近日走访了济南的几家便利店及商超,在一些商店的冰柜内,冰杯已占据冰柜位置的一半以上。
价格方面,一杯160g的冰杯价格大多在3.5元上下浮动,添加了柠檬片、冷萃咖啡的冰杯价格最高可达7元。
一家便利店还针对冰杯推出了搭配套餐,12.9元可以购买“牛奶+茶饮+冰杯”的套装。
据店员介绍,活动从7月1日开始,她们会在结账时顺带推荐套餐,也有很多人在网上看到图片后主动到店询问。
每年夏天都会迎来冰杯销售旺季,今年卖得比较好的产品是农夫山泉新品。
事实上,早在去年5月,农夫山泉就申请了标贴(冰杯)专利。今年2月底,一家冷链物流公司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农夫山泉冰杯首车发运的消息。
冰力达是当前冰杯销量势头较好的企业之一,年销量一度从2022年之前的100万杯、200万杯翻番至2023年的5000万杯,客户主要来自便利店和商超。
一位从业者向记者透露,冰杯配料是饮用纯净水,一杯售价在3元的冰杯,批发价大多是2元,主要成本在于冷链运输,最近的销售情况“供不应求”,“有时候我们两三天也等不来货。”
年轻人热衷于各类DIY
有人吐槽比饮料还贵
在各大社交平台关于冰杯的热帖,不乏有网友吐槽价格太贵:“明明可以抢钱,还送了我一杯冰块” “160克的冰杯卖我3.5元,我买瓶饮料都不到3元”“冰块这东西不应该免费吗?水才1元一瓶啊 ” “买个1块钱的老冰棍,还划算一点”“小时候记得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加2毛钱就能买到冻成冰块的饮料,夏天可以喝一个下午的冰饮料,现在都买不到这种了,变成了冰杯”。
也有些网友觉得,虽然冰块本身不值钱,但电费、运输费、人工+包装都要钱,而且冰杯加上各种饮料DIY的过程很有意思,再说怎么也比咖啡馆和奶茶店直接买奶茶便宜一些。
“用旺仔牛奶和乌龙茶一比一兑出奶茶店同款”
“水溶C100加咖啡液复刻橙汁美式”……
以冰杯为核心的“DIY饮品攻略”
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议话题。
业内人士:“冰杯+自有饮品”或是未来赛道
冰杯作为舶来品,2019年开始出现在中国市场。在此之前,冰杯已经风靡日韩,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在日本的便利店中,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费量已经达到25.7亿杯,冰杯已经成为和饮料一样的大众消费品。
《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2023年7月底至8月初,美团外卖上全国冰块销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182%,售卖“食用冰”商家数量同比2022年增长近90%。
市场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企业涌入,然而,冰杯的行业标准却仍未统一。以农夫山泉冰杯为例,其采用的标准是SB/T 10017-2008《冷冻饮品食用冰》,该标准为行业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共同提出,不具备强制性。而部分带味冰杯执行的则是冷冻饮品的国家标准,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
此外,细算一笔账下来,购买两杯饮料以作混搭,加上一杯冰杯的价格,大多已经超出10元,而在一些品牌店购买咖啡只需要9.9元,性价比层面并不足够吸引人,那么,冰杯的主要适用场景又在何处?为何受到消费者欢迎?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晴分析,当人们想要随时随地调配不同口感的饮料时,冰杯可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多家企业布局,为规范行业标准提供了基础。首先是可以严控质量,其次竞争市场会更加活跃,比如价格下降,品类增多。长期来看,受高温天气影响,冰杯销量可能会出现波动,但并不是昙花一现,冰杯会以“饮品伴侣”的形式出现在消费场景中。
Claire日常主要负责对接日韩制冰机企业的外贸工作,她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表示,目前国内冰杯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一方面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另一方面受消费者饮食习惯影响,日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偏爱冷饮,而在中国除了夏季之外,冰杯的发展前景还有待市场检验。
在她看来,现在国内市场冰杯依赖的配方,多是市场上已有的饮品进行混搭,算是行业内的初级玩法。若企业能够突出其冰杯的独特性,推出可供搭配的自有饮品,提升复购率,而非“复刻市面上已有的饮品口感”,可能是未来国内各大品牌的竞争赛道。
来源:齐鲁晚报综合,见习记者 胡玲玲 济南报道、橙柿互动·都市快报、网友评论等